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腦也會慢性發炎 醫警告:3個壞習慣很傷身


16:542022/11/28 中時新聞網 李珮妘

醫師指出,大腦也會慢性發炎,尤其是睡眠不足、久坐不運動和長期以耳朵接聽手機等生活習慣。(示意圖/達志影像)

大腦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掌管各樣機能的中樞,若有一絲損傷,都會帶來極大的健康影響。對此,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表示,大腦也會慢性發炎,尤其是3大常見的生活習慣很傷身,千萬不可不慎。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促進大腦發炎的生活習慣包括睡眠不足、久坐不運動和長期以耳朵接聽手機。原因在於,長期熬夜會造成胃的饑餓素以及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時脂肪的瘦素以及腦部血清素分泌也會降低,造成發炎反應增加,引起肥胖,而且不利於大腦在夜間清除大腦廢棄物質,當然就會增加失智風險以及憂鬱傾向。

其次,對於久坐不動的3C族或是電視沙發族,不但熱量消耗降低,導致血管容易發炎、全身堆積脂肪,也會增加三高風險(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造成大腦損傷。

營養師楊斯涵在臉書粉專分享10大健腦食物,分別為深綠色蔬菜、彩虹蔬菜、堅果類、莓果類、豆類、全榖雜糧類、魚類、家禽、橄欖油、紅酒,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葉酸、維生素E、B群、ω-3脂肪酸等,有助於維持大腦健康、延緩失智;同時也要減少攝取紅肉、乳瑪琳、起司、糕點、甜點、油炸物或速食等食材,因為這些不僅傷腦,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這樣吃遠離失智! 營養師揭10大健腦食物一次看
膽固醇過高降不了 醫曝4習慣、4飲食改善
貧血是小毛病? 醫警告:拖延恐心臟衰竭、休克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焦慮成文明病 研究:每週走路1小時就可降低風險

 

 

(首圖來源:Flickr/Mussi Katz CC BY 2.0)

(首圖來源:Flickr/Mussi Katz CC BY 2.0)

【文‧黃嬿】

 

運動對健康有好處,可以改善睡眠、降低血壓、預防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還能促進心理健康,減輕壓力、提振情緒,降低焦慮和憂鬱,但運動對許多人而言是有壓力的事。最新研究告訴人們不必那麼緊張,如果原本沒有活動的人,只要至少起身做一些事情,大多數對健康有益的好處都會實現。

 

根據 13 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研究涵蓋 15 項涉及超過 19 萬人的薈萃分析,確定需要多少運動才能減少憂鬱症風險。結果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週進行相當 1.25 小時快走的成年人,患憂鬱症的風險比完全不運動的人低 18%。若提高到每週快走 2.5 小時活動量,憂鬱症風險可降低 25%。研究人員表示,完全不動的人若能增加一天運動量,就可看到明顯好處,但研究也提醒,超過建議運動量不會降低更多風險。

 

即使輕微運動也有好處。先前耶魯大學精神病學專家也表示,即使每週只走路三次,也比不運動更能促進人們心理健康。另外一項 2018 年研究發現,即使是做家事,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天數也減少約 10%

 

 

 

 

運動對兒童心理健康也很重要。2020 研究發現,即使輕度運動也有助保護兒童避免罹患憂鬱症,12 歲時每天 60 分鐘簡單運動,到 18 歲時罹患憂鬱症風險減少 10%。運動的類型包括跑步、騎自行車和步行,甚至做家務、繪畫或演奏樂器等活動也算。

 

慢性形式的憂鬱症包括各種心理變化,不只是悶悶不樂感,對許多人來說,憂鬱發作時會完全喪失享受和快樂的能力,這種症狀稱為快感缺乏症。這種疾病還與認知功能受損有關,包括記憶力減退和處理速度變慢。

 

最近一項對 30 名參與者中等強度半小時自行車訓練的實驗發現,運動可以改善憂鬱的情緒狀態和快感缺乏的問題,認知能力也會加強,效果可能會持續超過 75 分鐘,但有可能隨著時間過去減弱,至少研究證實運動後一段時間內,憂鬱症患者可能更容易或更有效從事心理或認知要求高的任務。

 

憂鬱症影響全世界約 2.8 億人,還有很多患憂鬱症的人沒有確診,疫情隔離和社會疏離導致飲食失衡、缺乏身體活動和減少社交互動,直接和間接對人們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造成影響,愈來愈多人處於孤獨、焦慮、壓力狀態。研究人員表示,很難激勵有憂鬱症的人動起來,但這項研究至少可以鼓勵他們,不必做高強度運動,只要出去走走就會有很大幫助。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擠三坪鐵皮屋、穿補丁衫....簡明正把貧窮當試煉!刻苦向學求翻身,逆襲人生走進台積電

2022-04-02 15:11時報出版 人生很難,你不必再為難自己:15個深刻而感動的單親故事
  •  
  •  

 

 

 

「凡事不要先看到困難,要先看到機會。」憑藉一身骨氣衝破逆境,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前台積電技術系統整合處副處長 簡明正

 

生命中總是有些事情不盡如人意,有人選擇面對,有人選擇逃避,幼年貧困靠苦讀翻身,面對人生的挫折,我認為「只有去衝破它,才能過關,與其在那邊憂愁,還不如去衝看看,有衝就有機會,沒衝就沒機會,這是我一貫的做法,也許不會每次都成功,但是至少嘗試過,就不會後悔。」

憑藉著衝破逆境的骨氣,我順利考上了台中一中、大同工學院,服完兵役後進入大同公司工作,之後申請到大同工學院的獎助學金,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就讀,在一年半內取得財務管理和MIS的學位。返台後不久進入IBM工作十六年,再加入台積電公司,我不再是社會大眾眼中的窮孩子,我努力地逆轉我的人生,成為大企業的主管,改寫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鐵皮屋當試煉,刻苦向學求翻身

 

幼年時期貧窮的歷練,深深影響我的一生,幼年喪父,母親為扛起家計外出打零工,我和哥哥、阿嬤住在租來的鐵皮屋,三人擠在三坪不到的木板床睡覺;破舊的家連自來水管也裝不起,要用水時還需一桶一桶向鄰居家買;屋內也沒有廁所,想上廁所只能跟鄰居借,或者到附近的國小使用。

當時的我每天都打赤腳上課,直到小學五年級因參加躲避球比賽,才買了人生第一雙鞋。身上穿的衣服幾乎都有縫補的痕跡,只有過新年的時候才有機會買新衣,而且只能買大一號的衣服才能穿得久,內褲是印有中美合作字樣的麵粉袋做的。為了分擔家計,我和哥哥從小就一起幫忙做手工,也送報紙、打一些零工。國小畢業時,為了二百元獎金而放棄學業排名,貧窮的生活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因為家貧又單親,經常遭受冷眼對待。有一次受邀到家裡開百貨公司的同學家中玩,結果聽見同學母親說:「龍交龍、鳳交鳳,你怎麼交這種同學!」讓我備感心酸。當時我告訴自己,雖然家境不如人,但一定要努力念書取得好成績,不要讓別人看不起。為節省電費,我直接到土地公廟裡把供桌當書桌自習,廟裡大拜拜時,就到火車站外的噴水池水銀燈下念書。

雖然社會上存在著許多勢利眼,但也有不少的溫暖,當時家扶的補助讓家境有所改善,我也參加了家扶青年分享營,讓我受到很多人生啟發,而且關心也從未間斷,讓我備感溫暖,因此當我有能力時我更積極回饋社會,除擔任家扶志工外,成為家扶認養人至今已近三十個年頭。

 

天時地利人和,成功就不遠

 

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同公司上班,工作一陣子後轉至大同工學院,這兩份工作讓我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也能過上還算不錯的生活,但我想要有更好的發展,於是申請到大同工學院的獎助金,得以出國攻讀碩士學位。

出國留學是我人生轉變的一個契機,如果沒有出國念書,就不可能到外商IBM去上班,IBM對我的改變真的很大,讓我打開了視野,學習到各種技術或管理上的技巧,也因此才有機會進入台積電工作。

這一路走來,遭遇過無數的挫折與遺憾,遇上挫折時,就是面對它、處理它。不過,我們必須承認要成就一件事,就是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光是努力不夠,也不一定會實現,畢竟努力的人太多了,有時候需要的就是一個機會,抓住機會你就上去了。就像我小時候,除了自身努力念書外,也需要貴人相助,才能抓住機會一步一步向前進。

想要逆襲人生,除了必須真的要很努力外,也要具備不放棄、往上衝的精神。首先,有了自己的努力,才能談天時地利人和,如果自身不努力,空等天上掉下來的機會,是不可能成功的。機會絕對不會無緣無故發生,你本身一定要是一個值得人家幫助的人,或者有值得人家信賴的因素,這些資源才會出現。總結一句話就是︱「投資自己成為績優股,才會吸引人家投資你。」

其次,需具備不放棄的精神。如果苦等不到機會或貴人出現,千萬不要氣餒,要放下怨恨的心,因為有些人覺得自己這麼努力,卻遲遲無法成功,於是就放棄努力,如此一來,機會就會離你越來越遠。

最後,對於努力這件事,努力的標準不是自己設定的,而是比較出來的,要與別人比較後才能看出端倪。於是當別人都認為自己已經夠努力時,我反而覺得自己永遠努力不夠,要不然就不會輸給別人。既然努力不夠、準備不足,就要分析原因後去改善它,探究天時地利人和哪一塊沒有達標,然後再努力一點,避免再錯失下一次機會。

 

先看機會,再把目標設高

 

除了努力做好準備之外,我也建議要將目標設高一點,假設你的能力只有六十分,目標至少要設到八十、九十分,如果目標沒有做到,打個折也能超過六十分。所以不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設定目標,一定要超越自己的能力去設定,這樣你才會成長,如果你只打安全牌,那就不會成長。

就像我當時在考慮去美國留學的時候,周遭的親友提出的質疑,包括:你真的要去留學嗎?你的錢哪裡來?你剛結婚不久就出國?外地的文化、語言你能克服嗎?針對各方的疑問,我的想法是「這一條路是我自己要挑戰的,如果挑戰成功,未來將會很不一樣。」

所以,我選擇面對問題,然後一一去克服它。首先,如果靠自己努力可以克服的事情,問題就不大,例如,文化環境、語言、念書方面,只要自己夠努力即可;至於有些外在因素就比較困難,需要想辦法。例如,沒有足夠的錢,我申請到大同工學院的獎助金,不足的部分就在當地打工補足;對於剛結婚的妻子,她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生活無虞,她也支持我,讓我無後顧之憂地踏上出國念書之路。

請記住,「凡事不要先看到困難,要先看到機會,目標要設高一點。」先看到機會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如果先看到困難的話,就會阻擋你衝向前的步伐,看不開地把自己困在原地;反之,你先看到機會,就會想要掌握好的機會,不會瞻前顧後,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就會向前衝,搞不好就衝過去了,抓到成功的機會。

許多人會埋怨自己是單親、家境不好,覺得自己的命好苦,於是被誘惑走上歪路,但是我並沒有把貧窮當作是苦事,反而將它轉化成一個動機、一個轉機,人生已經很難了,不要再為難自己。我甚至認為老天待我不薄,給了我一個不錯的頭腦,讓我在學業上有所表現,一路上有貴人相助;也給我一個健康的身體,讓我有一路打拚的本錢。

事實上,有一些困境才能讓人有所歷練、有所成長。所以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的話,我覺得出生在單親家庭沒有什麼不好,因為這樣的環境讓我比較有抗壓性,比較會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比較會知福惜福。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人生很難,你不必再為難自己:15個深刻而感動的單親故事》

 

作者: Lancôme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3/08
作者: Lancôme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3/08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花3小時看YouTube 台大物理學霸多益近滿分

 
 

熱衷於學校社團,參與校內熱音社擔任吉他手。(照片提供/周子玄)

熱衷於學校社團,參與校內熱音社擔任吉他手。(照片提供/周子玄)

【文/黃筱珮】

 

剛成為大學新鮮人的周子玄是同學公認的「學霸」,他學科成績優異錄取臺灣大學物理系,英文能力也突出,在多項英文競賽及測驗中取得高分。身為「數位原住民」,周子玄善用網路,每天上網涉獵有興趣的數學及科普影片,在學習新知的同時,英文能力跟著提升,一舉兩得。

 

「網上衝浪」看影片 長知識學英文

 

