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李艷秋諷綠營:猴子爬得高 才會露屁股

 

知名媒體人李艷秋
知名媒體人李艷秋。(本報系資料照片)

知名媒體人李艷秋今日在臉書貼文,諷刺綠營大權在握之後醜態畢露,她形容民進黨是「猴子爬得高才會露屁股」。

李艷秋在臉書上貼文指出,現在是民進黨的show time,他們在大權在握之後表現確實「精彩」。

她細數綠營除了開始要清算孫中山、紅十字會,還準備違憲修總統交接條例;並且對於那些敢不遵照民進黨版本解讀二二八的人,還打算要把他們關起來。現在陸客變少後,民進黨更是急著喊「熱烈歡迎陸客來台」,指責是馬政府政策太僵化,以後他們會全面鬆綁。

面對這些現象,李艷秋語帶諷刺地形容是「猴子爬得高 才會露屁股」。

以下是李艷秋臉書貼文:

民進黨全面執政,實在太好了

原本擔心這次大選,國民黨雖然輸,但輸得不夠徹底

還能被民進黨當猴兒耍

還能擔個【掣肘】的名

還能繼續戴著親中賣台的小紅帽

還能提供民進黨悲情的活水

現在可以放心了

國民黨裡只剩沒當上萬年院長的王金平、對蔡英文下跪的不分區、砲轟自家候選人的發言人,以及陷入偷拍疑雲的青年軍

這樣的國民黨,已經被自己搞垮了,民進黨若還硬栽他們【阻礙台灣發展】,就太沒出息了

所以

接下來是民進黨的 show time(對不起,因為青年偶像黃國昌的啟發,要撂兩句英文才算有程度)

民進黨大權在握之後的表現確實精采

他們除了清算孫中山、紅十字會,還準備違憲修總統交接條例;至於那些敢不遵照民進黨版本解讀二二八的人,就關起來

面對自己的同胞,果然謙卑,謙卑,再謙卑

一碰到對岸,民進黨的表現就不一樣了,變得霸氣十足,豪不退讓

第一件急務,就是排除兩國論版的監督條例,仍然維持【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陸客少了,他們急呼[熱烈歡迎陸客來台】,還打馬英九給大陸看,說馬政府政策太僵化,以後他們會全面鬆綁

至於選後蔡英文說【維持現狀】的次數,比馬英九八年都多

面對萬惡的老共,果然高傲,高傲,再高傲

民進黨全面執政,真是太好了

猴子只有爬得高,才會露出紅屁股

(中時電子報)


出版編輯:林淑燕
 

 

出版編輯:林淑燕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陸拚全球布局 台灣還在鎖島

2016-02-20 02:30 聯合報 李菁羽/兩岸問題研究者(高雄市)

 

2015年12月2日習近平同南非總統祖馬舉行會談。 (新華社)

分享
 

北韓年初無預警試爆氫彈,日前又順利發送衛星上太空,兩次驚人之舉均未知會中共,似是「打臉」中共。而原不贊成美國在南韓部署「戰區高空防禦導彈系統」的南韓總統朴瑾惠,改口贊成,像是與中共「翻臉」;近日在加州陽光莊園舉行的東協峰會,美國總統歐巴馬的高調作為,當然是意圖圍堵中共。這些發展顯示,中共外在形勢堪慮,但是中共似乎不太緊張。

對美國重返亞太的種種作為,中共心知肚明就是想圍堵他,早開始全球布局。中共不怕「圍堵」,但是怕「鎖喉」。因大陸有六成原油,是由麻六甲海峽繞行南海,輸往大陸各省,而麻六甲海峽是美國及新加坡控管,若是被封鎖,就像被掐住咽喉。

所以中共千方百計想脫困,除構想在泰國開鑿「克拉地峽運河」,是其中一計。在大家議論同時,中共早布局印度洋航路戰略。從緬甸西部的皎漂港、孟加拉的吉大港、斯里蘭卡南部的漢班托特港,到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中共都與他們簽訂建港合約。

除海上航路外,中共也悄悄進入中亞,興建高速公路連結西歐;中亞國家已感受到一帶一路的生機。看到中國與哈薩克邊界的自由貿易區,聽到哈薩克人笑著說:「再過一、二十年,可能我們全都說中國話了。」當然想成為中共的夥伴。

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再往西就是波斯灣,直抵中東能源基地,中共不怕麻六甲海峽被封了。

而循印度洋再往西,非洲東岸的吉布地總統蓋萊月初透露,大陸將在吉布地設立第一座海外軍事基地。美、日只能憂心卻不能阻止,日本早在○九年就以反海盜之名,在吉布地建立戰後海外首座軍事基地;日本也想以金援非洲,建立日非友誼;但能動搖中共布局嗎?

去年十二月九日名人堂「習近平出席峰會,中非不脫援助關係」一文,嚴震生教授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觀察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對習近平的表現有深刻描繪。

習近平與南非總統祖馬同為論壇共同主席,習並在開幕式首先發言,非洲對其高度重視可見一斑。習並免除非洲最落後國家在一五年到期未償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這個手筆配上習強調:「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的事由非洲說了算。」

這種又給錢、又給尊嚴的表達,讓隨後發言非洲聯盟輪值主席,辛巴威總統穆加比,兩度要求大會給習掌聲後說:「中國曾相當貧窮,從未殖民非洲,卻做出非洲人所期待過去殖民者所未能做到的事。」您想中非間的情誼,是日本金援撼動得了嗎?

別小看中非合作論壇,一四年七月,習訪問拉丁美洲十天,拉美各國即要求比照,成立「中拉合作論壇」。美國主導的東協領袖高峰會,從聯合聲明看,連形式上都避談中國大陸在南海角色,更別說實質的具體內容。這結果靠的是中共長期布局、耕耘,方能「有備無患」。

相對於大陸「全球布局」,難道台灣只會「鎖島自閉」,台灣沒有被圍堵,只是被甩一邊。未來新應知狹隘的民粹,極可能堵掉自己的海闊天空。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在羨慕韓國?在年輕人心中已是活生生「地獄」

在韓國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於現況十分不滿。(圖/washingtonpost)
在韓國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於現況十分不滿。(圖/washingtonpost)

不要被明亮的燈光、激情四射的流行音樂和無所不在的科技矇騙了。在很多韓國年輕人心中,韓國現在宛如是一座活生生的「地獄」,他們已經忍無可忍。台灣與韓國在許多產業中是競爭關係,不少人也總把韓國當作假想敵。然而正當全世界的人都在驚嘆韓國的造星能力以及經濟實力時,在韓國年輕人心中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越來越多的20、30歲的韓國年輕人認為,在韓國那些嘴裡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上的是數一數二的大學,謀的是報酬豐厚的工作;而那些含著「泥湯匙」出生的人則長期做著低工資的工作,並且沒有保險金。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加班是常態,且工作也沒有保障。(圖/washingtonpost)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加班是常態,且工作也沒有保障。(圖/washingtonpost)

這樣一個韓國甚至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地獄朝鮮」。這個詞語讓人回想起持續了5個世紀的李氏朝鮮王朝。在那段時期,儒家等級制度在朝鮮紮根,封建制度決定了人的成敗。

現年26歲的電視節目編劇黃閔珠(音)說:「很難想像自己將會結婚生子。我們沒有出路或未來。」黃閔珠往往週一早上帶著行李箱上班,直到週四晚上才會再次離開。她在辦公室吃飯、洗澡,在辦公室的雙層床上睡覺。她說:「晚上9點收工都算早的。」

薪水很不穩定,或者說根本沒有,如果節目被砍掉的話。由於未簽合約,每晚睡覺時,黃閔珠都不知道第二天早上還有沒有工作。她說:「如果你足夠有錢,韓國是一個生活的好地方。但如果你沒有的話…」她的聲音越來越小。

這樣的抱怨在黃閔珠這樣的年輕一代中很普遍,他們的父母先是在60、70年代經歷了韓國驚人的經濟崛起,然後在80年代迎來了民主制。但在那段快速發展期之後出生的人,所看到的只有糟糕的一面:大公司的員工擁有社會地位和豐厚的薪水,而其他人只能得過且過。

許多人在辦公室加班。(圖/washingtonpost)
許多人在辦公室加班。(圖/washingtonpost)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世界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房子和希望。但在韓國,這種失落感尤其強烈,因為這與令人興奮的工業化時期形成了鮮明對比。經濟陷入衰退,去年的增速減緩至2.6%,而伴隨經濟下滑的是「非正式」崗位的增多。這類工作缺少保障,也沒有保險金,那些試圖就業的人對這一趨勢感覺強烈。根據韓國勞動研究院的資料,去年就業的年輕人中近三分之二成為非正式員工。

即使在大企業工作的人也感受到這種經濟拮据的壓力,三星、現代等大名鼎鼎的企業開始裁員或要求提前退休。 隨著經濟的不景氣,越來越多的韓國年輕人開始在社交網路上訴苦。

臉書網站上有一個「地獄朝鮮」組織,成員超過5000人。還有一個「地獄韓國」專題網站,該網站用一張張圖片說明韓國糟糕的生活狀況:工作時間長、自殺率高甚至零食價格也高。

許多網路論壇為逃離韓國出謀劃策。一些論壇幫助韓國人申請加入美軍,此舉是成為美國公民的一條捷徑。還有論壇建議參加高級焊接工培訓項目,因為據說焊接是美國和加拿大受歡迎的技能。

很多年輕人表示,最令人失望的是,他們為實現「韓國夢」已經付出許多努力,但長期工作的父母認為,解決之道就是付出更多的努力。

文章來源:新華網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是好累?8個意想不到的疲勞元兇

 

作者:吳凱琳編譯、黃惠鈴  Web Only

即使找時間休息、或睡滿了8小時,為何還是覺得很疲倦、完全沒有精神?問題很可能出在其他地方。


《歐普拉雜誌》(The Oprah Magazine)整理出以下8種造成身體疲倦的元兇:


1.水喝太少:如果身體缺水,頭腦會感覺昏沈。想要提振精神,就得讓自己多喝水。
2.甲狀腺機能不足:這是因為甲狀腺荷爾蒙分泌不足所造成,容易感到疲倦、嗜睡、體重增加,必須到醫院進行檢查確認後,再接受治療。
3.維他命B12不足:B12是製造紅血球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如果攝取不足,就會缺乏能量。
4.貧血:對女性來說,貧血的多數原因是缺乏鐵質,此外生理期量太多或其他原因造成失血較多,也是導致貧血的原因。
5.服用抗過敏藥物:抗過敏藥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嗜睡,和感冒藥一樣,因此如果可以的話,睡前服用較佳。
6.早上咖啡喝太多:一早起床之後,如果咖啡過量,雖然早上可以保持清醒,但精神過於亢奮的結果便是,一旦咖啡提神效果消退之後,就會感覺特別疲累。所以,早上喝咖啡要適量。
7.早餐吃美式鬆餅:鬆餅含有精緻碳水化合物(refined carbohydrates),若加上糖漿,將會導致血糖濃度太高,容易疲倦。
8.體重增加:最近有研究顯示,體重過胖和疲倦有直接相關。維持正常體重,較不容易感到疲累。
13個好習慣 懶人健康法
怎麼在坐著上班時,練出緊實小腹?如何在酗咖啡的緊湊中,幫身體排毒?以下介紹十三個小訣竅,讓忙碌上班族也能輕鬆變健康。

