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計較「底薪」不如厚植「本錢」

22K議題發燒,從政府官員到小作業員都在關心「薪」事。不但發生郭台銘和「梁小花」之爭,金管會還研擬公布低薪公司名單,掀起企業薪資水準的討論熱潮。在萬物齊漲的年代,符合工作貢獻比例的薪水,當然是不管白領、藍領者維持生計的起碼需求。不過,年輕人看待工作這件事,在薪資之外,也許還可以有些其他的考量。

「梁小花」事件,凸顯一般受薪階級對薪資水準的重視:不管幾K,都要錙銖必較。郭台銘宣布集團員工月薪比照鴻海,「至少26K」,被副總統吳敦義肯定為「豪氣,有責任心」,同時鼓勵企業要重視員工福利。現在連政府官員都軟硬兼施,加入積極勸說企業加薪的行列,可見薪水話題已成「民之所欲」的核心。

不過,除了確保衣食無虞,初入社會的年輕族群,是否一直要在22K問題上打轉?很多名人拿自身經驗,鼓勵年輕人要以超越薪水考量的眼光去追夢。嚴長壽看見有些年輕人嫌薪水低而寧可待業,他勸告要有「面對大海的勇氣」,就算先當志工半年沒拿錢,充實實力後就會有新的發展機會。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的青年論壇,與會者也提到過,學生最有資格犯錯,犯錯會得到原諒,所以不要怕難,一語道破年輕人的「本錢」。26歲就身價上億的軟體金童郭榮昌,鼓勵年輕人走不一樣的路。他從小也被灌輸「過穩定生活最好」的觀念,但因熱愛網路科技,大四畢業前夕,偷偷把媽媽給他出國念書的200萬元退休金,與幾位同好租辦公室創業。結果走出自己的路來。

這些個案,或許有人譏諷「飽漢不知餓漢饑」。但年輕人的確應關心自己的「本錢」,更甚於「底薪」。當愈來愈多中壯年寧可放棄高薪,而去追求人生夢想的時候,正在人生起跑階段,可塑性最高,也最有未來性的年輕人,縱然一時受困於22K,生活僅能勉強餬口,也應時時自問,如何讓自己的「本錢」能夠超過「底薪」。正因為大環境不理想,此刻格外需要「面對大海的勇氣」,有此積極念頭的人,更加努力投資自己,才有機會改變現狀。

【2014/05/14 聯合晚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計較「底薪」不如厚植「本錢」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75233.shtml#104#ixzz31kTcizZe 
Power By udn.com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點:寫給「錢途糾結」的青年

22K薪水的事,造成社會上的諸多議論 。(本報系資料照片)
22K薪水的事,造成社會上的諸多議論 。(本報系資料照片)

這幾天,大家持續關心著22K的事。

郭董說:「鴻海沒有人拿22K的薪水。」你,還是很火大。

別怒。天下只有父母給錢,是不計成本,不求回報的。話說回來, 如果你是個「人材」,肯努力,肯放下身段,無論在哪一行、在何處,有了經驗,就會有機會的。重點是,怎麼了解「人材」這兩個字。

 我先說企業界怎麼看「人材」。

我在洛杉磯和北京都有公司, 員工中不少有碩、博士學位。初來時,眼高手低,很正常,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就可以調整好。但我們對要高薪的人,則敬而遠之。對我們而言,人材是「性價比」潛力高的員工。 在企業界,貢獻度、解決問題或創造價值的能力等於你的名片。我很喜歡統一集團的經營理念「三好一公道」。我認為性價比高的員工,是「績效好,學習好,態度好,要求公道。」如果一名員工不能解決問題,那麼三個月後,「你」很可能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管理上稱這些壓力叫「績效考覈」。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的各種能力叫「競爭力」。競爭力越強,對未來的談判實力就越強。變成一個競爭力強的人,是你的目標,也是你的責任。

 台灣如何為培養人材成就一個有利的環境?個人認為,塑造一個人文薈萃的社會,是重點。

 先從視野講起。

 「視野」指的是思考事情的範圍。這樣講有點玄,但年青人都熟悉谷歌的 Google Earth ,如果我們從台灣往外太空來回觀察幾次,會很清楚的看到台灣與這個世界的地理關係。台灣,不是很大。只佔所有陸地面積的 0.024% ;人口也只占地球總人口數的 0.33%,都不足百分之一。 我這樣說,不是要你「妄自菲薄」,而是要有「自知之明」。

 新加坡就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島國。他們以自己當立足點,逐漸的將視野向外輻射到東南亞、東北亞、南亞,以至於世界。但當初他們是就自己的條件,論自己的機會。前總理李光耀曾說:「新加坡除了太陽,就沒別的了。」新加坡有外在威脅:馬來西亞的國族主義,印尼的反華情結,以及殖民時代的歷史恩怨,都對新加坡的安全造成顧慮。偏偏新加坡的水電、農產等民生用品都來自鄰國,不能隨便得罪。所以他們學習與鄰國保持均衡的、正面的關係。但同時,新加坡堅決走全球化的路,把自信當資本來投資,拿國家做品牌來經營,成功的回應挑戰。把自己扮成亞洲的「酒店大廳」,歡迎大家到那兒喝茶做生意,共同學習研究。靠法治包容各族群,協力構築群賢畢至、童叟不欺的大同社會 。新加坡還不斷的投資自己,也不斷的在鄰近國家投資自己不能,也不適合做的產業。在經濟上與鄰國分工合作,在落後的區域與主權國協力開發。依循這個方向努力了30年,新加坡不但進入已開發國家之列,有了傲人的人均收入,也成了優秀人材追夢的選擇。

講到此,你是否覺得台灣也應該可以?

 在台灣,台北算是最開放、最國際化的城市了。相較之下,澎湖縣就顯得孤立而封閉。我們若與新加坡比國際化的程度,就猶如澎湖之於台北。想想看,有多少公司會選擇澎湖做他們的營運中心?澎湖青年有多少在地的機會?這就是為甚麼要吸引機會、資金、人材,就必得有自由開放的氛圍。這對培養年青人的「職場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條件。台灣是孤島,但不能孤立。

 怎麼辦?最直接的答案是:雙向的、完全的開放。你也許會說,這不可能,不合理。但是「突破是不合理之母」。完全的開放,才能彰顯市場機制,防止人為干預,從而培養競爭力。「雙向」呢?這是因為台灣人一向把「開放的社會」解讀成別人要對我們開放,卻對在台灣的外國人小鼻子小眼的,這像話嗎?這就是偏狹的視野造成的村落化體制。講白了,就是深怕村外的人來賺自己賺不到的錢的排外想法。

 要培養有國際觀的人才,我建議政府要獎勵年輕人到世界各地學習,做生意。如果我是你,我會選大陸。美國現正籌措獎學金,計劃未來4年派10萬名學生到大陸留學。而大陸也將提供獎學金給美國優秀的學生到大陸學習。人家大國都這樣了, 我們是不是也該捨棄敵對漠視中國,修正懷疑大陸人的鎖國政策與態度了?尤有甚者,台灣更要努力招納優秀且有潛力的國際人才,讓他們覺得這裡是他們可以耕耘追夢的地方。接納他們,就如同我們自己的子弟一樣。這樣台灣年青人才能與國際接軌,競爭力自然會提升。

 「楚材晉用」是美國的國策,其成就是舉世聞名的。對人材的開放,容或寬嚴不定,總的路線都不變。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和美國政府、軍方、大學與能源公司的研發單位合作。主持這些尖端科技發展的科學家裡,過半都有濃厚的外國口音(還有為數不少的大陸人),一聽就知道不是所謂「美國生的」學者專家。重點是,沒有任何人在意。

 在英文不普及的狀況下,誰最有可能來台灣參與貢獻?我認為是大陸的人材。兩岸同文同種,習性相似。但台灣在文明程度、生活環境及科研水準上,都超前很多,因此提供了大陸科研業者熟悉但不同的選擇。我評估大陸現在的科研人材與工程師,是大陸僅存「性價比」還非常高的資產。人家若願意來台灣,為甚麼不用?

 再有,近年來台灣的大學院校苦於沒有足夠的學生入學,浪費了教育資源。同時期,大陸則是全球最大的國際學生輸出國,每年有將近20萬人出國留學。2011年以來,台灣雖然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卻因無法與「恐中情結」脫鉤,導致限制重重,並未達成預期的效果。反觀歐美、日、韓、港、星都系統性的以開放的環境與包容的態度招募陸生。地狹人稠的新加坡,現在已有超過15萬名陸生。

在地球村的觀念下,教育就像醫療保健一樣,已成無國界且產值上百億元的服務業,國際學生則是國際間交相爭取的資源。把教育服務國際化,招募國際科研人材,是台灣必須加緊跟上的。

 受全球化、區域經濟合作的影響,台灣不例外的也會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因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所引發的社會不安,最是令人憂心。對未蒙其利的低收入族群與中小企業;對長期失業的勞工及焦慮憤怒的青年,政府都要負責任地透過賦稅手段、利益分配、職技訓練及社會保險,儘速讓大家雨露均霑。讓想學的人,有機會;想做的人,有方法。

 讀史閱世,成敗端賴我們能否成功的「回應挑戰」。鎖國偏安只是愚民反智,終至民墜塗炭。在歷史事實裡,這個道理始終不變。我沒有深遠的閱歷與智慧,可以預言台灣一定會變成怎樣。我只是很實際的,根據走過的路,綜合一些觀察,跟你分享現在世界怎麼看台灣的路,怎麼盼我們的機會。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得好才活得老 4種早餐吃法要你命

早餐內容品質跟吃早餐的速度對健康影響巨大;早餐豐富多樣有營養,不要狼吞虎嚥,不要邊走邊吃都是該注意的養生之道。(本報資料照片,郭吉銓攝)
早餐內容品質跟吃早餐的速度對健康影響巨大;早餐豐富多樣有營養,不要狼吞虎嚥,不要邊走邊吃都是該注意的養生之道。(本報資料照片,郭吉銓攝)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可很多人早晨寧願花時間賴會床,或者精心梳洗打扮,也懶得拿出20分鐘認認真真吃個早餐。香港鳳凰網健康專欄引述多位專家說:不吃早餐、早餐吃太快、早餐不營養、早餐不衛生是上班族四大問題。這關鍵的第一餐如果不吃或吃不好,就好像在一天開始時沒有給身體這台機器加滿足夠的燃料,造成其疲勞運轉。

英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羅斯•泰勒指出,早餐的品質不僅影響人一天的決策和思維能力,還會造成胃炎、肥胖、膽結石等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德國埃朗根大學研究表明,不注重吃早餐的人壽命甚至平均縮短2.5歲。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研究發現,不吃早餐,大腦會釋放出需要高熱量的信號,導致午餐和晚餐攝取垃圾食品的幾率大增。長期如此,肥胖症、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都會找上門來。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還證實,這種做法會使患心臟病危險增加27%。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強調,每天吃早餐是世界衛生組織宣導的健康生活方式,沒時間、沒胃口、控制體重等都不是合理的藉口。應專門留出一個固定的早餐時間,培養吃早餐的習慣,家長的言傳身教、家庭成員的相互影響都至關重要。

