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為何暴跌? 有五大原因
2015-01-13 14:10:26
《華爾街日報》報導,油價暴跌是2014年最大新聞,為何如此?有五大原因。
1.頁岩油
美國以新科技開發出頁岩油,放寬40年石油出口禁令,從石油進口國變成出口國,可能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2.價格戰
阿拉伯油國組織為了對抗美國,占有市場,持續大量生產,讓價格降低。因美國頁岩油成本較高,大約每桶40至70美元,美國部分業者受不了,已開始減產。
3.需求疲軟
價格要穩,供(供應)需(需求)應相等。供應若大於需求,即是生產過剩,自然會跌價。中國經濟減速,歐洲低迷,對石油的需求減少,更使石油過剩。
4.國際政治
俄羅斯是石油輸出大國,歐美實施經濟制裁,大幅拉低油價,也使成本較高的俄羅斯吃不消。
5.美元走強
國際貿易以美元計價,美元加速上漲,購買力高,油價開始暴跌。美元止漲時,便是油價見底時。
崩盤波及股市 恐懼情緒蔓市場
油價這種能源價格大跌,未必是好事。油價崩跌,波及金融市場(俄羅斯的盧布幣值劇貶),引發股市的能源股出現賣壓(大家都要把股票賣出,但沒有人接手買入,形成壓力)。
2008年油價高達147美元(約新台幣4700元)時,買進能源股票的人現在急於脫手,即使賣得掉,也是含淚賠本逾半。至於產油國,收入銳減,全國人民都受害,如俄羅斯。
RDM財經集團總裁威納指出,「什麼都比不上『人類情感在短期內接管市場』的壓力,恐懼情緒充斥市場。」因為不知油價伊於胡底(成語:到什麼地步為止),造成不確定心理。
格林伍德公司投資長陶德指出:「在加油站加2美元(約新台幣64元)的汽油感覺很棒,但這對金融資產是不健康的。」「商品價格在非經濟衰退時期跌這麼兇,很不尋常。市場亟需稍微回穩。」
所謂的不尋常,包括價格戰及制裁俄羅斯等。情感是與理性相對的。當情感接管市場(考場、戰場),即表示失去理性。假定俄羅斯人失去理性,烏克蘭情勢會不會更危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