一年初始,該如何規劃最重要的「健康」?《天下》邀請專家,整理出13個健康一整年的好點子。
1. 隨時深呼吸
平時的短淺呼吸,每次大約5、600毫升的量,但真正換氣只有3、400毫升。換句話說,其實每次呼吸,約留下1、200毫升的廢氣。深呼吸有許多好處:增大肺活量,比較不容易喘;提高換氣效率,肺泡更健康強韌。
2.學貓伸懶腰
誰說工作時不能運動?例如,在辦公桌前,趁電腦下載檔案時,可舉起雙手往後伸懶腰。不僅順勢深呼吸,還可鍛鍊肩胛骨周邊肌肉群,有效促進脂肪燃燒。同時還能收緊腹肌,矯正歪斜的骨盆腔。
3.金雞獨立看電視
回家後,也應該隨時運動。國泰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建議,可以輪流抬高左右腳,以金雞獨立之姿看電視,練習身體協調與平衡。健身兼娛樂,一舉兩得。
4.掌握三組關鍵數字
年過40,要擺脫三高,請將血壓控制在收縮壓小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總膽固醇要小於200 mg/dL,空腹血糖值要在80~100 mg/dL。
5.每天量體重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正常體重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在18.5~23.9。BMI的算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同時,男性腰圍要小於90公分、體脂肪要小於25%。女性腰圍要小於80公分,體脂肪要小於30%。
6.少喝含糖飲料
常喝含糖飲料,除了肥胖、還會造成體內B群流失,反而更容易疲累。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建議,習慣喝飲料的人,從減糖做起,最好改喝無糖的紅茶、綠茶、烏龍茶等飲料。同時要把握「料加愈少愈好」的原則。
7.一天8杯水
多喝白開水,而且一天至少喝2,000~2,500c. c.,約8大杯。多喝水有助於提高代謝,幫助身體排出毒素;而且也幫助消化、刺激腸胃蠕動。上班族常常一忙就忘了喝水,可以買1,000c. c.容量的水壺,裝水放在辦公室,上、下午各喝一壺。
8.每天一盤綠色菜、菇類
劉怡里推薦,中午用餐時,記得點一盤綠色蔬菜和一盤菇類。綠色蔬菜,例如菠菜、空心菜、地瓜葉等,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幫助消化;也有豐富的B群,幫助恢復疲勞。菇類、白木耳等,富含多醣體,可提升免疫力。
9.每頓飯不少於20分鐘
腸胃問題是國人普遍的毛病,這與民眾飲食方式不當有關,包括吃太快,吃太飽等。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主張,每頓飯一定要吃超過20分鐘,充分咀嚼,讓食物與唾液裡的唾液酶充分混合,不僅有助於消化吸收,也較容易有飽足感。
10.外食必備筷子
吳明賢專研幽門桿菌,深知用筷子的亞洲國家,因為共食,感染幽門桿菌的機率,比用刀叉、把菜分到自己盤裡的西方國家民眾,高了2、3倍。
在台灣,每100人中,有35到40人感染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更已證實與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有關。幽門桿菌可透過未洗淨的筷子傳染。要避免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帶筷子。
11.四分鐘「冷戰」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不少人出門上班時,腦子已在想工作。如果配偶在此時不斷交代水電費等日常瑣事,彼此很容易吵架。楊聰財建議,夫妻在上班前、下班後,兩個時段各4分鐘「冷戰」。無聲勝有聲,讓對方的心情調整一下。
12.少吃維他命
台大免疫學研究所所長江伯倫指出,吃過量的維他命A、E等,對身體有害。「一旦超過(建議量)5倍以上,免疫力下降,得癌症與自體免疫性疾病的風險會增加,」江伯倫建議,均衡飲食最重要。只要攝取足夠的營養,就不需要額外吃維他命。
13. 睡前半小時留白
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建議,睡前半小時到一小時,不要再上網、玩手機,改成寫日記、聽音樂、泡澡等。此外,白天多曬曬太陽,壓抑腦下垂體分泌褪黑激素,保持清醒。晚上回到家,可把家裡可換成昏黃的光,避免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才能睡得香甜。
【新聞來源】
8 Surprise Reasons You're Still Tired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9260&eturec=1&ercamp=article_interested#sthash.frbblz4G.dpuf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招保持冰箱衛生不長細菌

 

/綜合報導

 

冰箱看似乾淨卻也暗藏許多細菌。

冰箱是我們常見的家用電器,也是不少人用來存放食物的容器。大家都知道,冰箱其實並非萬能,並不能殺滅細菌而只能抑制它們繁殖的速度。要想健康適用冰箱,除了要注意食物存放的方式以外,如何保持冰箱的清潔也是非常重要。

1、不要什麼都放進冰箱

買回來的蔬菜要先做篩選再處理,那些不適合放在冰箱的蔬菜,如蘿蔔、馬鈴薯等就不要放冰箱了。

2、生肉先清洗

鮮肉買回後,先用清水稍加沖洗,晾一會兒後再裝進保鮮盒或保鮮袋中,放入冷凍室。

3、分區擺放

為了保證食物的清潔衛生和防止交叉感染,食物應分區擺放。冷藏室中,蔬果放下面,熟肉、奶製品放最上面,中間一層可以放剩菜、剩飯。另外要注意食物的密封性,奶製品或醬類食物一旦開封,存放時瓶口一定要擰緊。

4、善用保鮮盒和保鮮袋

用保鮮袋和保鮮盒能保證食物的密封性,防止被食物被細菌污染。另外,即便用了保鮮盒和保鮮袋,食物也不能長期存放在冰箱,否則一樣會變質。

5、定期清潔

應每週給冰箱進行一次大掃除。大掃除時應先切斷電源,用軟布沾點清水或洗潔劑輕輕擦洗,然後再用濕布將洗潔精拭去。而在發現冰箱零件積垢時,應拆下用清水或洗潔清洗。

(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新華網》

 

 
 

出版編輯:簡怡欣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道德執照:有運動,大口吃甜品?

2016-02-12 01:17 聯合報 洪蘭

 

歲末家族聚餐時,有糖尿病的堂妹大口的吃我們福州最有名的芋泥,我正在猶豫要不要勸阻她時,她媽媽開口了,「甜的不可吃那麼多。」堂妹說:「媽,不要緊的,我今天有運動。」小嬸狐疑的說:「今天有運動跟你吃甜品有什麼關係?」

有的,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道德執照」(moral licenpse),今天有做好事,就覺得應該可以縱容自己一下,因為「I am so good, I deserve a little treat.」。研究者發現麥當勞在推出沙拉菜單後,漢堡的銷售量反而上升;在大賣場抑制了自己想買東西的慾望,從健身房運動完出來的人往往會去附近餐廳大吃一頓,因為覺得我有乖,應該犒賞自己一下。

這個道德執照的力量很大,實驗者發現如果先請受試者回憶他上次做好事的時候,就會使他這次的捐款比沒有被提醒的人少六十%;甚至只是在想,並沒有實際去做,都會產生道德執照效應。

有一個實驗是請受試者選擇去教失學的兒童呢,還是去做環保志工?雖然他們都還沒有做,只是在考慮要哪一個,這個念頭就足以使他們縱容自己買一個不需要,但想要的東西了。另一個實驗是問他們願意捐多少錢給慈善機構,錢還未捐出,但「我做好事」的念頭也足以使他們去血拚來慰勞自己。

我們最常看到的便是連吃三塊披薩卻告訴自己:我本來可以吃一整盤的;或如一個學生解釋他為什麼寅吃卯糧,負了信用卡的債,「嘿,至少我沒有去搶銀行來付它」,把本來應該感到慚愧的事變成值得驕傲的事,做好事反而變成做壞事的藉口了。

所以心理學家說人不是理性的動物,我們憑著感覺(feeling)做判斷,然後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當別人指責我們時,我們的大腦馬上產生各種理由來強辯,這就難怪會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自己做可以,別人做不行的現象出現了。

要避免這個道德執照的陷阱,我們必須把真正道德上的兩難和道德上的困難分開。節食、戒煙、戒酒是意志力、自我控制的問題,不是道德的兩難。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告訴正在節食的人,他們已經成功的減掉了多少磅,然後讓他們選擇蘋果或巧克力,結果那些有被告知的人八十%選巧克力,而沒有被告知的人只有五十八%選巧克力。同樣的,如果告訴學生他們成績有進步,那麼下次考試他們就花比較少的時間去讀書,因為我已經有進步、我已經…,所以事情常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堅持到最後最難,因為看到自己快要成功了,心就鬆懈了,這是很多戒煙、節食破功的原因之一。

意志力有二個互為抵觸的目標,一個是長程目標(減肥),另一個是短期的滿足(巧克力),在面對誘惑時,我們需要長程目標來抑制短期滿足;人的心頭常有二個天使,一個是善,一個是惡,在緊要關頭,能聽善驅惡是我們教育的目標,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最能自我控制的人。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暢銷作家吉兒伯特:你缺的不是靈感,是勇氣

2016-01-25 18:51

下一步該怎麼走?

人的一生總是無時無刻在這樣自我提問。

以《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鼓舞了無數人勇氣與夢想的伊莉莎白‧吉兒伯特,在晉身為千萬暢銷作家之後,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你接下來要如何寫出一本超越它的作品?」所有人為她接下來的寫作之路緊張,替她能否繼續靈感不斷捏一把冷汗;大家更好奇的是,她,下一步該怎麼走?

靈感降臨

書名:《創造力:生命中缺乏的不是創意,而是釋放內在寶藏的勇氣》
作者: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6年1月7日

分享
 
交代完恐懼,我們終於可以來談「神」了。

首先,我想分享我經歷過「最神」的事情。

我想講的是我沒寫成的一本書。

這故事要從二○○六年的春天說起。剛出完《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我正盤算著寫作生涯的下一步該怎麼走。這時內心一股聲音要我回到文學的根,要我事隔多年重新寫本小說。但生疏太久,我怕自己已不記得小說怎麼寫了,怕小說成了我遺忘的語言。只是突然間我有了靈感,一個我覺得拿來寫小說很棒的靈感。

這個靈感源於某天夜裡,親愛的斐利貝(Felipe)跟我說了一九六○年代他小時候發生在巴西的一則故事。不知怎地,巴西政府想到要開闢一條巨型的高速公路來貫穿亞馬遜叢林。當時巴西的開發案遍地開花,國家如火如荼地追求現代化,所以這樣一種規畫在當時的環境或許是極有遠見的。巴西人丟了一大筆錢到這個雄心大志的計畫中,國際投資人也共襄盛舉,一擲萬金。當然這當中很大一部分資金在腐敗的體系中進了無能官僚如黑洞般的口袋,但最終還是有足夠的錢慢慢滲流到位,於是公路還是動工了。前幾個月的工程很順利,進度都有,一小段公路開始浮現輪廓,叢林終究不是人的對手。

然後雨季來臨。

如今看來,所有主事者都沒意會到巴西的雨季是什麼光景。轉瞬間,工地變成水鄉澤國,人在裡頭全無立足之地。營造團隊被迫撤離,帶不走的機器全泡在幾呎深的水裡。事隔數月雨停了,他們回到工地,才驚恐地發現叢林幾乎吞噬了這條興建中的公路。大自然完全抹煞了他們之前的努力,人力沒留下任何痕跡,道路也看不出任何雛形,就像一切都沒發生過似地。工人甚至看不出自己之前做到哪裡,重型機具也都無蹤無影。但這些東西並沒有被偷走,而是被吞掉了。斐利貝說的是:「輪胎有一個人高的推土機陷進土裡,不見了,沒了。」

我聽著斐利貝跟我說這故事,尤其說到叢林把機器給吃了,一股寒意穿過我的雙臂。我後頸的寒毛立刻豎起,人也感覺有點噁心有點暈。我覺得自己感覺又像戀愛,又像因為重大消息而受到什麼打擊,也像在峭壁邊眺望風景如此壯絕而目眩神迷卻又危殆至極。

我不是沒體驗過這樣的情緒,所以我馬上意會到這是怎麼回事。如此激烈的情感與生理反應不常來襲,但也不算稀奇(加上古今中外太多的類似案例),於是我決定很有信心地點名:靈感,是你!

