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時快評》詹詠然啟示錄

辛然配
辛吉絲(左)、詹詠然開心舉起美網女雙冠軍。(路透)

詹詠然與搭檔辛吉絲拿到美網女雙冠軍,原本是一件好事,卻因為世大運期間她生病棄賽的「羅生門」,引發高度爭議,批評者遠遠多於支持者,讓冠軍的喜悅增添了不少苦澀。

 

支持詹詠然者認為,她是職業運動員,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比賽,天經地義,從獎金到排名,美網的重要性當然大於世大運,詹詠然最後決定打美網,還拿到冠軍,可以說是台灣之光;還有粉絲認為,詹家姊妹明知世大運和美網賽程有衝突,還是願意趕回來參賽,並且拿下一座冠軍,應該給予肯定。

不認同者則認為,詹詠然早就知道世大運與美網可能有衝突,就應該做出選擇,如果一開始就決定不參與世大運的混雙,教練可以做不同的安排,大家不會責怪。如今詹詠然與妹妹詹皓晴先取得世大運女雙的冠軍後,又再取得美網的女雙冠軍,春風得意,她在世大運的搭檔謝政鵬卻被晾在一邊,情何以堪。

對運動員來說,比賽的成績固然重要,但是運動員的精神與風度,彰顯的是運動員的價值觀,同樣也很重要,甚至有時比有沒有奪牌還要重要,畢竟每一場比賽都會有勝利者、每個運動項目都會產生冠軍,但卻並不是每一場比賽都能出現動人心弦的時刻、都能創造出偉大的運動員。

這次率團參加台北世大運的美國助理教練之一的路易斯,生涯一共獲得9面奧運金牌、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田徑運動員,他曾說「人生重要的是旅程,而非僅僅是結果。」

這個世界並不缺少冠軍,惟有能夠帶來人性溫暖,能激勵人心的運動員,才會長遠被人們尊敬並牢記。

 

關鍵字: 詹詠然  時論廣場  中時快評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球》從Delpo看棄賽 心和腦的差別

迪波卓
阿根廷男網好手迪爾波卓。(摘自推特)

放眼現今網壇只有一位選手,在美網中央球場比賽時支持他的球迷聲音蓋過最受歡迎的費德勒。 而且費天王的球迷們不會因此感到反感,也不會去反制。他是誰呢? 就是阿根廷選手迪爾波卓 (暱稱Delpo)。

 

Delpo 一舉成名是在兩千零九年與費德勒的美網冠軍決賽。當時球迷一面倒地支持費天王,眼看他就要輸球了, 但是Delpo卻奮戰不懈。在非常關鍵的時候大膽回擊,那一記球實在太漂亮了,在場觀眾忍不住鼓掌,一直處於劣勢的Delpo兩手往天空揮動,意思是「也給我一點愛吧!」,然後還開心地與前排座位的球迷一一擊掌,當場擄獲許多球迷的心(包括我在內)。結果那一刻就是比賽的轉捩點。最後彷彿有如神助,情勢開始逆轉,二十歲的他居然扳倒費天王,贏得美網冠軍。

他在中央球場接受大滿貫獎盃時,要求用母語向球迷致意。 轉播單位CBS不允許, 他又要求了一次, 結果終於如願。 (事後眾多球迷打到CBS抗議)。

 

那時費德勒的預言是,假以時日,Delpo可能會成為世界第一。 只可惜後來發展完全不是如此。Delpo 飽受手腕傷勢之苦, 先是右手腕再來是左手腕都相繼受傷, 斷斷續續地總共動了四次手術。

終於在兩零一六年他捲土重來。 在里約奧運,他第一輪直落三把喬克維奇打到含淚出局。 又在四強擊敗納道爾, 最後雖然在冠亞軍決賽不敵莫瑞, 但是他傷後復出完全不保留地為國征戰, 替阿根廷拿下銀牌的努力, 使他成為阿根廷人心目中的英雄。

去年奧運後他來到美網, 每一場我都去看。 每一場都有阿根廷軍團加油打氣 。打到八強面對瑞士籍瓦林卡,結果不敵強勁對手,在瓦林卡要發Match Point時,全場卻響起了 Ole Ole Ole Ole Delpo Delpo 的聲音。巨大的鼓舞聲響徹球場, 六尺六的巨人被感動到不行,他奮力忍住快奪出眼眶的淚水,但是就是做不到,在比賽仍在進行間,留下了男兒淚。

賽後他針對球迷的鼓勵這麼說:「 我可以輸掉比賽, 但這個我永遠不會忘記。 這比打贏任何一場比賽都更了不起。」

隨後在十一月的戴維斯世界杯, 這個國與國之間的比賽, 他帶領阿根廷打敗克羅埃西亞, 獲得金牌的最高榮譽。 還有甚麼會比這個讓阿根廷球迷更加死心蹋地的呢?

所以今年的美網,我可是領教到阿根廷軍團的厲害。他們人數更多,組織更整齊,加油更賣力。在打十六強的前兩天Delpo生病, 他帶病出場。 雖然有吃藥,但他完全跑不動,回擊也沒有力氣。 前兩盤被排名第六種子Thiem 打得好玩, 非常慘不忍睹, 但球迷沒有放棄, 一直幫他打氣。 第三盤可能是藥力開始奏效, 他居然反攻成功, 然後四盤驚險以搶七拿下, 在第五盤以六比四打敗對手, 居然反敗為勝。贏球的剎那,他張開雙臂,頭仰望天空。那一刻,全場歡聲雷動。 這一次場邊訪問的主持人主動請他用母語跟球迷致意。

在賽後記者會上,Delpo 說他兩天前開始身體不舒服, 打到第二盤時他想要退賽。 但是看到現場這麼多支持他的球迷, 於心不忍, 所以堅持到最後。ESPN評論員David Cahill說這場球是他最看過最棒的起死回生, 而大家共同的看法是,沒有球迷的支持,他絕對做不到。

打完奇蹟似的一戰, 八強Delpo碰上費德勒, 也就是這一次,讓我親眼目睹居然球迷加油聲會蓋過支持費德勒的。 這一場比賽, 他以當今網球界最強的正拍贏了狀況不是頂尖的費天王。現場阿根廷球迷當然是歡欣鼓舞到最高點, 賽後結束一陣子了還不肯離去, 還在Ole Ole地慶祝有如嘉年華會。

雖然Delpo在四強輸給了納道爾, 但他已奠定了一個最受愛戴網球選手的地位。 連媒體都用為什麼大家這麼愛Delpo為題報導。還真有記者問過他, 為什麼大家這麼愛你? 這位說話超級溫吞, 節奏特別緩慢的溫柔巨人說: 「我想可能是大家知道我所經歷過的,然後喜歡一個永不放棄的人。」

是呀, 球迷看得出, 他是用心在打。 一個動了四次手術的選手, 生病到跑不動,完全被對手主宰, 他的腦袋要他退賽, 但是他卻讓他的心說話。

Delpo的例子告訴我們,只要有心,不但打得完, 還可以創造奇蹟。

(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delpotrojuan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網賽後記者會詹家姊妹創舉「禁說中文」記者還原現場!

美網賽後記者會詹家姊妹創舉「禁說中文」記者還原現場!(影/中天)

美網公開賽的賽後記者會,唯獨詹家姊妹記者會規定特別不同,必須用英文提問,與大會慣例不符引起廣泛討論,為了證明現場採訪記者所遭受的待遇不合常理,記者還原現場,用影像來說話。駐外記者採訪國際賽事是少見可以感覺到比較被平等對待的場合,像美網這麼大的賽事有許多非英語系國家選手前來參加,所以賽後記者會上通常讓英語系媒體先提問,然後讓母語系媒體接著問,這種創舉「師出無名」,連網球天王費德勒也不會做,費德勒、納達爾之所以讓大眾喜愛又崇拜,除了球場上的表現,「誠懇、謙虛、有禮」等球場下的為人處世也受到媒體一致讃揚,對在場媒體更是一視同仁。

美網賽後記者會詹家姊妹創舉「禁說中文」記者還原現場!
圖片截自影音
 

 

記者龔邦華意外發現大會依然按照常規,待「英文提問」部分結束後,直接進入「選手母語提問」時間,然而當她用中文說了幾個字,詹家的人卻開始竊竊私語,接著一名女子跳出來糾正她「要用英語!」令場面顯得非常奇怪,但她有影片為證。所有台灣選手中詹家姊妹只能用英文提問,不過他們卻可以用中文回答,理由是什麼不知道!另外不能問與賽事無關的問題,一般猜測應該與世大運有關,另外棄賽事件沒有馬上處理,讓美網賽事失焦,影響到其他的選手上版面的機會,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青少年組得到雙打冠軍許育修,一年不到就拿下三座大滿貫!他才是今年台灣網壇表現最好的選手。記者龔邦華認為或許未來美網我們可以多把焦點,放在這些在外奮戰的青少年選手上,由於他們得獎沒有獎金在外征戰非常辛苦,或許國家的資源應該放在培養下一代上,不是一再錦上添花。

(中天)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詹詠然做錯什麼 竟換得一個被罵翻的美網冠軍

2017-09-12 13:34商業周刊
  •  

 

圖片來源:翻攝自詹詠然臉書粉絲專頁
圖片來源:翻攝自詹詠然臉書粉絲專頁
 
【作者●郭德武】

 

 

我不是很喜歡拿戴資穎,來類比這次詹詠然風波,應該說,我不鼓勵戴資穎放棄世錦賽跑來打世大運,因為能在層級更高的職業聯賽出賽,同樣是為國爭光,為了地主國榮譽而犧牲個人職涯發展,這是「聖人」會做的事。

 

戴資穎堪比聖人,我們不該要求別人都當聖人...但不當聖人,不見得就要「擺爛」。

 

女網選手詹詠然今天為退賽風波發表了一篇聲明,個人認為,這是史上最爛的運動選手聲明(沒有之一),避重就輕且完全沒有解釋到過去多日受到質疑的重點。

 

聲明稿全文如下

 

 

 

 

 

 

 

 

站在運動選手的立場,詹詠然必須、也應該在這份聲明中解釋的事情如下:

 

第一,為何未在退賽第一時間就召開記者會,說明退賽的理由與接下來的計畫?全心備戰美網不是理由,在那一刻她還是世大運選手,更何況她有團隊與經紀公司可以代勞。

 

第二,在職業網球如此高強度的運動中,身體不適由醫生評估無法出賽後,立即經過長途飛行,就可參與練球與出賽,一路打下美網冠軍,請問這位醫生是否需要以醫學角度解釋其可能性,最備受質疑的點,不能用一句「醫生評估」帶過。

 

職業選手棄賽後,第一時間「給個交代」絕不是個過分的要求,況且她還立即進行更高強度的賽事,我不是專業醫生,無法判定詹詠然是否詐傷退賽,但此事明顯不合乎一般人對職業運動選手受傷後的認知。

 

個人認為,如果詹真的詐傷,是非常嚴重的事情,與打假球無異,如果問心無愧,就該公布受傷與就醫細節,這才算是真正有用的「聲明」。

 

第三,在賽程確認衝突後,是否就有棄賽世大運混雙的打算?世大運中華網球隊教練李春秋對外表示,每天詢問詹家得到的答覆都是「沒問題、會打完」,詹家是否有向教練保證過會打完世大運?若真的自始至終都想打完世大運,美網方面是否早該提前向主辦方放棄並知會搭檔,但為何兩邊都沒事前告知「棄賽」?

 

除了傷勢問題,另一個重點是賽程衝突,從聲明稿來看,她有試著讓賽事喬開,但「試著」就表示有風險存在,若教練李春秋的話屬實,那保證會打完就代表「不論賽事最後是否能喬開,都會打完」若是這樣,是否就代表詹詠然向教練團和全國人民說謊?