因為父親工作關係,周子玄從小在上海念書,小學六年級回台灣定居。他曾參與全國數學、物理學科競賽,自學寫程式一年多,對於理工科系非常有熱情,並熱衷於學校社團,除了參與校內熱音社擔任吉他手,也會吹薩克斯風、喜歡打棒球,興趣多元,是「允文允武」的學霸。

 

 

 

善用線上學習工具,讓周子玄在各學科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照片提供/周子玄)

善用線上學習工具,讓周子玄在各學科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照片提供/周子玄)

 

在理工領域表現傑出的周子玄,英文能力也很出眾,高二代表學校參加「109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英文單字比賽」獲得三等獎。高三考取TOEIC Listening and Reading Test 980分、托福ITP測驗 657分。

 

英文能力卓越,與善用數位工具關係密切。周子玄說他從小就喜歡「網上衝浪(surfing the internet)」,從網路獲得資訊,回台後因使用YouTube更方便,他每天平均花二、三小時閱聽自己有興趣的知識型影片。

 

他發現許多國外的YouTuber用輕鬆詼諧手法製作數學解題以及科學領域的影片,例如《Numberphile》、《3Blue1Brown》、《Vsauce》以及《Veritasium》等YouTube頻道都很有知識性,影片拍攝手法也非常吸引人。

 

 

 

興趣多元的周子玄也熱愛觀看知識型YouTube頻道《3Blue1Brown》吸收理工知識。(照片來源/YouTube)

興趣多元的周子玄也熱愛觀看知識型YouTube頻道《3Blue1Brown》吸收理工知識。(照片來源/YouTube)

 

「起初我選看有中文字幕或雙語字幕的影片,國中開始可以略去中文字幕,直接聽英文。」周子玄分享自身經驗指出,看英文影片或電影,一開始勢必有很多字彙、片語或文法不是很懂,不懂就查字典,或問國外網友,或是對照中文字幕學習,漸漸熟練之後,英文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不用透過翻譯也知道意思。網際網路就像「取之不盡」的知識寶庫,周子玄說,從有興趣的領域入門,覺得有趣就會繼續拓展下去,達到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果。

 

活用社群平台 知識取之不盡

 

影音平台不只能增長知識與見聞,也可以從中學習英文。若想精進英文能力,跟上國際流行時事,不妨再多善用FB和IG等社群軟體,進一步加入外國社群和社團,與國外的朋友交流。周子玄舉例,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關注網路迷因(Internet meme),追蹤網路爆紅事物,除了國內資訊以外,社群軟體上也有很多國外的迷因社團或粉絲專頁,若有時間不妨追蹤國外的「meme account(迷因帳戶)」,掌握國際流行元素,學習一些很「潮」的英文單字,不要把學英文當成很枯燥的事,從樂趣中學習,效果更好。

 

周子玄說,學好英文好處多多,特別是科學領域有許多新發表的研究資訊,立即就能閱讀,不用等待翻譯,獲取「第一手訊息」,且閱讀原文最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原汁原味」,因為有些口語化的內容,翻譯之後會喪失原文特有的趣味性。

 

他建議善用網路工具學習英文之外,「基本功」也不能偏廢,認真跟著學校老師的進度,用功筆記,學習正統的文法和詞彙用法,再分出一些時間學習自己有興趣的領域,若有比賽的機會也不妨把握。

 

 

 

即便網路是很好的學習工具,「也不要過度沈迷」,周子玄提醒,手機、平板和電腦等3C產品,很容易接觸就上癮,要提醒自己減少「漫無目的」的使用,以免浪費時間,與其只是用3C產品來聊天或玩遊戲,還不如好好地去看一部比較有意義的影片,才不會事後再來懊惱虛擲光陰。

 

About周子玄
出生:2003年
學校:臺灣大學物理學系一年級
學歷:武陵高中
英語程度:高三同時考取TOEIC (L&R) 980分、TOEFL ITP 657分

 

線上學習工具讓我⋯
線上學習工具:YouTube
使用方式:每天平均花二、三小時選看有中文字幕或雙語字幕的影片,不懂的單字查字典、問外國網友,也可對照中文字幕學習。
推薦原因:有很多具知識性,拍攝手法吸引人的影片,可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門。
使用成就:累積字彙,能立即閱讀最新原文資訊,可從第一手文本中體會作者原意。

 

延伸閱讀》建中生看福爾摩斯學英文 跟著唸台詞加強英語口說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衝動購物」來自不安全感!斷捨離前,從有效管理生活10招開始

文 / BeautiMode    
2021-02-06
瀏覽數 67,500+
「衝動購物」來自不安全感!斷捨離前,從有效管理生活10招開始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想要管理生活,卻總是被事情追著跑,還常常因為衝動而恐慌消費嗎?英國包袋設計師Anya Hindmarch用10招,教你徹底管理工作與事業的大小事。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人們的生活,隨之而來的邊境管制與各國的封鎖政策,也令許多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這一點反映在各國的消費行為上,就是即使許多人因疫情而影響生計,但受到不安情緒的影響,疫情初期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出現了不理性的恐慌性購物行為,例如i-Buzz網路大數據研究就發現,2020年1月底起台灣的「搶購、囤貨」等關鍵字查詢率一直居高不下,西方各國更在宣布封鎖政策後,出現搶購食物、衛生紙,以及各種衝動性消費的現象,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報導,2020年1月至9月,美國有數百萬計勞工因疫情而失去工作,但受到恐懼性消費的影響,消費者花費卻上升了7.2%,足見恐慌對消費行為的影響之大。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圖/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恐慌的情緒之所以會令人們想藉由消費來平息情緒,歸根究柢是因為。人們希望藉由購物這種自身可控制的行為,來獲得掌握情勢的安全感,根據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於2001年提出的「斷捨離」管理概念,想要減少衝動性購物的頻率,其實可以從有效地管理居家生活環境開始,透過明確掌握日常物品的位置來建立安全感,這樣即使臨時需要任何物品,或面對突如期來的狀況,也可以迅速找到家中的物品,避免因慌張而重複購物的可能,這樣的生活管理原則,不僅有助於一般人節省時間與金錢,也與近年來大力提倡永續時尚的英國設計師Anya Hindmarch的生活心得不謀而合。

曾在2007年推出印有I'm Not A Plastic Bag(我不是塑膠袋)標語手提包,獲得廣泛好評,並且又在2020年推I Am A Plastic Bag(我是一個塑膠袋)的英國設計師Anya Hindmarch,一直以都大力提倡永續時尚,而在個人生活上,為了減少浪費,她對居家與辦公環境的管理,也可以用一絲不苟來形容,

大腦非常擅長想出新點子,但不擅長記住它們,所以在適當的地方建立系統對我來說是維持創新的關鍵。

Anya Hindmarch說。

對於經營個人的工作與生活環境,Anya Hindmarch有以下10點原則~

1. 感性也要保持系統性

我完全贊同要保留有情感價值的物品,但我不想把東西一堆又一堆累積在桌子和床頭櫃上。

Anya Hindmarch說。為了保持物品整齊,她在家中特別劃出了「回憶抽屜」來收藏具價值的信件、紀念品,並且依照年份分類,「這樣能讓我輕易就能找到與回憶有關的物品。」

2. 照片數位化

為了管理收納空間,有5名子女的Anya Hindmarch已將家中所有收藏的相片數位化,「我把40箱照片送去掃描,拿回一枚小小的記憶卡。」不過,雖然放棄了實體照片,Anya Hindmarch家中仍保留許多裝在相框中的家庭照。

有時候,你得做出勇敢的決定。

她說,同時指出在將照片數位化後,與過去相比她反而更常用iPad翻看家人的照片。

3. 標籤機是你的好朋友

有一年聖誕節,Anya Hindmarch從兄弟那裡收到一個標籤機,抱著嘗試的心態,她開始為家中的物品貼上標籤,卻沒想到這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

很多時候你會因為找不到,而非得購買某件物品。

她說。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如果你把所有的燈泡都放在一起,那你一定會知道東西在哪裡,這很有效率,因為你不需要花時間找。」Anya Hindmarch說。

4. 預先打包好簡易包

事先準備好盥洗包、嬰兒尿布包、充電包、防晒包、保養包等,不僅便於快速打包行李,也能讓平時出門不再手忙腳亂。

5. 一定要為衣櫃分類

Anya Hindmarch的衣櫃完全依照造型師Lima O'Donnell的建議來進行分類,首先在家中設立空衣架桿,然後一步步把過去三週來曾穿過的衣服掛上去,接著從沒有穿過的衣服中,挑出需要修補而不能穿的,送給裁縫師修補,其餘單品就必須認真考慮是否要保留。

「決定是否要留的過程很煎熬。」Anya Hindmarch說,

但最後沒有物品堆積的喜悅會勝過擁有它們。

此外,為了節省空間,每到換季的時候她都會把一半的服裝打包。

6. 記錄每件單品

Anya Hindmarch進一步建議,大家平時可以把喜歡的服裝拍照存在手機或平板中,這樣在準備特殊場合或會議時,就可以快速地瀏覽自己的收藏來進行搭配,這一招對於要出差旅行的人而言特別管用,「你不能都旅行到了某個地方,才忽然發現參加會議需要的配件少了一樣吧?」

7. 管理收件匣

「現在的訊息已經多到,每個人都處於無法應付的狀態。」Anya Hindmarch說,「我們要回應的訊息太多了,從Slack到Instagram,到一般簡訊,我們需要可以應付的技巧。」

為有效管理自己的收件匣,Anya Hindmarch參考美國時間管理專家David Allen的建議作法,將任何來自Amazon的出貨訊息直接指定送到標示為「等待」的資料夾,並將其餘信件分為「居家」、「子女」、「醫療」與「時裝週」等資料夾以方便管理,目標是每天保持「零未讀」。

「一旦能好好管理收件匣,感覺就像洗乾淨頭髮一樣清爽。」她說,

清爽的收件匣就像清醒的腦袋一樣。

8. 保留行事曆

雖然平時有在使用Outllook的行事曆功能,Anya Hindmarch仍然保留紙本行事曆,而且還有每晚寫日記的習慣,

有時候睡前覺得很累,會覺得討厭寫日記,但能回顧去了哪裡、見了誰、做了什麼,真的是件很棒的事。

9. 把每件事都做成清單

想去度假的地方、買給家人的禮物、嘗試的餐廳、追的影集,所有的事物Anya Hindmarch都會做成清單,包括自己葬禮想要的項目,「這樣我就會再次想起它們,而不是想到但永遠做不到。」她說。

10. 仔細編列待辦清單

每一週Anya Hindmarch都會用一張A5的紙,用鉛筆仔細依照不同的企畫寫下待辦清單,例如正在製作的系列、下一季的發表秀,以及當週該完成的私事。此外,她還會寫下接下來數小時內必須立即完成的優先事項。

對於初次製作清單的人,Anya Hindmarch建議可以從完成事項的地點開始編列待辦事項,例如將可以在桌前完成的事、在通勤時打的電話、回的訊息分為一類,這樣一來,「當你開始實際執行,事情就會進展得很快。」她說。

(原文刊載於《BeautiMode》;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發科祭高薪搶新鮮人!碩士畢業生年薪上看200萬元

文 / 中央社    攝影 / 蘇義傑
2021-09-07
瀏覽數 650+
聯發科祭高薪搶新鮮人!碩士畢業生年薪上看200萬元
圖/畢業生畫面。蘇義傑攝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手機晶片廠聯發科今天宣布啟動大規模徵才,預計招募逾2000人,將提供優渥待遇,碩士畢業生年薪上看新台幣200萬元,博士年薪250萬元。

聯發科技今年營運表現亮眼,前7月營收2740.46億元,年增76.62%,明年業績持續看好,將超越業界水準。因應未來業務成長,聯發科決定擴大下半年徵才規模,校園徵才名額較以往大幅成長3倍。

聯發科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表示,聯發科是台灣最大IC設計公司,今年第二季成為全球第九大半導體廠。聯發科一直以來秉持全球布局、持續創新的理念,大量投入研發以領先創新技術並維持全系列產品的強勁成長動能,目標就是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IC設計公司。

蔡力行說,台灣是聯發科的總部所在,核心研發及營銷團隊以此為中心向全球幅射布建共超過50個重要海內外據點,團隊具世界級視野。

聯發科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聯發科提供圖/聯發科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聯發科提供

他強調,只要願意接受挑戰,聯發科員工均能實際參與世界級客戶的重要專案計畫,對廣大消費者的每日生活產生相當的影響力。在聯發科工作能充分發揮個人專長,同時能獲得獨特與非凡的成就感。

聯發科表示,今年9月開學就搶先展開徵才,延攬明年應屆畢業生,希望透過預聘制度,鎖定新鮮人,實現畢業即就業快速流程。

聯發科指出,除祭出高薪爭取人才,碩士畢業年薪上看200萬元,博士畢業上看250萬元,內部並鼓勵員工推薦優秀人才,推出價值超過5萬元的頂級人體工學辦公室神椅、Gogoro電動機車等獎勵。

聯發科表示,今年招募重點職缺包含軟韌體開發、數位IC設計、類比IC設計、射頻IC設計、通訊演算法開發、多媒體演算法開發、系統應用等類別;涵蓋手機、平板、數位電視、無線網路、智慧物聯網等主要產品線。

聯發科指出,工作地點包含新竹、竹北及台北辦公室,歡迎所有具備相關工作經驗的人才及電資學院、理學院及工學院的碩、博士應屆畢業生加入。

聯發科技校園徵才預聘系列活動自9月份開跑,因應疫情採線上進行,將於10所大學舉辦徵才說明會,包括成大、清大、陽明交大、台大、中央、中山、中正、中興、台科大、北科大等,同時舉辦各校專場線上面談會。

本文轉載自2021.09.07「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預見大學畢業後2025年的世界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慣填鴨的台灣學生 沒有人固定餵食」

108課綱上路2年 真能終結孩子的忙茫盲?

