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高中生運用這份文件,申請到了以往總認為是「夢幻」的學校,得到了原先不知道申請管道的獎學金補助。但是初版的文件仍存在許多問題,像是形式不易取得等等,所以我們隔年便找了 20 位來自不同背景和地區的大學生共同編輯,現在也得到紐約市教育局(The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KIPP Foundation、City Year 等全美最大教育非營利組織作為我們的指導員。目前在美國已經有 5 萬 7 千所高中的學生使用 Fair Opportunity 文件,我們也有了西班牙語的版本,現在正在籌備中文版和 undocumented students 的版本。
申請美國大學,想進入高等教育的道路,並不如我們想像中公平,甚至存在著地區性的差異。
另一位哈佛大學學生 Stephen Turban 分享道,他就讀於密蘇里州的公立高中,當時申請大學時由於加入了一間學校的獎勵計畫,得以從一位非常有經驗的申請輔導員身上得到許多申請大學的資訊,但是能夠加入這個計畫的,卻只有少數 30 位學生。同時,根據《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的調查,在 2013 年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高中生在申請大學時,另外雇用了私人的申請顧問,而這些顧問的申請費甚至高達一萬美金(相當於三十萬台幣)。
「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但同時也是加深不平等的原因,Fair Opportunity 想要做的就是弭平這個差距,我們甚至不做花俏的網站嘗試吸引更多流量,我們提供的方式很簡單,就是一個 PDF 的檔案,讓學生們可以在線上或是線下自由的使用,當初我們寄信給各個高中時,信上也寫著"Here is our PDF file, use it, share it and distribute it."(這是我們的 PDF 檔案,使用它、分享它和散播它)」
Luke 也因為 Fair Opportunity Project 成為 2017 年"Forbes 30 Under 30"教育類的得主,藉由這次訪問,這位現年才 22 歲的學生,也分享了他在美國就讀國、高中的求學經驗,以及對於有著想要「改變世界」想法的台灣學生,給出了自己的觀察和建議。
「例如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多次被選為全美最好的私立寄宿學校,曾經就讀過的朋友跟我分享過的一個例子,學校在晚上 10 點就會切斷校園的網路,希望學生能夠培養時間管理的概念,像這樣的學校,就不僅僅是單方向灌輸知識的場所,而是一個大型的試驗場,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嘗試去找尋自己生活的重心和意義,去思考 who I want to become for my life(我想變成什麼樣的人),和 what habit I want to internalized(我想要內化什麼樣的習慣)。」Luke 說。
另外 Stephen 也跟我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在台灣時了解到多數台灣父母會反對國中生「教男女朋友」,但 Stephen 的父母在他 13、14 歲交女朋友的時候,並沒有反對,反而覺得這會是一個讓他學習與人相處、學習變成更好的人的一種方式。「其實談戀愛就像是你在高中時候找尋興趣一樣,你可能找到了一生的真愛,但也有可能被狠狠地拒絕,這些過程也終將會是探索自我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片段。」
訪問的同時,我也不禁好奇,究竟 Luke 是如何在哈佛的學業,與他所創立的 Fair Opportunity Project 和 Summer Playbook 專案中取得平衡?以下是他的回答。
「我從一個經濟低迷的明尼蘇達鄉下小鎮,用盡一切努力來到哈佛,這種究竟是否應該關注學業,一心取得高 GPA 的迷思,其實也存在於哈佛。如果要用一句很美式的話語來形容我的人生哲學,大概就是"It is a lot faster to build or bring your own ladder, as opposed to climb someone else' s ladder"(比起尋著他人的梯子往上爬,自己打造的梯子往往能夠更快速的帶領你通往成功)」
四月中旬的波士頓天氣依然令人捉摸不定,氣溫只有攝氏 8 度的週六清晨,剛結束週五晚上的 Yardfest(註四),還沉浸在 DJ Tiësto 帶給全場的音樂魔力之餘,我見到了 Luke 和 Stephen。兩人在進哈佛之前就相識,深厚的友情不時在訪談之間流露,Stphen 說即使到今日他也十分崇拜 Luke 的所作所為,像他這樣的人即使在哈佛也不常見,Luke 則笑著回說,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很重要一個的環節:就是能夠找到那個,為你在做的事同樣感到熱血沸騰的夥伴,然後彼此互相激勵。
"Do the thing you find interesting or exciting, because cool things come for them."(做讓你感到熱血沸騰的事,其他很酷的事情會因為它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