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論-面對新平庸困境的因應之道

 
央行總裁彭淮南。(本報資料照片)
央行總裁彭淮南。(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銀行日前召開今年第一季的理監事會議,會中決議維持目前的利率不動,其中重貼現率仍為1.875%,這是央行第15季以不變應萬變的利率政策。不過央行總裁彭淮南強調「現在市場資金很寬鬆」,暗示央行雖然沒有調降利率,但卻實質上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此外,央行同時發出57頁的參考資料,詳細說明央行政策背後的考量。

在這份參考資料中,我們想就央行所提出的「新平庸」現象也提出一些看法。所謂的「新平庸」一詞,是國際貨幣基金(IMF)執行長拉加德在去年10月的一場演講中提出的,針對投資不足,以及低信心、低成長、低通膨所構成的惡性循環,導致經濟成長持續低於長期平均值,而且就業疲弱不振,她把這種現象稱為新平庸。因為當前的新平庸現象和過去曾經發生的長期停滯有些類似,歐美各國政府都為此傷腦筋。然而目前的狀況主要還是起因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而危機過後,全球經濟成長卻步履蹣跚。危機前的2003年至2007年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約5%,危機後的2008年至2014年全球平均成長率約3%,其中先進經濟體更只有1%。 

導致新平庸的因素很多,其中大家公認最重要因素就是金融海嘯後,全球央行為了救市,大力挹注資金至市場,營造出幾乎接近零利率的環境至今,歐洲甚至出現負利率情形。原本希望藉此鼓勵企業借貸資金增加投資,進而創造就業機會,然而除了美國的失業率降低,經濟也有復甦外,其他各國反而都遭到打擊,而陷入新平庸的後遺症。而且就在同一時期,科技的發展走向讓贏者全拿的趨勢日愈明顯,更加深了新平庸現象,表現在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紛紛下滑。

從央行提供的資料來分析,比較台灣、日本、南韓、美國和德國的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重(即勞動報酬份額),1991年時分別是51.6%、52.3%、46.1%、55.9%、53.7%,至2013年時分別是44.7%、51.9%、43.4%、52.8%、49.6%。上述數字顯示薪資停滯導致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勞動報酬份額,全部呈現下降。其中日本可能因為已經失落了20年,勞動報酬份額降低的很有限,美國和德國則降低了3至4個百分點。南韓從46.1降低至43.4,台灣從51.6降低至44.7;南韓原來就是財閥經濟體制,這些年受外在環境影響,勞動報酬份額再降低了2.7個百分點,不過卻比美國和德國降低得少。相對台灣卻降低了6.9個百分點,比其他國家降低的幅度都大。這也顯示媒體經常報導的國內實質薪資倒退至15年前水準,絕非危言聳聽。不僅如此,台灣還比別的國家惡化的情況更為嚴重。

央行並未說明台灣惡化的原因,我們認為,在資金寬鬆的這些年,全球多數國家的房地產和股市都同樣呈現上揚,惟台灣的房地產稅制和資本利得稅制的不健全,根本課不到該課的稅,剛好讓資本和資產擁有者獲利更多,相對地勞動者的報酬就降低了。其實金融海嘯至今,雖然台灣經濟成長率不高,平均也有2%至3% ,但實質薪資卻完全停滯不前,這已經不只是外在環境因素而已,而是政府的產業政策和稅制都出了問題,才使得情況變本加厲。

另外,央行進一步引用國際間的情勢指出,工資帶動型成長策略才有助於自「新平庸」脫困。觀察過去幾年的傳統經濟思維,認為低單位勞動成本和低稅負可增加企業利潤,促進投資帶動經濟成長,因而採用了「利潤帶動型成長策略」;但全球金融危機過後的事實證明,上述策略存在嚴重盲點,因為國際間失業率雖有下滑,但薪資停滯、經濟復甦緩慢。這種現象顯示,過去建立在壓抑勞動成本的「利潤帶動型成長策略」不再可行,而必須以全新觀點來看工資在經濟發展過程所扮演的角色,唯有薪資恢復成長,才有可能出現穩健的經濟復甦。許多國家也開始推動,例如美國總統歐巴馬向獲利企業提出提高工資的呼籲,日本推出鼓勵企業提高工資的稅負優惠,南韓推出新規定對企業保留盈餘課稅等。也因此央行對立法院目前正在推動的「加薪四法」,表示樂觀其成。

台灣的薪資水平已經倒退嚕至15年前,勞動報酬份額又比其他國家低很多,此時此刻政府採行「工資帶動型成長策略」,有其必要性和急迫性,央行也表達了支持立場。雖然企業界對於加薪四法尚有不同的意見,但短期看來,這是目前政府要走出困境所能儘快實施的第一步決策。但加薪四法建立在企業有獲利的基礎上,多少員工可以實質獲利尚難逆料;中長期而言,包括健全稅制、合理分配、前瞻的產業政策以及勞資一心等,政府和民間還必須努力進行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擺脫新平庸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