馬冠生說,首要注意早餐吃太快,患癌風險高。日本大阪大學還研究發現,吃飯速度太快會導致肥胖機率翻倍。而且,多數人不顧食物太燙就匆忙吃完,長期高溫飲食可能會誘發癌症。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過熱和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建議,頭天晚上可以先把食物做成半成品,早上煮湯熱飯的時候,見縫插針地洗漱、收拾,就能為吃早餐騰出時間。

再者是早餐不營養,反應跟不上。馬冠生說,早餐品質差,造成血糖水準相對較低,不能及時為大腦提供充足能量,易出現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大大降低工作和學習效率。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詹姆斯•鮑爾奇博士指出,吃得單一會導致機體缺乏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甚至嚴重阻礙血液循環。美國佛吉尼亞聯邦大學研究顯示,早餐吃得越豐盛,血糖、血脂控制得越好,減肥效果也越顯著。

「早餐攝入的能量應占到全天總能量的25%-30%」。范志紅建議,高品質的早餐營養搭配應該做到四有兩不要,即有澱粉類主食;有富含蛋白質的奶類、蛋類、豆類;有蔬果;有一勺堅果;不要油炸食品;不要燒烤或煙燻製品。

還有就是就餐環境差,安全隱患大。在路邊攤購買早餐,邊走邊吃為病從口入提供了機會,而且,會讓胃很不舒服,影響到它的正常消化,最終導致胃炎,甚至出現胃下垂。在公車上吃早餐也不安全,研究發現,公車扶手上每10平方公分就有380個菌落,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在車上吃東西,如遇到加速、急刹車,還可能造成嗆噎、咬舌等意外。還有不少人一邊工作一邊胡亂塞幾口,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研究指出,這樣不集中精力吃飯的行為,會引起消化不良,增加肥胖風險。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查:手機用太久 記憶變差

越來越多人拉長滑智慧手機的時間。有調查顯示,近7成台灣民眾每小時看手機1次,近5成的人常因看手機而忘了原本要做的事,4成的人自覺記憶力變差,無法專注。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建議,避免長時間的一人多功,如邊吃飯邊看手機、邊工作同時開多視窗。休息時手機關機,讓大腦完全休息,避免手機干擾,另應養成善用關閉提醒的功能、分類訊息重要性,保留只提醒重要訊息的好習慣。

書田診所4月10到20日期間針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68%受訪者每1小時內就會查看手機1次,回答「隨時隨地都會查看手機者」有17%。

查看手機目的,55%的受訪者是為看留言訊息,如Line;22%是使用社群網路,如Facebook。至於使用時機,在工作、吃飯或其他活動時同時使用手機者有30%,偶爾會這麼做者有61%。

調查顯示,46%受訪民眾表示,因查看手機而短暫忘了自己原本要要做的事情。此外,41%民眾主觀感覺自己的記憶力變差,較無法專注。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說,門診也常見到一邊描述症狀一邊找手機的患者,同時主訴記憶變差,漏東忘西者也有增加約1到2成趨勢。

黃婷毓說,人腦記憶過程先是一個登錄(registration)動作,之後才能儲存在特定腦部區域(storage),在需要時才能夠提取出來(retrieval),想起需要的資訊。

不過在登錄過程中,若受環境或其他因素干擾可能影響記憶過程和記憶力。做事時分心查看手機,可能造成記憶力減退感覺。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放開你的智慧手機吧!書田診所一項針對診間患者做的調查發現,高達68%的人每小時會察看手機一次,17%隨時隨地都在看手機,進一步分析發現,其中一半以上 (55%)是為了看Line、簡訊訊息,22%是察看臉書等社群,四成患者因此無法專心、忘東忘西。

書田診所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表示,年長者覺得記憶力變差,可能要考慮失智症;但近期發現許多30、40歲的年輕患者,在對醫師描述病情時,突然「叮咚」一聲,立刻拿出手機查看,隨後轉頭問醫生,「我剛剛講到哪裡?」患者主訴最近常記不得、記性變差,這類忘東忘西的患者至少多了一至兩成。

調查也發現,有三成民眾在工作、吃飯時同時在滑手機,46%的患者因為不斷滑手機,會忘記自己原本要做什麼,更有41%的民眾認為自己記性變差了,專注力不足。

 

【2014/04/29 中央社】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調查:手機用太久 記憶變差 | 生活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8642968.shtml#ixzz30FoItZm1 
Power By udn.com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年輕個案!14歲男天天吃香腸罹大腸癌逝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hceb.edu.tw/epaper/201105/tendency.asp

作者:羅時傑、林玉芬  整理:陳嚴坤

 

生命教育vs孩子未來的競爭力—現代公民素養的培育

       

一、前言:
  一直以來,教育專家學者對於教育提出很多構想與建議,孩子的未來很重要。為了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我們需要孩子學習很多的能力,但在這麼多需要學習的能力中,輕重緩急如何界定?又該如何執行?既是個嚴肅課題,也是我們需要先確立的目標,根本確立了,才會事半功倍,才能培養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二、生命教育的重要:
(一) 何謂生命教育?
  在這個瞬息高速變動的知識大爆發時代,什麼是我們的孩子所需要面對的新世紀?而這個新世紀所需要具備的競爭力又是什麼?這個議題在現今教育論壇中,不斷被提出討論探究,期望能在現代教育課題中找尋出新方向;然而,在這個嚴肅的議題中,我們發覺到「現代公民素養的培育」確實影響了教育的未來發展,更深層的影響孩子面對未來的競爭力,當然也影響台灣面對未來可能是多元虛擬世界的能力與地位。
  世界已經是平的,我們的孩子未來必須和全世界同年齡的孩子競爭,因此,什麼是台灣孩子的競爭力?如何善用我們的優勢來面對未來?如何提昇孩子未來的競爭力?恐怕是我們為人師長、父母所必須仔細思考的重要議題(李偉文,2006)。
  在教育部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第一個中心議題,就是強調現代公民素養培育在今日與未來教育的重要與前展性,所謂「現代公民素養」會議中討論出兼具深度廣度的多重意涵,其中在子議題中對於「生命教育」的探討,個人認為是為通識教育的基礎;因為在這個重要環節,也是每個人安身立命和生涯發展的基礎課題。因為,我們的孩子在此刻、在未來、在時間軸承上,面對「生命的價值」、「生命的任何可能」和「生命的多元互動」都是不斷必須學習成長的教育歷程。


(二)生命教育的養成與目標: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既然知道「教育」在於培養生命中的任何可能?接著要問的是:我們又能在教育的歷程中給於他們什麼樣的學習呢?因為教育行政職務的關係,這些年來輔導處辦理了許多「生命教育講座」,各種不同類型的生命鬥士的生命分享,每一次都觸發學生內心世界的深層波瀾,但是我觀察到的是孩子在講座結束後的一週內,都還能表達出曾經的「感動」,時間一久不是屬於它的生命體驗,彷彿就煙消雲散忘記得一乾二淨,我曾經質疑該不該繼續辦下去,就在當時我收到一封十幾年前孩子寄來的Email,信中提到在以前上課中,我曾經陳述的生命故事「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先生的生命立志奮鬥過程,那是一個屬於我的年代 再熟悉不過的老故事,沒想到卻在多年以後成為孩子在面對工作環境挫折壓力,生命力幾乎脆弱之際突然想到的一個故事,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有多重要,但是我確定的是當下面對生命 關鍵點的學生,她和故事發生了關聯性,她懂了生命面對的不只是壓力,而是生命無限的可能。雖然這個「可能」不見得會帶給未來成功保證,但她學習到生命價值的理解和珍惜。我想我會繼續辦下去,因為下一個故事的體會者,會是聽講台下的任何一個學生。
  當前教育問題的探究中,經常提到的是我們現在的孩子,幾乎無法面對壓力,在「直升機父母」和「當今老師--教匠」,眼前充滿著功利主義的投機客,在講求名利的社會價值下,幾乎失去了「應該有的生命價值」;當然,也就對於生命無法感動、對於大自然生命萬物沒有珍惜感、對於社會弱勢團體缺乏關愛之心,因為整個社會充滿贏得眼前 的分數,就贏得優勢地位的領先,殊不知卻輸掉未來的競爭力,在商業周刊2009年第1109期刊登(妳有「第四名的孩子」嗎?)一文,引用國際研究組織針對台灣地區中小學分析數據,強調台灣中小學生科學與數學表現,相較於世界各國來的優異許多,但是學生的信心度則普遍低落,看起 來這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對比,但想想不正是現今台灣教育長期存在的問題嗎?只重視學習成績表現,忽略學習應有的學生成就歷程。所以對學習意願、對自我表現的信心、未來從事相關科學行業意願、學習科學或數學的滿足感等等……竟然是如此表現前段、信心低落的對比,反應台灣中小學學童「贏得眼前的分數,卻輸掉未來的競爭力」(王文靜,2009)。這份數據的對比差異,其實是用來凸顯對於教育實質意義的關注。

 

(三)生命教育的價值在於共好的實踐:
  21世紀人才的培育的能力,被不斷談到的是「公民能力」它包括自律、誠信等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對他人尊重和對多元文化理解與欣賞的能力(蔡炳坤,2009)。我們必須教育孩子面對生命的熱情,而熱情的活水源頭來自對於生命價值的「感動」,感動是經常來自自我價值的澄清和真實認知;教育的目的不正是要讓學生學習解決問題和帶 得走的「能力」,生命教育的課題未來勢必需要加強落實於課程,融入各領域或成為一個領域,對於筆者來說是應該要有的長遠發展,讓孩子具有現代公民基本素養,對於傾聽別人、關心別人、表達自我感受、善於與人溝通、懂得與別人相處合作、發揮團體動力的人際張力,同樣的學會欣賞別人的孩子,就會知道珍惜一切,愛惜生命擁有的無限可能;當我們教育議題不斷進步到「生命教育」的議題,相信面對未來世界的高速變動中,我們的孩子是一群懂得互助合作彼此關懷的競爭伙伴團隊,對於未來,這樣的團隊將會是創造共好為目標的良性競爭團隊。