 

如果詹詠然在教練詢問是否打完世大運時,就明確表示若賽程衝突將選擇打美網;但教練認為「詠然妳太重要了,即使妳可能退賽,我們還是希望妳出賽」,那就是教練團押錯寶的問題。

 

就這一點,詹詠然是否敢跟教練對質呢?同樣也沒有在聲明中看到。

 

對網球而言,棄賽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詹與其團隊第一時間就有責任跟義務召開說明,而非被罵爆了,才推出這個毫無解釋力的聲明,看今年美網Andy Murray退賽都惹出這麼大風波就可以知道。

 

為什麼?一個職業運動員的出賽,向來不是只關係到自己。

 

首先恣意退賽,不尊重主辦方。主辦方舉辦賽事,給運動員一個好的競賽環境安排賽程,選手卻說退就退(更何況這次是在台灣出賽),還不在第一時間發正式聲明。

 

再者,不尊重贊助商。舉例而言,假設某英國品牌因為Andy Murray是全英國矚目的選手,加上出賽很有可能打到冠軍,所以決定大手筆贊助美網,若說退就退,贊助商情何以堪。

 

第三,不尊重搭檔、團隊甚至對手,這部分論戰已經非常多,在此不再贅述。

 

最後,則是不尊重球迷。地主球迷幫你加油了這麼多場,最後說退就退,當球迷是什麼?

 

「球迷」是一切職業運動的根本,沒有人看、沒有電視台播、沒有入場收入,就沒有贊助商、就沒有錢、就沒有職業賽事、就沒有職業選手。

 

個人對黑人陳建州沒有什麼太大的好惡,但他這次說出「贏球就是最好的回應」實在讓人非常失望,身為前運動員竟然連基本道德要求都沒有。

 

至於詹詠然心中的盤算,以下是個人的「純假設推測」,假設的前提是,詹一定會去打美網,沒有任何事會阻撓這件事,因為詹若可能不打,辛吉絲早就換搭檔了,有可能大牌等小牌嗎?

 

假設結果一:世大運賽程無法更動,打完女雙確定一金入袋,混雙看打到哪裡,掰個理由後就去打美網。

 

假設結果二:世大運賽程無法更動,打完女雙意外落馬,雖然想奪金,但美網比較重要,還是掰個理由去打美網。

 

假設結果三:世大運賽程可以喬動,打完女雙確定一金入袋,再看要打完混雙多拿一金,還是提前赴美備戰美網。

 

假設結果四:世大運賽程可以喬動,打完女雙意外落馬,還有混雙機會可拚一金,打完再去打美網。

 

若猜測屬實,這種做法等於把所有資源選擇權最大的利益都抓在手上,站在可以隨時且戰且走的位置,而所有球迷、中華隊隊友與搭檔、教練、賽事主辦方都只能被動的接受詹詠然的選擇。

 

恭喜詹詠然贏得美網女雙冠軍,大滿貫賽是網球選手最高榮耀,但輸掉的是不是更多,就不得而知了。

 

 

 
 

 

 

【更多報導】

 

月薪15萬,不是為了給客人倒茶水!荷蘭爸爸:再能幹的人才,在台灣都被浪費

 

 

星巴克儲值卡、健身房會員卡...月薪只賺3萬,快丟掉這5樣東西,擺脫月光族的悲慘宿命

 

 

※本文由《商業周刊》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商業周刊

《商業周刊》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堅持「速度與深度」,以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深入的專題方式,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網》請問詠然 誰是「他們」?

詹詠然
辛吉絲與詹詠然在比賽中交談。(資料照, 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美網記者會,詹詠然與辛吉絲。(林茲慧攝)

我還清楚記得,十年前詹詠然和莊佳容打入美網女雙決賽的情景。因為坐在中央球場看比賽不知有多少次了,終於看到自己國家的選手在美網最高殿堂中出賽,同感驕傲。十年後,詹詠然捲土重來,和辛吉絲搭配,我又有幸親眼目睹。兩人合作天衣無縫,詠然終於拿下了生涯第一座大滿貫冠軍。

 

真是恭喜詠然。在場上實力充分展現,沒有話說。

可是,場下?賽後的記者會,小貓兩三隻。這麼大的一個盛事,出席的亞洲記者屈指可數。

 

為什麼?因為在兩詹的記者會上,華媒記者們共同的感覺是被當作「次等媒體」,我個人則感覺被當作「次等國民」。

每一位在大滿貫出賽的選手,賽後都必須出席記者會,因為選手們來自許多不同國家,包括費德勒、納達爾這些天王們,都是讓英語系記者們先問,問完了再讓其他說選手個人母語的記者群問。一向都是這樣。但是這一次,不管詠然還是皓晴記者會,都有工作人員交代,提問一定要英文,但是詹家兩姊妹的回答卻可以是中文。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新創舉。另外,不能問與賽事無關的問題。

為什麼?其實記者們沒有一個人知道。普遍猜測是應與世大運有關,但是由於做法過於粗糙,引發在場媒體整體上的反感。這樣幾場下來,出席詹家姊妹記者會的亞洲媒體越來越少,問問題的興緻越來越低。

一位在紐約媒體中最受敬重的記者,挺台灣選手是出了名的,我有一次提醒他,記者會要開始了,他揺搖頭説這一場與別的場次有衝突,所以可不必去。我心想,要是我可以不去,我也不想去。誰想去一個被「次等對待」的記者會?

我駐外多年,擔任過華府特派,就算是在白宮因為某件大事舉行的記者會,沒有人敢要求在場記者不能問與事件無關的問題。答案很簡單。記者有權問,你有權不答。彼此相互尊重,就這麼簡單。但是先壓抑記者,是一種費天王也不會做的仗勢凌人。另外,大會允許妳自己國家的記者,用妳的母語提問,這對妳的國家是一種尊重。妳為了要逃避一個不想面對的爭議,硬是把這個權益抺去,也是一個費天王都不會做的自我矮化。

後來,其中一場詠然賽後記者會,一位應是華媒記者搞不清狀況,一再嘗試用中文提問,一再被制止。等記者會結束,她當面問詠然,為什麼不能用中文問?詠然説「他們決定要這樣」。

他們?Seriously?有誰會去做這樣的要求?

獲得冠軍的記者會是在最大的一號採訪室,有專人主持。我用英文提問,詠然主動選擇用中文回答。所以主持人很自然地以為到了中文提問時間,問大家「還有任何要用你們語言的問題嗎?」我有些驚訝地問「可以用中文嗎?」不知內情主持人回說:「English portion is over, you are good!」(英文部份結束了,可以!)所以我開始用中文說了幾個字,然後看到在記者會現場詹家的人不知和辛然團隊身邊(不知是什麼身分)的人說了什麼。一位女性就跳出來說「要用英文!」場面非常奇怪。這也是連費天王也不會做的師出無名。

但是,這已證明了一點,大會完全按常規來,我有影片為證。這個只能用英文問的不合理要求是選手方面提出的。不是什麼「他們」。

為什麼費天王、納達爾這麼讓大家喜歡與崇拜?除了場上表現之外,場下為人處世受到媒體一致讃揚。他們誠懇,謙虛,有禮。對在場媒體一視同仁。但是你只要問得不好,他們也不會留情面。你永遠可以問,他們永遠可以不答。

詠然場上已經是冠軍了。好漢做事好漢當。若是已經覺得自己勢力到了可以予取予求的地步,為了一己之私不惜破壞常規,霸凌華媒。那麼就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

「他們」?是誰!?Come on!

(中時電子報)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社論》救總統民調 先治兩產業沉痾

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 簽署首份公文
行政院長賴清德(圖)8日正式上任,行政院提供賴清德簽署第一份公文的照片,不過簽署公文內容屬於機密,不告知媒體公文內容。(行政院提供)中央社記者顧荃傳真 106年9月8日

蔡英文總統對賴清德院長提示7項任務,包括產業創新、執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強化勞工安全及福利、能源轉型及落實非核家園、稅改、長照及托嬰計畫、強化國家發展整體規畫等,對不熟悉財經的賴院長而言,都是嚴厲的挑戰。要順利執行並達成目標,須靠適任的財經團隊及民間部門的信心。

 

最新公布8月出口金額達277.7億美元,年增率12.7%,是3年來最佳表現,國內「採購經理人」也對製造業未來半年景氣看好。大環境看似對執政團隊有利,但就長期而言,不但製造業危機重重,採購經理人同時顯示,非製造業「緊縮」現象更是警訊。非製造業緊縮將導致投資縮手,就業與消費就會受到波及。深入了解製造、服務兩大部門近年的發展,當發現問題的嚴重,賴內閣必須誠實面對,對症下藥解決兩大引擎的沉痾,才有機會完成蔡總統託付的終極任務。

製造業景氣被採購經理人看好,是因為國際製造業景氣回升,特別是蘋果和三星新機上市,國內供應商們樂觀期待將帶動出口提升。然而,這種生產模式卻長期存在兩大隱憂,一是產業高度依賴國際景氣和少數個案商品,讓國內景氣必須看國際經濟臉色,且波動幅度過大。二是產業成長的利益也過於集中、不利於所得分配。景氣好時,得利的「科技新貴」們經常以炫耀性消費激起庶民的怨懟,造成施政困難和民主的風險。

其次,是所謂「紅色供應鏈」對製造業的衝擊,在大陸政府全力發展「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4.0」之下,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當大陸電子資訊業的供應體系越發完整、競爭力越強之後,台灣這些依賴代工的資訊廠商如何發展,甚至如何存活,就會是生死交關的問題。但迄今為止,官方和多數企業仍在得過且過、束手無策。面對美、日製造業附加價值率高達37%和35%,我國卻僅達29%的窘況,官民也無突破現狀的良方。政府「五加二產業創新」和「前瞻」兩大方案花費鉅大,但對製造業附加價值率的貢獻,並未著墨。

其三,包括工總、外僑商會等持續反應的「五缺」問題(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技術),雖然政府一再重申努力解決,但距離企業界需求看來還存有相當差距,全台大停電更讓不缺電的保證破產;不僅讓疲乏無力的投資繼續惡化,也可能讓企業在川普「投資美國」的號召下,持續離開台灣、轉進美國。

服務業的發展問題更大。服務的內含主要來自民間消費,按理說,它應該隨社會保險制度趨於完善而提高在國民經濟生產中的貢獻,例如美國7成國內生產來自民間消費,但我國民間消費占比卻長期維持在6成無法提升,其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也從2010年的2%降到目前1%左右。這極可能是因為政府未能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險體系,包括可信賴的「長期照護」等措施,而讓民眾不敢提高消費。而在近來一例一休、陸客減少、年金改革等負面發展下,可預見的衝擊將會更大。

但比起製造業的波動,服務業不振對市井小民衝擊更大。隨便問個計程車司機或商店,都會說他們的業績像「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這其中,的確有一部分屬於被「電子商務」取代的產業轉型,但不可否認,實質消費萎縮的衝擊頗大,且在持續發酵之中,導致台北東區店面租金下滑、店家關門,外國品牌相繼撤出台灣。提高基本工資後,許多業者也會減少雇員,甚至退出市場。

可是,內閣中的財經部會首長,幾乎沒人真正懂得服務業,國發會和金管會主委都是法律專業、經濟部長是工業局老臣,身負經濟成長重任的服務業長久以來都無法獲得長官「關愛的眼神」。缺乏真正專業主管的後果,造成政府近年許多產業政策,特別是針對服務業的,經常是「擇優獎勵」式的錦上添花,無法普遍提升產業的競爭力。

賴內閣若無法深入了解問題所在、解決隱憂,總統託付的7項任務恐怕難以達成,總統的民調也就只能繼續谷底盤旋。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陽能光電】自己的電自己發 屋頂就是發電廠

   

這次815全台大跳電讓民眾措手不及,吃足苦頭,太陽能發電這條路在台灣已經走了20年,從高雄阿公店水庫、屏東長治肉品市場等單位,如舖天蓋地般、延伸到家戶社區頂樓的屋頂,這一片片的發電板是否能幫忙解決台灣缺電危機呢?請看《蘋果》的太陽能光電系列報導。「尖峰用電就是太陽(太大)引起的,這個時候我是尖峰發電,所以用太陽能發電的策略,就能解決台灣人用電不足。」夏天尖峰用電屢創新高,面臨限電危機,政府要公家機關別開冷氣,但在屏東經營有機餐廳的洪輝祥的解決方法是自己的電自己發,他說:「我這個營業場所,因為有餐廳有門市還有辦公室,在白天的時間,我們的發電量大概占我全部用電量的7成,夜間到傍晚就沒有發電,它就用台電的。」雖然在屋頂安裝太陽光電系統,要花幾十萬到上百萬元,但他不僅不用擔心限電問題,付的電費也變少了,不到3年就省下27萬元。台南市安南區人間清境社區會省還會賺,當初想在屋頂蓋鐵棚隔熱,剛好遇到太陽能面板補助計畫,前主委昝乃秀號召大家共襄盛舉,現在不但頂樓變涼了,還可以把電賣給台電,每個月每戶還能收入上萬元。」昝乃秀說,至今已發電7萬1千多度,台電用每度約10元向她們收購,等於是71萬了,我們成本是78萬,所以快回本了。南台灣日照時數長,確實適合太陽能發電,但有些人擔心保養面板很麻煩,洪輝祥解釋,1年只要清洗5、6次,就能維持發電效率,示範:「安裝1個加壓馬達,這樣的水柱的強度就足以把,這些灰塵、粉塵清洗掉了。」面臨限電危機,他們用這種方法面對,那你的方法是什麼呢?(地方中心/連線報導)

