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楊艾俐》台灣年輕人需震撼教育
學生從北京來美國洛杉磯出差,她在旅遊雜誌做深度報導,因此常有各種國外旅遊機構邀請,我們小聚一番,席間我聽到她畢業不到兩年,就去了10餘個國家採訪,我說:「你這麼年輕就做了那麼多事,將來還要做什麼?」我以為她會說「就隨緣吧!或者去讀個書,放空一下」,她卻說:「要做更大的事。」這個答案讓我大吃一驚,24歲的她有此壯志,不愧是喝狼奶長大的,也如郭台銘所說「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幸地,台灣年輕人正是要與這批人競爭。
大陸年輕人必須喝狼奶才能長大。這些學生身經百戰,求學歷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很多孩子初中開始住校,單獨在外,生活起居自己打理,還要與同學、室友折衝禦衡,逼著他們早早社會化。初中畢業一不小心,考不上好學校,就失去升學管道。每年7月6日、7日的高考,更是一試定江山,大學錄取率雖有70%,但要擠進好的大學(即一本大學),大概只有10%的機會,北大、清華等更只有0.05%的機會。
縱使進不了名校,進大學仍然是他們唯一翻身的機會,大陸大學生多半來自農村,畢業後,不可能再回農村,必須留在都市裡就業,還得寄錢回鄉下,幫助父母蓋新房子,不像台灣年輕人,畢業後隨便找個事,住在父母家,不必付房租,媽媽會煮菜、洗衣、料理家務,還可不時發個脾氣,威脅父母自己要搬出去。
我至多國採訪,看到台灣媽寶比例最多(同等的還有日本),美國年輕人18歲以後還跟父母住在一起是羞恥的,鄰居朋友會投以異樣眼光,歐洲同樣如此。美國校園到處可見打工學生,沒有錢了就休學1學期,賺夠錢再來讀;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就先在餐館打工,騎驢找馬,和大陸年輕人一樣,現實逼著他們成熟。
談起兩岸年輕人競爭力比較,現在還有人堅持,台灣年輕人有創意,大陸年輕人努力,這是過時的想法。這幾年大陸追、趕、偷、搶發展高科技,年輕精英接觸、了解、實做機會多,大陸精英的創意比台灣年輕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前幾年,媒體興起一陣風,認為時代對不起當今年輕人,政府沒有給他們機會,但是如此煽情的輿論只是讓台灣年輕人更加沉溺自憐,對年輕人嚴峻的就業情勢於事無補。
當台灣60、70、80年代時,台灣經濟也無法支撐龐大年輕人就業,但是他們願意提個007手提箱,裡面裝著各種樣品,行走天涯,開拓客戶,也開拓自己的活路,更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我們行遍天下後,我真實覺得需要震撼教育,期待老師、父母及上司用各種方式給台灣年輕人震撼教育。例如大學畢業後,就得自立,不再供給零用金,半強迫他們到國外留學打工,或者應徵到大陸及國外工作,知道別國的年輕人競爭力有多強,自己的危機有多嚴重;上司對年輕部屬嚴格要求,大學老師當幾個學生,唯有經驗此種教育,才能徹底震撼他們的身心。這就是名人斯普迪‧滕姆斯所說的「經驗是一個嚴厲的教師,她先對你進行考試,然後再給你講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