三、品格教育的培養:
(一) 關於品格教育
  很多的事情教得會、學得會,那就是教育的功能,學校的責任。但是,關於「品格」教育,一定教得會、學得懂嗎? 台灣教改多年,爭執的焦點還是離不開「考試」,但世界許多國家已經警覺到:有好品格才有好未來。紛紛把教育重點放在培養能對自己負責,並能尊重別人的好公民。
(二)品格教育的目標:
  不論外界對於學校「品格」教育有多大的質疑,我們要對自己說:「『品格教育』是新世紀的第一堂課!」一個國家的興盛,不在於國庫的殷實、堡壘的堅固或是公共設施的華麗,而在於公民的文明素養,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透過學校潛移默化的施教,我們希望孩子能在生活上落實品教的成果,教育部的「有品教育」絕對不是口號,那是希望達到『為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的全民運動。
  在本校落實品格教育的具體行為向度,透過教師設計相關課程,深化學生品德觀念,建立正確生活態度,發揮知行合一教育功效;並透過研習進修,增進教實施品德教育的專業知能;在學生方面,培養學生反省、思辨及實踐品德的能力,落實品德教育成效;希冀能營造尊重、友善學習環境,塑造優質的「品格本位校園文化」。
  為何教育部會重拾過去的「中心德目」概念,來加強學生品格教育呢? 其實,「中心德目」的概念已蛻變為「核心價值」,雖然一樣是某個品格教育的主軸,但不再是硬梆梆的教條式教育,品格教育的主軸已經轉化為軟性的「核心價值」,深化對學生心理層面的影響,展現在外顯的日常行為中。
(三)理想與實務的結合:
  學校特意訂定每個星期三早修時間為「品格教育」時間,由級任老師指導學生關於當週「核心價值」的相關議題,這些上課教案都是教師在學期初時已經寫入教學計畫中。這學期,學校規劃每個「核心價值」都有四週的實施階段,在四次的「品格教育」時間,教師必須找到一本與「核心價值」相關的繪本或書籍,結合閱讀討論的方式,從書中的情節探討「核心價值」的意義;如此的活動不僅結合了語文課程,更希望能以故事的方式傳達教師們想要學生落實的「核心價值」意義,而不只是口頭訓誡或教條法規而已。接下來一次的課程,是從生活時事中去尋找相關的議題,深入探討社會對「核心價值」的落實,讓學生看到真實的社會人生,能激起學生對「核心價值」議題更大的思考迴響;因此,教師們便從生活新聞事件中尋找與「核心價值」議題相關的時事,設計激發學生思考的提問問題,循循善誘下引導學生正確的核心價值行為。
  除了書籍及時事的閱讀討論外,還有兩次的課程留給級任導師更多彈性的空間,讓教師們發揮自己的專長,針對「核心價值」議題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有些老師會以學習單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寫作;有些教師以辯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價值澄清的論辯;有些教師以曼陀羅圖或心智圖的方式,讓學生分組討論,寫出自己的想法;有些教師讓學生自評、家長評量與教師評量的方式,檢核學生是否達成了「核心價值」相關行為準則,並提供學生反思改正的機會;還有教師讓學生演出行動劇,從演出的過程中,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核心價值」對自己內在的衝擊……。各式各樣不同的教學方式,展現教師們對「核心價值」施教的專業能力,也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方式。
  除此之外,教師將「品格教育」融入各科教學、行政單位將「品格教育」融入生活教育中,都希望能讓學生從知書達禮的校園氛圍中,潛移默化,內化「核心價值」的意義。早晨的校門口,可以聽見學生們精神抖擻的與師長們問候,可以看到學生主動的打掃教室內外的掃地區域;表揚「核心價值」楷模學生,並張貼相關優良行為,透過獎勵的方式以達風行草偃之效;訂定各班班級公約,導正並約束學生的偏差行為;利用學生朝會對「核心價值」進行宣教,與學生分享生活小故事。小至個人打掃活動的指導,大至全校各項宣導活動,如果說「品格教育必須落實在生活中」,倒不如說「我們希望學生從生活日常行為中實踐品格教育」。
(四)我們的期望與目標:
  「品格教育」絕不是單向的對學生施以道德勸說,更沒有辦法單方面的在學校宣教,「品格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支援,才能隨時導正學生的偏差行為。學校透過「校長給家長的一封信」,爭取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教師們隨時以親師通訊或班網的溝通媒介,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繫;行政單位並結合社區資源,邀請專家或地方行政資源對學生進行不同主題的宣導;唯有群策群力才能不斷深化品格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力。
  『孩子的未來,從家庭開始』,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將來競爭力不足,急著送孩子學這學那,卻往往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確價值觀,而價值觀的學習主要來自家庭。「身教」永遠重於「言教」,品格教育是需要「教導」的,但是不是藉著教訓,而是需要陪伴。我們無法將所有「對」的事情列出清單,但是每天都有 許多需要判斷是非對錯的事件,誰陪著孩子學會判斷的標準?學校是啟動品格教育的錨心,但我們的孩子,需要整個社會同心齊力,才能共赴美好與幸福。
  「現代公民素養培育」,包含了生命與品德教育、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生態與環境教育、安全與防災教育、藝術與美感教育,這樣全人的教育理念,是為了培養具有競爭力的國家棟梁。乖乖聽話,早已不是當代值得推崇的品格,我們現在要對的是複雜的、多元的甚至於價值衝突的環境,所以,我們應該要培養的是一種批判思考的能力,還有與人論辯、論述、溝通的一種能力。學校透過民主、科學的方式教導學生,並強調品格教育的外延,是必須和價值教育、生命教育、人權教育、法治教育、民主教育和公民資質教育結合的。新世紀的教育,讓學生變「好」比讓學生變「聰明」來得重要。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品格決勝負。


四、結語:
  對於未來,我們依然抱持著高度期望,因為我們相信不只是「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是一個期許,卻也是最根本的教育基礎;更重要的是,我們更應相信:「孩子,未來是屬於你們的時代!」但我們要問的是,我們給孩子的未來準備了什麼?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在面對未來的競爭力時,提供孩子更充足的準備,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既然如此,對於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我們這些國家現在的棟樑、中堅份子,尤其是教育現場的你我,不僅僅是一個不可拒絕的義務,更應該是一個自我期許的規準,讓孩子們的能力是架構在生命的理解上,以塑造品德內在的行為能力中成長,則未來可期,現在踏實!

生命教育演講-讓孩子閉上眼睛體 會光明可貴

品德需要在耳濡目染中教育

寓教於樂的品德教育話劇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沙女生20分鐘征服劍橋 7科滿分

 

長沙市雅禮中學美女「學霸」被英國劍橋大學錄取。
取材自華聲在線
長沙市雅禮中學理科實驗班1102班的女學生黃雨桐,日前被英國劍橋大學錄取。這名漂亮的長沙妹子,在總分120的托福考110分;數學、物理、化學、微積分、電磁學、力學全滿分;面試時20分鐘內解出三道數學難題,並用英語講解解析過程…,成為雅禮中學近10年來,被歐洲排名第一的劍橋大學錄取首位學生。

 華聲在線報導,黃雨桐不僅成績好,鋼琴、唱歌、戲劇表演也樣樣出色既有「同聲傳譯」的國際範,又會下地幹農活。

 報導指出,2013年春天,雅禮的姐妹學校美國福特中學第九次來訪,黃雨桐在歡迎儀式上既是主持人,更是現場的「同聲傳譯」。

 黃雨桐說她也沒啥特別的秘訣,自主學習很重要。黃雨桐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時也沒多少時間管她。從小學開始,黃雨桐就是自己管自己,也沒上過校外培訓班。

 報導稱,英語一直是黃雨桐最喜歡的科目。黃雨桐說,她喜歡看英文動畫片、看美劇,還經常上網和外國人聊天,看耶魯大學公開課。久而久之,英語成了黃雨桐生活的一部分。數學也是黃雨桐的強項,很多女生不喜歡數學,她卻學得輕鬆簡單。「如果碰到有價值的題型或者錯題,我會用個本子記下來。」黃雨桐說,她並沒有上過校外的奧數培訓班,只在初二、初三時參加過學校的奧數培訓。

【2014/04/13 世界日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長沙女生20分鐘征服劍橋 7科滿分 | 陸港傳真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609810.shtml#ixzz2youbmy1f 
Power By udn.com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恐懼 她在荷蘭扮格格

 

 

青年尋路時,如何面對恐懼?表演工作者潘奕如,選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街頭扮成清朝格格表演。

潘奕如從小熱愛戲劇,卻在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大四時,被表演老師說「妳不適合表演」,從此放棄演戲5年。

然而夜深人靜時,潘奕如總聽到內心呼喊想演戲,終於決定面對「我不適合」的恐懼。她重回曾旅遊過且深深喜愛的荷蘭,想用街頭表演,做為送給當地的禮物。

要上街前,她仍滿是恐懼,但她發展出3個面對恐懼的法寶:回歸初衷、放下別人眼光、別怕失敗。潘奕如說,只要想那些可能批評自己的人,其實並不在乎自己,而在乎自己的人一直會在我們身邊,再想想自己其實本來就沒什麼好失去的,就沒那麼恐懼。

表演大獲成功,潘奕如也結交不少異國好友。如今潘奕如早是成功演員,參與舞台劇導演林奕華的「賈寶玉」演出大受歡迎,「如果我沒面對恐懼,就不會有現在。」

潘奕如的故事打動在場聽眾。一位畢業3年、現任捷運局清潔員的女生說,朋友介紹她從事保險,她原本深怕打電話給朋友推銷保險,會失去所有朋友;現在她想,這其實是給朋友的禮物,「我也不害怕了!」

 

【2014/04/13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面對恐懼 她在荷蘭扮格格 | 要聞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610442.shtml#104#ixzz2yoqZmR1X 
Power By udn.com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忍婆婆無依靠 她捨娘家留台灣

 

來自越南的外配梅德敏(左後)將婆婆黃麗珠(左前)當自己親生母親一樣照顧。
記者陳雅玲/攝影

雲林縣政府昨天舉辦姊姊妹妹Show暨模範婆媳表揚大會,20對接受表揚的婆媳感情融洽,現場洋溢溫馨氣氛。

近年新移民人口數大量增加,20對模範婆媳中就有10對新住民婆媳,雖然遠嫁來台,卻盡心照顧婆婆,成為地方楷模。

住在東勢鄉的梅德敏從越南嫁來台灣18年育有2子,多年前丈夫去世,家中經濟陷入困頓,越南娘家經濟小康,曾要她返回越南定居,但她因為婆婆的孩子都已過世,不忍留下婆婆一人無人照顧,堅決留在台灣照顧婆婆。

梅德敏說,越南家中有許多兄弟姊妹,可以幫忙照顧母親,但她一離開,婆婆就沒人照顧,所以她取得母親諒解,留在台灣獨自照顧婆婆和2個孩子。

梅德敏說,她剛嫁來台灣時,婆婆相當疼愛她,像自己的媽媽一樣,現在她年紀大了,健康狀況較差,正需要人照顧。

梅德敏平日經營麵攤維生,在外工作時,婆婆就在家幫忙家務,二人感情就像親生母女,婆婆黃麗珠說,這個媳婦真的很努力、乖巧,讓她覺得「揪感心」。

社會處長丁彥哲表示,女性是家庭的重心,是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母親節前夕表揚模範婆媳,除彰顯她們的重要性,也感謝她們為社會的付出與貢獻。