2021-09-01 12:45 聯合新聞網 / 今周刊

【文 / 李佳穎】

期待學生探索自我的108課綱上路至今2年,將於2022年面對大考的高中生,課業壓力雖未舒緩,但增加思辨與實作的課程內容仍讓他們有所收穫,未來有待縮小學校資源差異、增加教師教學量能,讓更多高中生能在學習生涯中找到興趣,發揮潛能。

新的學期將在疫情之下悄悄展開,甫升上高3的曉凡(化名)還記得最後一次到學校時,教室黑板右側的學測倒數還停留在250天,如今只剩下不到150個日子,全台13萬名像她一樣,第1屆採用新課綱及多元入學方案的高中生就要步入考場,當學長姊的經驗已不復參考,特別令人感到緊張。

課業、社團、備資料多頭並進

停課前,早上8點的教室總是靜謐無聲,沒有朝會的早自習是許多高中生的小考時間,國文、英文、數學、地理、歷史、公民、生物、物理、化學等各科排滿每天早晨。暑假前,不少高2生已有「準學測生」的心理準備,戰戰兢兢看待每次考試。

「很忙!非常忙!」談到108課綱,就讀北部前3志願高中的曉凡這麼說。就讀北部市區社區高中的阮姿雅則說:「高1時很茫然,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高2時又忙又累,課業、社團和學習歷程檔案都要花很多心力。」

高中生們究竟在忙什麼?

為了讓每個學生尋找志向、發揮潛能,2019年正式上路的108課綱特別著重「素養學習」,企圖改變「死讀書」的學習方式,減少學科授課時間,加入自主學習、多元選修、校定必修、探究與實作等課程,希望學生透過選修課程探索自我興趣,進行生涯規畫。

因此,學生不再只被粗略地分成1、2或3類組,能較精準地選擇文史哲、商管、理工、生物醫學等班群,不同班群的必修學科有所不同,再搭配個人自行組合的選修課程,3年下來,每位高中畢業生都會有1份屬於自己獨特課表。

大學入學審查方式也隨著108課綱的變革連動,以高中成績為主要錄取標準的「繁星入學」、著重學測成績的「個人申請」,以及憑藉指考成績選填志願的「考試分發」依舊保留,只是整體名額最多的個人申請,採計的書審資料改為「學習歷程檔案」。

過去大部分考生,都是在學測成績公布後才倉促著手準備書審資料,「學習歷程檔案」則不再讓學生臨時抱佛腳,要求每學期或每學年記錄、上傳作品內容至教育部資訊系統,並在過程中思考生涯定向。

學習歷程檔案包括由高中校方上傳的基本資料與修課紀錄,以及由學生呈現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前者每學期至多3件,包括修課作業、作品及課堂中的學習心得,上傳後將經由該科老師認證;後者每學年至多10件,包括社團經歷、營隊經驗與競賽成績等內容,必須能展現個人特色。

為翻轉「唯有讀書高」的思惟,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要求,各大學在2022年的個人申請階段,學測成績最多只能占5成,學習歷程檔案比重最少占2成,另外可透過2階筆試或面試的成績選才。但多數校系仍設定最低成績錄取標準,通過後才能進入2階甄試。

「準備學習歷程檔案已經夠忙了,課業還是不能疏忽,因為申請大學時還是先篩選學測成績。」曉凡嘆了口氣說。她的目標是台大法律系,這幾年學測都必須達到4科滿分,才能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為了台大法律系的目標,曉凡要搞定最不擅長的數學,也得留意其他課堂要求,以便期末能上傳課程學習成果,像是歷史科的探究與實作必須要交出1份小論文,她得利用晚上時間和同學線上討論。

108課綱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素養,高度仰賴老師的教學量能,要以高中生能理解與實作的方式,帶領學生一步步觀察現象、界定問題、蒐集資料並詮釋分析。

沒了老師引導 考驗學生自發性

為了增加高中生思辨能力,每位高中生必修4學分的「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並納入學測範圍,而選擇商管、文史哲與社會科學等「1類組」班群的學生,則可選修「社會科學探究與實作」,這兩門課程都沒有教科書,完全由老師自行規畫、編寫教材。

「探究與實作」立意良善,但在來自南部非都會區高中的林哲宇眼裡,這堂課卻比一般學科還無聊,「歷史老師總共只播了2部電影,就發下學習單要同學寫心得;公民老師像是上政論節目般高談闊論,最後變成老師講自己的,我們做自己的事。」他說。

缺乏老師引導的探究與實作課程,或無聊,或混亂。曉凡回憶,上學期的地理科探究與實作課程中,老師要求全班同學分組,設計問卷;並根據結果撰寫小論文,但她直到翻了大學的統計教科書,才知道量化研究需要考量「信度」和「效度」。

直到學期末繳交作業死線前,曉凡始終搞不清楚這些專有名詞,只好直接以線上Google表單發放問卷,請同學互相協助填寫,她也曾一口氣幫不同同學填了10多份。匆促準備下,曉凡最後沒能交出滿意的作品,也沒能上傳成為學習歷程檔案。

多元選修課 浮現城鄉差距疑慮

在高中校園,像是這樣培養學生跨領域能力的課程還有「多元選修」,包括第二外語、通識課程、實作體驗、職涯試探或大學預修課程,可由校內老師或外聘講師開課,每位學生至少修習6學分。這些非學科的多元選修課,經常成為學生銜接、認識大學校系的資源。

然而,108課綱初上路時,時任時代力量立委鄭秀玲就比較各校開出的多元選修課程數目,北一女中開出66門,而枋寮高中只能開出25門選修課,凸顯學校規模造成的資源差異。

早上10點至12點的2小時,是許多高中開設多元選修課程的時段,學生必須跑班上課。根據教育部規定,每所學校必須開出班級數1.2至1.5倍的課程量,也就是說班級數愈多的學校,將開出愈多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北一女1屆共有23個班,枋寮高中則僅有5個班,在學校規模、教師人數不同下,開出課程數勢必大不相同,而枋寮高中已盡其所能。不過枋寮高中校長陳志偉坦言,由於學校距離市中心及各大專院校較為遙遠,很難請到大學講師來到學校授課。

以最需要外聘教師的第2外語來說,北一女可開設日、德、法、韓、拉丁與西班牙語,相較之下枋寮高中只有法語課程。若與同縣市的屏東女中相比,在市中心的屏東女中則聘請大學教授開設「光電科技與生活」、「人文社會哲學思考課程」等。

學校規模大、近市中心或大專院校的高中,的確在開設多元選修時可以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選擇,偏遠地區學校就只能善用線上資源。枋寮高中就有兩門選修課與台北市教育局合作,透過遠距教學與中崙高中的學生共同學習「動畫設計與邏輯思考」,校內有7、8名同學選修。

熱門課程搶破頭 選修還得靠運氣

對高中生來說,選擇多元選修的考量並不在於顯赫的師資,而是課程內容能否符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意攻讀法律系的阮姿雅在高一時就成功選到「議題思辨」;而就讀南部都會區高中的郭純安因為英語成績優異,而選擇「英語閱讀」,想藉此判斷自己對英語有沒有興趣。

但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能選到「第一志願」,在許多學校,熱門課程受限於需外聘教師或電腦設備有限,名額往往僧多粥少,要選上得靠點運氣。曉凡高一上學期第一次選課時,最想要接觸心理學,但因人數爆滿,抽籤後被分配到地理實察。

就讀中部前3志願學校的阿雲,在高1整年的多元選修當中,都被分配到沒有興趣的課程,他認為:「多元選修看似依個人意願自由選擇,但仍有可能因運氣不好,而被迫去上一些沒有興趣的課,又怎麼能有動機和熱情?」待高2選課時,他只以「輕鬆」為選課標準。

108課綱看似是要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間,沒有老師幫忙安排妥當每周35堂課的內容,又缺乏整體引導的狀況下,高中生經常感到茫然。

經常安排在下午2點之後的「自主學習」,課名直接呼應了108課綱「探索自我興趣」的目標,要求學生在1學期18周、每周2至3節課的時間內自訂學習主題,且必須繳交計畫,可以用來補強學科、比賽培訓或任何學習項目。

「我們是第1屆,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制定一套自主學習計畫,老師也不知道。」就讀北部郊區社區高中的翁莉庭說。一位輔導老師也替學生憂心:「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學習往往是件痛苦的事,在沒有妥善引導的狀況下,還要自發學習,大家都會不知所措。」

對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台灣學生來說,升上高中要自己安排學習計畫,就像離開被豢養的圍欄,再也沒人固定餵食,必須花時間熟悉新的食物與環境,自由來得太快,有時反而使人暈頭轉向。

阮姿雅表示,她在國中時就因為看到黑豹旗比賽(全國高中棒球大賽)深受感動而迷上棒球,將每周兩節的自主學習計畫主題設定成「棒球」,不過這個關鍵字過於模糊、難以收斂,最後就拿上課時間來睡覺、滑手機;直到高1下學期,逐漸累積觀賽經驗後,才慢慢聚焦方向,決定提出1個幫助球隊宣傳的計畫。

翁莉庭很清楚自己想就讀廣電相關科系,將自主學習時間拿來拍攝、剪輯影片,但她就讀的學校並不重視自主學習,這幾節課經常被其他學科老師拿去考試和補課,讓她無法如期完成預期進度。課綱期盼學生得到的自主,終究還是取決於校方態度。

看重多元表現 社團成新的競技場

然而,對審查學習歷程檔案的大學教授來說,多元選修、探究與實作或其他既定科目的書面報告及實作作品,仍視老師的課程要求,反而是「多元表現」所包含的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最能看出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全台有1701個校系強調,在學習歷程檔案當中看重這個項目。

108課綱運作2年,高中生真的能從中尋找志向、發揮潛能嗎?

