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大老師 煩到最高點
2015-11-02 08:15:38 聯合晚報 文/王彩鸝(資深教育記者)
招生業績、產學合作、追畢業生… 填不完的報表!
近來,大學私校老師見面流行的問候語是:「什麼時候退休?」「產學計畫填了沒?」
第一波少子化大海嘯明後兩年來襲,大一新生將有三、四萬人從人間蒸發,很多私校提早因應,已多年人事凍結;然而老師的工作量卻有增無減,招生業績、產學合作、業界實習、國際化、畢業生流向追蹤…填不完的業績報表,有私校老師感嘆說,「教學變成最不重要的事。」
最近中小學抱怨,教育部「統合視導」項目太多,讓行政工作有如「火坑」,老師避之唯恐不及。其實,大學的paper work比起中小學,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位私校系主任抱怨,他有時一天要花七、八小時填各式各樣的表格,行政工作不只是系主任的事,系上每個老師也要承擔。
舉辦講座、兼當聽眾、累積點數… 換取年終獎金!
因為學用落差,教育部推產學合作、業界實習;因為年輕人失業率高,大學要追蹤畢業生流向、協助就業、輔導創業…這些政策都跟私校獎補助款綁在一起,促使私校必須全力以赴,但太多paper work,也助長了形式主義和表面功夫。
產學合作要求老師要到實習場所訪視,學生到小琉球實習,認真的老師真的會搭火車、搭船前往,只為了拍照證明老師到過,但也有老師直接把表格交給學生填寫。教育部要求科大老師要去企業實習,有老師就情商業界朋友簽合約,證明有去實習。
私校教師教學以外的任務包山包海,為了拚教學卓越計畫評鑑績效,學校辦大師講座、專題演講,但擔心冷場只好要求教職員當聽眾,有簽到就給績點;有老師形容,趕場聽演講累積點數,才能換取年終獎金。
要管住宿、要管安檢、包山包海… 教學不重要了?
最近各大學都在忙著追蹤畢業生流向,趕在11月回報給教育部。私校經費不足,聘不起足夠的工讀生做調查,就把調查的配額分配給老師;但工讀生要納保,往往為了兩小時電訪雇用工讀生,前後卻要花八小時為工讀生投保、退保、申請及核銷經費,有老師就說,「與其找工讀生,不如自己來」。
畢業生流向追蹤引發不小抱怨,「學生畢業了,誰理你?」有私校老師抱怨,常常打很多通電話才找到人,問卷落落長,單單選項就是一長串;令人傻眼的是,竟有題目問「你的主管名字」,畢業生直嚷嚷「嘜擱問啦」。
另外,大學還要關心學生在外租屋安全,過去這由教官負責,在教官陸續退出校園後,校外訪視學生的工作落在老師身上,但消防安檢並非老師專業根本看不出名堂,但非去不可,因為有表格要填。
「現在老師的工作是三分力氣做事,七分力氣用在交代你怎麼做事、做了什麼事。」南部一所私校老師說,這是很多私校老師共同的寫照,但為了保住工作,只能默默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