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之光=國際化? 台生國際觀膚淺

台生多認為台灣之光=國際化  教授:膚淺需扭轉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今舉辦「邁向國際化-大學語言管理論壇」,討論如何培養高教國際化人才。(余祥攝)

少子化浪潮來襲,大學生如何國際化?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今舉辦「邁向國際化-大學語言管理論壇」,協會理事長、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認為,台灣生誤以為台灣之光就是國際化,年輕人參加安室奈美會演唱會唱著日文歌和英文歌,但當到工作職場上,卻對語言退縮,因此必須扭轉過於娛樂化和膚淺的國際觀,要培養帶的走的溝通力、思考力,還有與國際競爭的企圖心。

政大校長周行一認為,每所大學都有責任培養學生英文能力,而且是各領域的學生都應有的基本能力,這也是國際化最基本的紥根工作,但礙於各大學都無法請到這麼多的外籍教師,因此如何善用網路開課,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但晶華酒店人資副總劉富美說,業界發現許多大學生的英文很好,但無法用英文「聊天」,而真正重要的就是聊天和社交能力,她分享,學生來飯店實習遇上外國客人,永遠都只會問「where are you come from?」對話就終止,因為學生對於他國的文化特色毫無概念,因此應多了解台灣以外的世界,提升視野。

文藻大學副校長陳美華表示,在她的教學經驗中發現,有7成學生認為英文不重要,台灣需要的是「溝通」的人才,但過去的語言教學中,不注重文化,永遠只訓練學生input的能力,而不是output的能力。

另外,劉富美也提到,台灣的學生過於「溫良恭儉讓」,在國際競爭的場域中不願意表達企圖心,當工作機會都被中國人才搶走時,還在抱持著「我會、只是我不講的心態」.欠缺競爭力是最大的問題。

台灣康寧公司總經理曾崇凱也說,康寧公司在台灣投資15年來,培育許多國際專業人才,顯見台灣的教育背景對外商而言是夠用的,但國際化是相對值而非絕對,當其他國家進步得比台灣快時,台灣大學就應該要加快腳步培育人才,才能與其他國家競爭。

中信金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則說,大學不能陷入「平庸的陷阱」,在大學應該培養學生勇於競爭的態度。

(中時即時)

 
 

出版編輯:唐主桂

校正編輯:王家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