【2014/04/13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不忍婆婆無依靠 她捨娘家留台灣 | 雲嘉南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609097.shtml#ixzz2ylrbpppl 
Power By udn.com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獅露母性 狒狒寶寶獅口餘生

中時即時 簡恒宇 2014年04月07日 18:04

20140407004742
 狒狒寶寶的母親遭獅子咬死。(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20140407004743
 母獅並未對狒狒寶寶痛下殺手。(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20140407004744
 母獅之後將狒狒寶寶置於懷中。(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20140407004745
 狒狒寶寶最後被父親從獅口中救出。(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動物間總是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行為,2013年11月,美國康乃狄克州攝影師伊凡.席勒和妻子霍茲瓦斯在波札那塞林達營地開車旅遊時,拍攝到1隻母獅殺了1隻母狒狒,卻對狒狒寶寶手下留情,甚至將牠擁入懷中,不過公狒狒最後成功將孩子從獅口中救出。

英國《每日郵報》引述霍茲瓦斯的部落格《獅子編年史》內容,一群狒狒為躲避獅子的獵殺而逃到樹上,但有1隻帶著狒狒寶寶的母狒狒來不及逃跑,死在獅口之下,獨留狒狒寶寶面對母獅的威脅,不過母獅並未殺死狒狒寶寶,甚至輕輕地把牠帶到草地,並將牠置於懷中。霍茲瓦斯寫道,接下來的瞬間令人感到緊張,母獅讓狒狒寶寶玩一陣子後,再次用嘴把牠叼起,這時正好有隻公獅分散了母獅的注意力,使得公狒狒有機會將孩子從獅口中救出。她表示,公狒狒一直試著救牠的孩子,只是苦無適當機會,就在母獅忙於應付公獅之際,終於能夠把狒狒寶寶安全地帶回樹上。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捲起袖子,從自己做起吧!

嚴長壽總裁最近出了一本新書《你就是改變的起點》,他說「不論是教育、政治、媒體、年輕人的未來,甚至台灣的未來,解決問題的答案不在政府,不在立法院,不在媒體,而在你我」。看了令我深深感動,他說的對,什麼事不要責怪別人,要反求諸己。

蒙古有句格言非常的好:言語殺死的獵物搬不上馬,嘴巴殺死的獵物剝不了皮。捲起袖子,從自己做起就好了。

他常自嘲自己是「無膽一腎人」,因為膽已切除,又只剩下一個腎,但是看到他不顧自己身體,號召大家一起為國家做一點事,我除了感動還是感動,不禁想,我們這些還有兩個腎的人,可以為台灣做些什麼事呢?

日前去檳城演講,看到市容及公共設施沒有進展,反而比以前更糟。檳城是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城市,華僑都很團結、很愛面子的,怎麼會讓市容破敗?便好奇的問來接我的老師。他嘆了一口氣說:「去年選舉時,我們華人喊出:『五月五,換政府』的口號,結果政黨輪替不成,我們現在在受苦果」。他不敢多講,我也不敢多問,但是我瞭解,華人在南洋因為掌握了金錢,卻沒有掌握政權,受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成為國家中的二等公民。

演講完後,一位女士自告奮勇送我回旅館,因為她順路要替她兒子買禮物。她說:今早出門時,我七歲的兒子跟我說:「媽媽,這禮拜放假,不必上學,我不必挨打了」。我很驚訝問:「才小一,怎會每天上學都挨打?」她說:「沒辦法,在這裡,不出人頭地,就沒有前途,在人屋簷下,怎能不低頭?」她說她很想移民台灣,她覺台灣比新加坡更好,是目前華人圈中,最適合居住的地方。

回來後,看到有位跨國公司駐台灣的馬來西亞藉總經理投書報紙說:對於一個到過很多國家的人而言,台灣的生活條件和它的舒服度,絕對可以比得上人間樂土的瑞士,而且從他是華人同根同源的角度來看,台灣幾乎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說台灣生活的方便、穩定、舒適安全與民主,在亞洲來說,是首屈一指的,這是經過多少世代的努力與付出才營造而成,同時也要配合整個人文社會的先天條件才能孕育出這樣的成果,並非純靠努力就可得來。

他覺得台灣所面對的任何問題,都應該比其它國家更容易解決,因為這裡沒有種族的因素存在。台灣人同宗同根,是一家人的問題,大家的共識應該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台灣明天會更好。他覺得台灣不缺競爭力,欠缺的可能是上一代創業的那種隻身闖天下,在陌生國度打拚的精神。他擔憂現在很多人只想營造小確幸而忽略大格局的思維,因為即使沒有外來的競爭,我們也將與樂土漸行漸遠。他說「台灣當自強,明天才會更好,從我先做起」。

我很驚訝,他也用「從我先做起」這幾個字。的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要再指責別人,虛耗光陰了,捲起袖子,從自己做起吧!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4/04/11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洪蘭/捲起袖子,從自己做起吧!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605880.shtml#ixzz2ydSinkDj 
Power By udn.com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孩子老師」課輔營 招募志工

 

2014「大孩子老師」偏遠小學課輔營領隊、隊長,在大坑國小召開籌備會議後,決定4月15日起,對外招募志工小老師。
圖/大孩子老師課輔營提供
一群高中生發起的「大孩子老師」暑期課輔營,今年已邁入第6年,7月5日起共21天,將在建功及大坑國小,協助學習落後學童數學、英文與閱讀。15日起受理志工招募報名,歡迎準國、高中生報名參加。

「大孩子老師」暑期課輔營4年前,由就讀台中女中,現為雲林科技大學學生陳翔方推動,從2009年起每年暑假,和一群高中生到台中市偏遠小學,為當地學童一對一式課輔。

「大孩子」以成績,證明投身志工不會影響課業,今年學測,陳方榕72級分將申請台大化工系,林奕耘72級分將到香港城市大學就讀,江佳龍72級分將申請清大或成大,呂方雯73級分將申請台大心理系。更多訊息可上網,輸入「大孩子老師」。活動網址:http://teachfortw.pixnet.net/blog

【2014/04/11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大孩子老師」課輔營 招募志工 | 中彰投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605673.shtml#ixzz2yYjEPT7Z 
Power By udn.com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拉蕊遭丟鞋 事後還拿此事開玩笑

圖為希拉蕊在美國廢棄物回收協會會議上登台發表演說情形。(美聯社)
圖為希拉蕊在美國廢棄物回收協會會議上登台發表演說情形。(美聯社)

美國前第一夫人、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10日在賭城拉斯維加斯曼德雷灣酒店,參與美國廢棄物回收協會會議,登台發表演說時,遭一名女子丟鞋子,希拉蕊成功閃開,應對相當沉著。她在事後還拿這次事件開玩笑說,幸好這位女士不是像她一樣的壘球玩家。

鞋子從可能在2016年參選總統的希拉蕊頭上掠過,安全人員隨即把丟鞋女子帶出場。這名女子沒有向媒體表明身分,也沒有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安全人員已將她送交執法當局。

曾為美國第一夫人的希拉蕊,也曾擔任聯邦參議員,經常到美國各地發表演說,並走訪民主黨重要選區。雖然各界認為,66歲的希拉蕊應是2016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熱門人選,但希拉蕊一直拒絕透露是否參選。

希拉蕊將於6月10日發行最新回憶錄,描述她擔任國務卿時期的心得與體驗。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獅露母性 狒狒寶寶獅口餘生

狒狒寶寶的母親遭獅子咬死。(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狒狒寶寶的母親遭獅子咬死。(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母獅並未對狒狒寶寶痛下殺手。(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母獅並未對狒狒寶寶痛下殺手。(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母獅之後將狒狒寶寶置於懷中。(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母獅之後將狒狒寶寶置於懷中。(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狒狒寶寶最後被父親從獅口中救出。(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狒狒寶寶最後被父親從獅口中救出。(翻攝自《每日郵報》網站)

動物間總是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行為,2013年11月,美國康乃狄克州攝影師伊凡.席勒和妻子霍茲瓦斯在波札那塞林達營地開車旅遊時,拍攝到1隻母獅殺了1隻母狒狒,卻對狒狒寶寶手下留情,甚至將牠擁入懷中,不過公狒狒最後成功將孩子從獅口中救出。

英國《每日郵報》引述霍茲瓦斯的部落格《獅子編年史》內容,一群狒狒為躲避獅子的獵殺而逃到樹上,但有1隻帶著狒狒寶寶的母狒狒來不及逃跑,死在獅口之下,獨留狒狒寶寶面對母獅的威脅,不過母獅並未殺死狒狒寶寶,甚至輕輕地把牠帶到草地,並將牠置於懷中。

霍茲瓦斯寫道,接下來的瞬間令人感到緊張,母獅讓狒狒寶寶玩一陣子後,再次用嘴把牠叼起,這時正好有隻公獅分散了母獅的注意力,使得公狒狒有機會將孩子從獅口中救出。她表示,公狒狒一直試著救牠的孩子,只是苦無適當機會,就在母獅忙於應付公獅之際,終於能夠把狒狒寶寶安全地帶回樹上。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質大學幫你圓夢〉2014入學指南.企業最愛大學調查
以前,念大學被人戲稱「由你玩四年」,只要取得文憑,幾乎就保證有工作;如今,一切都是不明確的未來,一畢業,可能面臨低薪22K的衝擊,甚至在校內學習的知識,到了業界才發現已過時或不符合實際所需,要歸零重來。
【文/柯曉翔】

 

 

 

在這樣的氛圍下,念大學是在18歲的第一天,就要培養決戰未來的能力,當一個負責任的大人。四大因應變局的全新思惟,請今天就學習。

 

現代學子都是「富二代」

 

2014年9月,又一批約20萬青年即將進入大學校園。對這群18歲青年來說,這正意味著告別升學壓力的束縛,迎接屬於他們的自由年代。然而,當四年轉瞬而過,許多年輕人出了社會後發現,迎接自己的是國內實質薪資凍漲,以及高學歷卻找不到工作的現況;同時,剛畢業的新鮮人,因為經驗缺乏,業者更可能只給予22K的低起薪。面對這些挑戰,大學還值得念嗎?現在念大學,和以前有什麼不同?