除了1天8小時在校時間,課後社團活動對高中生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在108課綱的框架下,社團不僅是娛樂,還是「多元表現」的一環,是許多大學招生時參考的項目,社團生態也難免因此產生質變。

曉凡說,校內以團康、聯誼為主的康輔社,因為不容易累積大學期望的「多元表現」,社員逐漸萎縮;相較之下,過去較冷門的英語演講、英語會話社愈來愈熱門,甚至需要考試才能入社,前進偏鄉的服務性社團,也因為能累計公共服務時數,人數明顯增加。

有人將社團視為學科訓練的延伸,不過阮姿雅則認為,擔任社團的公關兼活動長讓她累積待人接物的經驗,平時須安排與他校交流,在舉辦社團旅遊時還一手包辦訂票、訂房、規畫行程,「今年恰好遇到疫情升溫,退票、退費的過程,讓我學習到如何與他人更明確、有效地溝通。」她說。

高中生愈夜愈忙碌,一手處理社團庶務,一手還要完成學科作業、課堂報告、研究小論文與自主學習預定的進度。阿雲抱怨:「我們學生真的不是超人,真的太累了!」內心急切的高中老師為了讓學生產出得以成為學習歷程檔案的成果,經常每1堂課都要求作業與報告,成為學生的負擔。

決定攻讀醫藥相關科系的郭純安也提到,高中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補習,得在短短1年內就決定出可能有興趣的科系,才能選擇相對應的班群,並依循著模糊的方向累積課程學習成果,很難轉向多元,「我很怕未來轉向了,目前累積的學習歷程檔案派不上用場。」

不過郭純安又說,在過程中的確學到撰寫報告、操作實驗技能,這在每個領域都適用。而阮姿雅雖認為,2年時間很快,第1年花時間理解新課綱,待高2有能力實踐時只能匆匆完成,「不過,我因此更加認識高中棒球比賽,這也是很有收穫的新事物。」

關鍵!縮小資源差異、增加教學量能

「如果老師沒有要求累積學習歷程檔案,那麼我可能就不會積極參與課業以外的事物。」翁莉庭在1次活動認識影視產業後,便立志成為電視、電影製作人,她透過自主學習練習拍攝、剪輯影片,還參加相關社團,向專業老師請益,在2年摸索下,「我更認識了自己,確立未來志向。」

108課綱上路至今2年,高中生的課業壓力並沒有因此減輕,雖有人從中學習到考試、讀書以外的技能,並以此擘畫夢想;但若能設法縮小學校資源差異、增加教師教學量能,將有機會讓更多學生在高中階段提早發揮潛能,不再只是「忙茫盲」。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289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今天想寫些什麼...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大學」反而翻不了身?美調查:千禧世代高學歷「負債更多」

文 / 林士蕙    
2021-08-13
瀏覽數 2,500+
「上大學」反而翻不了身?美調查:千禧世代高學歷「負債更多」
圖/Unsplash by Philippe Bout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許多美國「新冠世代」畢業生工作受衝擊,遲遲還不出貸款;而學貸早已成為美國人房貸之外,第二大負債來源。難道念大學錯了嗎?

美媒近期調查,千禧世代低收族群在取得大學學位後,到了30歲負債卻比沒念高教的爸媽多;有些人念了碩士,結果竟是「一輩子存不了錢」......難道上大學、取得高學歷,反而令人翻不了身?

8月初,美國拜登政府又一次寬限學貸償還期限,主因是去年疫情以來,許多年輕人無力還款,這也成了美國近期兩黨熱議焦點。另外,根據調查機構PEW最新民調,有63%民眾希望錢讓政府來攤,未來美國應該人人都能免費上大學,其中民主黨人占多數;至於不支持的少數,多是共和黨人。

上大學,竟讓黑人更窮

若要支持大學免費,合理前提是對民眾提升競爭力有幫助。然而,根據《華爾街日報》調查,在美國,收入普遍相對白人少的黑人族群,年輕一代愈來愈積極爭取上大學以便脫貧,實際上效果不佳。

根據他們追蹤,如今,擁有大學學歷的千禧世代黑人家庭,在30歲出頭時的財富身價,仍然僅有白人同學的十分之一。

同時,這群人因為出社會後,收入沒有如預期增加,到了30歲以後,學貸沒付完的比例竟高達84%。也因此讓他們的平均負債,遠比自己較少念大學的爸媽那世代還高。這似乎說明了,在美國念大學已經無法促進階級流動。

非裔族群竟未因學歷水平提升而改善生活品質,反而背上更多債務。Unsplash by Andre Hunter圖/非裔族群竟未因學歷水平提升而改善生活品質,反而背上更多債務。Unsplash by Andre Hunter

而不分種族來看,美國千禧世代取得碩士以上學歷,對往後提升事業收入也愈來愈有限。

《華爾街日報》另外調查發現,電影製作、歷史、社工、建築、出版,家庭與婚姻諮商,語言治療等系所碩士班,即便是念長春藤名校,學生在畢業後平均工作收入,遠低於他們當初扛的學貸。讓這群人被迫延後買房與投資的人生規劃,甚至終生存不了錢。

例如,哥倫比亞大學的電影製作碩士,在獲得學位兩年後,平均年收不到3萬美元,但是他們的學貸平均金額高達18萬,差距高達六倍多,還沒算上利息。除非馬上找到提升收入的方法或家境優渥,要在短期內還完並不容易。

另外,律師是美國長期熱門行業,可是近年法學院也出現學貸遠高於收入的狀況,主要是當地法律行業收入陷入停滯,學費卻持續上漲。

華爾街陰謀:勸說學生申請過高學貸

顯然,美國已出現一群高學歷難民,花了昂貴學費畢業入社會,就業市場卻不怎麼領情。到底原因出在哪?《債務陷阱:學貸如何演變成全國災難》(The Dept Trap)一書作者喬許.米歇爾(Josh Mitchell)認為,這一切都是華爾街與大學合作的陰謀。

讓美國人適度提升知識競爭力是好事,但是大學刻意放寬錄取率,又請銀行貸款專家勸說窮學生積極申請貸款,則是斂財。而如今,美國聯邦政府整體負擔的學貸金額,高達1.6兆,已等同加拿大全國一年國內生產總額,實在太過。

華爾街。Flickr by Billie Grace Ward圖/華爾街。Flickr by Billie Grace Ward

米歇爾更強調,他長期訪問大學畢業生,發現以前多數人肯定學歷的價值。然而,最近四年已經變了,只有一半的人同意學歷有用,另外一半人後悔花那麼多錢上大學。

而去年新冠疫情,顯然讓高教畢業生入職場更加困難。PEW調查發現,去年的新冠疫情大學畢業生,比起前一年的就業率更低,從2019年的78%來到2020年的69%。今年大學入學生人數,也比前一年下降,也許有一些人已經發現,唸大學不再那麼重要。

看來,學貸將成美國人頭痛議題,免費上大學更可能讓政府財政雪上加霜。

但對一般人來說,未來評估念大學或碩博士之前,學生與家長可能也得學著如買股票基金,知道風險控管,相關機構更可以考慮用警語提醒:教育這項投資,一樣有賺有賠,投入前請慎思!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脈再豐富,也只是錦上添花!社交要有效,你要先「值得」

重點在自己
文 / 一流人    
2021-04-24
瀏覽數 18,050+
人脈再豐富,也只是錦上添花!社交要有效,你要先「值得」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編按:當你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時,你的社交就是無效的。若你的人生漫無目的,就無法在繁複的社交中,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資訊。(本文摘自《生活有點難,你笑得有點甜》一書,作者為周檀,以下為摘文。)

人脈多多益善?重點在自己

在如今這個時代,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跟社交媒體上的數字較勁,彷彿誰的好友多、誰的按讚數多、誰的點閱數多,誰就最有資格得到遠大前程。「社交達人」的稱號,一下子成了朋友間最值得炫耀的頭銜。人們都在努力向這樣的人靠攏,當身邊的朋友或愛人遭遇困難時,只要給自己的人脈打個電話,便可輕鬆解決問題,四兩撥千斤。

一向特立獨行的「番薯」對此非常反感,他跟我說:「阿檀,其實那些人開拓的人脈,絕大部分都沒什麼用。我才不會像他們那樣廣撒網呢,我只要跟『有用的少部分人』保持友好關係就夠了。」

番薯最拿得出手的人脈有三個人。

第一個是大牛A。大牛A是全校有名的學霸,不僅包攬了大學四年的全校第一,還在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了好幾篇優質論文,最後拿到了學校保研北外(編註:「保研」是指推薦免試攻讀研究所,「北外」是指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名額。大牛A頗為自傲地跟番薯說:「只有具備了淵博的知識,你才有資本跟公司要求更高的福利待遇。要想出人頭地,考研究所才是第一選擇。」

番薯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決定報考研究所。可是他的第二個人脈學長B又發話了。學長B是歷屆畢業生當中最出名的「面霸」(編註:因為找工作而經常參加面試的人),曾經以出眾的表現當場拿到了一家公司年薪50萬人民幣的錄取通知。學長B字字懇切地跟番薯說:「死讀書沒有用,你要多去實習和兼職,在親身工作當中積累經驗。」

番薯覺得受益匪淺,於是他又去兼職當了英語家教,準備考研究所和兼職同步進行。

這時,學長C又跳出來跟番薯說:「眼光要放長遠一點,你得多去世界五百強公司投簡歷,只有他們認可了你,你才是真有本事。一旦找到了好工作,你就不用費勁地實習和考研究所了!」

番薯連連點頭。於是在大學四年裡,他一邊忙著實習兼職,一邊忙著學習備考,一邊又徘徊在各大招聘會當中,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可是他的精力太過分散,結果自然事倍功半。最終,番薯沒考上研究所,也沒找到心儀的工作,只能聽從父母安排,回到位於四線城市的老家,當了一個普通職員。

在波瀾不驚的平淡生活中,番薯偶爾也會回想起自己的大學時代。他不明白:他明明按照那些優質人脈的建議去做了,為什麼結果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呢?

其實番薯不知道,錯不在人脈,而在他自己。

當你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時,你的社交就是無效的。若你的人生漫無目的,就無法在繁複的社交中,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資訊。相反的,這時的你,從社交當中獲得的資訊越多,你心裡的困惑和焦慮反而會越多。你越是想要少走彎路,就越容易陷入東奔西顧、事倍功半的狀態當中,漸漸迷失自己。

無論到了何時,能夠為你雪中送炭、指明前路的人,少之又少。人脈再豐富,社交再高效,多數的作用,還是只能為你成功的時刻錦上添花。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圖/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共同進步」的人際關係才長久

大二時,一位頗有名氣的作家曾經來大連演講。那時我已經決定開始寫作,於是在講座結束之後,我專程跑到後臺跟作家聊了很久。作家耐心地回答了我的所有問題,還主動留了自己的聯繫方式給我。我當時受寵若驚,彷彿自己已經把一隻腳跨進了文藝圈。可是等我鼓起勇氣,將自己最滿意的作品發給作家點評時,作家卻再也沒有回覆過我。

當時我真的很有挫敗感,感慨世態炎涼的話也說了不少。後來,隨著我認識了更多的人,我逐漸理解了那位作家的選擇。畢竟,「身份和地位平等」的友誼才會穩固,能夠「共同進步」的人際關係才能長久。想要真正結交有價值的人脈,你就必須努力奮鬥,讓自己先成為朋友圈裡的王牌。

當你本身不夠強大時,你的社交也是無用的。你以為自己和對方相談甚歡,彼此交換了聯絡方式,拍拍肩膀說一句:「有事互相照應」,對方就會跟你成為守望相助的知交好友?等你真的遇到了麻煩,你卻永遠找不到這個人。這並非因為人心勢利,只不過是因為「社交」本來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時間成本的等價交換」。當雙方地位不對等時,時間成本更高的人,自然不願意把精力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簡單一句話,想要實現有效的社交,你就要先讓自己變得「值得」。

朋友的功能不是工廠裡的生產線,不可能馬上就給我們帶來可觀的利益。我們也不是預言家,不可能預知參加了哪一個活動,就會遇到哪一位不可多得的貴人,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轉變。

優質高效的朋友圈,不是主動求來的。要想讓社交變得更有效,我們能做的是把握好前進的航向,然後努力提升自己。

當你有了堅定的方向時,你就會更妥善地經營自己的社交圈子,也能更敏銳地在人際交往中,獲取對自己有意義的資訊,及時取長補短;而當你有了足夠的能力和上升速度時,你就會進一步吸引那些與你志同道合、步調一致的人,在團隊合作中收穫更多。

所以,別再說社交無用了!也許目前無用的並不是社交,而是你自己。

★來杯熱可可,甜笑一下

結識「朋友」是為了交心?

佈線「人脈」是為了生財?

然而,白吃的午餐通常只有一餐,

你能給的回饋是什麼?

因為一路上都沒有標準答案。《生活有點難,你笑得有點甜》,周檀著,方舟文化出版圖/《生活有點難,你笑得有點甜》,周檀著,方舟文化出版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成為「在家工作,在世界生活」的遠距工作者?除了硬底子,你還需要這六個軟實力!