靈感蒞臨,就是這樣的心情。

靈感是怎麼一回事?

行文至此,我想我應該先坦白一下:我這一輩子都在追求創意,在這過程中也發展出我認為靈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與靈感「共事」的一套觀察──靈感,完全植基於「神力」,這點我毫不諱言。說到神力,我是真的相信,就像哈利波特相信霍格華茲學院一樣。我用神力來指涉超自然、神祕、科學無法解釋、超現實、神聖、超越世俗、只應天上有的「此物」。因為老實說,我相信創意是一股神力,這股神力不完全來自人性。

我沒瘋,我知道這樣的看法不太趕得上時代,不夠理性,而且全然沒有科學根據。才前幾天的事,我聽一位望重四方的神經科醫師在受訪時說:「創造性的過程看似神奇,其實不然。」

沒有不敬之意,但我不同意。

我認為創造性的過程非常神奇(magical),是種神力(magic)。

因為我選擇相信創意的運作方式是這樣的:

我相信我們的星球上住著動物、植物、細菌與病毒,也住著靈感。靈感做為一種沒有形體的能量生命型態,跟我們有著絕對的距離,但又可以跟我們互動,雖說互動的方式比較奇特。靈感沒有具體的身形,但它們確有意識,更必然擁有意志。推動靈感前進的,是一股想要「現身」的衝動。而靈感想現身來到這個世上,就必然得與人類合作。只有透過人的作為,靈感才能從虛無飄渺中獲得引領,才能進入到真實存在的領域。

抱著這種心態的靈感會永恆不絕地在我們身邊環繞,尋找有空有又心的人類夥伴(我這裡說的是所有的靈感,不分藝術、科學、理工、商業、道德、宗教或政治)。靈感一旦覓得人選(比方說,你),一旦評估這人有條件讓自己現形,它就會來找你,它會設法引起你的注意。但多數時候你不會注意,主要是你往往太沉迷於自己的小劇場。你會焦慮、分心、不安,加上有很多責任在身,所以你接收靈感啟發的天線往往忘記打開。你會因為看電視、因為逛街、因為生某人的氣、因為氣自己沒把事情做好,或者單純因為忙碌而錯過靈感發出的訊息。靈感會一連對你招手好幾次、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直到某天若是判定你有眼無珠,它就會另覓他途。

但有時候,某天醒來的你會懷抱著開放的心胸與輕鬆的態度去接受新事物──這種場合少則少矣,卻壯麗得讓人驚喜。你雙耳的蓋子會稍微打開,你的焦慮會稍微放下,平日不得其門而入的神力就此找到縫隙。察覺到你卸下心防的靈感會開始「針對你」。它會發出超越語言的生理與情緒訊號(兩臂發冷、後頸寒毛豎起、胃緊繃、腦子裡想法一堆在那嗡嗡叫、感覺戀愛或沉迷),希望你知道靈感來臨,希望你得到啟發。靈感會召集大量的巧合跟徵兆在你會經過的路途上,讓你興致維持高檔。你開始注意到各式各樣的訊號,要你把目光朝著靈感對焦。你看到的、摸到的、從事的每件事物都提醒你靈感在對你揮手。靈感會在半夜把你叫醒,會在白天讓你對日常行事突然分心。除非你正視它的存在,否則它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更不可能讓你放空。

然後,在你意想不到的某個尋常瞬間,靈感會丟出這樣一個問句:「想跟我合作嗎?」

在這條叉路的入口,你有兩種選擇。

說不好會怎樣

最簡單的回答,自然是說不。

說聲不,你就解套了。靈感自討沒趣就會走開,恭喜!你不用大費周章去創造什麼了。

我得澄清一下,說不,不見得丟臉。確實,你可能偶爾會出於懶惰,或因為擔心害怕、沒自信、鬧脾氣而把上門的靈感打了回票。但也有些時候你之所以說不,是因為時機或場合真的不對,或因為你手上已經有別的案子在忙,乃至於因為你確定靈感敲錯門、找錯人了。

我自己就有過不少次被我確信是錯誤的靈感搭訕,而我也委婉地對他們說:「我很榮幸得到您的邀請,但我真的不是您的真命天女。且容我滿懷敬意地建議您改找,嗯,芭芭拉.金索夫(Barbara Kingsolver)。」(要把靈感送出門,我一定是客氣到不行;我們在大千宇宙中也是有名聲要顧,有口碑要做的,要被萬事萬物知道你難搞,那就不好了。)總之不論你要是接受還是要發卡,都要對來告白的靈感抱持同理心。別忘了:人家只不過是想要「投胎」到人世中而已,人家很努力,挨家挨戶面試可是很辛苦的。

所以有時你不得不說不。

說了不,就啥事都不會有。

大多數人都選擇說不。

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每天的行程都包括晃來晃去,嘴裡不停說著不、不、不、不、不。

但話說回來,哪天你一不小心就說了聲好。

 

說好會怎樣

要是你說好,那好戲就開鑼了。

說了好,情況會變得既簡單又困難。說好就代表合約開始跑,你必須按照合約的規定去履行意義,直到最後好歹有個結果為止。雖然這結果真的很難逆料。

合約內容你想這麼談都行。但是在現代西方文明中,最常見的靈感合約好像還是要你犧牲。這種合約會寫:「依約我將自我毀滅,還有我身邊的人也不能倖免,就只為了把靈感帶到人間;我終極的犧牲將是一枚勳章,見證著我靈感的原創。」

簽下為創意獻身的合約,你就要有以藝術家之姿飽受磨難的覺悟,好消息是你會有很多「學長」可以模仿。為了向這些前輩致敬,有一些基本的事項你得做到:卯起來酗酒、人際關係通通打壞、在內心跟自己打架還打到鼻青臉腫、一天到晚抱怨工作、愛比較又見不得同儕表現好、別人的任何成就都要酸、到處說自己的才華是命運的詛咒(而非眷顧)、把自我價值建立在外來的肯定上、勝驕敗餒、棄明投暗、英年早逝、生不逢時。

這一套,行得通嗎?

當然行得通,可好用的呢,只是你會把自己搞死罷了。

有決心,你大可這樣幹。真的,別客氣,別為我或誰的幾句話錯過了你以身相殉的良機,就看你想不想拼!不過話說回來,這條路是不是一定能產生什麼傲人的成果,或能不能讓你和親朋好友得到長久的安慰與平靜,我也不敢說。我只能說這條路走下去應該會轟轟烈烈,刺激精采樣樣不缺,而且你的事蹟應該可以在身後拍成很棒的電影。所以如果你覺得生命的價值不在長度,如果你希望這一生是齣短暫、精采,什麼都玩到的悲劇(很多前輩真的都玩夠本了),那就請自便。

但是我總覺得藝術家在發脾氣、摔東西的時候,繆思女神會安靜坐在工作室的角落修指甲,耐心等著這傢伙冷靜、清醒過來,大家才好專心在藝術工作上。

畢竟說到底,作品才是王道,不是嗎?是吧。

發脾氣摔東西,應該不是唯一的選擇,是吧。

我可以提個建議嗎?

 

另外一條路

另外一條路,是帶著謙卑與喜悅的心情跟靈感充分合作。

我相信綜觀歷史,大部分人剛開始面對創意,心裡都是謙遜與喜悅,至於最後還是搞得像波希米亞人一樣,不受羈絆地過起藝術家的荒誕人生,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你可以用敬意與好奇心去接待創意,而不要那麼激動,那麼恐懼;你可以把擋在你與創意人生之間的種種阻礙移開,只要你清楚對你自己不好的,對你的工作大概也不會好。你可以少喝點酒來保持敏銳;可以顧好人際關係,避免自尋煩惱而導致分心;可以放膽為自己的創作沾沾自喜(如果嘗試某項創意沒有成功,你也可以安慰自己這是個有益的學習過程)。你可以面對奢華的引誘,面對責難與羞慚都堅定不移;你可以支持別人實踐創意,坦承這是片藍海,人人可以有一席之地;你可以用專注與付出,而不用成敗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你可以(透過治療、復健、祈禱或謙遜)對抗心魔,而不跟自己的天分或才華過不去──這有一個祕訣是記著惡魔反正從不出席創作。你可以堅信,面對靈感自己既非奴隸也不是主人,你是靈感的合作夥伴,而這角色有趣多了。你跟靈感共同創作的,是一件可以打動人心,具有意義的作品。你可以長命百歲,而且每天都以創作者的身分過得很酷很充實;你可以靠創作謀生也可業餘從事創作,重點是你知道錢不是重點。而且到了人生的盡頭,你可以對創意說聲謝謝,感謝它如此眷顧你,陪伴你一生過得如此有趣而熱情。

這也是條路。

看你怎麼選。

●本文摘自馬可孛羅出版《創造力:生命中缺乏的不是創意,而是釋放內在寶藏的勇氣》看更多試閱

 

 

作者簡介: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Elizabeth Gilbert)

1969年生於康乃迪克州沃特伯里市,自有記憶以來,即以作家為職志。在紐約大學求學期間,白天上課,夜晚振筆疾書短篇故事;曾在Spin、GQ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擔任新聞記者;是文學與非文學兩項領域的得獎作家。她的短篇小說選集Pilgrims入選國際筆會 / 海明威獎決審名單;2000年,第一本小說Stern Men登上《紐約時報》好書榜。2002年的作品The Last American Man入選美國國家圖書獎與美國國家書評獎決審名單。2006年出版的回憶錄《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全球熱銷超過千萬本,共發行四十多種語文版本;在台灣暢銷超過十萬冊。2008年,獲《時代雜誌》票選為全球百大影響人物之一。

 

 

讀.書.人


我訪問過非常多聰明人,多比較幾次, 

我就知道我自己算不上聰明,很多方面是笨蛋。 

幸好我喜歡閱讀,我慶幸有很多事,能夠依靠閱讀而學會。

放棄閱讀,就只能一直被困在從小已知的所有邊界內,

想擴張也不知該從哪裡擴張起。
作家 蔡康永

愛閱讀的你 別錯過手機版讀書吧!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破男孩閱讀危機,親職作家彭菊仙:用偵探、推理引他出洞!