 

身為五年級生,Google台灣董事兼總經理簡立峰則觀察指出,「現在的大學生,如果跟我那年代比,每一個都是『富二代』!」因為,他念書的年代沒有網路、電腦非常貴,現在年輕人從小都有,所謂的富,是富在環境;可是缺的是機會,他也

發現年輕人在職場的位子變少,因為很多可以打的仗都給老一代打完了,如硬體製造與傳統產業等。新的工作機會,卻還沒出現。這是所有大學生都在面對的困境。

 

簡立峰呼籲,現在的大學生,絕對得比他那個年代的人更積極走出去,不能再把大學教育當全部籌碼,最好及早善用「富二代」環境,靠網路等資源自學,自己掌握全球新趨勢。

 

四大新思惟 助你扭轉人生

 

美國前教育部長理查萊利(Richard Riley)也坦承,現在大學生在大學前2年所學的知識,到大三就已經過時,因為全球變遷非常快速,像是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10種工作,例如大數據分析師等,在2004年時根本不存在。所以,現在念大學,必須體認自己未來將投入,現在很有可能還不存在的工作,也得學習解決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

 

大學生百百種,你想讓自己成為什麼模樣?又該用什麼心態,面對更加不確定的未來?以下是許多國內大學生與師長的實戰經驗,集結出現代年輕人必備的四大新思惟,努力實踐,就能因應新時代:

 

新思惟1〉22K低薪out、發明工作in

 

電影《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有句名言,片中哈佛大學校長說:「哈佛學生相信,發明工作比找工作更好。(Harvard undergraduates believe that inventing a job is better than finding a job.)」台大車庫推手之一、台大副校長陳良基也非常認同這句台詞。他認為,台大學生絕對也夠資格,「Create jobs, not just take a job!(創造工作,不要只是獲得一份工作!)」

 

可惜,台灣缺乏車庫創新文化,台大擁有許多卓越的研究成果,但學生走出校門卻擔心薪水只有22K,因此校方要把矽谷經驗帶進台大,鼓勵學生,改變現狀。

 

施崇棠、戴勝益當創業教練

 

為此,台灣大學長達一年時間籌備、耗資300萬元,啟動台大車庫(NTU Garage),在水源校區設立辦公室,讓學生創業團隊進駐。Google、Facebook都是由學生創辦,Apple、CISCO等知名公司則誕生於車庫,台大希望,下一個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企業,能從台大車庫出發。

 

現在,許多台大學生也已不再擔心畢業後得領低薪,努力在校就開始創造工作。例如,「Fersonal男性專屬形象顧問」創辦人、台大戲劇系四年級學生王涵,就是這樣的成功例子。王涵留著一頭長直髮,穿著黑色套裝,談起創業理念一點也看不出是學生。

 

她說,2012年9月開始進駐台大車庫,和其他的創業團隊就像同班同學一樣,遇到不會撰寫英文信時,還可互相交流請教,「大家一起努力(創業),就比較不會放棄。」另外,台大車庫提供創業團隊創投、法律和會計諮詢,並由創投校友駐點提供營運方向和商業模式相關經驗。攤開業師名單,包括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和之初創投合伙人林之晨等數十人,陣容十分堅強。

 

新思惟2〉白日夢out、上課築夢in

 

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三年級學生許庭瑄剛完成學校舉辦的「築夢者計畫」,利用設計專長,讓生意不佳的饅頭店改頭換面。經過這次體驗,她希望四年級時加入學校的創業計畫,畢業後自己創業,開一間烤布蕾的小店。問許庭瑄,難道不會想加入大型設計公司,比較有就業保障嗎?她堅定地說,進入公司薪水成長有限,不如自己當老闆,自己掌握一切。

 

外界或許批評,許多年輕人以「小確幸」而滿足,志向不夠遠大。但長榮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雍正認為,「小確幸」並沒有什麼不好,大企業又幫助社會多少?年輕人永遠懷抱憧憬與熱血,若能把小確幸的熱血,提升為實際創業的動能,再集結許多年輕人有興趣做的微型企業,100個、1000個小確幸被提升了,就是正向的力量,遠比大企業的貢獻價值更大。

 

激發學生熱情,帶領學生勇敢逐夢,成為大學的重要任務。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蔡傳暉說,年輕世代特別重視自我成長與實現,「如果讓學生勇敢築夢,這將會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新思惟3〉光啃書本out、混養教育in

 

不少企業家,提起大學時代,常笑談自己挑燈苦讀的經驗,可是,現在當大學生,光是宅在學校裡,已經不夠了。〈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和新鮮人及教育者分享〉作者吳怡農指出,因為許多產業正在變化轉型,產學落差愈來愈大,只專注基礎知識的人已經過時,「混養」教育包括實際走出教室、走進職場與外面世界、企業實習等,才可能傳授未來在業界生存的技能,教育應尊重每位學生的自主權,培養多樣性,讓學生完全掌控自己的學習方向,發展興趣和熱情。

 

例如,長榮大學位於台南市歸仁區大潭里,一直以來與社區互動往來密切,學校的服務課,常延伸進社區做志工服務。日前,校長李泳龍帶領師生和大潭里里長召開了社區願景會議,決議用學校和社區的力量,一起守護二仁溪。長榮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雍正表示,除了河川淨川活動,媒體設計科系師生可製作二仁溪數位典藏,讓學生透過做中學,理解所學知識,也更能將學應用,貼近現實面。

 

宜蘭大學的「環境與資源經濟學」課上,學生則走進學校周邊農場,幫助生意冷清的農家,改造成全年活動不息的休閒農業區。改造前,必要先體驗農事,一群都市孩子煞有其事地學翻土、施肥、舖稻草與種蔥。親自感受這片土地,這是過去在教室裡學習不到的課題。

 

新思惟4〉專攻一科out、跨界實作in

 

許多大學校長在接受《遠見》專訪時不約而同地表示,與其學習專業知識,大學生更重要的是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學習的能力」。因為,未來專業哪個會紅,沒人能掌握,可是若擁有學習的能力,就不愁趕上新趨勢,學習新技能。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則引述《教育大未來:我們需要的關鍵能力》一書提及,要培養孩子21世紀的關鍵能力,教育不是核心,學習才是核心。而團隊合作的專題式學習,是培養與統整學生能力的最重要設計。

 

「我們希望學生透過這些課程,能發揮所學專業,更有能力迎接現在不存在、或說也說不清楚的工作,」李秉乾說。而現在念大學,也不能再如以往只專攻自己科系的課程,許多通識課程,正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近年逢甲大學推動了創新通識教育,引進跨領域團隊合作專題式學習方式,就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新趨勢。李秉乾指出,逢甲將通識教育設計為「跨領域三明治」,學生在初階課程學習創新創意創業行銷、專案管理與領導智能課程,培養核心跨領域能力;進入中高階課程,學生籌組團隊,進行專題實作。

 

「跨領域三明治」推動的第一個學期,有810位學生修了17門「top down」的通識課,由老師帶領學生團隊合作,實踐課堂所學的知識,一起完成一個團隊任務。到了新學期,「bottom up」自發性專題登場。學生自己籌組團隊主導,老師的角色演變成從旁指導。例如,學生團隊想去泰北擔任國際志工、想活化自己家裡的柳丁園,用一個學期到一年的時間規劃、執行與完成夢想。

 

2013年12月,修習逢甲大學通識課程「歐洲舞台藝術表演」的學生,還達成令家長都另眼相看的驚喜成果。他們在學校上演《費加洛的婚禮》,展現一個學期以來,學習服裝史、舞台呈現與研讀劇本的成果。學生穿上當時歐洲封建社會的華麗服裝,有模有樣地詮釋這齣莫札特的經典歌劇,在校園造成不小轟動。

 

不懂得改變 就等著被淘汰

 

有位大陸學生的母親還特別從深圳飛來看表演,她覺得「簡直不可思議,孩子來逢甲一個學期,竟然還學會唱歌劇!」李秉乾笑著轉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出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發展以及學會改變。在大學校園,這五大支柱是學生應不斷努力的課題。

 

「這個世界改變太快,你不改變,就會被淘汰,」宜蘭大學校長趙涵捷說。國內大學錄取率已經高達94.4%,大學已成為基本學歷。踏入大學校門前,請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以下問題:我為什麼要念大學?我想過怎樣的大學生活?大學如何幫助我面對未來?知道答案後,就用18歲的勇氣去闖蕩,讓大學生活不虛此行。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4大學特刊;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志工、交換生、雙聯學位,流浪是一生的養分
愈來愈多大學生選擇出走海外,增加人生閱歷,離開故鄉打拚雖辛苦,卻能強化未來的競爭力,難怪許多人躍躍欲試。
【文/柯曉翔】

 

 

照片提供:呂怡靜

 

2013年6月24日,桃園國際機場,清華大學經濟系四年級學生、21歲的呂怡靜和13位同校同學正準備飛往獅子山共和國,電影《血鑽石》描述的國家。許多人對於非洲的第一印象大多是貧窮、髒亂、疾病與死亡,就連一旁送機的怡靜媽媽在大伙上飛機的前一秒,還問女兒:「可不可以不要去?」

 

為了去獅子山共和國當國際志工,呂怡靜和伙伴們整整準備了一整年。她輕聲安撫媽媽:「這是圓夢之旅,很難得的機會。」她沒有預料到,往後的43天,將在生命留下深刻的印記。她背起行囊,走向登機口,勇闖天涯。

 

途徑1〉交換學生 經濟實惠的好選擇

 

像呂怡靜一樣,許多大學生選擇在大學時期擁有國際經驗。想走出台灣,看看世界的樣貌,成為他們共同的嚮往。其中,最多人選擇的方式是擔任交換學生。台灣各所大學皆和國外大學簽訂姊妹校協議,互相交換學生。以台灣大學為例,每年約有600多位赴國外姊妹校當交換學生。最熱門的國家是日本、中國大陸、美國、德國與法國。

 

出國交換為期大約半年至一年,期間台灣學生只需負擔生活費與自己台灣學校的註冊費。由於大部分免繳交換學校學費,交換學生可算是最經濟實惠體驗留學生活的方式之一。

 

淡江大學德文系四年級學生蘇奕安留著一頭俐落短髮,講起話來精神奕奕。從小她就特別喜歡奧地利和維也納合唱團,高中時還交了三、四個歐洲筆友,常常彼此通信聊天。大三那年,她終於得償宿願去維也納大學交換。交換期間,她隻身一人至東歐旅遊,足跡遍布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與波士尼亞等國家,不僅和筆友見面,也透過世界展望會,和高中時開始資助的塞拉耶佛孩童相見歡。看到當初照片上的小男生,現在已經成為15歲的小大人,蘇奕安覺得這趟交換學生之旅,特別有意義。

 

沙發衝浪 遊歷20個國家

 

「台灣是個海島,年輕人從國外取得養分,可在這片土地上耕種出更多東西,」西門子業務工程師黃婉中說。剛從大學畢業兩年的她,就讀台北科技大學電機系時,曾去捷克科技大學當交換學生。在捷克科技大學,她修了一門機器人課程,自己編寫電腦程式語言,成功設計出一隻會賽跑、會轉彎的樂高機器人。課餘間,她更沒閒下來,曾進行「沙發衝浪」遊歷20個國家。每到一個沙發客的家,她努力和對方分享台灣文化,還燉煮麻油雞給義大利的沙發主品嘗。

 

當初出發前,黃婉中的舅舅送了她一台新的相機,交換條件是──每天要用英文寫下交換學生日記。她履行承諾,在部落格記下「值得記錄的一年」,包括教國際學生中文、掉進伏爾塔瓦(Vltava)河、騎腳踏車橫越捷克等有趣的異國生活經驗。這些國際經驗,不僅豐富了她的遊歷,也幫助她順利取得畢業後通往外商公司的門票。