文 / 一流人    
2021-04-05
瀏覽數 11,200+
想成為「在家工作,在世界生活」的遠距工作者?除了硬底子,你還需要這六個軟實力!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編按:雖然人工智能的世代已經來臨,但我相信人類也沒有那麼容易被取代,我們反而會走向更高端、更細緻的服務,而你需要具備的能力,就不能再只是專一特長而已,(本文摘自《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一書,作者為佐依Zoey,以下為摘文。)

無論你現在的工作是什麼,無論你有多想遠距工作,我們都應該思考一下自己目前所從事的職務內容,是否是一個很容易被取代或知識技術較低的工作?如果是的話,學習並提升專業技術才是當務之急,有沒有遠端工作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那些現在可以在家做的家庭代工、串珠珠、打字、包水餃,都會一一被機器給取代,因此,檢視自己的技能與未來發展性,其實真的比找到遠距工作更加重要。

遠距工作者的必備軟實力

從新創與外商公司的需求了解到可投資的硬實力技能後,我們就要來聊聊身為遠距工作者最重要的「軟實力養成」。

如果我們把硬實力比喻成自由入座活動的入場門票,那軟實力就是能夠讓你入場後快速通關且盡早選位的VIP 票券。能夠進到場內的人,都是有一定實力且有實質技術的人才,優秀的人才很多,實力堅強背景很硬的人也很多,你會的技能其他人也都有,那你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有什麼加分條件呢?

 

這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隨著資訊流通的速度壓縮,養成一項技能所需要的時間成本也越來越低,有些人可能是非本科系,後天養成的設計師,跟你一樣有美感、有熱情,也會一模一樣的應用軟體,甚至要求的薪資還比你低,那樣的話,我們的決勝關鍵會是什麼呢?答案就是:軟實力。

換個角度想想:前幾章節提到,AI革命的到來指日可待,所有機器人與人工智慧都能夠在專一領域上做深度學習,甚至用更短的時間,完成比人類更優質、更少出錯率的任務。但是,目前的機器人開發依然是以「專才導向」為目標做設計,我們希望這些科技幫手能以非常明確的目標,高效地完成非常明確的專案,但這樣的人工智慧就難以同時處理多個矛盾的任務。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圖/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例如,假設你是一位專案經理,同時也有另一個機器人作為另一位專案經理,這位機器人做事比你快、出錯率比你低,但這些都只停留在完成任務的階段;同一時間,你雖然花更多的時間在與各部門的人員溝通上,但你總是很顧慮底下團隊的心情,你會幫員工說話、爭取機會,你總是記得在佳節的時候送禮給客戶,你會主動問候、關懷合作夥伴,你甚至可以感受出客戶沒說出口的顧慮,並體貼的幫客戶思考第三選擇。你想想看,身而為人,你會比較喜歡和哪一類型的專案經理一起工作呢?

因此,雖然人工智能的世代已經來臨,但我相信人類也沒有那麼容易被取代,我們反而會走向更高端、更細緻的服務,而你需要具備的能力,就不能再只是專一特長而已,若只有單一專長,就算沒有被機器取代,也可能會被其他同輩甚至是晚輩給取代。我們要的,就是將自己訓練成為所謂的「T型人才」,T字上方的橫槓為軟實力,下方的直槓為某個領域的特殊技能。我們還是要擁有一個以上的專業作為個人的技能主軸,但是,同時也要是能夠具備多樣軟實力的通才。

在遠距工作上,我認為有六個非常重要的軟實力需要去培養,它們分別是:主動積極、工作效率、表達能力、自我管理、個人風格、溫柔細心」。

《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佐依Zoey著,如何出版圖/《啟動遠距工作,設計你的理想生活》,佐依Zoey著,如何出版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理辦公桌面,也能克服拖延症!桌上永遠只有必需品,就是實行「斷捨離」和「極簡主義」

文 / 一流人    
2021-03-29
瀏覽數 11,200+
整理辦公桌面,也能克服拖延症!桌上永遠只有必需品,就是實行「斷捨離」和「極簡主義」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編按:事實證明,混亂的環境會瓦解人的意志,使人變得煩躁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相反,乾淨整潔的辦公桌會讓人心情愉快,從而以更積極的精神風貌面對工作。(本文摘自《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作者為舒婭,以下為摘文。)

「桌子好亂啊,很煩躁,都不想工作了。」

「唉,周圍全是雜物,頭腦裡也是一片混亂,不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了。」

不知道你是否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辦公桌上堆滿了各種雜物,水杯、筆筒、衛生紙,甚至還有沒來得及丟掉的便當盒。這些雜物占據了我們的空間,干擾著我們的工作。

事實證明,混亂的環境會瓦解人的意志,使人變得煩躁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相反,乾淨整潔的辦公桌會讓人心情愉快,從而以更積極的精神風貌面對工作。網路上有一句話:年輕人打掃房間不僅僅是為了乾淨,這背後的邏輯還有「爽」。而我們每天近距離接觸的辦公桌,更是重中之重,乾淨整潔的辦公桌給人井井有條之感。

Y是一名自媒體公司的編輯,每天的工作除了審稿和寫文章之外,還要整理和分析後臺資料。Y平日裡沒有勤收拾辦公桌的習慣,同事給的聖誕蘋果,吃完後包裝、禮盒就丟在桌上,街邊掃碼送的小禮品、前幾天拆開的藥盒,還有許多紙質的文件,也胡亂堆放著。一個星期下來,桌面上堆滿了雜物,甚至挪動鍵盤都不方便。

Y看到這亂糟糟的辦公桌就心煩意亂,更別提集中精力工作了,業績也是一塌糊塗。窘境中的Y下決心改變現狀,他挑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把桌上堆積的垃圾和無用檔全部清理掉,清清爽爽的桌面讓他的心情頓時明朗了起來。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圖/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極簡生活能讓人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上,收拾辦公環境能夠讓人集中精力,提升效率,不至於為了找東西而耽誤時間。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辦公桌的整潔乾淨呢?

各種檔案、書籍分類擺放。

用收納工具整理文具,諸如筆筒、書擋、資料夾等。

定時篩選、丟掉廢棄紙質文件和其他垃圾。

保留必需物品,其他的全部扔掉或者贈送給有需要的人。

辦公桌的斷捨離

其實這幾點建議都涉及一個概念:斷捨離。日本雜物諮詢家山下英子認為,所謂「斷捨離」就是通過收拾家裡或者工作場所的雜物,也整理心中的雜物,從而讓人生變得開心和放鬆的方法。顯然,開心和放鬆的狀態更有助於我們集中精力工作。

斷,指的就是斷絕那些不需要的東西。比如網購額外的贈品、化妝品包裝盒等等。這些與工作無關的東西不應該出現在辦公桌上。

捨,就是要捨棄多餘的廢物。比如過期的檔案、用不到的文件資料,放在桌上也是徒占地方,不如直接丟掉。

簡單來說,「斷」就是拒絕一些物品進入辦公場所,而「捨」就是大膽地把一些物品丟進垃圾桶。

離,指的是脫離對於物品的執念。這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我這樣說就很容易明白了:幾本工具書放在辦公桌上,總以為某一天查資料時會用到它們,所以一直捨不得帶回家。事實是,幾個月來一直沒打開過。

拋棄了對物品的執念才能獨立思考,理性地做出選擇,保持辦公桌上永遠只有必需品,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對工作的干擾。打掃辦公場所、整理桌面,看上去只是清理物品,實則是與拖延之間的一種抗衡。雜亂的工作環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有時候忍不住要先收拾一番再開始工作,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就保持著整潔乾淨,就會省去很多麻煩。

小陳是一名普通的都市女白領,她有個習慣,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徹底清潔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這種「殘風卷落葉」式的大清潔讓她的幸福指數常常飆升。在整理雜物的過程中,無數個日日夜夜積累的壓力得到釋放,與其說清掃是為了乾淨,不如說是為了治癒自己每天被拖延症和強迫症輪番轟炸的心臟。當她一打開辦公室的門,看到辦公桌前整整齊齊的景象,心中一片舒爽。

要知道,我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減少拖延服務的。人只有在由內而外都舒適的環境下才能夠充滿激情和愉悅,從而迅速投入到工作狀態。保持辦公桌的乾淨整潔,本質上是對「斷捨離」和「極簡主義」的踐行。

《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51種克服拖延與分心,打造超級自控力的訓練計畫》,舒婭著,時報出版圖/《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51種克服拖延與分心,打造超級自控力的訓練計畫》,舒婭著,時報出版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能力低落、越來越不想與他人親近……天才型策略顧問:感覺孤獨,讓你離成功越來越遠

衝擊全球的「疏離浪潮」
文 / 一流人    
2021-04-01
瀏覽數 3,750+
工作能力低落、越來越不想與他人親近……天才型策略顧問:感覺孤獨,讓你離成功越來越遠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編按:全球85%的勞工覺得未能真心投入自己的工作。這不只是感到厭倦的問題:員工的投入程度與他們感覺和同事及主管連結有多強烈息息相關。(本文摘自《孤獨世紀》一書,作者為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以下為摘文。)

40%,這是全球白領階級說他們在工作時會感到孤獨的百分比。在英國,這數字高達60%。在中國,超過半數坐辦公室的員工說他們每天都感到孤獨。在美國,將近1/5的人在職場沒有任何朋友,而K世代中有54%感覺與同事在情感上很疏遠。這些數字都是在新冠病毒與社交距離時代來臨前就統計出來的,現在孤獨感很可能又更惡化了。與此同時,全球85%的勞工覺得未能真心投入自己的工作。這不只是感到厭倦的問題:員工的投入程度與他們感覺和同事及主管連結有多強烈息息相關。

顯然,我們不單是在居家和私人生活上感到孤獨,還包括我們現在的工作方式。

當然,我們也不該給昔日工作場所賦予太浪漫的形象。馬克思異化論提到的十九世紀工廠工人為了微薄薪水埋頭苦幹,做著重複而規律的工作,不論與自己、同事或是名義上由他製造的產品都愈來愈疏離。十九和二十世紀的(英語)小說充滿孤獨的辦公室勞工,從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筆下愈來愈麻木的錄事巴托比,到普拉絲(Sylvia Plath)所寫的愛瑟.葛林伍德(Esther Greenwood)。另一方面,1972年電話接線員莎朗.格瑞金斯告訴深受喜愛的美國廣播主持人兼作者斯塔茲.特克爾(Studs Terkel)說,儘管她每天一直講話講到嘴巴都痠了,下班時仍會覺得沒跟任何人交談過。

無庸置疑,對許多人來說,職場令人感到孤獨的歷史由來已久。但這件事放在當代來看,最令人驚訝的是,現代工作有很多方面本意是要讓我們更有生產力、更有效率,最終卻得到嚴重的反效果,因為這些工作使我們感覺更缺乏連結、更孤立。

職場的孤獨不僅對員工不利,對公司的營運也有不良影響,因為孤獨、投入程度與生產力顯然都是彼此相關的。在職場上沒有任何朋友的人,對工作在智力和情緒方面的投入程度都會減少「七倍」。更概括來看,孤獨、缺乏連結的勞工,跟情況相反的勞工相比,會請更多天病假、更提不起勁、更不認真積極、犯更多錯、工作表現更沒有效率。

根據一項研究,這有部分原因來自「一旦孤獨成為確切的感受,你實際上會變得比較難以親近——不仔細聽人說話,更專注在自己身上。你身上會出現各種現象,讓人覺得你更難稱得上是個理想的互動夥伴」。作者們解釋,這樣的結果就是你更難取得成功所需的協助和資源。

當我們在工作時感到孤獨,也會有更高的機會換工作或辭職。例如,有一項針對10個國家超過2000名經理人和員工的研究發現,60%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他們在職場上有更多朋友,就更可能會待在原本的公司。

那麼二十一世紀的職場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導致這麼多人感到如此孤獨?

《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著,聞若婷譯,先覺出版圖/《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著,聞若婷譯,先覺出版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奧「OLYMPIG」風暴:日本廣告鬼才為何失手成女性歧視?

udn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過去24小時    2021/03/18    轉角24小時

東奧「OLYMPIG」風暴:日本廣告鬼才為何失手成女性歧視?


「我這樣的體型很幸福啊!」日本東京奧運在先前的森喜朗厭女失言風波之後,17日又爆出負責開閉幕式設計的日本知名創意總監——佐佐木宏——曾經提案了一個拿肥胖女性體型當玩笑的構想,讓也是從日本走紅到國際的明星渡邊直美扮成豬,把「OLYMPIC」變成「OLYMPIG」。報導刊出後隨即引爆輿論怒火,痛斥佐佐木的「豬女開幕」爛到極點;儘管本人立刻公開道歉並表明辭去職位,仍未止息這場又一次的東奧性別風波。渡邊直美本人在今天態度正面回應「對自己的肥胖體型感到很幸福」;但過去評價極為優異的廣告鬼才佐佐木宏,監製作品如「Softbank白戶家」系列、「TOYOTA真人版哆啦A夢」系列,是連台灣都極受歡迎的熱門廣告,怎麼會發生這起令人驚訝的「失敗創意」?

