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迎向破壞式創新 帶動進步

2015-07-01 01:58:3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成立僅五年的叫車服務行動應用軟體商優步(Uber),近來進軍各國叫車服務市場,如今更想投入研發自動駕駛車市場領域,與Google別苗頭,未來甚至還可能規畫進入物流等新領域。不過,Uber的新商業模式也衝撞世界各地的法令與業者利益,引起各國抗議與抵制,法國甚至出現司機罷工癱瘓交通事件。

儘管Uber對行業、社會、法令都帶來鉅大衝擊,但許多消費者對其服務正面的回應,仍讓Uber快速成長,最近一輪融資更讓估值突破500億美元,超越標普500大中八成以上的公司。

Uber在眾人驚呼中成長,只是網路雲端時代破壞式創新的案例之一,類似故事早已層出不窮,而且遍及各行各業,面對這些改變社會的創新力量,我們應該非常珍惜並且維護它,只是很可惜的是,此刻急需經濟轉型的台灣,最缺乏的就是這種破壞式創新的力量。

隨手舉幾個案例,就可以發現台灣對改變與創新所抱持的態度。在歐美、中國等地已發展多年的第三方支付,台灣至今年5月才上路,已晚美國16年,也比中國慢了近十年,如今大陸的支付寶早已攻進台灣,高雄六合夜市早就有攤販利用支付寶收帳,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描就可直接付帳。台灣業者尚未加入這場戰局,但勝負已分。

不僅第三方支付法上路緩慢,對於互聯網金融中關鍵的網路借貸平台應用(P2P),如今主管機關金管會更直接說因為國情不同,台灣不准做這項業務,直接阻斷網路可能對金融業帶來的改革力量,殊為可惜。網路已是各行各業能夠再擴大發展的基礎,許多人現在都在談物聯網商機,但物聯網最重要就是需要軟硬整合,台灣有很強的硬體,若缺乏網路雲端的生態體系,未來要摸索的時間勢必拉長。

除了網路,近年來另一個創新動力是自造者(maker)風潮,由於3D列印更加便宜普及,讓喜歡動手做的人可以發揮個人創意與風格,並成為帶動社會創新的力量。但台灣教育體制仍偏重升學主義,缺乏動手做的課程,難以建立自造者文化,雖然台灣也跟著潮流舉辦各種Maker Faire活動,但要形成創新創業風氣,仍有長路要走。

因此,若想讓台灣再度走上創新之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對於規範虛擬網路世界的法規,一定要加速鬆綁,未來不僅像Uber這種公司會出現,生活中的各種應用,很可能都會出現類似的挑戰者,衝擊原本的行業秩序,主管機關在維護既有業者利益時,也不應該限制新力量的誕生,畢竟競爭一向帶來進步,政府的管制方法也需要因應時代做調整。 第二件重要的事,則是要建構一個讓創新力量可以發揮出來的生態環境,包括從教育體制進行改革,翻轉當前僵化的教育,讓動手做的課程即使不納入體制內,也要在體制外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創意思考可以在做中學

事實上,目前台灣的社會氛圍對於創新創業仍很不友善,父母傾向於鼓勵孩子爭取穩定的公職,法令對於創業的限制也還很多,因此雖然現在到處都有育成中心、加速器或各種創業比賽,但創業需要面對許多考驗,需要社會各種力量的支持,尤其是來自舊經濟的資金(old money),若能夠順勢導入,更是關鍵力量。Uber創辦人卡拉尼克早年輟學創業時也曾慘遭失敗與破產,但再度創業時依然取得許多資金的支持,正是最好的例子。

台灣一直不缺創業家精神,早年提著公事包跑遍全球的創業家很多,台灣對於新科技、新觀念的接受速度也很快,從臉書、Line到阿里巴巴,台灣都已是全球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但面對網路雲端的興起,台灣卻沒有快速跟上,讓自己成為參與地球村裡創新的一員。未來台灣要思考的不是消極抵制,而是應該大力擁抱,把具有創新動能的力量引進各行各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孩子老師 的頭像
    大孩子老師

    大孩子老師偏鄉課輔營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