 

途徑2〉雙聯學位 拿文憑還能培養國際觀

 

交換學生的國外修課經歷可以視系上規定,充抵原先就讀科系的學分,但是不算學位。如果想要同時擁有學位與國際經驗,雙聯學位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根據「遠見2014大學辦學特色調查」,目前國內約56所大學有提供雙聯學位學制,其中以台灣大學簽訂53個計畫、朝陽科技大學26個為最多。雙聯學位是指簽有合作協定或姊妹校的兩校大學生,在學期間可跨海赴對方校系修課,只要取得雙方畢業資格,就可同時拿到兩校雙學位。

 

逢甲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英語專班)學生吳政亮和陳郁儒,就在大四那年赴法國雷恩商學院攻讀學位,在台灣三年、法國一年,再加上半年寫論文與實習,等於四年半碩士和學士雙學位入袋。

 

除了規定四年級出國修讀學分,逢甲國際企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BIBA)有110位外籍學生,採全英文授課。主任梁馨予表示,全英文授課是為了營造學生跨文化的學習環境,能提早適應海外留學生活。其他學校如淡江、元智大學等,也有類似的英文專班。

 

另一個擁有海外經驗的方式,是參加社團或擔任海外志工。例如,模擬聯合國社每年都會徵選成員出國參加世界模擬聯合國會議。這個會議由學生扮演各國外交官,模擬國際會議,進行國與國的談判和對話。

 

到紐約聯合國總部學表達

 

黃婉中大學時曾是模擬聯合國社的社員之一,曾去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扮演芬蘭國家代表,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一同討論全球識字率議題。黃婉中說,剛開始在一群外國學生之間,完全不敢開口,但後來慢慢了解,大部分的外國人其實都不是以英文為母語,不見得流利,但都很勇於表達。解開心魔的開關一打開,人就變勇敢了。

 

途徑3〉國際志工 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

 

清華大學每年暑假也有國際志工團出隊,前往獅子山共和國、坦尚尼亞、尼泊爾、馬來西亞和貝里斯等國家。但重頭戲可不是只在上飛機之後,早在出發前,學生團隊就以近一年的時間準備課程、和當地建立聯繫、向台灣社會大眾宣傳與募資,把愛心送往海外,過程中都是一種學習。

 

「其實我去獅子山共和國,不小心得到瘧疾,」清華大學經濟系四年級學生呂怡靜說。乍聽之下很嚇人,她講起來卻雲淡風輕。在獅子山共和國當國際志工43天,留下深刻的生命印記。故事要從去年6月24日出發日說起。她打了6支預防針,也吃了奎寧藥,看似做了萬全的準備,但任何事情都無法百分之百有效。抵達兩週後,呂怡靜開始發病。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是一般感冒不以為意,但當吃普拿疼短暫退燒不久,隨後又持續發作,這樣的狀況成為每天的循環,進醫院檢驗,才知自己是得了瘧疾。呂怡靜被隔離了整整一週。「很痛苦,我覺得我快要死掉了,」她描述當時的心情。當地的煮飯媽媽背著7個月大的兒子,陪她聊天,煮稀飯給她吃。她看到小嬰兒被煮飯的蒸氣燻得直哭,後來才知道,小嬰兒其實和她同時得到瘧疾。

 

不是瘧疾導致死亡,是貧窮

 

得到瘧疾不難痊癒,整段療程,呂怡靜花不到台幣1000元,但煮飯媽媽一個月的薪水折合台幣1800元,而且這在當地,已經算是優渥的薪水。她感歎地說,當地人不是不會治,但沒錢買藥;不是瘧疾導致死亡,是貧窮。被隔離的期間,她沉靜下來,看見更多事情。她感受到當地人的善良照顧,也更珍惜身邊朋友的伙伴情誼。

 

病癒後,回到志工崗位,呂怡靜更加活力四射。她和伙伴們一起教導當地高中老師和學生簡單的電腦操作和維修技能,也帶入社群服務的概念,帶領當地高中生關心周遭社區,週末為附近窮困部落的弱勢學童進行課後輔導。

 

學習獨立自處是最大挑戰

 

在國外生活一段期間,的確能讓人快速成長。這些年輕學生,各學到了甚麼?成功大學外文系四年級學生吳俐萱說,在歐洲,沒有家人幫忙,光是學習生活獨立自處,就是一個挑戰。大三時,吳俐萱去荷蘭萊登大學當交換學生。過去在台灣生活總是媽媽打理好一切,來到荷蘭,自己上超市買菜、煮三餐,她還跟室友西班牙女生學做歐姆蛋,勤於練4、5次,終於練成功。學習獨立,是她在荷蘭的成長修煉。

 

吳政亮則在法國雷恩商學院念書時,天天面對文化的衝擊與震撼。吳政亮發現,法國人非常熱愛聊天與分享。在台灣,台灣學生下課聊等會要吃什麼、看哪部電影;在法國,他的同學們聊嬉皮音樂,聊新選出來的教宗。吳政亮也因為這些寶貴經驗,更堅定自己未來想從事外商工作的志願。他目前在法國工商會實習,已成功踏出一步。

 

與異國人民交流 獲得比付出還多

 

至於黃婉中,則對歐洲人的國際觀深感佩服。像是賽普勒斯,一個位在希臘旁的小島國家,當地朋友竟主動向她詢問蔣中正和國共內戰的歷史,表達支持「台灣獨立」。她說,當自己無法在地圖上指出賽普勒斯在哪,這些歐洲人卻如此精準知道台灣的事情,讓她當下超震撼。

 

「我們無法一直留在當地,但我們可以把愛、物資與公民概念傳遞下去,埋下一顆種子,」呂怡靜表示。西非的志工之旅,呂怡靜學到重要一課──擔任志工不是施捨,最重要的是用同理心與當地居民交流。她發現,自己獲得的,遠比付出的還要多。未來,她想給自己一年的Gap Year(空檔年),擔任長期志工。

 

這群有出走海外經驗的台灣年輕人都肯定一件事,當離開台灣,反而更看見台灣,反思自己對台灣的了解與熱愛,是另類收穫。吳俐萱強調,「在國外,我就是代表台灣,讓我產生很多反思,重新認識自己。」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說:「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對於這群大學生來說,一點出走的勇氣,或許就是面對未來的火光。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4大學特刊;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面吳季剛〉是設計師也是天生創業家
五年前替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設計禮服,吳季剛聲名大噪,歷經五年的蛻變,他多了創業家的身分。
【文/林佳誼】

 

 

 

從設計到創業,Jason Wu除了代表時尚,也是吳季剛對自己的承諾與實現。吳季剛,過去這三個字讓人聯想到的是一位成功的設計師,兩度為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親手打造絕美的就職大典禮服。

 但現在,吳季剛這三個字開始和蘭蔻、HUGO BOSS、Target等愈來愈多個知名品牌連結。代表他的事業領域不斷拓展,早已不只是第一夫人設計師,而是一個成功創業家。

 過去一年,對吳季剛更是關鍵性轉折的一年。先是蜜雪兒再度穿上他的設計,出席歐巴馬第二任就職典禮,讓Jason Wu在紐約時尚地位更不可動搖,接著他又接下德國HUGO BOSS之邀出任女裝藝術總監。而他自己也在這一年邁入30歲,從內到外成為一位成熟的創業家。

 台裔設計師成為跨國時尚巨擘,吳季剛或許不是第一人,但可能是遭遇挑戰最大的一個。因為HUGO BOSS素以男裝聞名,女裝事業僅占總營收約一成,很少有人把它和女裝品牌劃上關係。所以HUGO BOSS高調禮聘吳季剛接掌女裝,就是厚望他能開拓新局。

 吳季剛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果決地說:「我覺得現在是時候往前邁一步,做一點有別於我自己品牌的事情了。」他分析,一般設計師品牌年營業額最多在2億到3億美元間,但HUGO BOSS一年營業額高達25億歐元(約34億美元),在全世界還有7000多個通路,這個藝術總監的角色和設計師是很不一樣的。

 「從創業家的角度來看吳季剛,現在正是對的時機,」一路在吳季剛創業途中不斷給予扶持的哥哥吳季衡表示。在哥哥看來,過去吳季剛是藝術家,但這幾年下來終於慢慢變成真正的創業家、企業家,這兩種角色有很大不同。

 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甘只當設計師

與生俱來的決心和毅力 渴望創業

 嚴格來說,吳季剛早在2006年、年僅23歲就創業。當時在Integrity Toys玩具擔任設計總監,收入優渥。但他卻始終無法滿足只扮演單純設計師,且強烈希望可創業,打造一份自己想要的事業。於是,在紐約帕森設計學院只剩一學期可畢業、連學費都已繳了的他,毅然決定將畢業作品改成個人首場紐約公開發表秀,就這樣沒畢業便創業。

 聲名大噪後 改變經營思惟

 「吳季剛從小就很清楚自己要什麼,通常沒有人會這麼厲害,從生下來第一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他就是那種人!」吳季衡說,那是一種不知從何而來、或者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決心和毅力。然而興趣和工作是兩回事。吳季剛雖從小就想當服裝設計師,但真正做了才發現,原來辦一次發表秀的花費如此驚人,而且想要的布料是這麼難買、好的模特兒、打版師也都非常難找。

 外人以為吳季剛父母經商殷富,又年紀輕輕就一炮而紅,必是一帆風順。其實吳季剛創業初期名氣不大,入不敷出,每舉辦一次發表秀,就會把所有積蓄全燒光。這樣反覆歸零、重新再來的日子,他苦熬好幾年。

 在吳季剛母親陳美雲今年3月出版的《愛,讓孩子做自己》一書中,她提到,當時她曾希望他停損收手,問他:「時尚產業太貴了,是不是玩過就好?」吳季剛當然不肯答應。直到2009年他的一襲雪紡紗白色禮服雀屏中選,成為歐巴馬首任就職典禮時第一夫人的舞會禮服,他的事業才一夕快轉,公司從六、七人膨脹到30多人,他開始意識到必須當經營者,肩負整個團隊的生計了。這時,吳季剛的思考模式也適時調整,從原本的藝術家、設計師,轉換成創業家、管理者。

 向爸爸 哥哥學當管理者

 獨家引進吳季剛作品回台灣、複合式精品CLUB DESIGNER創意總監陳怡分析,吳季剛知道Jason Wu是一個很年輕的品牌,需要一直變化,但他也很有策略地控制不泛濫發展,以保護品牌。例如新增包包產品線,剛開始只推一兩款,不是一下子推出四、五款。穩扎穩打的作法是新品牌中很少見的。