現年66歲的佐佐木宏,是日本知名且資深的廣告創意總監。1977年進入日本跨國廣告公司電通工作,累積長久的實力與作品,而後在2019年開設了個人事務所。佐佐木宏最為人熟知的廣告監製作品,包括Softbank的「白戶家」系列,以一隻白色柴犬爸爸開展的長壽系列廣告,長年拿下日本「最好感」電視廣告的冠軍,連帶許多出自佐佐木之手的Softbank其他廣告都有極好的評價。

「白戶家」系列  SoftBank 白戶家CM 叭哩叭哩系列 (繁中)     【日本CM】白戶家白狗老爸參加保齡球大賽沒手指怎樣打全中? (中字)

長於打造廣告品牌,而且讓廣告本身都能成為新IP、發展出獨自系列故事感,佐佐木的手法接連又做出了各種好評作品,像是TOYOTA汽車著名的「真人版哆啦A夢」找來巨星尚雷諾飾演,以及「BOSS」罐裝咖啡找來湯米李瓊斯的「宇宙人系列」,通通抓到日式笑點、以及連載漫畫感的風格。其他著名的是TOYOTA在2011年的「ReBorn」系列,以北野武飾演豐臣秀吉、木村拓哉飾演織田信長,轉生到現代日本的重生故事;後續也推出了前進東北、復興東北的系列續集,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感人廣告。

久而久之,佐佐木所監製的系列也構成了日本社會的電視記憶,甚至能從這些系列中找到時代演進的痕跡;同時台灣也因為網路廣告字幕翻譯的分享,這些作品也受到廣泛歡迎。

因為佐佐木的品牌保證,也就順理成章被找來加入設計東京奧運的開幕閉幕式團隊;而且先前里約奧運閉幕時,時任首相安倍晉三以瑪利歐的姿態驚喜現身橋段,正是出自佐佐木的構想。而這也是令日本社會大眾詫異之處——百發百中的廣告鬼才怎麼會犯下如此的失手錯誤?

《文春Online》在17日刊登獨家爆料,揭露佐佐木宏於去年2020年3月5日時,在奧運開幕式設計團隊的LINE群組對話裡,提出了匪夷所思的構想,把「OLYMPIC」轉化成「OLYMPIG」,並且請來體型豐腴的明星渡邊直美扮成「豬」,而且要以「外星人飼養的豬」設定降臨地球。

對話截圖透過報導公開後,旋即引爆輿論的怒火,批評佐佐木提案的豬女開幕式簡直爛到極點,而且還是在拿「女性體型」、「肥胖者就像豬」的老梗。就當初的對話內容來看,佐佐木似乎認為這是「可愛」的表現,但根據他本人的事後說明,當初在LINE群組講出這段構想後,就被其他人紛紛打槍,還有人反過來嚴肅指正佐佐木:「這一點都不有趣吧。」

佐佐木在報導刊出後不久立刻坦承爆料屬實,寫了4張A4頁面的謝罪文公開道歉。佐佐木自認發言失當,對渡邊直美本人以及眾多粉絲造成傷害,同時也在道歉後表明願辭去開閉幕式創意總監的職務。

風波延續到18日中午,接替森喜朗的東奧會長橋本聖子和其他官方人士,也出面召開記者會說明,認定佐佐木當初的發言確實是不適切的發言、也接受了他的辭職。橋本另外強調的是,在先前森喜朗的厭女失言後,不能容許再一次的類似事件;不過也有知情人士向《朝日新聞》透露,原本還考量可能沒有人選能接替佐佐木,一度考慮慰留,只是有森喜朗的事態惡化前例,這次快刀斬亂麻的處理應該是最佳解方。

那麼渡邊直美本人又是做何感想?18日透過所屬的吉本興業回應,「2020年就接到東京奧運開幕式的演出邀約,不過因為疫情的緣故延期,後續邀請也取消了,之後沒有再接到相關訊息。但17日的報導出來後,發現和最初得知的演出內容不同,感到相當訝異。」而對於肥胖體型、被連想到豬這件事,渡邊的態度則是「可以理解自己的外型被當成揶揄的對象」,

「但說實話,我對自己的體型感到很幸福。未來也會繼續下去,不只單單拘泥在肥胖、而是以『渡邊直美』繼續演出。」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下雜誌
 

全美瘋吳季剛平價服飾 玩娃娃男孩夢想成真


台灣華裔設計師吳季剛為美國零售商達吉特(Target)設計新裝上市,推出平價服飾,在美國掀起一股熱潮,也因此人氣直逼當天美式超級盃的賽事。而且連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也瘋狂搶購穿在身上。以下為《天下雜誌》記者特別專訪這位新銳設計師的母親談吳季剛的成長故事...

全美瘋吳季剛平價服飾 玩娃娃男孩夢想成真.jpg
圖片來源:美聯社提供
文 馬岳琳   天下雜誌415期
2011-04-13

(編按:本篇文章原刊載在2009/02/01天下雜誌第415期)

「我真心希望所有父母,當你的孩子有特殊才藝與興趣時,能鼓勵、尊重他們。」在今天的國際服裝設計舞台大放異彩,吳季剛感謝家庭的支持與包容才成就了這一切...

蜜雪兒歐巴馬的一個迴旋,就把吳季剛轉上了世界的舞台。

美國新任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在上個月的總統就職晚宴上,選擇了一襲象牙白色雪紡紗露肩晚禮服,她穿著這套有著銀色手工刺繡並綴滿了水晶的優雅華服,與歐巴馬翩翩起舞,鎂光燈此起彼落,全球時尚界都在問,「設計這件禮服的Jason Wu是誰?」

那一刻,二十六歲的吳季剛自己也是從電視轉播上才知道,他和同事們不眠不休趕工了一百多個小時的精心作品,竟然真的被第一夫人挑中,他立刻拿起電話打回台灣。

「第一通電話裡,他竟然一直哭,他爸爸安慰他,叫他別那麼激動,先平靜一下情緒,我們過一會兒再打電話跟他聊,」知子莫若母,吳季剛的媽媽陳美雲回想起來,心中明瞭為什麼兒子的反應會這麼激烈,那不單純是一種驕傲、欣慰和夢想成真,還有一種終於證明自己的百感交集。

吳季剛在電話裡說,「媽媽,我幫你爭回面子了,再也不用擔心別人會笑我們了。」

愛玩娃娃、看婚紗的小男孩

今天光芒耀眼的服裝設計界新星,除了幸運,成功其實是來自真誠面對自己的堅持,和母親一路相伴的支持。

吳季剛從小就是個特別的孩子,小男生心愛玩娃娃、看婚紗,也喜歡京劇。京劇名伶郭小莊在國父紀念館盛大公演時,尚唸幼稚園的吳季剛就因為喜愛她的扮相,央求家人帶他去看戲,小小年紀不但不吵鬧,散戲後還直說主角好美,真想向郭小莊握手致意。

從五歲開始,吳季剛就對新娘禮服百看不厭,陳美雲每個星期都會依著他的要求,帶他到台北市各個婚紗禮服店的櫥窗前,讓他細細的看,並且畫下禮服的樣子。

他喜歡玩娃娃,陳美雲和吳季剛的阿姨就到處去幫他買,結帳的時候還要想辦法避免店員用奇怪的口氣說,「怎麼是小男生要買的呀?」

吳季剛的父親吳昆民從事動物用維他命礦物質代理,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中小企業家。母親陳美雲則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教育兩個兒子身上。

國小四年級時,吳季剛的父母就決定,為了讓這個特別的孩子有更適合發展的環境,由陳美雲陪伴他和長三歲的哥哥,前往溫哥華,吳昆民留在台灣打拚事業,一家人分隔兩地。

在溫哥華的那段日子,吳季剛依然拿起紙來就開始畫娃娃,家裡也到處擺著他自己動手做的娃娃。正因如此,親朋好友來到家中不免會驚訝,為什麼一個小男孩對娃娃這麼感興趣。為了減少異樣眼光的干擾,陳美雲還特別把家中地下室空出來,幫吳季剛布置成一個工作室,讓他可以盡情發揮。

當然,吳季剛的特殊天份也很快受到注意。經由介紹,陳美雲帶著吳季剛和他畫的圖、做的娃娃,前往溫哥華Granville Island Design School找服裝設計系的系主任,請對方當家教。原本系主任不願教一個只有六年級的小學生,但覺得小季剛實在有天份,決定破例授課。

大學教授破例調教小學生

其後,系主任又介紹了自己的學生、一位年輕設計師Tyra Zeildler給吳季剛,不到十五歲,吳季剛就從Zeildler那兒,學會了與服裝設計相關的畫設計圖、剪裁、認識布料和縫紉等各種技巧。

回想當年在溫哥華的茫茫雪夜裡,媽媽總是提起膽子、帶著吳季剛在晚上開車去學服裝設計;娃娃的衣服那麼小、那麼細緻,他卻要耐著性子用做大人衣服的縫紉機,去練習縫製特小號的娃娃衣,每當失去耐性不願做裁縫時,媽媽就會提醒,「老師說,如果你只會畫圖、不懂縫紉,你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讓人服氣的服裝設計師!」難怪吳季剛會說,父母對他的選擇無怨無悔的支持,是幫助他成就夢想的最重要動力。

「我其實是一路想改變他的,但卻也一路看著他愈來愈愛設計、愈來愈堅持,」陳美雲坦承,自己雖然會尊重孩子、盡力滿足孩子的需求,但卻也不免對孩子有著傳統的期望。

未滿十八即當上設計總監

她知道有藝術天份的孩子,多半不喜歡唸書,因此她和吳季剛約法三章:一定要唸到大學畢業、除了英文之外,還要學會一種歐洲語言、而且,行為要端正。

青少年時期的吳季剛,被送往美國麻州的寄宿學校唸中學,他依照和媽媽的約定,努力學法文,高三時取得前往巴黎做一年交換學生的機會。

事實上,在前往巴黎唸高三之前,吳季剛就已在娃娃設計界闖出名號,他參加首屆於歐洲舉辦的芭比娃娃國際設計比賽,擊敗各國高手拿下晚禮服和新娘禮服項目的雙料冠軍,他設計的娃娃並且在隨後舉行的巴黎娃娃大展中得到亞軍;不到十八歲,已是美國Integrity Toys旗下的精品洋娃娃品牌Fashion Royalty的創意總監,設計的洋娃娃被擺在紐約第五大道上最著名的貴族玩具店F.A.O. Schwarz販售。

三年前,某一款吳季剛設計的限量娃娃在F.A.O. Schwarz開賣,陳美雲特別前往紐約參加開賣晚會,她不敢相信在雪夜裡前往排隊的長長人龍,竟都是為了希望搶下一只吳季剛所設計的娃娃。

F.A.O. Schwarz的老闆握著她的手謝謝她生了這麼一個有才華的好兒子,「我那時感動莫名,心想弟弟終於玩娃娃玩出頭了!」陳美雲腦海裡浮現吳季剛小時候流連在玩具店裡捨不得離去的模樣,「我還記得他說,他將來長大,一定也要設計一個娃娃放進F.A.O. Schwarz的店裡。」

從設計娃娃到設計服裝,吳季剛很有計劃地一步步朝自己的目標前進。高中畢業後他申請進入美國最佳服裝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就讀,全球時裝界知名設計師包括Calvin Klein、Donna Karan、Marc Jacobs等都是該校校友。不過,吳季剛並沒有真正從Parsons畢業,因為大四那一年,他捉住機會開始在設計大師Rodriguez身邊實習,並且忙著創立自己的設計品牌。二○○六年二月,吳季剛就在紐約時裝周舉辦了自己的首場服裝秀。

得到美國第一夫人二次青睞

在紐約設計界的人常說,有兩種人在紐約初入行時最辛苦、薪水最低,一是建築業,另一個就是服裝業。想在紐約成名的年輕設計師何其多,更何況紐約時裝界是僅次於巴黎、米蘭,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戰場。

「亞裔要出頭並不容易,再加上像吳季剛這樣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紐約真是到處都是,因此吳季剛除了才氣,也很有運氣。」同樣是小留學生、Parsons畢業,自創品牌的童裝Poesia也成功打進美國精品店、高級百貨公司的華裔設計師張文軒分析,吳季剛去年入圍CFDA(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新人獎,等於設計實力已經被認可,再經過特別受到美國第一夫人的二次青睞(蜜雪兒去年十一月即曾穿著吳季剛設計的黑白相間洋裝,接受美國ABC電視台主播芭芭拉.華特斯專訪),又加上他十分年輕,未來可謂潛力無窮。

《紐約時報》形容吳季剛的設計風格偏女性化、帶有復古味道,他擅長運用花的圖騰和有明顯腰身、蓬裙來突顯女性的優雅。而為蜜雪兒歐巴馬設計的晚禮服,吳季剛則解釋,除了閃亮、端莊,他希望能展現蜜雪兒內在的堅強個性。這件禮服也將依照慣例被送到史密森尼博物館珍藏,成為歷史的一部份。

此刻的吳季剛,正忙著籌備自己將於二月十三日紐約時裝周第一天登場的服裝秀。

這個有禮貌、很誠懇、有一些害羞靦腆、並不是很會說話的年輕人,在接受過包括CNN等美國各大媒體採訪、講述自己為蜜雪兒歐巴馬設計禮服的經過與概念後,卻在面對家鄉媒體時有另一番真誠分享,「我真心希望所有的父母,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有特殊的才藝與興趣時,能夠多鼓勵他們、尊重他們,並儘可能的給他們空間和學習機會!」

原來,這位年紀輕輕、新出爐的「台灣之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設計、他的才華,而是他真誠面對自己、永不放棄追尋的勇氣。 蜜雪兒歐巴馬的一個迴旋,就把吳季剛轉上了世界的舞台。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巴馬告別演說 蜜雪兒再次穿吳季剛禮服!
 