2016-02-08 08:00 親子天下 作者: 彭菊仙

 

男孩只讀漫畫、嗜重口味,很有可能是同儕影響又欠缺引導,親職作家彭菊仙從帶兒子的經驗發現,想養成好習慣就要給他們「更好看」的書。

圖片來源:黃建賓攝

分享
 

Q:兩個兒子多數時間耗在電視和電動上,就算紙本閱讀,也只喜歡看漫畫。當我看到《親子天下》報導有男孩會去讀長篇小說、古典文學,就覺得很不可思議。請問,想讓男孩愛上閱讀,從什麼素材開始會比較容易呢?

✽ ✽ ✽

青少年男孩不閱讀的現象,大約從五年級就開始。當進入繁重的課業、擁有更多樣的興趣,以及產生更鮮明的自我意識之後,不少男孩就從閱讀中跳走了。另一方面,此時期的多數男孩對動態的活動更為嚮往。因此,若無刻意的引導以及適當的誘因,很多男孩寧願選擇騁馳於球場之上,或是鑽進線上遊戲和朋友們並肩作戰。

男孩閱讀危機1:偏食漫畫

如果真想閱讀,這個視覺世代的男孩當然首選動漫。《火影忍者》、《名偵探柯南》、《航海王》等幾乎是歷久不衰。此外,也有不少人鍾情於知識漫畫,引領盼望每一冊的出版,例如:《世界歷史探險系列》、《科學實驗王》等,幾乎是排行榜上的常勝軍。

這類漫畫的特色是:用誇張逗趣的畫面、連連的笑點,不著痕跡的灌輸年輕讀者們關於文史、科學、人文等知識。但讀多了,孩子們的閱讀胃口就此定住,難以轉回去適應純文字書籍,特別是高達兩、三百頁以上的厚書。有一位特愛漫畫的六年級男孩告訴我,沒有漫畫做為導引的書籍,他是完全不會去讀的,「讀得很慢,花太多時間,所以不想讀,」他解釋。

男孩閱讀危機2:速食短文

另外,臉書的出現也讓不少高年級孩子轉移閱讀目標。只要開機,既能看到五花八門的資訊,還能跟朋友即時互動,所以一旦孩子接觸臉書,必定流連忘返,當然就不再碰書。況且在此「後文字時代」,連我們大人都養成了「臉書式」的閱讀習慣:自動跳過三百字以上的貼文,更何況是孩子呢?

男孩閱讀危機3:重口味當道

除了漫畫、臉書,多數男孩真的都不碰文字書?不!孩子跟我說,有一類書已夯到不行,幾乎沒有同學不知道此書,因而成為跟上「主流」的象徵,也就是引起多方爭議的系列輕小說【國王遊戲】。

這套書集暴力與色情之大成,內容涉及自殺、殺人、接吻、摸胸部、上床等偏激情節,但這正合青少年的胃口!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性有著高度的好奇心,又喜歡標新立異,因此愈乖張,就愈受到歡迎。

看過此書的師長都大搖其頭,卻難以禁止!畢竟,這年紀的孩子最怕當局外人,對於大家都在討論的話題,即使明知並不妥當,或不感興趣,還是會主動涉獵的!

幫男孩找「更好看」的書

不過,說也奇怪,我家八年級、六年級的男孩卻從未翻過此類輕小說。「為什麼?」我好奇他們不怕成為怪胎嗎?

「因為我覺得有更好看的書!」八年級的大兒子翔翔告訴我。

的確,翔翔每天上學時總不忘抱一本小說到校,下課、午飯後,幾乎都在K小說,同學們從一開始把他當怪胎,逐漸的,也見怪不怪。

「這些小說太好看了,我停不下來,而且,我跟班上一大堆同學推薦,結果,現在很多人都跟我借書了!」這學期一開學,大兒子像是推銷員一般,好康道相報,把自己的珍藏品一本一本拿去借給同學。「馬麻,這就是我的方法,我不打電動,但是我介紹同學讀我喜歡的小說,這樣,就不會變成怪咖!」

到底是什麼書那麼精采,讓男孩們都來賞光?

原來翔翔從中年級開始就迷上福爾摩斯偵探故事,一本接著一本,全都讀完了。國中以後,就接著栽進沒有注音符號的現代推理小說:丹.布朗、傑佛瑞.迪佛、李查德、艾斯特班.馬丁……

此外,翔翔很喜歡看布局精巧的推理懸疑電影,如《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福爾摩斯》、《神隱任務》等,因此忍不住找原著小說來讀。從看電影到閱讀原著,慢慢的,他已非常習慣閱讀厚書。

雖然翔翔不打電動、絕不碰輕小說,但說實在的,我對他的閱讀取向並不滿意。他的閱讀口味是非常典型的「男孩取向」,除了偶爾看看學校的班書、校園小說,以及幾部大獎小說之外,他完全鎖定「偵探推理類」。

有一次,我邀請他看《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他竟然說翻了三分之一還索然無味!

引導男孩的閱讀視野

從大兒子的閱讀經驗,我反省到自己犯了一些錯誤,也就是在他中高年級時,我沒有花費心思引導他培養多元寬廣的閱讀胃口,以至於他的閱讀視野十分偏狹。同時,現代推理小說的口味愈寫愈重,其中乖張情節也不在少數,在我看來,吃慣重味道的翔翔,如今要返璞歸真,改讀清淡雋永的文字,或許不太容易。

於是,面對現在高年級的二兒子凱凱,我特別留意他的閱讀方向。每次哥哥誘惑他看現在的推理小說,我都刻意攔下,跟他解釋,那些書等到上了國中高中再慢慢欣賞,不妨先來讀一些更適合他這個年紀的經典好書。

記得我把《少年小樹之歌》給凱凱時,他非常抗拒,但我告訴他一個概念:一本書好不好看,至少要讀到三分之一才能下定論。我一點一點的鼓勵,希望凱凱能堅持一下,至少要讀到三分之一,如果不喜歡再來放棄也不遲。

果真,當凱凱讀到快二分之一時,幾乎是茶不思飯不想,這類與大自然共生共處的冒險故事深深打動了他,於是,他又閱讀了《野性的呼喚》、《白鯨記》、【手斧男孩】與【希臘狂想曲】系列……每一本凱凱都大力邀約我一起閱讀、一起討論。

陪伴男孩走過「閱讀不耐期」

說到幫助男孩從繪本跨越到純文字書的閱讀,我觀察到翔翔、凱凱在中年級時,都曾經歷過一段「不耐期」,也就是看到文字量稍多的書,就會心生排斥,我當時便思考以「延長共讀」來幫助他們。比如《三國演義》,每隔一、兩天,我就會請他們挨在我的身旁,聽我唱作俱佳的唸個半回、一回給他們聽。一開始的內容都是一些宮廷內鬥、或者關於人物現身的鋪陳,孩子們沒什麼興趣,甚至對貂蟬美人計的故事都不太賞光;直到我唸到諸葛亮出現,以火攻、水攻等出人意表的高明計謀退敵,孩子的眼睛才開始發亮。

於是,接下去孩子們不僅自己讀三國,甚至連漫畫本、連續劇、卡通、漫畫全都掃過一遍!

如何讓男孩持續對閱讀抱著熱情,而且能愈讀愈多、愈讀愈愛讀,我建議,中年級時必定要為他們加一把勁︱︱選擇他們有興趣的書、常常幫他們唸書、全家一起訂定閱讀時間、給予獎勵……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做法。

然而,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前提:如果孩子尚未對閱讀產生興趣,也沒有建立閱讀習慣,那麼一定要嚴格限制他接觸數位產品的時間。

男孩閱讀偏食的情況到底該不該擔心呢?我想到自身的經驗:

我在學生時代是一個只會K教科書、從不閱讀課外讀物的孩子。什麼時候我開始愛上閱讀呢?生下第一個孩子時,因為對育兒知識一無所悉,大量閱讀親子教養書籍,一本接著一本,讀得興味盎然。

隨著孩子長大,教養書幾乎被我K得差不多時,已養成了非常固定的讀書習慣,於是,很自然的,我想讀更多的書。從教養書跨入小說、趨勢、傳記……猛然間,我才發覺我的生命再難離開閱讀!

我想我那優游在推理小說的兒子,肯定在未來也會欣然遇上這個時間點的!而現在能做的、也必須持續做的,就是在閒暇時和孩子一起談談我讀的書,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悄悄輸入「書單」吧!把好東西先放在孩子的面前,雖然暫時誘惑不了他們,也能讓他們開開眼界,成為未來的選項。

我相信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因著不同的需要,閱讀的動機也會跟著改變,孩子閱讀的偏食問題會有機會得到修正的!

 

 

延伸閱讀

從操作中引導孩子數學思維
孩子的「為什麼」,究竟是「為了什麼」?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板乾淨不是天經地義

2016-02-05 02:45 聯合報 苗知睿/小學老師(台南市)

要放寒假前,我問班上的小二生,過年前會幫忙打掃整理家裡嗎?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那是大人的工作,媽媽怕我們太小不會做,所以我們沒做過也不想做;於是,我在指派的寒假作業中,加入幫忙打掃這項。

這幾天,跟內子、一對兒女合力清掃四層樓的房子時,小孩負責的工作是掃地與擦拭地板。他們將每一層、每個房間的地板清潔完畢,很有成就感,也深深體會到父母平時維持家裡清潔的辛苦。小兒子還童言童語地說,本來以為地板乾淨是天經地義的事,原來是父母付出、小孩享受。

無獨有偶,好幾位學生家長紛紛在臉書上留言,驚訝小孩怎麼搶著打掃家裡,做了很多事。

幫忙,是一種對家的認同!不分年齡、身軀大小,只要有心,全家人都可為這個家奉獻付出。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生作文「有共性而乏個性」 焦桐:驚訝多於驚豔

2016-02-01 08:04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作家焦桐談出席「第九屆聯合盃全國作文大賽總決賽頒獎典禮」,談「寫作應試訓練vs文學品味的修養」。記者蘇健忠/攝影

分享
 

由聯合報系主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贊助、南山中學等校協辦的第九屆聯合盃全國作文大賽總決賽昨頒獎,有一八六位台灣學生得獎。閱卷總評人、作家焦桐說,「驚訝多於驚豔」,因多數參賽作品「有共性而乏個性」,文章須跳脫同質性高的主題,才能脫穎而出。

聯合盃作文大賽是台灣最具規模的臨場寫作比賽,本次以「寫出關鍵競爭力」為主題,出題跳脫框架,用圖片方式命題,由學生自訂題目,期待能看出學生真實寫作力。

焦桐表示,他第一次評作文大賽,「驚訝多於驚豔」。剛開始閱讀學生們的作文,震撼於他們破題、引用名人佳句、末段再提升到心靈層次等招式,甚至自忖連他都不可能在五十分鐘內寫出如此文章。之後卻發現他們的邏輯、修辭、敘述、引用雷同,且都大量使用成語,「有共性而乏個性」。焦桐強調,寫作應從「閱讀出發」,聯合盃參賽作品有上萬篇,想從中勝出,就須跳脫同質性高的主題。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羅國俊說,好的作文能力帶給孩子三種價值,第一是升學競爭力的加分,第二是成為職場致勝的良好溝通技巧,最後,更重要的是孩子能透過書寫,與自己對話。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今年聯合盃主題正好與教育部希望學生培養「自我學習能力」的目標不謀而合。期待孩子們能將生活經驗化為書寫的養分。

