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時社論》新世紀教育 訓練學童做APP開始

蔡總統參訪偏鄉學童學習情況

 

總統蔡英文(後左4)18日前往台東縣延平鄉桃源國小參訪,並觀看小朋友使用平板電腦學習的情況。中央社記者吳翊寧台東攝 107年5月18日

 

美中貿易科技戰如火如荼之際,日本媒體報導美國在2018年的企業淨利全球占比,10年來從25%提高到39%,占了全球4成,遠超過其全球經濟的占比25%。難怪大陸近10年投下大量資源強化科技基礎研究,面對美國科技封鎖,更是戒慎恐懼。

 

美國企業的驚人成就應歸功於自由競爭創造的企業活力,以及二戰以來的開放型體制,主導了全球經濟創新,讓眾多由菁英人才凝聚的創新企業不斷地為美國帶來巨大的獨占利益,也讓追趕在後的其他國家難望其項背──包括經濟規模已和她分庭抗禮的中國,或是經濟上相對封閉的日本。

尤其進入全球化的世界,國界失去了保護作用;國際競爭無遠弗屆,國際競爭人才的豐沛與否,決定了一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在世界的位置。而在當前人口和資金眾多的「數位經濟」中,數位人才的需求遽增,但其供應是否適足,就決定了該國是否處在全球的「數位經濟圈」內,分食這種創新經濟的獨占利潤,或是停留在圈外,繼續啃食上世紀傳統生產因素以體力和資本辛苦累積的「紅海」薄利。

 

基於此,先進各國和前段的後進國家無不卯足全力,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本國菁英,更以各種誘因吸引境外優秀人才和企業流入。包括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具前瞻眼光的國家都從國小開始,就提供「程式編寫」的課程來培養能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國民。以美國為例,歐巴馬政府在2012年就提出一個名為「編碼時間」(Hour of Code)的推廣計畫,讓3萬所高中到幼稚園的學童參與;並編列40億美元預算,支持從幼稚園到高中的電腦課程,要求學童「不要只買電子遊戲,學習自己製作一個;不要只下載APP,學會製作一個」。

可以想像這種課程的訓練,對於學童在問題設定、思考解決途徑、推敲最有效模式、因果關係推導等多面向的訓練上,可以達到多巨大的效果──這就是我們強調教育要追求的「獨立思考判斷」能力,而不僅著眼於適應未來經濟的需要,提供足夠數位人才而已。

英國則將2014年設定為「編碼之年」(Year of Code),將編碼課程列為中小學必修課,讓5歲以上學童就必須修習電腦程式,成為第一個將程式編寫課程帶進教育體系的八大工業國家

以色列更早在2000年就將程式設計列入大學的必修課程;日本則設定讓它在2020年進入小學、2021年進入高中、2022年列為大學必修課程。

此外,歐盟的28個成員國中,15個成員已設定在高中或小學將程式語言列入課程。愛沙尼亞可能是態度最積極的國家,早在2012年就從部分小學開始學習程式設計和製作QR Code,每個教室必備有網路的電腦,難怪Skype會在這裡誕生。

我國從今年開始,會將「人工智慧」(AI)藉「資訊教育」的中小學課程引進學校,但目標在於利用對人工智慧的認識,引發學生自我學習的興趣,因此「不要求所有學生強制學習」,更別說要求大學生必修程式設計課程了。這種目標設定和企圖心與歐美亞強國相較,只能說是「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未來我國幾乎確定,頂多只能為先進國家在創新經濟中擠入供應鏈繼續「代工」,無力藉真正的創新來獲取獨占利潤。台灣在這方面,大概連人口僅100多萬的小國愛沙尼亞都比不上。

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國際移動能力,但我國的教育國際化嚴重落後,教育向國際市場貼近轉型成效低落。教育部偏愛管理、不重興利,一味為學校設定嚴格規範,導致各校難以實現國際化;更以不合理的高門檻防堵外國學校入台,鄰近的競爭經濟體卻大力引進。兩年前新加坡已引進16所歐美名校設立分校,馬來西亞引進了10所,南韓也引進了10所,中國大陸更引進了52所。

台灣心態落伍、過度管理造成雙輸的最難堪結果:最菁英的國高中畢業生「競相外逃」,讓大學失去最優秀的學生,國家競爭力注定江河日下。

蘇內閣被外界稱為「戰鬥內閣」,卻自詡為「會做事內閣」;既然如此,就該好好要求教育部設定「21世紀教育體系改革計畫」,讓學校做好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