【想知道更多,一定要看……】
【太陽能光電】水庫到市場瘋種電 全民電廠路迢遙
【太陽能光電】面板如向日葵 超級屋頂年賺620萬


 

彩虹餐廳屋頂太陽能板具,以水沖洗即能保持發電效能。陳宏銘攝

彩虹餐廳屋頂一半搭太陽能板遮陽,另一半是有機蕃薯空中花園,都具節能效益。陳宏銘攝

彩虹餐廳屋頂以太陽能發電設施遮陽,標榜綠能建築概念。陳宏銘攝

台南市安南區人間清境有56戶設置太陽光電面板。辛啟松攝

昝乃秀住在人間清境社區,設置太陽光電面板已經6年。辛啟松攝

昝乃秀說太陽光電從第10年就可開始回本。辛啟松攝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媒看台灣的真正危機

圖為在台大學生穿著畢業服準備拍紀念照。(趙雙傑攝)
台灣年輕人對台灣失去信心,紛紛轉往中國大陸尋求機會。圖為在台大學生穿著畢業服準備拍紀念照。(趙雙傑攝)

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英文媒體不約而同的寫道,台灣正在面臨「腦力流失」,因為年輕人對台灣失去信心,紛紛轉往中國大陸尋求機會。而大陸廣土眾民,對台灣年輕人而言,正是探索未來、一展身手的機運之地。即使有些人支持台獨,也無礙其胸懷中土、放眼世界的雄心大志。

只是這麼一來,留在台灣的人才會不會更少了?這是台灣真正要擔心之處。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 Times)的標題是「台灣年輕人超越政治,選擇中國的工作機會」(Taiwanese Youth Pick China Jobs Over Politics)。香港《英文虎報》(The Standard)的標題是「台灣年輕人調整視野」(Young Taiwanese Adjusting Sights)。兩報都是根據法新社的報導而成文。

法新社開宗明義寫道:長久以來,台灣的邦交國陸續轉向崛起的中國大陸,如今台灣的年輕人也轉向了。

台灣之所以出現這種危機,文章指出,無關台灣的主體意識,也無關台灣引以自豪的各項成就,而是台灣不但長年低薪,且不知遠景在哪裡。1990年代,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起薪不到新台幣3萬元(約合美金1,350元);「到了今天,依然如此」。而台灣的房價、生活指數不斷上揚,年輕人拿到手裡的薪資愈來愈顯得微薄,只好務實的前往中國大陸發展。

當然,中國大陸推出各種優惠政策,頻頻向台灣的年輕人招手。中國大陸本身也具有吸引力,使台灣的人才覺得機會在彼岸。例如33歲的Katherine Wang,放棄在台北的幼稚園工作,到廈門創業,理由是:台灣的經濟毫無希望,而廈門不但讓她覺得有希望,且讓她覺得工作快樂。還有,大陸的人口是台灣的60倍,她要和創業夥伴希望有朝一日,「把事業遍及全中國」。

在台灣,工作是職業;在大陸,工作可能成為事業。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這是根本的不同。

王小姐到廈門創業,享有福建省政府提供的免費住宅、免費辦公室,還有其他津貼。據國台辦統計,過去2年,台灣年輕人到大陸以年輕人為主幹的事業裡任職或實習的,總數已逾6千人。《海峽時報》刊登了彩照,就在上周,廈門航空公開了首次招自台灣的機組人員。

很多年輕人有自己的政治觀點,但他在在大陸任職,普遍把就業放中間,政治放兩邊。一位廿來歲的匿名男子說,他支持台獨,但他致力在工作上有所發揮,要把這份工作做為邁向國際的踏腳石。

文章引述台灣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的話指出,北京的種種作法未必能讓台灣的年輕人因此認同北京,但至少或許可以降低台灣年輕人對北京政權的敵意,這樣的投資還是值得的。而且到了大選等關鍵時刻,這些年輕人或許能夠發揮北京希望的影響力。

(中時電子報)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念真罹憂鬱症多年 2字道盡患者心聲

  •  
吳念真2字形容憂鬱症陰影 道盡患者心聲
大導演吳念真。(本報系資料照,黃世麒攝)

很多人不知道,知名導演吳念真是名憂鬱症患者。他日前上談話節目《新聞挖挖哇》被主持人鄭弘儀問起病況,他坦言:「還在吃藥,尤其是最近。」為何是最近?他說:「這東西沒有什麼為什麼,它就這樣我有什麼辦法。」一席話道出憂鬱症患者心聲。

 

雖然不是重度憂鬱症患者,但吳念真清楚了解那種悶與不快樂,但你問他為什麼?吳念真自己也不知道,他甚至會告訴自己「其實你很好,什麼都有,你有很多朋友、你有很多東西」。

「早上起來覺得今天跟昨天有什麼不一樣,你又要重複做那些事,做那些有意義嗎?」吳念真慶幸現在有藥物,多多少少可以幫忙,當感到有大量陰影湧來,他就會服藥。

 

鄭弘儀問他「大量的陰影有多不舒服?」吳念真直接用「絕望」2字形容,只想獨處卻又會害怕,因為看過資料又目睹過「這種事」,很怕自己會把自己給怎樣了…

(專題報導)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年失業率高 蔣萬安:跨領域人才更有競爭力

2017-08-12 10:45聯合報 記者徐偉真╱即時報導
  •  

審計部報告指出,去年青年失業人數平均超過20萬,占整體失業人數約45%,且30歲以下的青年失業率比整體失業率還高,15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是整體失業率的三倍多,高於美、日、韓等國家同年齡者的失業率。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說,整體高教環境該思考如何培養跨領域人才,讓青年更有競爭力,因為現在全球的趨勢已不是單一專業,而是跨領域人才。

審計部105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中指出,去年15至24歲青年失業率已較前幾年下降,2013年為13.17%,去年降至12.12%,25歲至29歲也由2013年的7.11%降至6.76%,但平均人數平均達20多萬人,也比整體失業率3.92%高。

報告指出,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去年的調查,15至29歲的受雇青年每個月主要收入未滿2萬元者約15.9萬人,每月主要收入未滿3萬元者約108.2萬人,約佔受雇就業青年總人數195.3萬人的55.4%,同項統計中也顯示,青年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有7.4萬人因為薪水太低或待遇不符合期望而未就業,顯示勞動市場薪資待遇欠佳,已影響青年就業意願。

蔣萬安說,應屆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競爭力,較不易找工作,若待業時間超過一年,又要面臨下一屆畢業生投入職場競爭,如此下來陷入惡性循環,相關單位應該設法減少青年待業時間,另外也要培養跨領域人才,才能符合全球趨勢。

蔣萬安舉例,他過去擔任律師,社會對律師的期待可能為贏得訴訟、熟悉法條等,但現在律師或許還要會寫程式,要經營網頁,也許可能還要會行銷,跨領域人才已經是全球趨勢,應該要加速培養。

失業蔣萬安薪水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瘋傳片】美首席大法官畢典致辭:祝你不幸又遭背叛

2017年07月10日14: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3w8H16qclw

美國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上月受邀前往兒子就讀的中學發表畢業致詞,結果引發媒體及網路瘋傳。因為他的致詞不但不是祝福孩子有前途、一帆風順,反而是希望台下所有學生遭遇「不幸」、「挫敗」甚至是「被背叛」。但當仔細讀完他的畢業致詞後,許多人深受感動,因為裡面充滿為人父母的掙扎與期待。

《華盛頓郵報》、《時代周刊》、《華爾街日報》等各大美國媒體近日陸續報導這段感動全美的畢業致詞。《華郵》記者說,這段上月3日在知名男校Cardigan Mountain School的致詞並未事先發布新聞稿,而是校方錄製完演說後上傳至YouTube,結果在一個月後開始發酵,陸續有多名讀者向《華郵》提供影片連結,還說即便自己和這位大法官的政治立場看法不同,卻仍大受感動。因為羅伯茲不是為孩子勾勒出美好的未來世界,而是希望他們能在現實社會裡跌跤後再勇敢爬起。

 

以下為致詞節錄中譯文:
「通常畢業致詞者會祝你們好運還會祝你們心想事成,但我不會這麼做。我會告訴你們原因。

在接下來數年的三不五時間,我希望你們被不公平對待,如此你們才知道公平正義的重要。

我希望你們遭遇背叛,如此才知道忠誠的重要性。很抱歉要這麼說,但我希望你們有時感到孤單,這樣才不會把朋友當作理所當然。

我希望你們三不五時遭遇不幸,如此才能意識到機率和運氣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了解成功不是完全你所應得的,而他人的失敗也不是他們所應得的結果。

當你們失敗時,人生三不五時一定會有失敗,我希望你的對手會對你的失敗幸災樂禍,讓你們理解運動家精神的重要性。

我希望你們遭忽視,如此才會知道聆聽他人的重要性,我還希望你們遭遇足夠的痛苦來學習同理心。

不管是否來自我的希望,這些事終究會發生。至於你們是否能從中獲利,則取決於你們從不幸中獲得訊息的能力。

畢業致詞者通常會給學生一些建議。他們會給一些廣泛的建議,也會給一些有用的小撇步。最常給的建議就是:做自己。

給所有穿著一樣的人如此建議實在有點怪,但你們確實應該做自己。只是你們得了解做自己的意義何在。除非你很完美,否則做自己不代表不能接受改變。

在某些狀況來說,你不應該做自己,而是應該變成更好的人。

大家說『做自己』是因為他們希望你們能阻擋外界要求你們做的事,但除非你們了解自己是誰,或思考過自己是誰,否則無法『做自己』。」

以下為英文原文:
「Now the commencement speakers will typically also wish you good luck and extend good wishes to you. I will not do that, and I’ll tell you why. From time to time in the years to come, I hope you will be treated unfairly, so that you will come to know the value of justice. I hope that you will suffer betrayal because that will teach you the importance of loyalty. Sorry to say, but I hope you will be lonely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don’t take friends for granted. I wish you bad luck, again,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will be conscious of the role of chance in life and understand that your succes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and that the failure of other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either. And when you lose, as you will from time to time, I hope every now and then, your opponent will gloat over your failure. It is a way for you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portsmanship. I hope you’ll be ignored so you know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to others, and I hope you will have just enough pain to learn compassion. Whether I wish these things or not, they’re going to happen. And whether you benefit from them or not will depend upon your ability to see the message in your misfortunes.Now commencement speakers are also expected to give some advice. They give grand advice, and they give some useful tips. The most common grand advice they give is for you to be yourself. It is an odd piece of advice to give people dressed identically, but you should — you should be yourself. But you should understand what that means. Unless you are perfect, it does not mean don’t make any changes. In a certain sense, you should not be yourself. You should try to become something better. People say ‘be yourself’ because they want you to resist the impulse to conform to what others want you to be. But you can’t be yourself if you don't learn who are, and you can’t learn who you are unless you think about it.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養教出強小孩

作者:羅梅英

發表日期:2017-08-01

點擊瀏覽數:9723

現代父母生得少,對孩子總是小心呵護;再加上做父母的總是希望孩子幸福而不受苦、順利而不受挫,於是給孩子用最好的、吃最好的,幫孩子打點好一切事情。但父母「做太多,給太多」,過度溺愛,反而把孩子寵壞了,是害了孩子。過去的父母「再窮也要富小孩」,竭盡所能滿足孩子;現在則是「再富也要窮小孩」。「窮養小孩」並不是指養小孩的錢多或寡,而是以合理的匱乏,讓孩子脫離舒適圈,從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給孩子正確的觀念,教出負責、獨立、不被寵壞的下一代。

 

場景一:一所私立小學附近的羽球中心下課時間,一堆孩子拎著鞋子叫人幫忙穿。國小5年級的孩子還不會自己穿鞋,因為在家都有傭人、爸媽幫忙穿。老師跟家長反應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穿鞋,反而被家長責備大驚小怪。