為促進兩岸交流,聯合盃作文大賽今年也與山東青島晚報等合辦海峽兩岸聯合盃競賽,初賽參與規模高達卅萬人次。昨有一三五位獲獎大陸學生,專程從青島、上海、成都、廣州、武漢等來台領獎。

延伸閱讀

兩岸寫作平台5月上線 百萬人作文PK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動作,擊退疾病大敵 8個遠離癌症的 生活小習慣

2014/06/17 出處:財訊趨勢特刊 第 45 期 作者:張靖珊

讓人聞之色變的癌症,其實都是由一點一滴的生活習慣累積而成,但只要改變生活方式,不管幾歲,都可以「活得久、活得好、老得慢」。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腳步加快,不少人忙於拚事業或賺錢,卻也賠上了健康。這種罹患生活習慣病的比率不但大幅增加,且年齡層也有「逐年降低」的發展趨勢。「生活習慣病」這個名詞, 最早是源自於日本,1996年日本厚生省將過去俗稱的成人病或慢性病,更名為生活習慣病。但簡單來說,它其實就是過去被稱為「成人病」或「文明病」的一種新的統稱。
 
而由「成人病」轉變為「生活習慣病」,也是因為隨著時代的演變,生活習慣改變而身體無法適應,讓以往可能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現的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甚至是癌症),也出現在年輕人身上。
 
10大死因 都與生活習慣有關如果仔細分析衛生署每年公布的國人10大死因,可發現幾乎都與生活習慣有關。像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疾病……等,幾乎都跟飲食習慣不良、缺乏運動或睡眠不足有關;而菸、酒、檳榔也可以在10大死因中,看到它們肆虐的痕跡。
 
再以1 0 大致命癌症來看,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口腔癌、胃癌、男性攝護腺癌、胰臟癌、食道癌、子宮頸癌,也多半都與日常不良的生活習慣「關聯甚大」。
 
在上述各種常見疾病中,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固然是致病關鍵之一,但不可否認不良的生活習慣,仍是其相關的重要誘因。例如非胰島素型糖尿病患者,除了體質與遺傳方面的因素外,過於偏愛高能量、高脂肪食物、體型肥胖、運動不足……等生活習慣,也是造成疾病的原因。
 
菸酒、檳榔,對健康潛在威脅大。
 
生活習慣病最大特徵是,當它侵犯人體時無聲無息,完全沒有任何症狀與感覺,
而且是慢性進行、重複惡化,通常是意氣風發、事業有成時(男性約30~35歲、女性約35~40歲)開始發病,等發現時,都已在體內進行一段時間了,往往無法痊癒與復原。
 
生活習慣病都有相似的特徵,包含長期不良的飲食、運動、睡眠習慣,但許多研究也證實,正確的生活習慣,的確可以重新營造健康,甚至提前預防疾病。
 
找回健康 從8種小習慣做起以下是幾個促進健康的好習慣

1 拒絕菸、酒與檳榔。關於菸、酒與檳榔對於健康的危害,已經有太多的研究報告證實。單一危害因子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就已經不小,如果抽菸、喝酒、嚼檳榔一起來,對健康的危害將會更大。
 
以口腔癌為例,有研究調查顯示,嚼檳榔者罹患率為常人的28倍;嚼檳榔又吸菸的罹患率,則提高為89倍;假設菸、酒、檳榔統統不忌,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更較常人高出123倍之多。因此,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就要先從拒絕菸、酒、檳榔做起。
 
2 把握飲食4大原則。也就是「用全穀(像是糙米、全麥、雜糧、十穀米等)取代精緻醣類(可預防慢性病及避免便祕)」、「減少飽和脂肪酸(以植物性黃豆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反式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取(可減少高膽固醇血症的再發生)」、「適量堅果攝取(不但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是好的油脂來源,也同時含有醣類、蛋白質、膳食纖維及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營養價值甚高)」,以及謹守「三低一高(低鹽、低油、低糖、高纖)」烹調的原則。
 
特別以國人常喜歡吃的醬菜為例,太常吃重鹹和醃製食物者,容易因體內鈉離子滯留而引發高血壓。尤其醃製食物常含有亞硝酸鹽,在人體內會轉化成一種亞硝酸胺的致癌物質,還有可能導致胃癌。
 
3 定期做適當的運動。不喜歡運動是現代人的通病,總以工作忙、累為藉口。運動好處多多,不僅有助於強化心肺功能和肌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等,也能預防骨質疏鬆。
 
4 保持適當體重。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97年就宣布「肥胖」是一種疾病;而不健康的飲食與缺乏運動,則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肥胖相較健康體重者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相對危險性高達3倍以上,而癌症、高血壓也有2倍的風險。
 
5 睡眠充足、別常熬夜。除了每天要有7至8小時的優質睡眠之外,如果經常忙到三更半夜還不睡覺,會影響身體新陳代謝、內分泌系統及免疫
系統,導致體力下降,精神不佳。這是因為睡覺時,體內也同時在進行著許多修補與重整的活動。假設睡得不好或太晚睡,就會影響這些修補動作的進行,不利身心健康。
 
6 三餐定時定量、不吃消夜,也不吃不必要的點心。三餐定時定量,不但不會造成腸胃額外的負擔,且由於餐與餐的間距都有4到5小時,讓胃有時間消化食物,不會囤積體內造成負擔。
 
而經常在睡前吃消夜,會對腸胃形成強大負擔。這是因為晚上人體活動力降低,腸胃道也進入休息狀態。在這個時間內大吃大喝,不僅消化不順暢,熱量也容易累積在體內,形成肥胖的風險,進一步衍生出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
 
至於三餐之外的額外點心,特別是甜食、油炸物和高脂肪食物,其實熱量都不低,吃太多之下會轉變成脂肪堆積在身體裡,形成體脂肪、造成肥胖。而油炸食物因油炸過程中油脂會因為氧化而變質,產生大量化學物質,吃太多更有可能導致大腸直腸癌及乳癌。至於反式脂肪酸,則是一種氫化過的植物油,會使壞的膽固
醇上升,好的膽固醇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
 
7 多喝水、不憋尿。憋尿容易造成膀胱炎及其他泌尿系統疾病,且人體的組成有60%都是水,且由於人體的代謝,都必須仰賴水的幫忙,所以,喝水對身體正常運作特別重要。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水喝太少將與腎功能異常、痛風、便秘、血栓形成……等有密切關係。
 
一般來說,如果每天低於1,500C.C.,就易造成尿路結石、膽結石、腎功能疾病。因此,平常除了有限制水分攝取的人之外,在飲食外還須再補充 1500cc水分。假設長期待在冷氣房裡,必須補充更多的水分。而且,水分的補充,最好是以白開水或新鮮果汁為主,不應該是茶、咖啡或市售的各種飲料。
 
8 避免長期使用電腦或3C商品。長時間沉迷電腦或3C商品,讓眼睛一直盯著某個物體、身體姿勢維持不動,對眼睛及全身關節與肌肉,都會形成極大的壓力,也會減少戶外活動以及與人互動的時間。所以,不管是使用電腦或3C產品,最好每30分鐘就要讓眼睛適度休息,並活動四肢,而且,也不要連續使用超過3小時以上。
 
曾有人說過,21世紀是「自我管理健康」的時代,每個人自己就是最好的主治醫
師。只要在未發病之前,持續不斷正確的生活習慣,一方面可以維持身體健康狀況、延遲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就算已經出現疾病的徵兆,也可以防止繼續惡化。所以,只要靠著個人的恆心與毅力,不管幾歲,只要一直維持好的生活習
慣,不只是「不生病、少生病」,還可以「活得久、活得好 、老得慢」。(本文經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廖俊凱醫師審閱)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擔心太多、了解太少:給孩子上腳鐐,是父母不願放過自己

2015-10-26 13:30

「老師,我的孩子不愛讀書該怎麼辦」
「我的孩子成績永遠是最後幾名,但他又沒有其他興趣」
「老師他說想去做OOO,但是我怕那個學了會認識壞朋友」
「他很單純,我怕他不懂怎麼分辨會被帶壞」

每次接觸台灣的家長,絕大多數都處於一種焦慮中,焦慮於孩子的表現不好、焦慮於自己做得不夠多、焦慮於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孩子,所以我常在各種親師座談會中發現這樣的家長,急著將自己滿腔的焦慮倒出來,小至國小學童家長、大到研究所家長,不論孩子長大了沒有、能力有沒有變強,焦慮好像未曾改變,彷彿一直努力更努力地施加各種控制。

每次遇到這種家長,老實說,我都替他們覺得很累。

第一是,你把你自己搞得很累:一直處在焦慮當中大概不可能太舒服,一直想要用盡全力去控制各種變項往往事倍功半,再加上並不是做牛做馬累得要死就是有效能的好父母,頂多只是不會被人留個話柄「你不是個盡心的父母」,證明自己非常用心,除此之外,這個累好像沒有什麼意義。

第二是,你讓你的孩子也感覺很累:很多時候父母不放過自己是為了給孩子上腳鐐,「你看我都這麼累了,你還不乖乖聽話」、「爸爸媽媽很累是為了你好,所以你要乖乖念書(寫作業、聽話……)」,所以讓孩子很早就學會「我必須乖、聽話,爸爸媽媽的累都是我造成的」、「我必須……(做安全的事/父母規劃好的事/父母決定的事/他們習慣的事),不然我會讓父母親焦慮」。

第三是,你們把彼此搞得很累,但問題其實沒解決耶:父母親的焦慮背後是對子女很深的愛,期許子女可以平安順利長大,人生一帆風順;孩子對父母親的順從背後是對父母親很深的愛,希望不要再給父母親增加麻煩,讓父母親輕鬆一點。看來一切都很好對吧,但,正是這樣的教養方式養出了被動、且面對生涯風險較高的孩子。

讓我們重新回憶幾件簡單且重要的事:

(一)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風險的事,沒有沒有風險的事;

(二)你跟孩子是不一樣的個體,他不可能如你一樣的思考跟行動;

(三)你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一天24小時無時無刻陪伴在孩子身邊;也因此

(四)培養教育孩子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才是「回避風險/趨吉避凶」的根本,而不是「聽話」。

我常常發現父母親會忘記上述這幾點非常單純且重要的事,過度承擔或剝奪孩子自主控制的能力,然後反過頭來責備孩子「你怎麼這麼被動」、「你懂得太少」、「你怎麼這麼笨」、「養你養得我累死了」,罵了一堆以後,當我反問「那孩子覺得讀書重要嗎?」、「孩子認為讀書能帶給他什麼?」、「對孩子來說有沒有比讀書更重要/有興趣的事?」,父母親往往會呆住,可能會告訴我「這個……我沒問過他耶」,或者是繼續迴圈「反正他一定沒想那麼多啦」、「反正他還是要讀書」。

父母花了太多時間焦慮,甚至讓自己的焦慮大到看不到孩子真實的樣子。

父母常認為孩子很笨、孩子不會想、孩子沒概念、孩子不會看、孩子沒感覺,其實,這都不是真的,孩子都有在看、有在想、也充滿了各種感覺,只是孩子不見得會表達出來,更何況大人往往只說自己想說的,沒人在乎他們究竟在想什麼。

沒看到孩子真實的狀況,卻希望孩子變成某個理想的樣子,連自己對自己的孩子都做不到因材施教,卻期待學校老師對自己的孩子能因材施教,仔細想來,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妄想不是嗎?