2017-01-12 09:48聯合報 記者陶福媛

日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告別演說中,含淚哽咽感謝他的夫人蜜雪兒歐巴馬,感動無數人。而在這樣重要的場合,蜜雪兒再次選穿吳季剛(Jason Wu)設計的黑色蕾絲小禮服,可見她對吳季剛的信任和愛護。

在歐巴馬的告別演說,蜜雪兒再度選穿吳季剛設計的黑色小禮服。圖/美聯社.jpg
在歐巴馬的告別演說,蜜雪兒再度選穿吳季剛設計的黑色小禮服。圖/美聯社

放眼歷任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是最支持新銳設計師的第一夫人,她在兩屆總統就職典禮晚宴上,選穿台裔設計師吳季剛 (JasonWu)設計的白色斜肩禮服和紅色禮服,最讓人津津樂道。2008 年蜜雪兒穿上吳季剛設計的白色禮服出席總統就職晚宴時,吳季剛當時才只有26歲。

蜜雪兒歐巴馬8年前穿吳季剛設計的白色禮服出席就職大典。圖/路透.jpg
蜜雪兒歐巴馬8年前穿吳季剛設計的白色禮服出席就職大典。圖/路透

這八年來,蜜雪兒從穿吳季剛設計的白色禮服、紅色禮服陪同夫婿歐巴馬就職,一直到歐巴馬告別演說中,改穿上低調的黑色禮服接受眾人的掌聲,為這八年來的時尚精采演出畫下句點,著實饒富趣味。

而吳季剛也因為第一夫人蜜雪兒的青睞,在時尚圈的發展平步青雲,就在2013年蜜雪兒二度穿上Jason Wu紅色禮服出席總統就職晚宴後,同年吳季剛就接下Hugo Boss女裝創意總監大位,從一個原本沒沒無名的年輕設計師,成為國際級的時尚大師。

在這場感動全球千萬人的告別演說中,歐巴馬感謝蜜雪兒這25年來的相隨相伴,並以優雅、時尚和幽默感營造自我形象,「妳讓我感到驕傲,也讓國家感到驕傲。」的確,蜜雪兒8年來所營造的「第一夫人時尚」,不僅讓歐巴馬驕傲,讓全美國人驕傲,且是全世界所有女人的典範,放眼古今中外,無人可以比擬。吳季剛Jason Wu是蜜雪兒的愛牌,她在總統就職晚宴上穿Jason Wu紅色禮服。圖/美聯社.jpg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一場喪禮見證!讓一個人窮的不只是思惟,還有德性

文 / 一流人    
2019-11-28
瀏覽數 92,150+
從一場喪禮見證!讓一個人窮的不只是思惟,還有德性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ixabay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文通哥是一位擁有超過30年殯葬業經驗的老闆。

這個行業多年來一直有個很好的傳統,就是願意自掏腰包替一些貧苦的往生者辦喪禮,包含提供骨灰安放的塔位,讓他們在人生最後階段能夠有尊嚴地離開。

為什麼這個行業的人通常願意做這樣的善事?因為他們相信,在殯葬業要能做得好、做得順利而成功,靠的不單是人脈或服務的口碑,更重要的是陰德。

因此多年來,文通哥幫助了許多貧苦家庭。但在提供協助的過程中,他也看到了更為深刻的人性,以及這些家族後代子孫的命運。

他跟我分享,明明都已經是免費的了,但有些接受幫助的家庭,家屬或子女對喪禮的細節還是挑三揀四,例如告別式的廳要大一點、拜飯的內容要豐富一點,連塔位都要求提供好一點的位置,底層的不要,希望能夠有視線平視的最佳位置。

 

文通哥說,這樣的家族的後代,幾乎注定要窮一輩子,因為他們不值得被幫助,未來也沒有人會願意幫助他們。

反觀,有些貧苦家庭的子女不但不會挑三揀四,更願意主動協助各種大小事,並且對來幫忙念經的師姊、工作人員都極為尊敬,總是感謝再感謝。

這些孩子雖然因為父母的貧窮,讓他們在人生的這個階段必須接受別人的幫忙,但他們懂得感恩、有志氣,現在雖然窮,沒關係,未來一定會有出息,因為所有人都願意幫助他們。

一場喪禮,代表一個家庭或家族某種程度的世代交替。往生者離開了,命運就由活著的子孫自己去承擔與開展。

父母的富有或貧窮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子女,但我認為並沒有絕對或決定性的影響力。父母留下很多錢的子女不一定比較有出息,父母沒有留下很多錢的子女也不一定就比較沒有出息,有錢反而可能是個災難,沒有錢則可能是種福分。

真正決定子女未來命運的,還是父母的教育,以及子女自己本身的性格。

文通哥提到一件事,有些家族在辦理爺爺或奶奶的喪禮、晚上做七念經時,一般而言,整個家族子孫都要站著捧經文陪念,但有時會見到父母要子女不需要陪念,趕緊回去念書比較重要。

這讓文通哥感到匪夷所思。從小最疼愛這些孫子的,不就是爺爺奶奶嗎?有時疼到都變寵愛了,而辦喪禮、做七念經都只是一、兩個星期的事,念書有差這幾天嗎?這樣的決定不就是在暗示子女,幫爺爺奶奶念誦經文迴向功德,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過得更好這件事不重要,念書比較重要?將來輪到父母自己往生時,子女是不是要比照辦理?這樣的思惟實在是害慘了這些孩子。

文通哥說,父母給子女的教育會深刻影響子女的性格,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會有真正的福報,這遠比考試成績重要太多了。

喪禮不是一場作戲的儀式,不論有無宗教信仰,至少我們心中深信這些儀式、念經、祈禱可以幫助往生者無病無痛地在另一個世界過得更好,而由血親子孫發自真心所做的一切會具有更強大的無形力量,這絕非金錢堆疊的花海、供品、塔位可以比擬的。講得更深一些,這樣的無形力量影響的不只是往生者,影響最大的依舊是後代子孫自己。

若不懂得感念長輩一生養育自己的無私奉獻,這樣的人一輩子都不可能有多大的出息,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很多人一輩子窮,不是因為不努力,不是因為學歷不好,而是性格導致沒有人願意幫他。一個沒有人幫助的人,再厲害,再上蹦下竄、東奔西跑,成就也是有限。

一個人會富有,不只是因為思惟,更是因為擁有注定會富有的德性;而一個人會貧窮,窮的通常也不只是思惟,而是他的德性。

從一場喪禮見證!讓一個人窮的不只是思惟,還有德性本文節錄自:《內心的太陽一直都在》一書,許峰源著,方智出版。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麵包要慎選!這4種不要碰 烘焙坊老闆:我自己都不吃

 
 

美食部落客透露,有4種麵包是連烘焙坊師傅也不會吃的。 圖/ingimage

美食部落客透露,有4種麵包是連烘焙坊師傅也不會吃的。 圖/ingimage

不論中外,麵包都是許多人喜愛的食物,樣式、口味百百款,讓人垂涎三尺,不僅可以當早餐,也能當點心,方便又實惠是民眾填飽肚子的最佳選擇。不過卻有美食部落客指出有4種麵包是不懂的人才會吃,烘焙坊師傅是不會碰的。

 

大陸部落客在「Lily美食談」寫道買麵包不能盲目的選,因為裡頭可能會有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原料搭配,有4種麵包更要盡量避開少買。他說這4種麵包雖然味道香、口感好,但不一定是健康營養的,就連麵包店老闆也說「不懂的人才會喜歡吃,自己家從來都不吃的」。

 

第一種「人造奶油麵包」,他說奶油有分動物性和植物性,在麵包店裡看到的麵包,大多是用植物性奶油,「植物性奶油是從植物油裡提煉出的,價格相對便宜很多,但基本沒啥營養,還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多吃容易導致肥胖,不建議吃這類的奶油麵包。」

 

第二種「肉鬆麵包」,肉鬆麵包是麵包店裡很常見的產品,在麵包上塗上美乃滋和肉鬆,吃起來非常美味,也是小朋友的最愛,但是麵包師傅透露並不是所有的肉鬆都是「肉」做的,有些是用「肉鬆粉」來製作,口感很類似,但營養差太多,而且裡面還有一些添加劑,吃多了對身體不太好。

 

第三種「假的全麥麵包」,全麥麵包被公認是健康麵包之一,深受許多想減肥的人青睞,但市面上有一些打著全麥麵包的名稱,其實根本不是真正的全麥,有些店家為了省成本,會在小麥中加入焦糖色,讓顏色和外型看起來就像全麥麵包。還有一種是在普通麵粉裡摻入少量的全麥粉所做出來的,裡頭還添加各種糖分、油脂,讓口感吃起來更香甜,但卻和真正的全麥相差甚遠。

 

第四種「便宜的水果麵包」,在烤好的麵包上加入切好的水果塊和奶油,吃起來不只有濃郁的奶油香,還有水果的清香,但這類的麵包不耐久放,時間一久水果容易變質。另外若用好的水果、奶油則價格會貴一些,有些店家就會使用便宜的植物性奶油,水果也可能不是最新鮮的,甚至是用含有防腐劑、添加劑的罐頭水果來製作,吃起來異常的甜,所以便宜的水果麵包最好慎選。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小看這些思維差距,時間久了它會影響你成為富人還是窮人…

文 / 胡偉良    
2020-11-29
瀏覽數 2,000+
不要小看這些思維差距,時間久了它會影響你成為富人還是窮人…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ixabay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為什麼窮人越窮、富人越富?除了錢,窮人和富人還有以下幾個思維上的差距,造成窮人越窮、富人越富!