場景二:竹北區某學校,不少小孩全身名牌,還會比較誰的行頭較貴。有個小男生拿LV新的水桶包裝皮球,在地上拖來拖去,老師問了外傭才知道那是媽媽不要的包包,給兒子裝東西的。

做太多、給太多,寵出慣寶寶

聽起來匪夷所思,卻是一些父母寵愛小孩的縮影。當父母的總是希望孩子幸福而不受苦、順利而不受挫,於是給孩子用最好的、什麼好買什麼,幫孩子打點好一切事情,但父母「做太多,給太多」卻把孩子寵壞了。


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超過一半的孩子因為家長太寵,出現「慣寶寶」的特徵:37%曾因為被唸,對大人發飆;28%曾嫌家裡東西不好吃而發脾氣或拒吃;24%因為穿著或用便宜的東西而覺得丟臉;近40%曾想要什麼就一定要拿到。


另外,32%的孩子很少對家人表示感謝;33%很少分享好吃或好用的東西給家人或朋友;35%的孩子幾乎不曾整理過自己的房間;顯示很多孩子不懂得感恩和分享,也不會做家事。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助理教授王慧敏是「5年級」父母。

她指出,5年級父母因為經濟寬裕,已經「有點」寵小孩、捨不得孩子吃苦;「從現今大學生的表現來看,寵小孩的確寵出一些問題,」孩子都已經20歲了卻無法獨立。


而7年級父母從小生活條件各方面更好,自己是被「富養」長大的,「他們可能更不會讓孩子吃苦,寵溺孩子的問題將變得更嚴重,」王慧敏說。


啃老族是父母「肯」出來的

Yes123資深副總經理洪雪珍指出,「啃老族之所以產生,都是父母『肯』出來的,」這個也肯給、那個也肯買,甚至為孩子買房。洪雪珍有朋友的孩子成天窩在家裡,問他才發現:「父母供應一切,有吃、有住、有房,幹嘛努力找工作?」


「當孩子沒有吃過苦、沒有挫折,就可以要什麼有什麼,他的人生也就失去了成就動機。」洪雪珍說,從職場性格向度來看,所謂的「吃苦耐勞」包括:堅毅性、積極性、耐挫性、復原性等4個向度;從未吃過苦,自然也缺乏這些人格特質。


最殘酷的是,低薪已成為全球共同的問題,「當孩子在富裕環境下長大,出社會卻得面對低迷經濟、領低薪,孩子要如何調適?」洪雪珍說。


再富也要窮小孩,教他獨立和負責任

王慧敏指出,過去當父母的是「再窮也要富小孩」,竭盡所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如今這個觀念必須扭轉,從5年級父母的教養經驗來看,「再富也要窮小孩!」


許多企業家,即使富還是窮養小孩。磊山保經董事長李佳蓉認為,父母討好小孩是天性,但她只要想到:「如果有一天我不在的話,孩子能好好的活著嗎?」也就能夠堅持用「窮滋味」來教養兩個兒子。


當然,孩子不可能一夕之間突然獨立,這是個漸進的過程。王慧敏強調,「窮養小孩」是一個觀念,不是養小孩的錢多或寡,而是如何教出負責、獨立、未被寵壞的孩子。


短期體驗效果有限,日常生活是最好訓練情境

以前父母花錢讓孩子去參加娛樂營,現在是花錢送孩子去吃苦。王慧敏說:「這反映出現代父母的矛盾,一方面富養小孩,一方面又希望小孩刻苦耐勞。」


王慧敏認為,送孩子參加營隊、去吃吃苦,短期體驗的效果有限,最終還是要回歸家庭,「父母想要傳遞什麼樣的態度、價值觀給孩子,日常生活就是訓練孩子的最好情境。」


《未來Family》特別整理出窮養孩子的10種招式,並以其中7種做個案報導,分享怎麼教出「強小孩」。
第1招 做志工服務學習

 

孩子習慣享受、很少付出,把父母的給予視為理所當然。因此有些父母送孩子到貧困國家去做志工,除了磨練吃苦,也希望孩子能反思生活、懂得感恩惜福。89年次的高中生葉峻豪去年到柬埔寨做志工,看到村民雖窮卻很快樂,讓他開始省思生活態度、價值觀,並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不那麼自我。
 

第2招 鍛鍊意志力和體力
 

溫室的花朵禁不起風吹雨打。透過徒步旅行、爬山等,除了訓練孩子的體力,還可以鍛鍊意志力,培養吃苦、互助的精神。在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成長經驗。


第3招 注重做中學
 

「除了觀念的轉變,至少要有一些活動的場合,可以讓孩子實際去做中學,」台中市大華國中童軍團團長莊景棠認為,童軍教育的「做中學」影響深遠,「因為很多的觀念或道理,我們都知道也很會講,但不一定代表做得到。」
 

第4招 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
 

生活作息規律,孩子清楚知道什麼時間自己該做什麼事,就不會偷懶、推諉責任或拖拖拉拉。位於桃園的弘化懷幼院暑期開辦生活體驗,來到這兒生活作息規律,按表操課,每個時間該做什麼事都有規定。創辦人林至信說:「生活正常、作息正常,就是讓生命正常;孩子很容易教,守規矩又健康。」
 

第5招 生活自理,自己的事自己做
 

「自己的事自己做,任何年紀的孩子都可以要求和訓練,」王慧敏說,即便才1歲多的孩子,都可以自己丟棄換下來的尿布並把手洗乾淨。家長替孩子做太多,幫忙準備上學的東西、做勞作、背書包和水壺、起床疊被,是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讓孩子倚賴性重。


位於新竹的「天人岩屋」黃天人夫妻,從小訓練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兒子念小一學會煎荷包蛋,小三開始自己洗衣服,有時還幫爸爸洗。
 

第6招 脫離舒適圈
 

「不要一味滿足孩子的需求,鼓勵孩子脫離舒適圈,才能幫助他們自立,」台北市湖山國小老師黃敏惠談到,現代父母愛孩子的教養方式,不論經濟條件好壞,幾乎毫不保留的對孩子付出,「不要把孩子照顧到離不開爸媽,同時要引導他們認清物質和精神、價格和價值的差異。」
 

第7招 適度匱乏,不要有求必應
 

孩子的要求,父母千萬別有求必應,不是每次進便利商店或玩具店,都一定可以買東西。洪雪珍認為,若父母能力可付出10分,只要做8分就好,剩下的2分讓孩子付出、做點事情而得到。


適度的匱乏,讓孩子學習控制欲望、懂得惜物。王慧敏建議,每次出門前和孩子約法三章,今天是「參觀日」、看看就好,而且父母自己也要遵守。幾次參觀日之後才是「採購日」,適時滿足孩子,「從棉花糖實驗來看,孩子能克制當下欲望,日後的成就較高。」


第8招 參與做家事
 

日本有一句話:「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透過勞動獲得。」日本人讓孩子從小做家事,在學校也會練習擦地板,學習負責及幫助別人。


想要培養孩子獨立,做家事是基本的方法。很多小孩不要說沒用過菜刀,有些連奶油刀都沒用過,開始做家事才知道,原來很多事情不是理所當然;廁所不會自動變乾淨、桌上不會自動有飯菜。


台北市五常國小校長莊訪祺表示,現在的小朋友缺乏勞動教育,不少爸媽把小孩照顧得太好,孩子什麼事都不會做,變成媽寶。


五常國小推動「家事教育」至今已7、8年。每個小朋友都有一本「家事習做生活體驗學習護照」,按不同年級,分別有必須學會的家事項目,學生每天至少要做一項家事,並且讓家長簽章。
 

第9招 教育正確金錢觀念
除了控制欲望,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也很重要。李佳蓉從小教孩子,「需要」的東西媽媽一定給,如果是「想要」就得提案爭取。


而薇閣董事長許調謀從小給兒子許明揚一個觀念:「該花的才能花,不該花的,一塊錢都不給」。許明揚高中赴美念書,每個月列預算表給爸爸,爸爸一筆筆檢視,值得花的才付錢。


第10招 父母以身作則

重享受的父母,不可能養出吃苦耐勞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吃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都在觀察、模仿,如果父母本身常挑剔、抱怨,孩子肯定也會不知足感恩,」王慧敏說。


王慧敏指出,孩子要變獨立,爸媽必須「慢、等、放」,有時間、慢下來等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事情。若是爸媽趕時間、搶著做,久而久之,每件事都變成了父母的責任。

 

三個指標,判斷小孩是不是被寵壞
 

現代父母生得少,對孩子小心呵護,但過度溺愛反而是害了孩子。你家小孩是否被寵壞了?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助理教授王慧敏提出三個指標,供家長判斷自己是否寵壞小孩。


指標1.對人不尊重
 

很多父母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小孩,餐桌上好吃的先挾給小孩,或是等孩子吃剩了,大人才吃。久而久之,孩子會誤以為自己最大、最重要,凡事「唯我獨尊」、必須以他為優先,不懂禮貌和長幼尊卑。而且常常「現在、馬上、立刻要……」,一不順他的意就哭,父母一旦屈服,變成小孩占上風、地位比大人還高。


指標2.對事不負責
 

「負責」包括兩個層面:對自己和對事情。對自己負責就是,能夠照顧自己、生活自理,完成事情的「最後一步驟」。例如吃完飯後收拾整理、玩具玩完歸位、鞋子脫掉後擺好,而不是爸媽跟在後面不停的收拾。對事負責是,該做的事情不推諉、負起責任。


指標3.對物不珍惜
 

父母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孩子因此不珍惜東西,反正可以再買。學校失物招領沒人去認領,「東西太多了,連是自己的都不知道,對東西無感,」學校老師常在垃圾桶看到還能用的文具或完好的食物。


因為擁有的東西多又好,小孩對東西看不上眼。像是學校發放兒童節禮物,很多小孩嫌棄「禮物好爛」。享受慣了的孩子,只會愈來愈難取悅。

 

連江縣長劉增應這樣教孩子

馬祖四面環海,物質不豐,早年生活非常艱苦。連江縣長劉增應說:「刻苦耐勞、愛物惜物,幾乎是馬祖人的DNA!」


劉增應的父母以務農為生,家裡有9個兄弟姊妹,生活十分困苦,每個小孩都得幫忙做事,洗碗、打掃、下田除草、挑水澆水。「冬天低溫零度以下,即使手腳都長凍瘡了,仍然要幫忙下田,」劉增應說。


知道家裡很辛苦,劉增應以第一名成績考上台北醫學院公費生名額之後,再也沒有開口跟家裡要錢。他曾到鞋廠打工,平常不是念書就是打球,物欲很低、不太花錢。


等他當了爸爸,家裡經濟變寬裕,但他並沒有因此寵溺小孩。劉增應說:「在家裡父母可以照顧,但等孩子離家,就必須自己照顧自己、適應環境。」


很多馬祖孩子國中畢業後,就離鄉背井、隻身到台灣念高中。劉增應的2個女兒都是如此,像二女兒考上師大附中,15歲就自己獨立在台北生活。劉增應說,女兒很獨立,有苦也不會講,反倒是他比較擔心,來台出差會偷偷跑去看女兒。


讓孩子為獨立做好準備
 

明白孩子終有一天會離開父母,劉增應和太太周昭慧的教養方法就是,讓他們為將來獨立做好準備。劉增應說:「洗碗、掃地、做家事比念書更重要,讓孩子培養責任感及做事態度。」


從小周昭慧就跟孩子說:「家事不是媽媽的事,」要求2個女兒幫忙洗碗、倒垃圾、洗衣服、照顧弟弟。周昭慧教養的最大原則是「媽媽不要太能幹,」媽媽太能幹只會讓小孩變得倚賴。


周昭慧記得,二女兒小學2年級時有一次肚子餓哭了,劉增應回家後教她怎麼煎荷包蛋,自此她就學會了。「做家事是生存的本能,大人不要剝奪小孩的學習機會。」


來自台灣的周昭慧觀察:「馬祖小孩普遍都很獨立,有些人國中就跨島求學、住校。」馬祖的商店也不多,2個女兒小時候所謂的「逛街」,也不過就是到國軍福利中心看看有什麼新進貨,因此物欲也不強。


周昭慧認為,父母要拿捏孩子吃苦與享樂的平衡點,不要無條件滿足小孩,針對孩子「想要」的東西可以設一些條件,不要寵壞了孩子。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活下去」工地孩子曝背後故事 網友眼眶全濕了