所以,遇到這樣的父母親,我會告訴他們:

第一、夠好就好:你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你不可能做好所有事,讓所有人對你這個「父母的角色」滿意,只要做「夠好」(good enough)的父母就好,不要想做「完美/萬無一失」(perfect)的父母,一來那不可能、二來那沒有必要。

第二、一枝草一點露,你的焦慮是你的,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你不可能永遠陪伴孩子,倒不如讓孩子有空間自己做些嘗試,你才有機會看到孩子的動機、主動性,而不是一直像個教官累得要死。

第三、親職需要學習,依不同年齡劃出給孩子安全探索的自由:父母需要學習「什麼事情」是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也需要學習「什麼風險」是自己可以承擔的,好讓孩子可以嘗試。舉例來說:孩子的賴床是不是一定總要父母負責?跟孩子約法三章後,叫了孩子,但孩子繼續賴床,選擇讓孩子自己遲到而受到老師懲罰,這是不是一種自己負責的學習?(但父母需要忍受可能會被老師當成不負責任家長、上班有遲到壓力的可能性);孩子想學街舞是不是代表一定容易交到壞朋友而不能去?父母是否能協助過濾較好的學習環境,而非一開始就拒絕孩子,或至少釐清「如果可以學會街舞你覺得有什麼不一樣」?

重點是理解你的孩子怎麼想、怎麼看、怎麼認識與理解這個社會、有什麼樣的價值觀,而不是惶惶不安地懷抱著自己的擔心,包含對孩子、對親職、以及對各種潛藏的風險的,那樣會讓親子關係充滿壓力喘不過氣,也讓你自己感覺非常疲累且非常挫折。

下一次,當你又被本文最前面那些焦慮卡住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方法問問題:

「是什麼讓我的孩子這麼不喜歡念書?」
「是什麼讓我的孩子不喜歡念書又沒有其他興趣?」
「怎麼做能讓孩子去做OOO又不會認識壞朋友?」
「怎麼做能讓我的孩子學習如何分辨壞朋友?」

用好奇取代禁止與控制,用了解協助孩子長出自己的能量,而非讓他的順從搞得你自己更疲憊。

陳亭亘

中文系、心輔所、諮商心理師一枚。
因為活著很悶,卻也有些該死的時候會發現活著真好。
所以我寫作,想紀錄那些令人淚腺發達的片刻,想突破那孤零零的「我」,靠近「我們」。
也讓那些孤零零的「我」,可以被「我們」看見。
部落格:喜歡手作的,跨界心理師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洗牙是傷牙還是護牙 你真的知道嗎?

  •  
洗牙能有效清除牙菌 降低口腔細菌問題! (取自youtube/Clínica Dental Pardiñas)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牙齒健康。尤其在發達國家中,洗牙已經成為一種普及的常規口腔保健方式,人們一般都會在半年或者一年時間內洗牙一次。我們都知道,洗牙能夠幫助人們清潔牙齒上附著的菌斑、結石及沉積在牙齒表面的色素,這對預防牙周病和預防齲齒有很大好處。但是,人們同樣也會擔心,這樣的器具對人們的牙齒會不會有所損害,洗牙究竟會不會損傷牙齒呢?

1、為什麼要洗牙?

牙齦與牙根面之間不是緊密附著,而是存在一條0.5—2㎜的淺溝,稱齦溝。齦溝內易積存食物碎屑,附著菌斑,而且齦溝是難以徹底清潔的區域,同時,牙齒在清刷後,半小時內即會有新的菌斑形成,久而久之即成為牙結石(就和燒水壺裡堆積的軟垢一樣),這些細菌會引起牙齦炎、牙周炎、出血、口臭,最終引起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而洗牙,是藉由各種器械來去除這些附著於齒頸與牙齦溝之間的牙結石及牙菌斑,可以減輕牙齦炎、牙周炎的炎症狀況。

2、洗牙有什麼好處?

①預防牙齦方面的疾病,有助於較早地發現牙科問題。

②潔治是進一步的牙周治療或牙周手術的基礎。

③是口腔其他治療的基礎,比如修復缺失牙、正畸治療、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等。

④洗牙後需進行牙面拋光,使牙面變得更光滑,從而減緩菌斑的附著。

3、為什麼洗牙後反而會產生異樣感?

①洗牙後,牙縫變寬了

牙石的堆積、牙齦的炎症會導致牙齦的局部腫脹填塞牙縫,而洗牙後去除了牙石,牙齦腫脹逐漸消退,所以牙縫就變得明顯了,其實這是牙齒的真實面目,絕非洗牙所造成的。

②洗牙會導致牙齒敏感

其實牙石好像大棉襖,一旦脫去,牙齒暴露在「久違」的環境裡,就會產生異樣的感覺。如果是健康的牙齒,一段時間以後,異樣感會消失。

③洗牙時很疼 會流血

洗牙的過程通常會有點酸痛,如果牙齦炎症比較嚴重,洗牙時會出血,出血是炎症程度的反應,只有認真刷牙、洗牙才能消除炎症,炎症控制或消除後出血會減輕或消失。

4、洗牙對牙齒有什麼危害嗎?

客觀的說應該是有的,洗牙會對牙齒造成電鏡下可看到的細小的劃痕,但這很輕微,對於牙結石導致的對人體的危害來說,這微不足道。而且,專業的手法和適當的震動頻率會把這種危害降到最低。

5、洗牙的正確流程

①消毒:使用消毒液漱口。這個過程能夠有效地降低唾液中細菌的含量,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污染。

②潔治:醫生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通過手工或超聲的方式進行潔治。

③噴砂:通過特製的鹽加上高壓水,為牙齒做進一步的清洗,清除色素的效果更為明顯。

④拋光:通過拋光可以使牙齒更光亮,牙面更光滑,從而減緩菌斑及色素的附著和牙石的生成。

6、多久洗一次牙?

牙醫會結合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複診計劃。有些患者牙周比較差,可能兩三個月就得來醫院複查,而有些患者口腔衛生保持的比較好,可能兩三年洗一次牙也可以。總之,一般人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是比較合適的。

結語:洗牙會在牙齒表面留下只有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微小划痕,但牙齒組織不會受到損傷。洗牙之後一般都要進行拋光處理,可以彌補這些細微的粗糙面,還能減少後期的色素沉著或沉積牙石的機率。

人們一般都擔心洗牙造成出血對牙齒有影響 此圖為示意圖 (圖取自/問病網)
人們一般都擔心洗牙造成出血對牙齒有影響 此圖為示意圖 (圖取自/問病網)

文章來源:youtube(Clínica Dental Pardiñas)

文章來源:問病網

出版編輯:蕭義正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酬庸的藍營不分區應知所進退

2016-01-25 01: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敗選後,內部檢討聲浪四起。立法院馬上要開議,國民黨首度淪為國會在野黨,將以僅存的卅五席立委對抗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大軍。國民黨改革要往什麼方向走,暫時仍莫衷一是;但如何在主要民主制衡場域的國會發揮戰力,目前可以考慮的方向,應該是重新盤整立委戰力。

這次不分區立委,國民黨共取得十一席。其中六席屬於「專業組」,不論新人舊人,各有學術或實務專才,爭議不大;但另五席的「政治組」,從提名首日就備受外界批評。當時朱立倫不諱言,這些不分區立委的提名是基於「政治考量」,一則是在平衡地方,一則是作為「未來縣市長選舉的儲備人才」,兩年後必須披掛上陣參選。說穿了,「政治組」立委基於「酬庸」的成分甚高。

從選舉結果檢視,當初希望藉由「酬庸」以吸引政黨票的目的,卻完全落空。若依名單一一盤點,列不分區第一名及第七名的是高雄立委王金平和黃昭順。上次立委選舉,國民黨在高雄還當選二席,政黨得票率為三成九,總統得票率約四成四。但這次選舉,高雄立委全盤盡墨,政黨得票只剩下二成二,總統得票二成六;顯示王、黃兩人並未發揮什麼吸票、固票作用。

桃園的吳志揚名列不分區第八,但這次桃園立委從上屆六席全上的「全壘打」,掉到只剩兩席;政黨得票率從四成九降至三成,總統得票從五成七降到二成二。雲林的張麗善列不分區第九名,上屆雲林藍軍擁有一席立委,這次歸零,政黨和總統得票率分別從三成七、四成二降為二成五。花蓮的徐榛蔚列不分區第十,也未發揮鞏固當地立委席次的作用,花蓮政黨票從六成二降為四成四,總統得票率從七成降為四成八。代表屏東的曾永權,名列不分區十一名,這次因婦女保障名額因素而未上榜。而屏東的戰果同樣悽慘,不但立委歸零,政黨、總統得票率比起上屆也慘跌一成四、一成六。

由此可見,當初國民黨寄望不分區立委藉其形象、實力以達到吸票作用的目的,完全未發揮作用。進一步看,所謂為下屆選舉「儲備人才」之說,似也難言之成理。例如,吳志揚家族三代經營桃園,前年市長連任失敗,這次還要靠「不分區立委」經營下次選舉,道理何在?張麗善、徐榛蔚列入不分區,是希望大選中得到其家族奧援,但這種赤裸裸的「分贓」,最後的效果恐怕只是減分。至於黃昭順,身為在地資深立委,選前宣布棄選,卻轉身爭取不分區得逞。試想,打硬仗的黯然落選,避戰懼戰的卻安然重返國會,這算什麼公平正義?

爭議最大的,還是王金平、曾永權兩人。王金平擔任立法院長近廿年,以「政黨協商」之名對國民黨決策百般干擾。在大選過程,他為求爭取不分區提名,在黨內使盡拉扯杯葛之能事;從選舉結果看,其「責任區」兵敗如山倒,傳說中的「公道伯」神威何在?至於曾永權,歷任黨政要職,非但沒有為九合一敗選負責,轉任總統府秘書長,竟還來爭奪不分區席次。如此有過無功者,就算未來有遞補不分區的機會,他正當性何在?

再說,提名這些人選的考量之一,是作為「縣市長選舉的儲備人才」。但綜觀他們的特質,多屬傳統家族或派系人馬,其中有人根本無參選意願,有些人則根本難以贏得選民的尊敬與青睞。更何況,國民黨若要提早啟動世代交替,又豈能指望讓這些老派政治人物再扛起反攻大旗?