一、信心差距 

在很多窮人眼裡,信心這東西是需要物質來包裝的,比如豪宅、名車、奢侈品等等,而意識不到信心是發自內心的,是先有信心,才有物質上的種種財富。

富人的信心就不一樣,即便是他們很窮的時候,也會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從不自大,但更不會自卑,就像李嘉誠所說:

“(我的成功)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光景好時,不過分的樂觀;光景不好時,也不要過度的悲觀。”

二、認知差距

大部分窮人,儘管也有賺錢的欲望,而且可能是非常強烈的,但在認知上,他們很少具體、深入地去想如何賺錢、如何賺到錢,也就是沒有認知到去執行的層次,即使有時候會想到這個層次,也會因為其他種負面認知,而進行自我阻撓,而不去採取行動,他們更加相信命運,相信一切都是註定的,富是命,窮也是命,結果,往往就是窮人越窮。

富人恰恰相反,無論出身有多麼貧窮,現狀有多麼窮,也不管遭遇什麼樣的挫折和失敗,在認知上,他們都堅信自己總有出頭之日,絕不會窮一輩子;他們有不可遏制的欲望和野心,最關鍵的是,他們會付諸行動,竭盡全力地追求目標。

三、人脈差距

窮人要麼不喜歡與人打交道,要麼只喜歡與已經熟識的人,例如親戚朋友相處,他們不喜歡甚至是害怕結交陌生人,特別是不願意與富人來往,即所謂「窮人走親戚」。時間長了,窮人的格局會越來越小,思維會越來越狹隘,即使有賺錢的機會,也把握不住。

富人重視人脈,甚至認為人脈比能力更重要,但他們更加重視高端人脈圈,喜歡與比自己更富有的人、能幫到自己的人或者能讓自己得到提升的人交往。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四、時間差距

大多數窮人,雖然也知道時間的重要性,但落到現實生活中,時間對他們而言就是無所謂、不值錢的東西,對錢是萬分看重,可對時間卻肆意浪費,有的時候,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去打發時間,而且,窮人往往不善於管理時間,賺錢或者說工作效率太低。

富人對「時間就是金錢」這句名言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不僅善於高效地利用時間賺錢,還能通過利用別人的時間為自己賺錢,他們的時間儘管看上去很忙碌,但絕不是窮忙、瞎忙,也不是忙在具體的事務上,而是忙思考、忙學習,忙著更新反覆運算、不斷升級和或者忙著尋找更有效率的方法。

五、激情差異

窮人並不是沒有激情,但他們的激情往往是太短暫了,或者把激情用在了錯誤的地方。激情太過短暫,就不值錢,就會有始無終、一曝十寒,最終一事無成;激情用錯了地方,那只是耽誤時間,浪費精力,除了一些廉價的快感外,沒有太大的意義。

反觀富人,往往能為自己樹立正確的目標,並且用持久的激情堅持下去,直到成功。因為他們知道,凡事貴在堅持,堅持才能戰勝成功和致勝路上的一切障礙。

六、娛樂差距 

窮人的娛樂大多是感官上的,比如現代社會的很多窮人,每天的娛樂時間,幾乎就是與手機為伍,不是看視頻,就是玩遊戲,又或者是看一些沒有營養的小說和消磨意志的肥皂劇,整天讓自己活在幻想裡。

富人的娛樂也有感官上,但他們更重視提升精神境界和身體健康,而且,即使在娛樂活動,他們也不忘尋找賺錢的機會,比如,富人所普遍喜歡的高爾夫,就是這樣一種娛樂活動。

(原文刊載於《台灣商務平台》;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訪《恆毅力》作者達克沃斯:先讓孩子找到熱情​

​美國心理學界的明星學者安琪拉.達克沃斯首次海外講演就在台灣,她研究300位奧運獎牌得主、大企業家等頂尖成功者,發現成功關鍵就在「恆毅力」。要培養恆毅力,得先多領域嘗試,找到自己所愛,做自己夢想的事,同時保有熱情與堅持,才能達到長遠目標。

專訪《恆毅力》作者達克沃斯:先讓孩子找到熱情.jpg

 

TED演講:成功的鑰匙 ? 毅力


圖片來源:陳應欽
文 陳一姍   天下Web only
2017-01-10

「我是...我是李...惠...安,」2017年連假結束前12小時,穿著無袖全黑洋裝、過膝馬靴的美國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將她的美國之外首場演講獻給了母親的故鄉——台灣。她精力豐沛地小跑步,登上舞台,並一個字一個字地,從記憶裡搜出台灣師大畢業的母親教她的中文名字。

46歲的達克沃斯是美國心理學界的明星,她研究300位奧運獎牌得主、大企業家等頂尖成功者之後發現,人類成功的究極能力,不是智商、天賦,而是恆毅力(Grit)。這位哈佛畢業進入麥肯錫,之後轉到公立學校教數學,32歲才決定當學者的心理學家,2013年獲頒有心理學界最高榮譽的麥克阿瑟獎,她在TED的6分鐘演講,3年已吸引近一千萬人次觀看。

去年5月,她的第一本書《恆毅力》一出版立刻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獲選為當年度最佳圖書。除了教學,她也為白宮、世界銀行提供諮詢,她創辦的品格實驗室(Character lab)強調除了智育,成功還應該看品格,成為美國推動「讓每個學生成功法案」(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ESSA)的重要智囊。

達克沃斯的研究令人振奮,因為她強調,恆毅力可以經過訓練。她接受《天下》專訪,分享自己的故事,也給父母建議。以下為精華摘要:

問:什麼是恆毅力?

答:我定義「恆毅力」是為了達成極長遠的目標,持續保有熱情與堅持。努力很重要,但在亞洲,我想特別強調熱情與堅持一樣重要,要做的是自己夢想做的事。

問:所以要怎樣培養恆毅力?

答:我認為,第一步要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亞洲家庭很早就會要求小孩要工作認真,但我認為對孩子而言,應該先鼓勵他們尋找自己所愛。我遇過很多世界級成功人士,在他們針對某個領域下苦功之前,他們通常花了好幾年去找到自己真正的熱情,科學家稱這段時期為「羅曼蒂克時期」。

高標要求,與無條件的愛
問:有熱情之後,你在書裡提到,必須要當有智慧的家長來培養小孩的恆毅力?

答:有智慧的家長不好當,因為你同時要用高標要求小孩、確保他們工作努力。但另方面,你必須展現你的溫暖與支持,讓他們知道你無條件的愛。我稱此為「心理上的智慧」,這樣的父母不僅可培養小孩的恆毅力,也能養出有創造力與快樂的小孩。研究也顯示,快樂的人通常比較有恆毅力。

問:做得到嗎?

答:我想可以。要讓小孩永遠覺得自己可以更好。同時間,覺得被愛,而且被尊重。高標要求對亞洲的父母不是問題,父母也很願意為孩子犧牲,所以孩子通常知道自己被愛。需要調整的可能是,必須學著真正相信,小孩的看法很重要,讓它們自己作主。

培養恆毅力的第一步,要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父母要先鼓勵孩子尋找自己所愛。

問:你書中提到,父親一直打擊你,說你不是天才。你會鼓勵大家用你父親的教育法嗎?

答:應該不會吧。我的父親也是慢慢學著當父親。我的大哥壓力很大,我父親很愛他,但他現在可能也會承認自己當初要求太多,支持太少。我大哥說,小時候他會做惡夢,但父親不會安慰他,只會抓著他的屁股說:你怕什麼,惹得他大哭與尖叫。我是第三個小孩,那時爸爸比較有耐性了,也更能尊重每個小孩是獨立的個人,不能強壓他的夢想、抱負在我們身上。

我的父親是很重身分地位(Status)的人,他以我念哈佛為榮,但當我離開麥肯錫去公立學校教書,他認為我太理想化,甚至有半年不和我講話。我後來回大學念博士,當了教授,他又很高興。但我知道,我不會因為父母鼓勵我或不鼓勵我而做決策。而我總是相信,父親最終會尊重我的決定。

我教學遇到許多年輕人,有些孩子直到22歲大學畢業,都沒有為自己做過一次選擇,因此覺得很迷惘。

問:日本與台灣現在出現一個現象,有些年輕人畢業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一些新名詞譬如寬鬆世代,你有什麼建議?

答:建議有兩個,一個是預防,一個是針對已經22歲的年輕人。我建議父母,不要等到孩子22歲、23歲了,才發現問題。必須在孩子12歲、14歲、16歲時,就催促小孩去尋找自己的熱情。如果孩子對行銷有興趣,即使無酬,也要他暑假去找份行銷相關的工作,做幾個星期。盡力做到像個樣子。事實上,我的兩個女兒13歲、15歲之後,我就再也沒有讓她們去夏令營,而是要她們去找個自己有興趣的暑期工讀。我13歲的女兒在餐廳工作,因為她喜歡烘焙。暑假後,她發現自己其實不是真的喜歡烘培,這起碼是一種進展。

為自己做第一個決定,永遠不嫌晚
如果真的等到22歲,才要為自己的人生做出第一個選擇,也沒關係,開始總是不嫌晚。在找第一個工作時,不要指望自己的工作是完美的、是一生的,但要盡全力去做,要像擠檸檬汁一樣,多壓榨自己一點,按照自己的承諾多學一點。當你告訴第一個願意給你機會的人,你會在這個職位上做兩年,那就完成你的承諾。不論承諾多久,都要有始有終,盡力而為。

以自己為例,我花了10年,才決定要做心理學家。那10年,我走了很多彎路,但每個工作,我真的、非常認真地、非常努力地完成對雇主的承諾。我的第一個工作在麥肯錫,我一開始就告知,我可能不會做超過1年。但那一年,我真的工作非常努力,真的非常努力,我學了身為好顧問的技能。

問:有對父母的忠告嗎?

答:我想,亞洲父母必須認知,你的孩子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只能給他們一些機會,推他們一下,但他們已經22歲了,必須自己做決定了。父母必須知道一件事,沒有人會自己長大,除非環境逼迫他們必須長大。

在找第一個工作時,不要指望它是完美的、是一生的,但要盡全力去做,要像擠檸檬汁一樣,多壓榨自己一點,按照自己的承諾多學一點。

問:你的研究顯示,樂觀的人比較容易有恆毅力,同時,有恆毅力的人會比較快樂。但別人呢?身邊的人會不會覺得被忽視?

答:這是個好問題,我看到很多案例,譬如:美國最好的義大利主廚維崔(Marc Vetri),他很有名,幾乎把所有的心力花在工作上。他曾說,工作與生活如何平衡。他的答案是:我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我的生活,不需要分割。他在家也談餐廳,小孩長大後,也會到餐廳工作。我也是這樣,我兩個女兒都知道我在做什麼研究,有時候,我也會徵詢她們的意見。我想對許多成功者而言,工作與家庭的區隔是很小的。另一個例子是西雅圖海鷹隊教練卡羅爾(Pete Carroll),去年超級盃,海鷹隊差點奪冠,是個很好的美式足球隊。卡羅爾小孩的工作幾乎都與足球有關。

我真的認為這是個好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我想人都必須為自己的決定付出代價。高成就的背後是犧牲,這是很難避免的。(責任編輯:賴品潔)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測滿分狀元 網路揪團當志工

2009/09/09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團體照 - 2009.JPG來自全台各地的中學生組成「小小志工團」,至台中縣和平鄉松鶴部落,進行一個月暑期輔導,由基測滿分台中女中新生陳翔方(前排左二)號召規畫。 圖/陳翔方提供

國中基測滿分的台中女中新生陳翔方,不只成績頂呱呱,當志工更不落人後,暑假號召中學生組成小小志工「雜牌軍」到原住民部落課輔;台大人類系溫筱琦與玄奘大學陳丁維則組團至台東太麻里救災,甚至跑到網咖「堵人」,帶著精力旺盛的青少年投入志工行列。
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昨天號召全台青年挑戰「十萬志工小時計畫」,陳翔方、藝人楊千霈及溫筱琦、陳丁維等歷屆志工獎得主現身說法,呼籲青年投身志工、用行動去實踐。

今年基測考412滿分的台中女中新鮮人陳翔方,今年暑假在網路號召到15名青少年志工,也向社會募款16萬元,一起到台中縣和平鄉博愛國小,為30名原住民學童課輔。

陳翔方說,國小六年級跟著父親至南投、新竹偏遠山區擔任國小課輔志工,年紀跟當地學童差不多的她,經過這次學習,更能體會自己屬於「資源優勢」學生,父親更鼓勵她,「了解關懷弱勢族群,更能培養手心向下情懷。」

她指出,在部落格上募款、招募志工計畫經過媒體曝光,學校接電話接到手軟,不少家長除了「出錢」,更把自己兒子捐出來「出力」,擔任小志工。

獲得第七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的溫筱琦,就讀花蓮女中時,因參加根與芽社團展開志工服務。今年八八水災重創台東,她與陳丁維一同號召當地年輕人投入救災,因當地青年有限,她們甚至跑到網咖「堵人」,遊說大家來當志工。

溫筱琦透露,在災區最讓她感動的故事是,一名年約七旬的拾荒老人,拖著破舊的三輪車,觀察他們好多天,有一天突然送來一袋拖鞋,裡面還偷放了5萬元現金,說要幫助災民。

兩人計畫在台北成立「志工論壇」,把大學志工在災區「看到什麼」提出來討論,將看到的問題解決,供社會參考。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