「我想活下去」工地孩子曝背後故事 網友眼眶全濕了
「我想活下去」工地孩子曝背後故事 網友眼眶全濕了(示意圖/PIXABAY)

許多年輕人會趁暑假期間打工,想賺取額外的生活費,而「工地」成了不少男學生的選擇,雖然搬重物比較辛苦,但卻能掙到比較多的錢。最近一名網友在《Dcard》以「工地來了一位為了活下去的孩子」為題,寫出自己遇到的洋蔥故事,讓網友全哭花了臉。

 

網友在《Dcard》表示,本身有在創業,平時會兼差到工地工作,希望能多籌措一些資金。前幾天,工地來了一個約莫170公分、身材瘦弱的男生,年紀看起來只是個高中生,原PO對年輕人有著先入為主的想法,認為大多年輕人都是看準工地好做、拿到的錢比較多,但沒做多久就嫌累,卻又不好好學習,讓他第一眼看見這名孩子時,感覺他跟普通「缺玩樂錢」的年輕人沒什麼兩樣。

網友在工地工作時遇見一名孩子,得知他背後故事讓他心痛不已(圖翻攝自/Dcard)
網友在工地工作時遇見一名孩子,得知他背後故事讓他心痛不已(圖翻攝自/Dcard)

這名年輕人報到後就由原PO帶他學習,在工作的過程中,交辦的事他二話不說回「好的,馬上做」,雖然力氣並不大,有時扛鋼筋還要分好幾趟,但他從未說過一句怨言。有一次放飯時,原PO想找這名孩子聊天,但在吃飯的地方卻沒看見他,找了一下才發現他在偏僻的角落吃。

原PO走了過去,問他怎麼會來這裡工作,「孩子沒有說話,繼續吃著他的午餐,但是看著他邊看著自己的便當,眼睛默默的掉下了幾滴淚珠,我蹲在他的旁邊,看著他抬頭看著遠方,孩子吸了吸鼻涕,邊吃著配菜,他說:『我想活下去,但我不知道怎麼辦。』」,原PO不解地問下去,他說:「在6月多的時候,父母出遊被一台闖紅燈的轎車撞上,那是一場連環車禍,那次的車禍死了幾個人,包含他的父母。」

年輕人繼續說:「他很恨當時為什麼是在家玩電動,而不是一起在車上死去。」原PO表示「這孩子在說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很冷靜。我瞬間不知道這孩子,他現在內心的年齡到底是幾歲。」他默默地說:「我現在必須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之後就迅速地吃完飯,趕緊起身工作。

這名孩子失去了他的父母,傷心的他仍意志堅定的想繼續活下去(圖翻攝自/Dcard)
這名孩子失去了他的父母,傷心的他仍意志堅定的想繼續活下去(圖翻攝自/Dcard)

原PO不禁感嘆「現實來的太快,有時我們就是這樣,被逼著長大。」許多網友看完不禁難過不已,紛紛留言為這個孩子打氣「雖然很殘酷,但是還好他不是選擇自我放棄,而是努力求生。加油!」、「哭了,希望他好好活下去加油!」、「很難想像這麼年輕的小孩經歷過的痛比我們還多」、「幫我們抱抱他,請他一定要撐下去」、「只要活下去,就還是會發生開心的事情,希望弟弟不要因此而對世界絕望」。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在80後 酷老時代來了

2017-08-07 09:29遠見
  •  

【文╱楊瑪利、黃漢華】

 

 
 

 

 

尤其全球最老的日本更嚴峻,到了2025年,戰後嬰兒潮的「團塊世代」將一起跨入75歲的後期老年。學者甚至指出,這是人類歷史從未有過的「超.超高齡社會」。慶幸的是,政府與社會早有危機感,努力扭轉局勢,希望邁向「不老日本」。

 

《遠見》越洋採訪日本第一長壽的長野縣、老人長照比例最低的和光市,剖析他們成功抗老的做法;並走訪專為高齡者設計,協助創業、求職的企業,與退而不休,持續貢獻社會的銀髮族。

 

此外,也訪問台灣多位活躍長者,他們突破年齡框架,活出樂齡的「晚美」人生,並提出國人應有的退休理財新觀念,避免讓財務拖垮老後生活。

 

想要老得有尊嚴、有活力,成為令人稱羨的「酷老人」,現在就開始準備。

 

國發會估計,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老年人口將超過20%,每五人有一名老人。

 

在日本,也有「2025年問題」。

 

近年,這成為日本新的專有名詞,還列入「新語時事用語辭典」。

 

指1947~1949年出生的「團塊世代」,到了2025年將從75歲以前的前期老年,一起跨入75歲的後期老年,集體讓日本變得更老!

 

八年後的日本,75歲以上老人會有2179萬人,占18.1%。從那一年起,75歲以上人口將持續增加,直到2030年才停止。

 

日本老化拉警報》超.超高齡社會將成真

 

「這是人類歷史從未有的『超.超高齡社會』,」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松谷明彥說。

 

高齡少子化下,日本人口從2008年開始減少,光是2010~2016年,已減少127萬人,總人口降為1.26億人,也進入死多於生的「多死社會」。2015~2016年,每年死亡超過130萬人,多到連殯儀館來不及應付。推估到2025年,死亡者將增加到160萬人。

 

厚生勞?省表示,由於出生率僅1.44%,2016年新生兒首度跌破100 萬人,總人口比前一年減少33萬人,減速創史上新高。2017年,老人已占總人口27.3%,而14歲以下僅12.7%,雙雙刷新史上最高及最低紀錄。

 

預估2020年東京奧運後,東京、神奈川、千葉等城市地區的人口仍維持現況,福島、沖繩、愛知縣等鄉村人口將減少一成,到了2065年,全國將減至8800萬人。100年後的2115年會減到5100萬人。

 

「未來八年,日本將承受極大壓力!」曾任厚生勞?省官員、草擬「介護保險法」的順天堂大學客座教授和田勝表示。

 

首先,是醫藥費上升。和田勝解釋,老化與疾病互為影響,過了75歲,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慢性病增加,失智風險也高,能夠工作的人卻減少。

 

據厚生省統計,過了65歲,每人年平均醫藥費是72.4萬日圓,是65歲以下的四倍,而75歲以上則增加到五倍。這也意味需要介護(長照)的人隨之提高,將從2015年的608萬人,增加到2025年的716萬人。

 

和田勝表示,日本介護保險從2000年實施以來,費用逐年提高,今年預估11兆日圓。不過,負擔部分保費的40歲~64歲人口數,從2021年後將逐年下滑,保費逐年提高,2025年將達每月8165日圓,漲幅比現在多了幾乎一半,經濟負擔沉重。

 

不只人民,政府擔子也重。2017年,因應老化社會,日本社會保障安全預算再創新高,達32.4兆日圓,可是,因應團塊世代在2025年的需求,需要85兆日圓才夠。

 

「日本國債已達上千兆日圓,人民又不希望加稅,介護的錢從何而來?」研究老人問題多年的東京經濟大學法學部教授西下彰俊擔憂。目前日本介護設施共有35萬床,現在已經有52萬人無法入住,未來還會更多。

 

 

 
 

 

 

2025年成黑暗時代 下流老人增多

 

走一趙東京書店,可以發現「介護崩壞」「介護破產」「介護地獄」「介護危機」等相關主題書籍充斥書市,社會對介護保險的前景顯然不樂觀。

 

「2025年會變成黑暗時代,將有更多下流老人,」暢銷書《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直言。

 

今年35歲的藤田,大學就讀社會福利相關學系,關心貧窮問題,在埼玉縣創立Hot Plus非營利組織,關懷遊民。2008年金融危機,他發現不少日本上班族或中小企業主,抵擋不了大環境蕭條,積蓄不夠又碰到疾病,晚年淪入「下流老人」的慘狀。

 

他將親身經過於2015年寫成書,在日本狂賣22萬本,今年出版續集,賣了六萬本,並在台灣、大陸、韓國上市。「下流老人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社會制度造成!」他因此呼籲社會建立預防機制,避免下流老人愈來愈多。

 

各種數據顯示,日本的老化危機已迫在眉睫,因此日本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從民間企業、社團組織,再到一般個人,均努力扭轉局勢,希望邁向「不老日本」。

 

不少日本人呼籲,老年的定義應該延後。今年1月,日本老年醫學會和日本老年學會共同發布新聞指出,以前定義老年是65歲,但目前65~74歲的日本老人大多仍很健康,還可以工作與參與社會。這群專家呼籲,「重新定義老人」,75歲後才是。

 

若能如此,退休年齡延後,解決勞動力與退休金不足的問題。讓老年人有尊嚴,繼續參與社會。

 

政府、民間動起來》「地域力」翻轉長照危機

 

不僅如此,日本厚生勞?省在2014年推出「地域包括支援中心」政策,要求所有市村町自治體必須整合地方資源,讓老年人減少介護,健康到老。

 

「這一股地域力,可以化介護危機為轉機,」長期研究日本介護保險制度的揚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許華倚表示。

 

熟悉日本介護制度的台北護理大學長照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李光廷說,這項社區計畫以長者住家為中心,以30分鐘車程內的生活圈為服務範圍,結合醫療、長照、預防、家事服務、復健照護等服務,在2016年4月已全面推行,預計2025年落實。

 

李光廷說,北海道有不少獨居長者,因為有天天到訪的社區志工而不孤單。每天早上,會有一名上班族在工作途中路過探望,到了傍晚,則有高中生放學回家時去問好,還有鄰居每週兩次協助倒垃圾,讓這個老人家,被社區的溫暖包圍。

 

日本第一長壽縣——長野縣,堪稱是日本「地域包括支援中心」的參考雛形,過去幾十年來已成為日本地域照顧的典範。當地銀髮族就業率日本第一、銀髮醫療支出在日本倒數第五,蔬菜人均飲食量日本第一等。《遠見》深入該縣,訪問知事(縣長)阿部守一與關鍵人物長野縣諏訪中央病院名譽院長鎌田實,有第一手的現場報導。

 

同時,日本天皇與首相安倍晉三都去參觀的和光市政府,銀髮族的介護比例只有全日本的一半,祕訣在於把資源投入初期衰弱的老人,讓他們恢復健康,免得繼續惡化,走向長照。

 

除了政府,日本社會也紛紛推出許多幫退休族保持活動的新組織。

 

針對銀髮族需求創業 變成一門好生意

 

觀察之樹董事長黑?昌彥看到今年74歲的爸爸,以前「從來沒帶朋友來過家裡」,在新潟銀行默默工作半世紀,退休後只能在家裡看電視。

 

他因此在東京江戶區,參與社區整合照護計畫,和牙醫師合作成立保健室,希望創造讓退休長者願意去的活動場所。

 

他表示,日本男性銀髮族過去在充滿競爭的職場,只知努力工作,與社區關係淡薄,與家人未必和睦,退休後若不改善人際關係,容易變成孤單老人。因此,他希望營造輕鬆快樂的場所,將保健室設計成咖啡廳外觀,設計抓地力強的座椅,吸引長者前往見面聊天,學習保健知識又建立人際關係。

 

此外,日本也有專業的銀髮族人力仲介公司「高齡社」,幫退休族尋找第二春。「證明退休者不是產業廢棄物」。

 

同時,日本也出現專門幫銀髮族創業的公司。銀座第二人生的創業平台,已幫7000多位銀髮族成功創業。《遠見》在銀座第二人生辦公室,巧遇68歲的福島賢造,他在日本三井集團工作40年,說的一口流利英文。四年前從三井退休後,開始以一人公司形式創業。只需每月支付五萬日圓,向銀座第二人生租半坪大房間,就做起了生意。

 

當然,也有日本愈來愈多80歲以上的高齡者,高唱永不退休,成為高齡者的新典範。

 

例如,在距離東京市中心約50分鐘電車外的奶奶工房,裡面有50位婆婆媽媽,天天快樂地縫製手工品,宣稱要工作到100歲。又如,今年6月初,83歲的若宮正子靠著自學,開發出女兒節App,在蘋果開發者大會上成為最年者的開發者,執行長庫克將她擁抱入懷。

 

儘管老化已不可逆,就面對它吧!這正是日本政府、組織、與個人的心聲。

 