面對這場宛如大海嘯席捲的慘烈選舉,國民黨未來能否重建重生,就要看那些海嘯過後依然站著的人,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和毅力找到新的生存機會和法則,重新找回選民的支持。就這點而言,一些從國民黨區域惡戰中「熬」過來的戰將,應該符合這樣的條件。至於目前檯面上這批「政治組」的不分區立委,卻不像可以扛起重任的人,至少不像可以說服選民下次投國民黨一票的人。

不論是主席之爭或路線之爭,國民黨要談黨內改革及再造,都應優先考慮立法院的布局,並敦促不適格及未達當初提名目的的不分區立委及早「知所進退」,讓新正的「火種」人選登場應戰。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是天才也沒關係!這10個習慣讓你變聰明

中時健康 李亞蓮   

我們都知道智力是天生的,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一輩子只能才智平庸!後天的生活習慣,更是影響我們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不但會影響身體是否健康,好的生活習慣還能夠讓一個人變得更加聰明!

下列10個習慣,都是經過科學實驗證實,能夠讓人變聰明的方法:

1.彈奏古典樂器

研究證實,聽古典樂或彈奏古典樂器都能夠幫助增加記憶力,花時間努力學習彈奏樂器,也會讓你變得有耐心、有毅力,並同時提高你的專注力。

2.閱讀

多方閱讀首先當然可以增加你的知識,此外還能幫助減輕壓力、體驗不同的世界,這些都能夠讓你對自己的感受更好。閱讀能夠加強你對萬物的認知,讓你變得更有生產力與行動力,去達成你的目標。

3.經常沉思

沉思最重要的是讓你專注在自己身上,並更加認識真正的自己。沉思也幫助你減輕壓力、拋開憂慮,讓你能以更加有效率的狀態去學習、思考與計畫事情。

4.腦健身

鍛鍊身體可以透過健身,腦袋也需要健身維持好狀態。經常讓大腦挑戰、嘗試新事物,有助於保持大腦的敏銳度;試著做些腦力激盪的活動,例如數獨、拼圖、棋牌遊戲或猜謎語。這些動作有助於大腦產生新的連結,讓你在處理問題時,能夠從各種不同角度看待並想到各種創意方法解決,提高生產力。

5.經常運動

大腦要維持較佳的血液循環,就要增加大腦的運轉,定期運動能夠讓你的身體與大腦維持正常的機轉,並舒緩緊繃、幫助睡眠。另外,研究指出運動還能夠創造新的腦細胞,改善大腦的總體表現。

6.學習新語言

學習新的語言並不是件簡單的任務,但它確實有很多好處,像是在分析語法結構與學習新字彙的過程中,能夠加強我們的大腦知識與健康;另外,也有實驗證實,口說能力愈好的人,愈擅於計畫、做決定和解決問題。

7.寫下你的感受

寫作除了增進你的語言能力,也能夠發展你的專注力、創造力、想像力與理解力。你可以手寫或發表在部落格,無論你選擇哪個形式,都是在幫助你將文字轉換影像記在心裡。另外,學著清楚地表達自己則是提升個人能力非常好的方式。

8.旅行

旅行同時包含了身心靈的訓練,能夠幫助卸下心中的壓力,而當你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你就更能專注在任務上,並深化你對事物的理解與觀察。

9.下廚料理不同菜色

經常下廚、尤其是那些喜歡製作不同料理的人,除了擁有較佳的創造力,也有不怕嘗試新事物、容易專注在細節上的特質。試著下廚吧,無論你料理的是什麼,可學習一心多用、精準測量與快速做決定,這些都能夠變得更加聰明。

10.參與體育活動

經常參與體育活動能夠增加大腦彈性,並改善大腦整體健康。就算不運動,觀看體育賽事也能夠促進大腦運轉;親身參與體育活動的話,則有助於加強反應力、合作能力、包容能力和自信心。

從以上10點,我們不難發現,維持健康的身心靈並時刻充實自己,就是變聰明的不二法門,經過後天的努力,也能夠讓我們對自己充滿自信!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寒流來了!保暖從哪裡開始才正確?

 


寒流來襲,生活中該如何保暖才正確呢?(圖/本報系資料照)

寒流來襲,生活中該如何保暖才正確呢?(圖/本報系資料照)

正值寒流來襲,氣溫直直落,走在街頭冷得讓人直發抖,提醒大家,外出時一定要作好防寒保暖,尤其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保暖記得要從「頭」做起!根據腦神經外科醫生表示,人的頭部是神經中樞的所在地,頭部的皮膚雖然薄,但血管及毛髮既多且粗,所以體內熱量常從頭部大量往外蒸發。

寒冷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圖/本報系資料照)
寒冷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圖/本報系資料照)

寒冷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毛細血管也可能發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動脈持續痙攣,中風發病率明顯增高。特別是秋冬時節,寒流頻繁,氣壓多變,受冷空氣刺激,血管收縮,猝死也時有發生。據研究資料顯示,氣溫在15℃左右時,人體約1/3的熱量從頭部散發;氣溫在4℃左右時,約1/2熱量從頭部散發;而氣溫在零下10℃左右時,竟會有3/4人體熱量從頭部「跑掉」。

寒冬來臨,保暖記得要從「頭」做起。(圖/本報系資料照)
寒冬來臨,保暖記得要從「頭」做起。(圖/本報系資料照)

所以,寒冷時候戴帽子不僅能保暖,而且還可避免發生感冒、咳嗽、頭痛、顏面神經麻痺等疾病發生。據統計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多在寒流過境後的隔天和五天,各出現一個死亡高峰期,對那些年老體弱者以及患有上述疾病的人來說,很容易引發疾病,導致病情惡化,甚至是死亡。

秋冬時節,寒流頻繁,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圖/本報系資料照)
秋冬時節,寒流頻繁,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圖/本報系資料照)

保暖從「頭」開始:

1.避免發生腦血管疾病發生,可從日常生活上做好預防,外出時要戴好帽子、口罩、圍巾、手套,保護好身體,預防高血壓、腦中風發作。

2.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飲食,比如海魚,蝦,牛奶,豆腐,牛肉,羊肉,少吃動物性油脂及動物內臟,儘量少鹽、少糖、少油,定時定量、多吃綠葉蔬菜、新鮮水果。

3.常保持愉快心情,學會自我調節工作節奏,減少壓力。

4.每天至少有三十分鐘的規律運動,比如走路,慢跑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

文章來源:萬花鏡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你視力變差、性慾低落!睡眠不足有多可怕?

中時健康 李亞蓮


太多事情做不完的時候,你會怎麼做?許多人肯定會回答「熬夜趕工」!然而,睡眠不足對健康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你的想像;不僅隔天精神不濟,連學習、思考、情緒甚至視力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可不是隔天一杯咖啡就能夠彌補的。

1.容易感冒

研究顯示每天睡眠低於5小時的人,比起每天睡7小時以上的人更容易感冒,表示睡眠不足會讓免疫力下降。

2.腸胃問題

不睡覺會導致腸胃發炎、胃酸逆流,並增加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危險。

3.學習力下降

睡眠不足與我們的記憶力和學習力息息相關,專家建議應早睡早起,確保睡眠時間足夠。

4.易怒、情緒不穩

當我們沒睡飽的時候,會比平時更暴躁易怒,並且容易發生情緒失控。

5.頭痛

睡眠不足會導致頭痛發生,另外,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在醒來後也容易有頭痛的狀況。

6.性慾低落

睡眠充足才能健康的提升性慾,並維持良好的生理反應,這和伴侶的性關係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7.視力變差

缺乏睡眠會使我們產生管狀視力(無法像正常一樣從一側到另一側看到完整視野,僅剩中心部分的視野)和複視(視力出現複視、重影或鬼影)等症狀,導致視力模糊;維持清醒的時間愈久,眼睛就愈容易產生幻覺。

8.肥胖

睡眠不足的時候,我們會傾向吃進更多點心和高熱量食物,這種現象在小孩子身上特別明顯。

也許你覺得熬夜一兩天,只要補個眠就可以,但是這些危害並不是一兩天就補得回來的;與其犧牲睡眠時間,不如學習正確規劃時間,讓生活維持規律作息,保障自己的健康。

>>想知道更多請前往「健康365臉書粉絲團」按讚!

關心自己的健康,守護你的每一天~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再練瞎掰功力! 人人可做的寒假作業是什麼?

2016-01-12 08:17



今年的寒假很特別,假期的最後一週開始過年,所以還在大過年,就得準備收心了,若是有寒假作業,多半必須預留三四天來趕工整理,那麼今年大年初四就得收起糖果瓜子撲克牌與3C電動,改吃定心丸,確實非常掃興。

沒有寒假作業,至少今年可以保證好好放鬆,沒有後顧之憂的南征北往,和親戚家人拜年團聚。就憑這一點,我舉雙手雙腳贊成至少今年寒假不該有寒假作業,至少不要有過多繁瑣折磨小孩大人的寒假作業。

老實說,孩子還在小學時,每次寒暑假準備收假,我最痛苦的便是最後大趕工的那幾天,三小子一兩天之內得把「家事記錄卡」、「運動記錄卡」、「品德記錄卡」全部填滿,往往腸枯思竭也無法精準記得哪天做了什麼家事,做了哪種運動?做了幾分鐘?每天做了那些合乎道德要求的高尚行為?

於是三小子東一個問題:「馬麻,每天洗碗算不算『孝順』?」、「馬麻,每天按時餵寵物算不算『有恆』?」;西一個問題:「馬麻,外出旅遊算不算運動?算健行嗎?那要寫幾分鐘?」搞得我頭皮發麻。

三小子寫完之後,我還要各自再簽名並寫下「家長的話」等等,另外還有每人各兩份共六分的讀書心得要寫下「家長閱讀心得」,及其他類如週記、旅遊記錄、作文等等,都要簽名或是寫下「家長感言」;而旅遊記錄還要依照各小子每人的個別需求,整理、加洗三大份共計數十張的照片,好讓他們剪剪貼貼,塗塗畫畫。

然後按照規定的順序,整理成有條有理的三大本寒暑假作業檔案。

於是,八週的暑假,光是撰寫完這些檔案內容,大約要花上兩週,再加上整理、剪貼、繪圖,則至少必須花費三週的時間。而因為寒暑假作業有太多父母要簽名、要寫心得、要參與的部分,所以幾年下來,家長我這一端也累積出一身功夫,暑假作業趕工實力不輸安親班,特別是「瞎掰」的功力!

難道都沒有做家事?沒有運動?沒有良好行為可以記載?

當然有的。每天都充分浸淫於閱讀的樂趣,每天都要孩子游泳打球,每天都按照家規,認份的洗碗曬衣,但是在美好悠閒的假期中,每晚臨睡前,當一家子聊得正起勁、或是手上正一本精彩的床頭書、或是全家都在興頭上圍攏著電視機時,誰能當機立斷轉身填表並且持之以恆的仔細照顧運動卡、家事卡、品德卡呢?

多數家長都承認跟我一樣:就是帶頭讓孩子瞎掰啊!沒有承認的則跟我說:「反正安親班會幫忙搞定囉!」

我們的社會從上到下都太講求形式,要檔案、要報表、要量化、要證據,對於須實事求是的公務自然不在話下;但既然是悠閒的假期、一生中難得的人生空檔,那麼就大膽拋開樣本、形式、數字、證據吧!與其拘泥於虛假包裝的形式主義,倒不如簡單真實又無負擔的享受假期過過日子!

