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蘇蘅/手機列車要開了 誰會留在月台

2015-04-03 01:53:04 聯合報 蘇蘅(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隨著行動寬頻的成熟,用手機看新聞,已是再簡單不過的事。這兩天我從LINE上收到某台當主持人的學生寄來幾張照片,照片裡是一名外國電視台記者盯著現場,用手機邊拍邊採訪的鏡頭,標題是「攝影記者要消失了嗎?」

看著這張照片,不由想起美國各大名校如柏克萊加州大學、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或東岸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莫不於這兩年開設手機新聞學課程。密大開課教授是位資深記者,他說這麼多媒體紛紛投資催生行動新聞室,學校怎能不跟上潮流?

行動新聞室(mobile newsroom)也是紐約時報下階段的宏圖大計,他們正把全部資源移向「行動」。紐時的付費牆策略已初見成效,但選擇再度跳出舒適圈,迎向手機新聞的挑戰。

數字發現,手機已是人們生活中最親密的夥伴。近六成五美國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抓手機;每一天,每個美國人平均看手機一百次。更重要的是,已有六成美國民眾從手機看新聞。

英國每日電訊報媒體集團已經率先打造「行動至上」的新聞室,訓練記者用手機採訪撰寫甚至編排新聞。為了適應不同大小的手持裝置面板,電訊報總編下令重新設計大小不一的「模板化」版面,務必展現電訊報重視「版面美學」的印象。

紐時也為了手機年輕讀者,重新創造新聞價值。行動部主編李維三月接受美國廣告雜誌專訪,明白指出,「快樂的瞬間」(moments of delight),就是紐時「行動新聞」帶給讀者的新聞。

由於手機讀者比一般讀者年輕很多。紐時決定不強塞硬新聞給手機讀者,轉而重視讀者喜歡的「放輕鬆的人性報導」,以掌握行動市場的「新經濟」。

手機新聞的戰火也在歐美各大媒體間點燃。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紛成立行動部。半島電視台今年推出服務全球的手機新聞,號稱「品質佳、介面美」。媒體大亨梅鐸的Sky歐洲頻道,最近也推出行動導向的「四合一」服務,所屬集團的數據新聞、手機App、隨選電視和體育節目盡在其中。

手機雖然是當紅炸子雞,然而「快樂的瞬間」路線不是所有媒體都埋單。他們不想手機新聞只走向輕薄有趣、沒有營養。英國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的強勁競爭對手Quartz和歐巴馬最喜歡的Vox都認為,新聞競爭不完全在行動平台,還有一群讀者忠於品牌,喜歡專業又有深度的新聞。

致力打造優質網站的「衛報」一位數位編輯就說,他們的讀者喜歡「浸泡」在衛報網站裡,不是看一兩條新聞就走人,衛報會想盡辦法拉住他們。社群網站分享新聞也是衛報優勢,藉著和讀者建立夥伴關係,衛報可以開創新的切入空間。

無獨有偶,梅鐸前年以兩千五百萬美元收購愛爾蘭「社群媒體通訊社」Storyful,交給愛將布魯克斯經營。這個號稱「全世界第一個」社群新聞社絕不簡單,不但科技與新聞團隊跨越亞、歐、美三洲,長於用科技從推特、YouTube「採訪」酷炫故事,還能搞影音及新聞的病毒行銷。最近日本南部青島廿二個居民養了一二○隻貓的「貓島」故事,就是Storyful「人與動物相遇」影音系列挖掘出的報導。

「行動至上」如今已成媒體最大挑戰,如何用手機讓實體和虛擬世界相會,激起媒體創造全新新聞形式的想像;但是,當科技革命可以實現媒體懷抱理想的創新夢,也可能變成市場利益的獵奇者,且看媒體選擇哪一條路? (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