「我們要重新打造高齡社會,讓它充滿活力,」東京大學高齡社會總合研究機構特任教授秋山弘子說。她從2014年起,與千葉縣柏市市政府、UR都市機構進行五年合作計畫,幫助退休長者在社區就業,奉獻社會。例如,她安排90名從沒務過農的柏市銀髮族,幫青年農夫採番茄。這群長者分工,從早上5點到8點,一天就把番茄採完了,讓年輕農民驚訝不已。

 

74歲的秋山弘子,也是退而不休的案例。2009年,她協助東大成立高齡研究機構。她正計劃將柏市社區模式,寫成標準作業流程,由厚生勞?省交給50個社區推行,明年底全國將有上百個社區複製。

 

只要能實踐活躍老化,老就不會變成負擔。全球最老的日本,如何將老化危機,變成正向力量,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台灣,最該學習的一堂課。

 

本期第三個探討的,是透過已退休族大調查,了解把退休變美好的過程中,有什麼不足,帶動退休生活新思惟。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8月號;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遠見

《遠見》雜誌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看美國健保攻防,民進黨該慚愧

2017-07-20 02:10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川普版本的健保改革法案,因四名共和黨議員宣布不支持,在美國參院難以過關。 歐新社
川普版本的健保改革法案,因四名共和黨議員宣布不支持,在美國參院難以過關。 歐新社
 

正當朝野為了「前瞻建設計畫預算」相持不下,連日在立法院推擠武鬥;美國參院有四名共和黨議員宣布不支持執政黨廢除「歐記健保」的修正案,使得川普處心積慮要推翻歐巴馬健保改革的計畫功虧一簣。執政黨議員應以人民的福祉為重,毋須當政府的應聲蟲,這不啻是美國參院給此間民進黨的示範,也是為台灣混戰式民主上了一課。

 

川普大選時即一再揚言要推翻歐巴馬的平價醫療法案,以共和黨在參、眾兩院的席次優勢,要廢除「歐記健保」本非難事;然而,川普卻一再在黨內踢到鐵板。四月初,川普先在眾議院吃到苦頭,不少共和黨議員拒絕為他背書;後來幾經協商,不斷修改法案內容,才勉強以四票之多表決通過。然而,當時仍有廿位共和黨議員「跑票」,不支持這個版本。

五月初眾院驚險通過廢除歐記健保時,被視為川普上任後的第一場重大勝利,川普更得意洋洋地宣稱:「這場災難終於死了!」但當時美國政界判斷,以參院生態,絕不可能照單全收眾院版本,必會另提修正版以爭取支持。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果然提出新修正案,但即使如此,仍有四名共和黨參議員相繼宣布無法支持此一版本,使該案過關無望。

共和黨誓言廢除「歐記健保」已達七年之久,為何到頭來這項任務仍栽在自己人手裡?其中關鍵,倒不是歐記健保有多好,事實上,歐記健保雖照顧了許多低所得者,卻也留下嚴重的財務問題。然而,當好幾百萬人因此受惠,尤其共和黨主政的一些貧困州加入健保的人越來越多,若要推翻歐記健保,川普必須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才行,但顯然共和黨做不到這點。對川普而言,他只一心一意要除去眼中釘;但對共和黨議員而言,卻必須照顧選民的利益和自己的理念,而不是一味附和及臣服於總統的意志。

拿我國立法院審查前瞻預算的朝野混戰,與美國參、眾兩院處理歐記健保的景況作一對照,民主的形式和內涵高下立判。第一,從三權分立的原則,國會議員毋須當總統的應聲蟲或馬前卒,更毋須對行政部門的法案照單全收,而應務實制衡和立法。第二,從民主政治的觀點,政治角力不應以政黨認同為唯一界線,價值與理念的堅持有時須超乎政黨的利益盤算之上。第三,從代議政治的角度看,國會議員應當為民喉舌,將民眾福祉放在政黨的指令之前。第四,就法案的協商而言,其過程越是保持開放與理性,越有可能獲致更大共識並取得正當性;否則,打再多群架,亦無助改善法案的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洛杉磯時報》日前發表了一篇「蔡英文聲望比川普還低」的評論,將蔡英文和川普相提並論,並配上一幀勞工團體在蔡英文肖像臉上砸滿豆腐的照片,狀極難堪。洛杉磯時報的評論指出,蔡英文的低民調,主要是她在兩岸關係上毫無作為,甚至把兩岸關係帶向「冷戰」。這樣的看法,是從國際的角度切入;但如果從內政的角度切入,國人更將看到蔡總統大權獨攬而行事專斷,包括她把朝野關係推向對立,引發族群和世代互相敵視,將行政院矮化為行政局,把民進黨立院黨團變成其馬前卒。從這些角度看,她比川普人氣還低,完全不意外。

我們之所以舉美國國會的健保攻防為例,就是要提醒民進黨:「完全執政」,並不表示可以「完全胡搞」、「完全專制」。在解嚴卅年的紀念會上,民進黨儼然以台灣的民主功臣自居,將所有功績攬在自己身上。然而,看看蔡政府草率的前瞻計畫,一意孤行的一例一休,不斷越法擴權的行政作為,綠委在國會卻只會一味護航,他們難道看不出台灣民主正在倒退?前人開創的兩岸和平和經濟成績正在遭敗壞?對此,民進黨應該慚愧!

 

Taiwan's president is now less popular than Trump. Here's why

Taiwanese President Tsai Ing-wen came to power 14 months ago on pledges to keep the peace with China without declaring formal independence or getting too close to Beijing.

It has been a difficult balancing act. Increasingly, Taiwanese voters are unimpressed with the results.

Tsai’s approval rating sank to 33% in June, down from just over 39% a month earlier. That puts her in politically dangerous territory, below even the historic low ratings that U.S. polls show for President Trump.

Tsai has kept the peace, as promised, but relations with China have been tense, and Beijing has taken steps to undermine its Taiwanese rival. China has claimed sovereignty over self-ruled Taiwan since the Chinese civil war of the 1940s, but Taiwan — with tacit U.S. support — has resisted unification.

Many Taiwanese see Tsai’s policy as one of inaction, not stability.

“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a very negative attitude on mainland China policy,” said Ku Chung-hwa, a standing board member with the Taipei-based watchdog group Citizen Congress Watch, which advocates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Despite Beijing’s demands to come to the table as a unified China, he said, “Tsai has nothing to say. This stalemate is typical of a cold war.”

One of the biggest blows to Tsai’s government came last month when Panama severed formal ties with Taiwan’s government, formally known as the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more than 100 years of diplomatic recognition. That prompted critics to accuse Tsai of a failed foreign policy. The government said China lured Panama to switch allegiance to Beijing to punish Taiwan.

The Taiwanese Public Opinion Foundation said its surveys show that 58% of respondents are dissatisfied with the president’s handling of China. About 60% want eventual independence. (Although Taiwan is functionally independent from China now, it exists in legal limbo and is recognized by only a few countries.)

Those who prefer dialogue with China believe it could minimize the risk of conflict and extend trade and investment ties that Tsai’s predecessor had facilitated. Trade reached $121 billion in the year just before Tsai took office and tourist arrivals from China numbered a record 3.3 million in 2016.

Without stronger ties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 Chinese officials will probably continue to use their global economic weight to urge other diplomatic allies to switch allegiance. One in Africa made the jump last year. Chinese naval vessels are also expected to sail near the island — which Beijing has done twice since December — and dial down tourism. Group tourist arrivals fell 18% last year.

“Certainly China will continue to use the hard-line approach to make Taiwanese people uncomfortable and see what happens later on,” said Andrew Yang,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Chinese Council of Advanced Policy Studies think tank in Taiwan.

Tsai was elected in January 2016 in a landslide over the ruling Nationalist Party candidate, in what was seen as a rejection of the Nationalists’ overtures to Beijing. But many of her supporters are having second thoughts now.

“We still have to confront the truth that Taiwan is economically reliant on China, and Tsai has to strategically manage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said Taipei schoolteacher Bernie Huang, 28, a Tsai supporter in 2016.

“Apparently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is not managed well, since our former ally Panama has broken up with Taiwan and established diplomatic ties with China,” he said. “For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it is a major defect in diplomacy.”

Former President Ma Ying-jeou was seen as caving in to Beijing’s demand that Taiwan consider itself as part of China, which has the world’s second biggest economy and third-strongest armed forces. Tsai rejects the one-China condition.

Dissatisfaction with her performance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her supporters are abandoning her.

“Supporters are still numerous but just might not be satisfied,” said Lee Ming-yu, 39, a city government employee in the southern city of Tainan. Tsai just needs more time, Lee said.

Tsai, a 60-year-old law scholar and former head of the government’s China policymaking body, has reduced the “stagnation” in Taiwan of a year ago, her office said in a written response to the opinion poll.

“Compared to a year ago, with the hard work of our government and our people, every type of important economic indicator is moving in a forward direction,” the statement said.

The president has played up economic policy such as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and time-off requirements for workers. The economy is expected to grow by about 2% this year, up half a percentage point from 2016, and manufacturing output is expected to exceed that.

Trade with China grew to $133 billion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mostly under Tsai’s watch.

“I think she will continue to hold her position, no surprises, and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on China], because that is her foundation,” Yang said. “Even though her approval rating is getting lower, she will hold in that position as long as possible.”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果專欄】桃太郎的老奶奶被網路肉搜了
2017-07-12 12:30
 
 
網友斥責老奶奶:「為何不將拾獲的桃子送到警察局?」也有人說:「考慮過桃子的感受嗎?」或者質疑:「可以在河邊洗衣服嗎?」、「小偷」、「肉搜老爺爺老奶奶」、「大家幫忙轉貼擴散」……
米果

日本童話桃太郎的故事,描述一對老夫妻,老爺爺去山裡砍柴,老奶奶去河邊洗衣服,河裡突然漂來一個大桃子,老奶奶將桃子檢回家,沒想到桃子迸出一個桃太郎,長大之後帶著飯糰去打鬼。這個童話故事不只日本人熟悉,台灣人應該也不陌生,我甚至從父親那裡學會怎麼唱這首童謠。
今年夏天,日本公益社團法人AC Japan(Advertising Council Japan)推出一個公益廣告,就是從這個童話故事發想,以卡通動畫描繪老奶奶在河邊洗衣服,拾獲大桃子的情節。然而就在老奶奶準備將桃子抱上岸的時候,畫面出現類似網路直播的即時評論字串,代表網友以敲打鍵盤同步傳送的訊息大量湧現,包括斥責老奶奶:「為何不將拾獲的桃子送到警察局?」也有人說:「考慮過桃子的感受嗎?」或者質疑:「可以在河邊洗衣服嗎?」、「這是竊盜罪吧?」、「小偷!」、「快點報警」、「立刻道歉」、「徹底抗議」、「肉搜老爺爺老奶奶」、「大家幫忙轉貼擴散」……各式各樣的指責與渲染,最後將整個畫面塞滿。
廣告播出之後,立刻引起討論,古老年代的童話故事如果發生在網路人人皆可發聲的現在,老奶奶就是要面對這樣的「網友意見」跟肉搜。
廣告最後提醒大家:「惡意的發言容易傷人,出聲斥責之前,可以多考慮一下嗎?」
這則探討「網路倫理」的公益廣告,鮮明反映了網路現狀。只要能夠上網,每個人都可以抓住某個事件的微小碎片,再針對這個碎片攻擊評論,或是看到表相的一隅,加上自己的評論貼出去,又拉出另一條戰線。因為集體醞釀的憤怒,陌生人也可以分工合作展開肉搜,錯誤的肉搜再因為多數人轉貼就變成未經求證的流言,最後逼迫當事人認錯道歉。
日復一日,只要上網,就是戰鬥,找目標公審,打同樣的鄉民正義之戰。網路集體取暖的集體正義,有時候是為了填補每個人在現實面遭受的挫折,許多網路報導文章下方的留言板,就是類似的戰場。
惡意的發言,就是對當事人與其家人發動攻擊的武器,也有人擔憂,會不會因為這則廣告的效應,因此減弱各種有理的批判,這之中或許有其拿捏的困難,那就參考廣告片尾所說的,出聲斥責之前,多考慮一下吧!