說實在,能完全無憂過寒暑假也不過是小學五個寒暑罷了!到了升國中的暑假開始,不論學校有沒有作業,面對三年之後的會考,面對接踵而至的繁重課業,哪個孩子膽敢有單純無憂的寒暑假呢?

我問國高中孩子寒暑假最大的心願,對平日考試壓力接踵而至的他們而言,世界變得好小,心願變得好寒酸:「每個同學都馬一樣啦--睡飽、睡到自然醒!

其實不少中學生還要到校參與寒訓暑輔,假期也是來去匆匆,而剩下為數不多的時間,大半也都貢獻給補習班與參考書,有沒有寒暑假作業這個問題對中學生而言,根本不值一談。

對平日七點半之前就要到校,晚上還要趕補習班的他們而言,「睡到飽」確實就是寒暑假最合理、最實際、最甜美的大夢想!呵呵,說實在,我絕對會優先讓孩子圓這個非常寒酸的夢!

這個寒假扣除過年也不過兩週多,中學生除了「拚課業」、「睡到飽」之外,還能有多少選擇?當然不太多!平日因補習讀書而沒有時間好好感受「家」的孩子,其實根本也無須在假期中塞進太多選項,除卻睡覺、運動之外,最棒、也最迫切的選擇,就是好好學著做家事!

平常沒時間好好洗碗擦桌子的孩子,寒假就天天耐著性子來做這等最基礎級的家事吧;洗碗擦桌都已輕鬆上手的孩子,則挑戰平日從未做過的進階版家事吧,如清洗抽油煙機、刷洗馬桶、洗窗等等。

學期中,父母已把孩子交給了學校與補習班,那麼寒暑假,父母無論再忙,勢必得儘量抽出時間,把孩子收歸家庭。陪伴孩子好好過幾天真真實實的生活,讓他們跟著下廚,學會為自己煮一碗麵、下水餃、煎個蛋、炒一盤青菜、削幾顆蘋果,這些,比起花費時間包裝漂漂亮亮的報告與記錄重要得太多、對整個人生而言也實際得太多!

有一篇題為「告訴孩子,這就是『貴族精神』」的文章,其中第一段就是告訴孩子:「你一定要學會做飯,這與伺候人無關,在愛你的人都不在身邊的時候,這使你能善待自己,獨立生存。」所以,兩週多,教孩子為自己做飯、餵飽自己;教孩子為自己所愛的人做飯,學習付出,這就是最棒的寒假活動!

此外,兩週多的寒假,和孩子一起讀兩三本好書吧!心不要大,三本太多,就讀兩本,兩本還是太多,就讀一本!孩子讀,爸媽也讀,讓你們透過相同的文字經歷共同感動的時刻,創造共同的話題,互相激勵深刻的思考。

當然,若還行有餘力,中學生還可以做自己更多的夢,圓更多的夢!

至於小學生,那假期當然有太多的夢想可能,因為沒有升學的包袱,當然要好好享受人生中最無負擔的五個寒暑假。別忘了,升上中學,這些真正名符其實的假期就從人生中消失,直到成人開始上班為自己負全責時,可是連享受名實不符寒暑假的權利都不再有!

沒有寒假作業,安親班也瘋狂?確實,安親班老師不必再為了交差,上網幫孩子查資料印資料、整理資料、剪剪貼貼一本本華而不實的寒假檔案。這些時間本來就是家長老師用心陪伴、和孩子真心交流的黃金時刻!沒有作業的催逼,家長老師正是可以真心觀察孩子心向、深入孩子內心深處的時刻!安親班,不妨也給孩子留點白吧,再依據個別孩子的需求,提供獨具的資源與輔佐,這樣的安親班,才真正「安親」!

彭菊仙(親職作家)

彭菊仙,政大新聞系畢。曾擔任電視記者,節目製作人、監製。生養三個兒子後,回歸家庭,並致力於親職教養研究與寫作,網路文章廣受父母讀者喜愛流傳,曾出版《幸福教養》《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等書。
facebook: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在橫著刷牙?百分之99的人都刷錯了!

 
還在橫著刷牙?百分之99的人都刷錯了!
還在橫著刷牙?百分之99的人都刷錯了!(圖/今日頭條)

刷牙可以去除牙菌斑、軟垢和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但不正確的刷牙方法,不但達不到口腔清潔的目的,反而可能會引起各種不良後果。最常見的有兩種:牙齦萎縮、牙齒頸部的楔狀缺損。可以想像一下,長此以往,牙齒頸部的缺損越來越大會怎樣?仔細觀察,你有這些情況沒?

還在橫著刷牙?百分之99的人都刷錯了!
牙齦萎縮。(圖/今日頭條)

而今天,我們來聊聊第二種「楔狀缺損」,平時常常牙痛,冷水刷牙或遇冷時,牙齒敏感,就有可能是因為牙齒頸部的「楔狀缺損」引起的。它是牙齒唇頰側頸部硬組織發生緩慢消耗所致的缺損,由於這種缺損常呈「楔形」因而得名。長期橫著刷牙,大力刷牙或者牙刷過硬,都可能造成牙齒頸部的磨損,形成「楔狀缺損」。一般在楔狀缺損症狀較輕時,不會有明顯酸痛感,這時不需要進行處理。只要注意不要橫著刷牙,選擇小頭較軟的牙刷,小心保護即可。

還在橫著刷牙?百分之99的人都刷錯了!
牙齒頸部的楔狀缺損。(圖/今日頭條)

但對於缺損比較重的患者,建議及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其實,楔狀缺損不是太複雜的病症,治療及時就能減少因牙病帶來的痛苦。

還在橫著刷牙?百分之99的人都刷錯了!
正確刷牙,預防「楔狀缺損」!(圖/今日頭條)

溫馨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如遇牙齒不適、酸痛等症狀時,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了。這時我們就應該到專業的口腔醫院進行治療。現在可以自我檢查一下,看看自己牙齒頸部有沒有缺損的現象。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國首席媽媽分享育兒經 6子女為哈佛耶魯博士

 
/綜合報導

被譽為「韓國首席媽媽」的全惠星,曾任耶魯大學教授,現任東岩文化研究所理長。她生育了6個子女,並全部培養成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畢業後,子女分別擔任著名大學的教授、院長和美國白宮衛生部長助理等要職。她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稱受到中國古代文化啟發,中國有句話「功夫在詩外」,運用到她的教育方法中就是「功夫在『學』外」。

據《環球網》報導,全惠星出生於首爾,就讀梨花女子大學英文系二年級時,以全額獎學金作交換學生去美國留學,在迪克遜大學學習社會學,後進入波士頓大學當研究生,取得社會學博士和人類學博士。

全惠星被譽為「韓國首席媽媽」,自己是博士的她,也將6個子女全部培養成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畢業後皆擔任要職。《紐約時報》評論「這個成功的家庭,可與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甘迺迪家族相媲美。」。

接受美國哥倫比亞電視臺專題採訪時,全惠星透露了她獨特的教育理念,她說在研究中國古代文化中受到了啟發,中國有句話「功夫在詩外」(出自詩人陸游,意指做詩不能只知道在辭藻、形式上下工夫,更應該注重詩文的內容和意境。),運用到教育方法中就是「功夫在『學』外」。

全惠星6個子女的情況分別為:

大女兒慶信,哈佛畢業,麻省理工學院理學博士,現任韓國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

大兒子京柱,畢業於耶魯大學醫學院,曾任麻塞諸塞州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部長,現任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

二兒子東柱,中學獲得美國總統獎;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和麻省理工學院哲學博士。

三兒子洪柱,哈佛大學學業後,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後回到哈佛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之後受到耶魯大學法學院的邀請,成為該學院首位韓裔客席教授。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曾出任助理國務卿,主管人權事務。

二女兒慶恩,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後,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臨床法學客席教授。耶魯大學聘請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

小兒子定柱,哈佛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和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獲得了美術學領域的最高學位——MFA(藝術碩士)。

全惠星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

第一點就是「媽媽們要懂得發展自我」。她認為,想培養優秀的孩子,就要先提高母親的能力,母親對一個家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應該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一個均衡點,有無能力排列事情的先後順序,並解決家庭和事業相互衝突所產生的矛盾和困難。

全惠星認為,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媽媽都要盡最大努力去開發自我。是否進入職場工作並不重要,關鍵的是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自己所承擔的職責。她分享自己在面臨孩子升學問題時,工作方面也正如火如荼,但她最後仍然選擇了孩子為重,而放棄參加自己專業領域的重要聚會。

第二點是「絕對不要為孩子犧牲自己」,她說的是無條件犧牲,因全惠星自己的父母也不是這種人。並且,全惠星說,作為父母,關鍵在於如何能夠成為孩子們的引導者,幫助他們看到未來、走上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她回憶,自己的父母始終在學習、進步,充實自己的人生,他們的生活態度和世界觀影響到了很多人,也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全惠星說,僅僅有能力養育孩子,卻沒有能力引導孩子的父母,並不是合格和優秀的父母。父母自己一定要有目標意識,即使為人父母了,也要繼續努力。父母的人生應該是完整的,不能被孩子所隔斷。做到這點,反而會比無條件犧牲更難。

第三點是「創造一個隨時隨地讀書的環境」,無論在家裡的哪個角落,都有學習的氛圍。這一切都是全惠星先生所營造出來的。不用強求他們去學,孩子們的眼裡只能看到書桌和正在學習的家人,他們就會覺得學習是我們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書桌在全惠星家十分重要,在不太大的家裡,光書桌就有19個,再加上餐桌和茶几有時也充當了書桌的作用,算起來就更多了。全惠星說,她們甚至為了讓孩子的朋友來家裡時也能學習,而額外準備了兩張書桌,她們家幾乎成了附近鄰居的孩子自習圖書館。

第四點「感情好的夫妻容易成為榜樣」。全惠星說,父母相互尊重,會對孩子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常常吵架的父母,尤其是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的父母,他們孩子的成長肯定會出現問題。儘管儘量避免,但夫妻間爭執還是有的。但在孩子面前,她從來都是為丈夫樹立父親的權威。

第五點「打開孩子心靈的方法」,全惠星說,家裡每天早上一定要一起吃早餐,這為交流提供了好時機。這是她先生定下的原則。不單單是因為吃早飯對人體的重要性,還因為能夠讓自己從每天早上開始認知「家庭中的我」。早上看到孩子們的表情和氛圍就能大概猜出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了。

第六點「與孩子溝通的訣竅」,全惠星說,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愛跟自己說話,遇到這種情況的父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誰的問題。她個人認為,孩子不跟父母溝通,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跟父母溝通沒有意義。可能父母不理解他,總是從自己的角度教育他;或是父母不能提出建設性或者啟發性的建議。

第七點「讓孩子不用督促也會主動學習」。一個人的才華,會讓他整個人看起來熠熠生;而只有當他同時擁有了高潔的品格,他的光輝才會散發和蔓延,才會照耀到他人。全惠星說,才華像是蒲公英的花朵,而品格就是微風,風吹過,蒲公英的小傘才會在空中翩翩起舞,飛到四面八方,把種子播下。品格的魅力每每讓她感到震撼和驚喜,它能讓一個人更努力,更開闊,更柔軟,也更有力量。

(中時電子報)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