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打下、攝影機開拍,周圍十幾雙目光環伺,坐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J . Sargent)博士對面,朱楚文用英文展開訪談,與薩金特聊起量化寬鬆議題。
這是她2012年第一次主持電視台財經訪談節目《關鍵對話》的場景,雖然前一晚才臨危授命,朱楚文卻二話不說扛了下來,也開啟後續訪問上百位科技、金融巨擘的契機。
多年後「斜槓」一詞火熱,朱楚文才發現:「面對超乎能力的挑戰,不畏投注資源的膽識」,正是斜槓概念中創業家精神的展現。「也許早在2012年那一刻,就注定了我未來會走向斜槓創業,」她有感而發地說。
離開電視台,現在,她是擁有雙語主持人、企業講師、行銷公司負責人和作家等多重身分的自由媒體人。
「離職時,大家都覺得我瘋了,好好的主播不做!」從安穩走向變動,難免猶疑,當時的朱楚文也不例外。而最終讓她下定決心的契機,來自孩子的眼淚。
因為先生的工作,舉家搬到新竹,開始朱楚文台北、新竹兩地通勤的日子。有一次回到新竹已經晚上8點,孩子還餓著肚子:「看見他又餓又累,抱著我一直哭,真的很不忍心......。」
辭職後沒了退路,朱楚文告訴自己:「收入至少和保母費打平,可以陪伴孩子,就值得了。」
先前累積的經驗,可能帶來新機會
斜槓創業確實沒有想像中浪漫。一開始,光是搞定各家廠商的支票、稅款、勞務報酬單,就弄得一團混亂:「『個人即企業』代表,一個人不只要提供服務,還要身兼會計、業務、行銷等職務,」朱楚文說。
尤其沒有客戶就沒有收益,離開組織的大傘保護,一切得從頭開始。
朱楚文先靜下心來,盤點自己的能力,釐清核心價值,包括:主播資歷的口語表達、臨場應變力,和在電視台中磨練出的財經知識、快狠準的資訊分析速度,「我以此為基礎,幫自己設定了四個目標:出書、主持、經營粉專、累積客戶。」
她透過研讀《從賺外快到當老闆》等書籍,吸收獨立工作者報價、行銷等經驗,並著手整理過往的採訪筆記,將新書定位為「14堂星期二的課商業版」,接著開始著手撰寫《全球頂尖領袖親授的17堂課》,「對我來說,這就像離開電視台的畢業代表作」。
同時,以多年在媒體累積的財經知識,爭取IC之音竹科廣播製作主持的機會,先有了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就不會在接案時因急躁而亂了腳步。
「只要掌握核心能力,就可以切換無數身分,永遠不會被取代,」她指出。
一方面穩定經濟來源,播下長遠經營的種子;另方面,朱楚文也透過網路行銷來強化影響力,在粉絲專頁上主動發起線上讀書會,深度解析議題,展現知性、專業的個人品牌定位:「大學時企管系的訓練,讓我很清楚,要展現價值,得先找出自己的獨特性。」
透過自媒體經營,聚攏粉絲,也連結客戶,她開始接到學校和企業的邀請。透過演講、授課,讓她在現場直接和潛在客戶面對面,創造正向循環,有時光是論壇主持,結束後,就能接到2個新案邀約。
非自己擅長領域,別急著跳進去
「市場很現實,頂尖才能存活。所以身分的開展,最好從核心能力出發,」朱楚文分析,「大膽取捨」讓她更快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步:「曾有綜藝界大哥要我去唱歌兼主持,承諾未來會發給我很多案子,但我很清楚,綜藝是截然不同的專業。」
當世界變化的腳步愈來愈快,面對人工智慧「搶飯碗」的隱憂,曾身處媒體業,朱楚文體會尤深。
「每個人現在的工作,都是鍛鍊核心能力的過程,」她頓了頓接著說:「我們都必須找出自己真心喜歡,而且對世界有價值的事,這才是不被取代的關鍵。」
踏入斜槓生涯後的最大不同,就是不必再背負組織的目標,「現在我終於真正為『自己』工作,」朱楚文笑著表示,最想告訴那個辭職時,對知識變現感到猶疑困惑的自己:「別再想了!妳其實可以早一點開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