➤購買本期新新聞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子中午騎單車拚外送 這原因讓他差點送命

 

需在中午等高溫時段的戶外工作,一旦出現噁心、肌肉疼痛,
應速就醫。資料照片
2017年07月09日11:52      
天氣炎熱,外送族出現噁心、肌肉疼痛,當心是這原因。一名男子日前出現噁心、吃不下飯,雙腿更嚴重疼痛,無法走路,檢查竟是熱衰竭,且雙腿已引發橫紋肌溶解症,問診發現,男子從事餐飲外送,醫師研判應是在高溫下工作,造成身體傷害。醫師表示,外送族常需在中午、下午等高溫時段工作,一旦出現噁心、肌肉疼痛,應速就醫。
收治病例的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該名男子年約60多歲,平時騎腳踏車從事餐飲外送餐飲,但日前中午外送後感到噁心、吃不下飯,到了傍晚更出現嘔吐症狀,隔了兩天發現,雙腿嚴重疼痛,甚至痛到無法走路而緊急就醫。
朱柏齡說,抽血檢查發現,男子肌肉酵素高達每千c.c.為7千個國際單位,較正常人200單位以下高出34倍,檢測腎功能的肌酸酐數值也高出正常人14倍,研判因男子騎腳踏車外送,水分攝取不足,確診為熱衰竭,且雙腿肌肉在高溫下工作,以致橫紋肌溶解症,立即收治住院給予藥物及補充水分,目前男子已漸漸痊癒,但仍在住院觀察。
朱柏齡說,夏季天氣炎熱,外送族須隨時補充水分,建議每20到30分鐘,應喝水200到300c.c.,或是當時間允許,外送過程可適時在騎樓下、樹蔭下等陰涼處暫作休息,特別是年齡較大者因汗腺排汗功能差,以及心肺功能不佳不易散熱,外出工作時容易引起熱傷害、熱衰竭或中暑,因此若工作時出現噁心、肌肉疼痛等症狀應速就醫。(沈能元/台北報導)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程人才荒vs.文史工作荒 青年棄硬就軟、棄難就易

2017-07-03 12:14
  •  

【文╱王妍文、謝明彧】

 
 

校園吹起驪歌,畢業生投入職場才是挑戰的開始。104人力銀行調查分析,發現台灣就業市場快速變遷,科系人才與市場工作機會供需失衡。企業、學校、社會新鮮人該如何面對難題與挑戰?

你是否曾仔細想過,念完大學四年,各科系畢業後的工作機會究竟有多少?

 

104人力銀行進行資料庫分析,從2016年「指定科系」工作機會數與大學畢業會員數,統計出求供比,可以看到台灣的就業市場正在快速變遷,也發現科系人才與市場工作機會間供需的消長關係。

 

根據統計,求供比最高、也就是畢業後工作機會最多的前五名,分別為工程、建築規劃、數理化、資訊、醫藥衛生相關科系;倒數五名則為文史哲、餐飲休閒、外語、藝術設計與地球科學。

其中,工程類求供比最高,達5.09,代表相關科系學生一畢業,立即就有五個以上的工作機會等著他挑選。而求供比最低的文史哲類則為0.2,意味著一畢業,就須面臨五人搶一個工作的激烈競爭。

若把時間拉長為五年,資訊類工作求供比以128.28%漲幅,拿下第一,其次則為教育類、工程類、生命科學與建築規劃類工作。

而外語類工作求供比,五年來漲幅僅4.42%,在18類工作中敬陪末座。不到雙位數漲幅的工作領域,還包括地球科學類與藝術設計類。

不同產業間,人才需求與供給呈現高度反差。

若再把歷年畢業生人數一起對照,可以在部分領域發現,市場人才需求與科系畢業生人數,正在嚴重脫鉤中。

目前人才需求最強烈的是工程領域,但從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從100學年度到104學年度,工程學門畢業生人數從4萬9109人,逐年走低至4萬4025人,整整少了5084人。

而求供比需求人才漲幅最大的資訊類,五年來從電機電算學門走出來的畢業生人數雖算持穩,也還是少了556人。

反倒是在求供比疲軟的倒數5大類中,餐飲休閒、藝術設計的畢業生人數直線暴衝,五年來分別多了8130人與3538人。

若將時間再拉長從96學年度來看,當時民生學門與藝術設計學門畢業人數僅1萬1884人與7824人,九年下來,二大學門畢業生翻倍,各自增加140%與101%。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工作機會多、有發展潛力的領域,沒有愈來愈多人念,反而大家一窩蜂往餐飲、休閒、設計科系擠呢?

 
 

現況1〉青年、學校棄難就易 人力供需失衡

「青年世代出現『棄硬就軟』『棄難就易』的心態,」Career就業情報公司顧問臧聲遠觀察,社會普遍高學歷化,已改變青年人的自我認知,不夠高尚體面、工時不正常的工作,即使薪酬不差,也都被列入不受歡迎名單。

另一方面,大學與技職學校的科系設置,為了求生存,以「招生」為著眼點,在源頭就投青年世代所好,大量成立餐飲、觀光、設計、表演等科系,並減班或裁撤理工相關科系。「一些以理工為強項的大學,根本招不滿學生,」臧聲遠觀察。

此外,像是藝術設計學門畢業生約占整體畢業生比例超過5%,但該領域產值還不到台灣GDP的1%,產業若撐不起足夠的職缺,根本無法消化每年的畢業大軍。

臧聲遠擔憂,觀光、餐飲、設計系浮濫招生,排擠理工科系就讀人數,造成科技業與傳統製造業徵才困難;另一方面,觀光餐飲系學生一就讀就有一半後悔,在校時一實習,剩下的人又一半後悔,畢業後幾乎七成學生都因失望而落跑,導致觀光餐飲業依舊長年缺工。

惡性循環下,青年世代嚮往的職業,吸納人力有限;而缺工較多的職業,卻被青年世代排斥。這正是台灣高等教育面臨人才失衡的窘況。

「政府不該只管人才生產,卻不理後續會不會滯銷,」臧聲遠建議,相較新加坡人力部、日本厚生勞動省,都從國家整體人力供需來判斷人才培育的方向、數量,除了招生名額限制外,更應積極盤點各科系需不需要設置,「別為了保住老師飯碗,而不管學生飯碗。」

熱門科系冷就業的情況,不只學生要擔心自己前途,政府也同樣感到緊張。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李彥儀指出,教育部從2015年已開始踩煞車,決定「工類不減招、服務類不成長」的目標,希望能逐漸改善失衡的人才結構。

現況2〉人才養成偏食 企業缺人拉警報

「理工人才無法短期養成,再不補救,三年後情況將更惡化,」104人力銀行職涯事業處副總經理陳嵩榮提出警訊。

陳嵩榮分析,從學校成本考量,理工科系增設的花費比餐飲、設計類還高,可以理解為何學校同步棄硬就軟。但是,105學年是高教大限的起點,學生人數比起前一年,已經大幅減少二萬名,三年後等這群人畢業了,企業缺人感受將更明顯。

目前台灣高等教育人才養成偏食,與產業結構嚴重脫節,為了減輕企業找不到人的情況,政府也在研擬「外籍白領來台」政策,但就業市場卻出現擔心被外籍人士搶飯碗的憂慮。

陳嵩榮說,從正面看,好的關鍵人才加入企業運作,小則能有助於提升本地整體人才素質,大則擔任加速產業轉型力道的角色。

當企業變強,反而能創造更多新的就業機會,尤其下一波新興領域如AI、大數據、機器學習與物聯網等,更需要國內外高階人才進行觀念、技術交流,來提振產業機會。

他指出,這兩年,畢業生還有27萬人左右,五年後,一旦大學新生人數只剩20萬人,就業人口勢必銳減,若人才養成政策不調整,未來台灣將從「人才失衡」變成「全面缺工」。

現況3〉高教科系設置前瞻性不足

大學科系的設置如果沒辦法與時俱進,不僅「冷門科系」,連「熱門科系」都會成為青年失業製造機。

例如,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加上又是「五加二」重點產業,生技產業被視為潛力產業,但就讀生命科學系的族群中,卻傳著一句戲謔的話:「來來來,讀生技;去去去,去安麗」,聽起來既諷刺又心酸。

仔細檢索生命科學相關工作機會,直銷、業務性質的職務比例並不低。

臧聲遠觀察,大家一提到生技,就直覺認為是高獲利產業而一窩蜂投入,不僅學生想念、大學要設相關科系,還是政府引進外籍人才的重點領域;卻忽略了,整個生技製藥產業,台灣主力在研發,後續臨床、生產、銷售或通路等產業鏈,大多掌握在歐美大廠手中,台灣真正能提供的生技工作機會並不多,導致過剩人力只好往業務職分散,形成生技是全球明星產業,台灣的生技博士也高居博士流浪排行榜的第一名。

另外,像是許多大學都設立的英日文系,市場就業機會成長幅度並不高,人才一直處於過剩情況;而現今南向政策帶動企業走出去,實際增設東南亞語的學校,卻僅有三間左右。

如何弭平人才供給與就業市場的鴻溝,已是當務之急!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7月號;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遠見

《遠見》雜誌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郭台銘「起家厝」翻轉夏普 鐵血富士康變創意樂園

2017-07-03 12:14
  •  

【文╱邱莉燕】

 
 

突破神祕、突破戒嚴,《遠見》採訪團隊深入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在這座代工之王的「紫禁城」,富士康正在進行夏普大改造。

同一階段,「製造的富士康」,也正在努力學做「品牌的富士康」。

場景拉回2016年4月,富士康以3890億日圓(折合台幣1130億元)買下夏普66%的股份,這是台灣企業史上首度收購日本知名家電品牌。

推動夏普智能化與物聯網

一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廠,一個是陷入虧損連連泥淖的日本百年品牌,雙方經歷長達四年半的併購拉鋸戰後,富士康將如何令夏普浴火重生?

答案的線索之一,在中國大陸的深圳。

來到深圳龍華科技園區、富士康的製造大本營裡,12萬名工人輪班上崗,知名的3C產品從生產線上源源不斷現身。除了客戶和合作伙伴,嚴禁參訪。

沿著南大門往裡走到右手邊的第一間,就是1993年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在中國大陸建的第一座工廠。自打下第一個地樁,從製造機殼及電源供應器開始,富士康的代工帝國一路擴張,達到今日約一平方公里的廠區規模,簡直像一個小鎮。

這間郭台銘發跡的「起家厝」,本計畫轉做物流倉庫,投資夏普後,郭台銘靈機一動,將原先的工廠內部打空,只剩梁柱,重新裝潢,改建成夏普全球智能家電產品研發設計中心。

目前,這棟大樓暱稱A2,距離郭台銘在龍華的總裁辦公室,只須走路五分鐘。

郭台銘選擇在「中國第一廠」興建夏普智能家電研發中心,既是取一個好兆頭,也代表全集團正迎向新的轉折點─低毛利的組裝業務外,新增高利潤的品牌銷售。

收購夏普後,富士康組織了內部代號為BCS的「特種部隊」,意思是B次集團、C次集團和來自日本夏普(S,代表Sharp)的精英,被郭台銘派往負責夏普白電部門。

鴻海的B次集團成員,外界可能很陌生,其實這是鴻海與國際頂尖品牌共同設計產品的部門,成立已20年,每年為富士康貢獻了高達台幣5000億元的營收。而C次集團則專職模具開發。

現任BCS創新智能家庭產品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回憶起,去年中被郭台銘突然找過去說話。

郭台銘告訴他:「你把夏普白色家電扛起來。」

姜志雄一聽,馬上回答:「我怕我做不好,這輩子我連冷氣孔都搞不清楚,我也不會講日文。」但郭台銘沒放棄,持續說服:「你只要做一件事情,把國際頂級產品的設計DNA灌入夏普白色家電就好。」

這時候,姜志雄才恍然大悟。夏普白色家電技術先進,但缺少兩個東西,一是工業設計太傳統,二是缺乏智能化,對夏普來說,物聯網仍像是天方夜譚。

 
 

溜滑梯、遊戲室 激發靈感

儘管隔行如隔山,BCS創新智能家庭產品事業群仍扛下重任,第一項工作就是打造新夏普的研發大樓。花費台幣數千萬元的A2大樓,迥異於富士康廠房的呆板軍事化,可以說是轉型的重要見證。

「這棟大樓想表現的意義,首先它不是製造的富士康,而是創意的富士康,」A2裝修風格的總設計師姜志雄說。

共有三層樓的A2,每層面積2500平方公尺,自2016年10月展開重建,三個月完成裝潢,2017年1月19日正式啟用,皆由富士康自己採購、設計及建造。

站在中心前,宛如博物館的外觀,洋溢著人文氣質。走入室內,第一感覺彷彿踏進美國矽谷充滿遊戲風的網路公司。

從三樓溜到二樓的不鏽鋼螺旋滑梯,由郭台銘指定「標配」,且製造不假他人之手,由富士康集團內的其他生產部門負責,是正宗的Made in Foxconn。每次溜著滑梯,員工都有回到兒時的感覺。