 吳季剛能轉型成為經營者,背後關鍵也是父親、哥哥這兩位經營高手的指點。吳季剛父親吳昆民本身就是創業家。哥哥吳季衡學管理出身,協助打理家中事業多年,都是最佳軍師。但事情有這麼容易嗎?吳季衡苦笑著搖頭說,當時為了輔助吳季剛事業步上軌道,「前幾年的溝通非常、非常辛苦,不知道隔著太平洋吵了多少回。」

 剛開始,吳季剛不脫藝術家堅持,總認為該捍衛設計理念。他會質疑家人不懂時尚,會給錯的建議,家人則質疑他經營不專業,會做錯的決策,兩方常僵持不下。但漸漸的,吳季剛聽進去父親和哥哥的建議,從企業經營、資金貸款、成本控管到人事安排,一一上手。現在Jason Wu工作室裡有一面布料牆(fabric wall),上頭掛著當季要使用的布料樣本,並註記成本價格。吳季剛與員工討論量產時,一定務實地把成本納入考量。

 蒐集限量品 從小就懂投資

 許多人知道,吳季剛是因16歲參加歐洲首屆娃娃國際設計比賽,同時拿下晚禮服和新娘禮服類雙料冠軍,才被玩具公司Integrity Toys延攬為設計總監,讓他賺到後來創業的第一桶金。但鮮有人知的是,當時人在加拿大的吳季剛,早在賽前就評估到芭比娃娃發源地的美加賽區競爭者眾,首度在美、加以外舉辦的國際賽區勝算較大,所以他刻意捨近求遠,果然一舉掄元。

 吳季剛的商業天分也從小就看得出來。小時候他喜歡蒐集娃娃,自己拿零用錢買了不算,還會慫恿父親出資多買,說是有投資價值。「我覺得他天生就有做生意的頭腦,」父親笑說。後來吳季剛到Integrity Toys擔任總監,即應用多年蒐藏心得,建議老闆不要跟芭比娃娃巨頭美泰兒(Mattel)爭搶大眾市場,而是該專注發展限量商品。

 工作狂熱,認真專注是成功主因

身兼兩個工作 有創意又有扎實基本功

 除了設計天分、生意頭腦,吳季剛的最大成功原因,其實還是認真專注。與他共事過的人都很容易感受到他對工作的狂熱。為了每次服裝秀發表會,吳季剛可說六親不認,沒有什麼事比工作更重要。就連2014年農曆年間,父母親專程大老遠飛過半個地球到紐約為他捧場,竟也難與他好好吃頓飯,或是約定好了,也常被迫放父母鴿子。「沒辦法,我們知道他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吳昆民笑說。

 連度假 也隨時「拍」靈感

 尤其去年起接下HUGO BOSS女裝藝術總監職位後,更是分身乏術。他接受《ELLE》英國版訪問時坦言:「身兼二職確實很挑戰,況且這是一份24小時全天候工作,再加上一份夜間工作。」不過吳昆民說,無論工作有多忙,也從來沒聽他喊過一聲累,或是嚷嚷要放棄。

 每次接近服裝秀發表日前,整個Jason Wu工作室都得停止休假。有次週末加班,大樓突然火警鈴聲大作,所有人連忙疏散到街上。儘管隨後發現只是虛驚一場,但大樓電梯卻已停止運轉,一群人登時傻住,不知該怎麼回到位在11樓高的工作室。這時吳季剛不做二想,立刻帶頭連爬11層,氣喘吁吁地回去繼續趕工。

 就連放假時,他也無時無刻不在動腦思考,尋找靈感。吳季衡說,有一次兄弟倆結伴出國度假,途中吳季剛走到哪就拍照到哪,無論是看到花、樹、天空、海灘上的貝殼,或是一片光禿禿的磚牆,他都拿著手機狂拍。吳季衡忍不住問他在拍什麼,吳季剛回說:「我在拍靈感。」

 靈感怎麼拍?原來吳季剛看到貝殼有著他在別處沒看到過的紋路與色澤,深怕忘記,所以要立刻記錄下來,當作日後設計靈感。別人眼中一片平淡無奇的牆壁,有時在吳季剛眼中,每塊磚頭間的圖案規律,卻充滿了應用在服裝設計上的無限可能。

 待人處事 讓員工心悅誠服

 當然,無論吳季剛有多麼大本事,還是得靠工作團隊才有今天。從2006年創業起,吳季剛就有一批忠心團隊始終跟著他,核心成員至今幾乎沒變過,彼此充滿信任感。更重要的是他功力深厚,能讓員工心悅誠服。例如幾乎所有打版師都非常資深,最年輕的也有40歲,最資深的甚至約60歲,年齡是吳季剛兩倍。就連這些資深打版師也常向他詢問怎麼縫製衣服。例如有一件衣服打版試做後,要從連袖改成無袖,吳季剛只需看5分鐘,就可立刻說出裁掉袖子後要修改那些地方,才不會影響整體輪廓,展現深厚功力和決斷力。

 陳美雲在《愛,讓孩子做自己》書中透露,吳季剛學裁縫時,曾因手拙想放棄。但老師對他說:「一位設計師如果不能自己從頭到尾把布料製成衣服,設計圖只是想法,不會成為作品。」這句話說服了吳季剛扎實裁縫基本功,果然派上用場。此外,小學就赴加拿大留學的他,思考模式雖接近西方,待人處事卻從父親身上學到東方人的禮節。西方人對事不對人,有時說話太直,難免造成不快。父親常叮嚀對人要細心、有禮貌。

 曾在Jason Wu紐約工作室實習過的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學生何詩云就說,吳季剛每天進工作室,一定會到各部門親自打招呼。實習最後一天,吳季剛親切與她合照,贈送Jason Wu與蘭蔻聯名彩妝品給她,親自簽名,還叮嚀她在最後一個下午,也要認真地協助打版師們工作。吳季剛已從設計之路走向創業之路,甫踏入而立之年,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吳季剛的堅持

工作室要整潔,午餐不能吃魚

 吳季剛非常講究小細節,從他對環境的要求就可看出來。位在紐約的Jason Wu工作室有個奇怪規矩,就是員工午餐不能吃魚。因為吳季剛認為魚鮮氣味強烈,很可能不慎沾染到衣料,即便沒有直接接觸,氣味也可能經由空氣殘留在服裝上。很多服裝設計工作室都非常凌亂,常見布料四處亂丟。

 但吳季剛認為要做出好的設計、好的衣服,就必須要有好的態度和好的環境。維持環境整潔有序,是對服裝的一種基本尊重。所以Jason Wu工作室所有東西都排列井然有序,設計圖或布料都完整歸檔,即便是發表會前最忙亂的日子,也不會找不到東西。

 CLUB DESIGNER創意總監陳怡說,一般人常覺得細節不重要,工作室亂七八糟不會有人看到,衣服內裡縫線用次等線料也不會有人發覺。但就是這些沒人看到的細節,沒人發覺的講究,決定了設計的品質。

 吳季剛的廚藝

全魚大餐一手包,還想開餐廳當大廚

 吳家兄弟自小出國留學,有時父母不在身邊,哥哥吳季衡負責煮飯餵飽兩人。但現在吳季剛工作之餘喜歡做菜調劑,換成他下廚款待兄嫂,還動過腦筋要和哥哥合開餐廳。有一年媽媽陳美雲赴美探親,吳季剛竟自己動手做麵包。陳美雲把剩餘部分帶回台灣分享給吳季衡。結果吳季衡一吃就覺口感不對勁,一問之下吳季剛才老實說這是他第一次做,麵糰沒有發好。

 吳家兄弟至今仍保有每年相約在國外度假的習慣,吳季衡結婚後也攜同妻子共遊,吳季剛就常下廚小露一手,讓兄嫂大享口福。有回兄弟倆一起去加勒比海一個小島度假,出海釣了很多魚,回到度假小屋後,吳季剛竟做出一桌全魚大餐,包含蒸魚、炸魚、烤魚,樣樣都有,連吳季衡也嚇了一跳。

 做菜做出心得後,吳季剛還跟吳季衡開玩笑,萬一服裝事業失敗,就回台灣與哥哥合資開餐廳,由他擔任大廚。當然,隨著吳季剛的事業蒸蒸日上,這個小小夢想恐怕很難有實現的一天。

 吳季剛的家庭

吳家人的血液裡都有創業基因

 吳季剛父親、祥圃實業董事長吳昆民,農村子弟出身,白手創業,哥哥吳季衡在海外留學後,回台協助家業,也和父親合力推出新品牌「良食究好」。創業血液似乎流在吳家所有成員身上。吳昆民說,30年前在機緣巧合下創業。1976年退伍就到一家農業用品公司當業務。前後在不同公司工作七年多,卻遇上一次轉職不如預期。

 他正苦思未來時,剛巧友人介紹有項產品值得引進台灣,他索性拿出200萬創立祥圃,做起動物營養保健品的貿易代理。祥圃創業30年來,年年獲利,早已從代理商跨足製造生產,事業觸角延伸至畜牧、餐飲和生技。2012年,祥圃與台中「養生銀行」合作成立複合式概念新餐廳「良食究好」,已協助打理家業多年的吳季衡,搖身一變成為最佳代言人。

 吳季衡說,當初也遇過所有企業第二代都遇過的問題,總被質疑經驗不足、沉不住氣、思考不周全。他則認為老一輩太保守,不敢投資。幾次磨合,吳季衡終於發現父親的經驗確有過人之處,懂得很多自己不懂的事。「該認輸時要認輸,有承認失敗和不足的雅量,其實是成功的關鍵點,」他說。可見薑還是老的辣!