交錯在辦公大廳中的是零食飲料吧台,隨時可以去活動的撞球桌和瑜伽室,並貼心設置了淋浴間,運動累了可以沖涼。戶外開闊的陽台上,木桌椅加遮陽傘的咖啡座,令人心神放鬆。

A2建築採用金屬、原木、玻璃和光線四種元素。姜志雄指出,由這四種元素構成的空間,讓人視野開闊,而不是自己待在一個封閉空間裡。在這裡,產品開發人員隨意穿行,享受陽光,有利於激發靈感,讓創意工作變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二樓入囗處,特別設置了一扇格子屏風,擺放著藝術品和一些四方木箱,裡面都是空的,哲學寓意是要保持空杯心態,才能裝入更多。

而樓梯做為主要通行的管道,也改變了通常設置在偏僻角落的慣例。宏偉寬闊的24級木樓梯,設置在A2正中央,將樓層間完美的連結起來。做為通道之餘,亦可轉做階梯教室,成為同時容納100人的演講舞台。

特設的冥想室約三坪大,當腦袋思緒混亂時可來此放空,把門關上與外界隔絕,四面的烤漆玻璃牆上,隨手就能寫下想法。

冥想室的靈感源自禪宗六祖惠能禪定頓悟、明心見性的典故,在靜與動間,追求產品創新設計的渴望。

以三人為一組的辦公桌,則參考了新創設計公司的巧思,既提供更大作業空間,亦不失活動的便捷性。以人為本規劃出半開放卻又不失隱蔽性的小組討論區,不打擾同事的同時,也保證了一定程度的隱私。

「我們桌子的擺法,是沒辦法在其中找到界線的,」鴻海B次集團投資總處與經管總處副總經理李國瑜說,除了最高主管擁有獨立辦公室,其他人的辦公桌尺寸一律平等。

A2的空間設計雖然丟掉過去對富士康的刻板印象,卻濃縮了製造精華。一樓的實驗工廠可進行產品測試,二、三樓群聚工程師及設計師,從事白電新品開發,建造中的後棟,也計畫一條小生產線,提供新產品測試。

品牌轉型 答題者成出題者

樓上進行開發設計,樓下做樣品機,後棟測試小批次量產,如此的「開發一條龍」,力爭用最快的速度把研發變成產品。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僅需一週,便可驗證產品新設計的可行性。

「我畢業後來定這裡了!」5月初,40餘位來自新竹清華和北京清華大學的碩博士生前來參觀,現場仿照故宮博物院的講解模式,每人發一個耳機導覽,所有人都覺得在這裡工作太棒了。事後調查,這一團67%的人有意願在拿到學位後到富士康工作,甚至有人當場就爭取就職機會。

A2致力於顛覆框框,把枷鎖拿掉,工作方式也跟一般工廠完全不一樣。

特闢的一整面牆上,掛著姜志雄鑽研多年的「設計心法」,其中一片板子上書寫著「自由和紀律」,說明了夏普智能家電研發中心的某一種極端。

「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是會讓人發瘋的,」姜志雄說,新的管理方式是開發人員在發想的階段可以天馬行空,當發想完畢定案了,在達到目標的路途上,則要非常固執己見,一定要執行出成果,這就是自由和紀律。

「通常自由完之後馬上要紀律,紀律結束後又馬上要自由,」姜志雄說。

素來,富士康員工常被比喻為代工大軍,每個人的腳步都要一樣,客戶說往東就往東、往西就往西,代工廠是客戶的手跟腳,腦袋在客戶那裡,客戶是出題者,代工廠是答題者。唯有部隊式的紀律嚴明,方能完成任務。

但在A2,正在透過夏普完成富士康的品牌轉型,角色必須轉換,要從答題者變成出題者。

姜志雄比喻,做代工的時候,上班第一件事情是看email,檢視客戶給你的指示;現在做品牌,已經沒有來自客戶的指示了。他半開玩笑教團隊在桌子上放一個鏡子,每天早上上班看鏡子,鏡子裡的人就是給你指示的人。「也就是自己要給自己下指令,慢慢就會轉換心境,這是和以前最大的差別。」

目前A2夏普白電的工作人員約500人,由富士康及夏普的員工組成,未來預計擴張到上千人,其中日籍員工於大阪及深圳之間短期往返出差,約有數十位。在分工上,夏普多為專利技術的提供者,搭配富士康的設計、製造及銷售能力予以整合,強強聯手,以中國為新夏普的首發市場。

「激發多國籍團隊的創意,不能靠喊口號,」李國瑜指著玻璃牆上寫得滿滿的字,包括「滿漢全席一鍵搞定」「女神的美食神器」「是哥帥還是鍋帥」「只要有鍋秒變廚神」等,這些都是針對中國市場構思夏普無水鍋的廣告詞,創意十足。

這次討論時,李國瑜當場拿出人民幣鼓勵,每有人說出一個點子便自掏腰包當場發一個紅包給他。「如果提的點子受重視,他們就會認真想,」李國瑜說,重點不是發鈔票,而是營造出共同參與的氛圍。

最後,這些所有想出來的廣告詞,全部拿去給外面的專業機構篩選,而不是主管決定,凸顯公平。最後被選中的再加發微信紅包,以示鼓勵。

富士康的未來是走向品牌。創意大樓裡面發生的一切,就是這條未來之路的新里程碑。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7月號;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遠見

《遠見》雜誌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家視頻》王尚智:背包客日本的終極奧義

名家視頻
名家視頻》王尚智:背包客日本的終極奧義
 
 
 
Mute
Current Time4:48
/
Duration Time4:48
Loaded: 0%
 
Progress: 0%
 
名家視頻》王尚智背包客日本
 
名家視頻》王尚智:背包客日本的終極奧義

暑假即將展開,日本始終是台灣民眾旅遊首選。如今你是團進團出的觀光客、還是說走就走的背包客?

自從有了Airbnb之後,傳統「背包客」的定義在日本有了一點搖動。日本官方前陣子調查發現,入境日本的外國旅客人數,近來與每晚實際在日本旅館住宿的房間比例差距太大。究竟老外跑哪去住了?這牽涉到觀光收益的統計與稅收的精確掌握。這也使得最近一到日本過海關審查,入境記錄卡上的「住宿地址、旅館電話」被強烈要求要填寫清楚!這是最近到日本特別要注意的事。

Airbnb這幾年陸續提供出全日本從廉價到昂貴、從單間雅房到精裝公寓的不同選擇。這與過往日本背包客幾乎住宿「六人一間」的青年旅館或「3坪」不到的個人單間不同。一般到日本的背包客,住宿是一個基本分界點,每晚住宿在非旺季期間,平均是1500~2500日幣的預算。選擇3500日幣以上的旅館或商務飯店,大多被視為是菜鳥等級了。

背包客雖然不是觀光旅遊的「丐幫」,但在日本的食、衣、住、行動輒所費不輕,「節省預算」當然是首要目地。日本是平均高收入的已開發國家,但隨著「預算下降」,社會的周遭風景自然也跟著改變而「更接地氣」了!

遠離了被服務、被伺候的場域,異國背包客因此更能接近市井庶民的基層氣味,一起生活、一起吃喝,體會著全然不是觀光宣傳海報或遊覽車固定移動所見的有限局部場景。這是「背包客」之所以讓人一發上癮的迷人主因!

綜觀前往日本的背包客,「住、行」是首要且最必須的連動考慮。住宿、交通是旅遊的固定開支,無法節衣縮食。相較於日本多數星級豪奢的旅館為求遠離喧囂,大多蓋的比較遠,而以接駁車往來接送。背包客旅館就是要「又便宜、又方便」!這是無論起大早出門或掃貨到深夜,才不會累垮在半路。東京的「南千住」、大阪的「新今宮」集中了最多給國際背包客的便宜旅館。

若說「住、行」考驗著背包客的資訊力,「食、衣」則是體現另一種背包客的適應力。地處北國的日本四季鮮明,旅遊季節的服裝從短褲T恤到厚重褲襖讓行李相差甚多。唯獨「食」在日本,預算不太好壓低!一方面吃東西口味甚為主觀,每餐若想低於500日幣無論拉麵或飯食,選擇都非常有限。但稍具規模的背包客旅館,大半有公共廚房提供鍋具給人烹煮,旅館附近若能找到諸如「玉出スーパー、業務スーパー」之類的便宜批發超市,煮一頓下來甚至比在台灣還便宜呢!

當然,真正高端內行的背包客,不是只有「省省省」!而是節省了時間與金錢之後,才有真正深入觀光的時空預算「重新配置」。去更多想去的地點,並且能自由隨心的待得更久,在有限的旅行日子裡以最大幅度融入日本生活的呼吸與節奏,以此擁有「內、外」兼具的觀察眼光與思想同步的頻率,欣賞感受日本社會或文化的所有迷人之處。這才是資深背包客的實力與心態!

我自己從27歲第一次到日本京都當背包客,之後每年平均四次以上的實戰經驗,逐漸打造出自己的背包客「獨家心得」。特別是因為我吃素,所有在日本的生活,因此更多得要「靠自己張羅」。所有背包客都是將食衣住行順序「倒過來思考」,如此可將風險可控與自由彈性獲得平衡。

「行」在日本,善用日本國鐵JR Pass或區域私鐵聯合的比如Kansai Pass等「周遊券」,已經是背包客最基本入門的概念。這方面無須多費唇舌,網路隨便搜也一大堆,就連日本相關官方網站,如今全部都有中文網頁解說。

「住」方面,我一直特別喜歡住宿背包客的單間旅館,這裡有一種「青春的初心」,讓五十歲的中年人圓滿的回味人生來時路!當然,交往了日本不同城市的在地朋友也慢慢多了,真正日本鬼子的死黨到人家家裡打尖幾天並不算叨擾;而特別是那些在鐮倉、輕井澤等地有別墅的朋友,當然還是要稍微巴結兩下。

「衣」這些年我通常只帶兩三天換洗衣服,其餘到日本去買!UNIQLO只要不是觀光客常去的店,幾乎全年都有折扣特價品可買,價格是台灣的一半以上。我也挺喜歡包括「Avail」在內的幾個日本在地平民品牌。由於日本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衣著,換季特價頻繁,臉書上我已經分享過多次3980日幣原價,最後以300或500日幣買到的採購實況,徹底比台灣大賣場甚至夜市還更便宜!

「食」的背包客精髓,我認為是「以在地食材自行烹煮」!日本唯獨水果價格甚高,蔬菜售價則幾乎逼近台灣。背包客的食之樂趣當中,還包括每天依不同地區有別,從傍晚到深夜的各大型超市當日生鮮熟食陸續從八折、七折下降到五折半價。華麗可口的壽司上卷,一整盤最終不到60元台幣的幸福美好,只有親自搶在手上的人才會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我自己的背包客行李箱中一向總會帶件「亮麗襯衫、名牌太陽眼鏡、手錶、皮帶」,若還有空間更塞一雙好鞋。日本有不少諸如私人畫廊、高級會所旅館、藝伎感恩年會等徹底「以貌取人」的高級場所。這是日本不少精緻文化的歸屬私藏之處,最終需要稍微懂得「007瀟灑變身」的技巧,才得有緣進入。

這就如同每回在日本不同城市,我也還是要選個沒去過的六星級頂級旅館,略略一身華麗的前去繞繞。再貴的飯店,喝杯咖啡也同樣大約一千日幣左右。頂級旅館飯店裡,始終會有每個國度的上流社會階層、國際往來對象,特別是讓人驚艷的建築美學設計。一杯簡單咖啡稍微坐上一兩小時,就能取得日本社會不同階層與族群的面容互動以及審美空間。

所謂「背包客」的核心精神,不是因為一切為了省錢所以只能狼狽,而是面對一切「都能適應、始終無畏、找出法則、出入自在」!

終極的背包客,既能享受狼狽、也能安住於華麗,自由自在的穿梭在任何國度的上流社會與基層生活之中,擷取文化養份與人生領悟。日本提供了相對安全且豐富多元的背包客環境,讓人可以輕鬆探求背包客旅行的精華與奧義

 

 

關鍵字: 名家視評  王尚智  日本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