 吳季剛

生日/1982年9月27日

學歷/紐約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肄業

經歷/1999年出任Integrity Toys玩具公司設計總監

   2006年在紐約創辦自有品牌Jason Wu

   2009年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穿著其設計禮服出席總統就職舞會

   2013年蜜雪兒在歐巴馬連任就職舞會二度採用吳季剛設計的禮服

   2013年成為HUGO BOSS女裝部門藝術總監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3月號;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嚴長壽:台灣要快走向世界  

 

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
記者盧振昇/攝影
「不要期待人家『讓利』,更重要的是『借力使力』!」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即將發表新書「你就是改變的起點」,昨天他接受本報專訪指出,台灣經濟太依賴大陸,才會讓大陸對台灣造成威脅;台灣若不趕快「走向世界」,與大陸的協定可能反而變成「大災難」。

談到三一八學運,嚴長壽表示,現階段台灣社會最需要的,「不是威脅、批判別人的力量,而是反省自己的聲音。」不管學生、政府或政黨,必須學會傾聽和包容,「缺乏愛與包容的社會,無法把台灣帶到遠方。」

談到點燃學運的服貿,嚴長壽未表示支持或反對。他指出,台灣的確必須靠一些跟大陸的協定,「趕快走向世界」;但是,千萬不要以為服貿簽了,台灣進入大陸市場,前途便一片光明。

「當我們沒跟大陸來往時,台灣是走向世界的。」嚴長壽說,兩岸交流開放後,台灣動不動要大陸「讓利」,「讓利是最危險的」。他認為,台灣不需要大陸讓利,因為「台灣年輕人的未來不能只依靠大陸,台灣的未來不能只依靠大陸。」如果我們什麼都依靠大陸,就是「把手和脖子都交給大陸」。

嚴長壽指出,政府動不動宣揚吸引大陸觀光客八、九百萬人,卻不去耕耘其他國家的遊客,「簡直不爭氣」;這是一個沒有樊籬的世界,「你不只是跟大陸競爭,還要跟全世界競爭。」

嚴長壽認為,台灣當務之急是培養年輕人的國際觀與國際競爭力,必須把台灣放在全世界同一個起跑點上,與國際間最頂尖的佼佼者一起競爭,「其間優勝劣敗沒有任何妥協,當然也沒有任何『讓利』與同情的空間。」

「馬總統沒有錯嗎?學生、立委和王金平院長沒犯錯嗎?」嚴長壽認為,在這一連串風暴中,人人或多或少都犯了錯,現在最需要的是「省己讚人(反省自己、讚揚別人)」。他舉胡適的話「容忍是自由的根源」,真正愛台灣的人,會用包容的態度面對種種爭議。

三一八學運反映出種種台灣社會問題,但嚴長壽認為,這些問題無法在街頭解決,須從根本的「教育改革」做起。以「學生在街頭上民主課」為例,他指出,美國在小學階段便安排學生到議會上課、和法官辯論,「台灣到讀大學才上民主課太晚了!」

【2014/03/2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嚴長壽:台灣要快走向世界 | 服貿抗爭縱橫談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578818.shtml#ixzz2xnD9gkIL 
Power By udn.com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你搞懂服貿爭議 別只看懶人包

2014年03月22日13:00  

資訊永遠不會對稱!由於政府欠缺溝通技巧,讓民眾對《海峽兩岸服貿協議》疑慮重重,網路上各類服貿懶人包瘋傳,其中有些質疑確有道理,有些誤解值得釐清,以下是《蘋果》針對大家較關注的服貿爭議,詢問學者及主管機關之後,所做的綜合整理簡要。

面對服貿爭議,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昨天深夜受訪時,語重心長說,政府在談判前未能與各產業工會、公會充分溝通、聽取心聲,如今造成極大疑慮,「並不是特定官員說對台灣沒有影響,就沒有影響」,他認為政府有必要將鵩貿交付國會逐條審查,若能比照ECFA,提出一份服貿早收清單,並妥善研擬配措措施,民眾才能安心。

而各界要求逐條審查的服貿協議內容又是如何?建議大家除了先看看以下概略說明之外,進一步參考本文附加的網址,查閱有關兩岸ECFA、兩岸服貿、中國與他國簽署FTA、兩岸加入WTO相關承諾表等詳實訊息,有助大家自主查詢及研究,別只依賴懶人包,因為資訊不會自己來找你,你必須掌握方法,自己去研究資訊。(財經中心)


【質疑有理】
 
■中國與多國簽服貿,對台開放不如港澳、東協、巴基斯坦
 
─是的,中國目前與東協、新加坡、巴基斯坦、紐西蘭、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及瑞士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與港、澳簽署CEPA,與台灣則簽署ECFA,至於兩岸服貿及貨貨協議,均為ECFA的後續談判。
─中國與東協等國大多簽署全面性的FTA,整合貨物及服務貿易開放,網購、宅配等跨境消費的幅度也優於服貿。
─台灣因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相關法規無法鬆綁,全面談判涉及層面太大,因此先談投資保障、再談服貿、貨貿。
(請參考:中國自由貿易網http://fta.mofcom.gov.cn/flash1.shtml、我國ECFA專區http://www.ecfa.org.tw/SerciveTradeAgreement1.aspx?pid=7&cid=26&pageid=0
 
■兩岸談判不對等,台對中開放程度較大
 
─的確,兩岸同為WTO會員,在服貿協議談判過程中,立足點的確不同,台灣是以WTO已開發、中國以WTO開發中會員身分對談。
─就項目來看,中國開放80項服務業市場,幅度大於台灣的64項,但如今中國躋身經濟強權,雖看似開了大門,實質釋出利益恐怕有限,有待政府進一步說明。
(有關WTO,請另參考:經濟部國貿局WTO入口網站http://www.trade.gov.tw/cwto/Pages/Detail.aspx?nodeID=354&pid=312950&dl_DateRange=all&txt_SD&txt_ED&txt_Keyword&Pageid=0

■香港簽CEPA後,房價高漲,薪資停滯,人才流往中國,台灣恐步後塵
 
─服貿立意雖佳,對於台灣民眾憂心的相關問題,政府未能在公聽會中,有效說服民眾,亦未針對引發憂慮較大的印刷、美髮美容、翻譯、洗衣、文創、運輸等各類產業及小型或微型企業主,提出市場開放之後的配套措施,引發台灣恐將走向香港化的疑慮。
─推動服貿逐條審查,是當務之急。
(有關中港CEPA,請看:http://fta.mofcom.gov.cn/cepa/cepa_jianjie.shtml) 

【釐清誤解】
 
■兩岸談服貿是黑箱作業
 
─國際間談判,通常先假設模擬,確定哪些可讓步,哪些絕不開放,運用談判策略,雙方「Gvie and Take(取捨)」有歧見,就需要多次談判,以達共識。
─無人知道最終談判結果會如何,因此不宜指兩岸服貿為黑箱作業,可惜政府溝通能力太差,讓重大經濟議題變成政治議題

服貿通過,中國勞工會大舉攻台,陸幹家人也會來台
 
─服貿並未開放中國勞工來台,而是要中國服務業主帶錢來台灣雇用本地人
─內政部官強調,目前僅具有台灣身分的民眾之中國配偶,才能申請來台依親長期居留或定居,陸幹來台不能設籍、不能領身分證,其家人根本不可能來台依親。
(可查詢內政部移民署法規http://www.immigration.gov.tw/immigr-law/cp.jsp?displayLaw=true&lawId=8a8a99f139c407590139d224c5f40007
 
■開放項目太多,政府賣台
 
─並非如此。中國對台開放80項服務業市場,超過中國對WTO承諾,台灣則對中國開放64項,其中電子、金融、運輸並非初次開放,而是進一步開放,稱不上賣台
(有關台灣加入WTO,請看經濟部國貿局WTO入口網站http://www.trade.gov.tw/cwto/Pages/Detail.aspx?nodeID=354&pid=312950&dl_DateRange=all&txt_SD&txt_ED&txt_Keyword&Pageid=0,有關中國對WTO服務業市場開放承諾內容,可參考中經院WTO專頁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do/www/readDoc?document_id=6382、中國商務部WTO/FTA諮詢網http://chinawto.mofcom.gov.cn/article/f/v/200605/20060502185478.shtml

 
■國際自由貿易談判,多先談貨貿、再服貿,兩岸服貿違此慣例
 
─中國與各國簽FTA,的確是從貨貿、投資保障再到服貿談判,分階段簽署各項協議,最後整合完成FTA簽署;中國與台灣雖先談服貿、再談貨貿,但事實上,兩岸簽署ECFA時,有關早收清單及降稅安排,已蘊含貨貿精神。 

■中國與香港簽CEPA,開放程度高於台灣
 
─由於香港已回歸中國,中國自然願讓利。雖然中對港開放1369項,遠較對台80項多,但香港早對世界開放服務業,中國受惠大於兩岸服貿。
此外,儘管中國對台開放項目較少,但台灣比香港多取得經營電子商務、村鎮銀行、證券期貨合資公司持股比逾50%等開放項目。
 
◎建議綜合參考資訊:
找中國與他國簽署FTA文本、中港澳CEPA相關內容,請上中國自由貿易網http://fta.mofcom.gov.cn/flash1.shtml
找兩岸ECFA及服貿協議文本相關內容,請上政府ECFA專區http://www.ecfa.org.tw/SerciveTradeAgreement1.aspx?pid=7&cid=26&pageid=0、中國商務部ECFA專頁http://tga.mofcom.gov.cn/article/zt_ecfa/
找台灣加入WTO相關內容,請上經濟部國貿局WTO入口網站http://www.trade.gov.tw/cwto/Pages/Detail.aspx?nodeID=354&pid=312950&dl_DateRange=all&txt_SD&txt_ED&txt_Keyword&Pageid=0
找中國加入WTO相關承諾,請上中國商務部WTO/FTA諮詢網http://chinawto.mofcom.gov.cn/article/f/v/200605/20060502185478.shtml、中經院WTO專頁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do/www/readDoc?document_id=6382

想看更多有趣訊息,快上「蘋果搖錢樹」粉絲團
 

中小型企業對服貿協議存有高度疑慮,政府實應細說分明。圖為印刷廠工作情形。唐紹航攝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03 Mon 2014 14:52
  • 報紙

課輔營暗助 家貧志工獲贈電腦

新聞:2013/12/29
大孩子老師偏鄉課輔營,一名國三應屆畢業志工小愛(化名)因家貧曾獲支助,今年暑假報名志工老師回饋社會。營隊得知小愛父親靠修車養育7名子女,家中連一部電腦 ...

大孩子老師 偏鄉課輔募生力軍

校園指南:2011/06/18
「國中基測結束,讓我們暑假當課輔志工去當『大孩子老師』。」台中女中學生陳翔方,3年前基測滿級分,給了自己一個上山當課輔老師的禮物,遠赴和平偏遠山區 ...

 

基測滿分狀元 網路揪團當志工

校園指南:2009/09/08
國中基測滿分的台中女中新生陳翔方,不只成績頂呱呱,當志工更不落人後,暑假號召中學生組成小小志工「雜牌軍」到原住民部落課輔;台大人類系溫筱琦與玄奘大 ...

基測滿分 上山課輔原民童

校園指南:2009/08/11
國中基測滿分、考取台中女中的國中畢業生陳翔方,上月中旬號召同儕,深入台中縣和平鄉山區為原民學童課業輔導,直到莫拉克颱風來襲,才撤退下山。陳翔方說, ...

 

 

自由電子報- 基測滿分王號召志工助貧
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4/today-education2.htm
200974 國中基測考出四一二分滿級分學生陳翔方,發願利用上高中前的暑假到南投偏遠山區小學義務課輔,從找志工人力到經費籌措均自己一手包辦。

 



基測滿分王揪團上山課輔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老師,斯卡也答!」一顆單純想幫助弱勢的心,讓高中生陳翔方自籌經費並號召60多名志工小老師,暑假前進偏遠山區為80多名原鄉學童免費課輔,課...

 


自由電子報- 《大孩子老師》127國、高中生上山當家教
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8/today-center10.htm
201278 由台中女中學生陳翔方成立的「大孩子老師服務團」,從九十八年起,每年利用暑假找學生志工投入原鄉學童課輔服務,從零開始的陳翔方,一手包辦  ...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