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無寒門」?我來改變它──專訪《富比士》30 under 30年度青年領袖得主,哈佛大三學生Luke Heine

 

「要是沒有在明尼蘇達州的那間麥當勞,發現 哈佛大學的獎學金計劃 (註一),申請哈佛大學對我來說,就像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路克(Luke Heine),今年 22 歲的哈佛大三學生,剛獲選美國知名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年度 30 位 30 歲以下的年輕領袖,教育類得主的殊榮。登上《富比士》,Luke 靠的不是「會賺錢」,而是透過創新的社會企業計劃,用免費而詳盡的學長姐分享、獎助學金資訊,幫助超過 5 萬 7 千間美國高中的學生了解更多升學資訊,努力消弭美國「頂大無寒門」的現象。

在上週(4/22),我和在《換日線》的直播節目夥伴,哈佛校園風雲人物唐文理 Stephen Turban,透過直播訪問了 Luke Heine。

 

接著並和 Stephen 進行了更多採訪。從 Luke 和 Stephen 的身上,我看到這兩位美國大學生眼中的美國教育,和他們透過所學,致力改善環境的決心。

© 由 Common Wealth Magazine Group 提供

 

以下是 Luke(和 Stephen)的專訪:

 

我來自明尼蘇達州的鄉下,在高中的時候比我大一屆的學長,也是我們高中成立以來唯一一個申請上史丹佛大學的學生,鼓勵我申請常春藤名校,「但我負擔不起一年 6 萬美金的學費...」(註二)當時的我是這麼想的,但是學長跟我說,一旦你被錄取,若申請上常春藤名校所提供的獎學金,繳的學費甚至比念美國的公立大學來的便宜。(註三),像是在哈佛就有近 7 成的學生得到獎學金的資助。

「我很幸運,在我申請大學的時候,能夠知道這些資訊。但是在美國,高中生申請大學的資訊管道可以說是極度的不對稱,特別是在美國中西部資源相對稀少的地方,你可以想像中間存在一個巨大真空,阻擋了這些地區學生進入高等教育的機會。」

Fair Opportunity Project 的創立

於是我開始了 Fair Opportunity Project(公平機會)的計畫,希望可以提供完全免費,且容易取得的大學申請指南給所有想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

© 由 Common Wealth Magazine Group 提供

 

圖/Fair Opportunity Project 網站截圖

 

在美國高中,平均一個高中的申請輔導員需要面對的學生將近 500 名,計畫的一開始,我們接觸了 300 位鄉村地區的申請輔導員,去了解高中生在申請大學時,會遇到哪些問題,像是獎學金申請、標準化考試(SAT, ACT)和推薦信撰寫等等,所以我寫了約 30 頁的文件涵蓋所有申請的環節,完成之後我將它寄給在美國中西部九個州的高中,得到極大的迴響。

這些高中生運用這份文件,申請到了以往總認為是「夢幻」的學校,得到了原先不知道申請管道的獎學金補助。但是初版的文件仍存在許多問題,像是形式不易取得等等,所以我們隔年便找了 20 位來自不同背景和地區的大學生共同編輯,現在也得到紐約市教育局(The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KIPP Foundation、City Year 等全美最大教育非營利組織作為我們的指導員。目前在美國已經有 5 萬 7 千所高中的學生使用 Fair Opportunity 文件,我們也有了西班牙語的版本,現在正在籌備中文版和 undocumented students 的版本。

申請美國大學,想進入高等教育的道路,並不如我們想像中公平,甚至存在著地區性的差異。

另一位哈佛大學學生 Stephen Turban 分享道,他就讀於密蘇里州的公立高中,當時申請大學時由於加入了一間學校的獎勵計畫,得以從一位非常有經驗的申請輔導員身上得到許多申請大學的資訊,但是能夠加入這個計畫的,卻只有少數 30 位學生。同時,根據《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的調查,在 2013 年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高中生在申請大學時,另外雇用了私人的申請顧問,而這些顧問的申請費甚至高達一萬美金(相當於三十萬台幣)。

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但同時也是加深不平等的原因,Fair Opportunity 想要做的就是弭平這個差距,我們甚至不做花俏的網站嘗試吸引更多流量,我們提供的方式很簡單,就是一個 PDF 的檔案,讓學生們可以在線上或是線下自由的使用,當初我們寄信給各個高中時,信上也寫著"Here is our PDF file, use it, share it and distribute it."(這是我們的 PDF 檔案,使用它、分享它和散播它)」

Luke 也因為 Fair Opportunity Project 成為 2017 年"Forbes 30 Under 30"教育類的得主,藉由這次訪問,這位現年才 22 歲的學生,也分享了他在美國就讀國、高中的求學經驗,以及對於有著想要「改變世界」想法的台灣學生,給出了自己的觀察和建議。

我所見的美國教育和人生哲學

所謂的「美式教育」,和台灣教育究竟有何不同?根據兩位哈佛大學生的經驗,其實即使在美國,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生,彼此差異很大:

「例如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多次被選為全美最好的私立寄宿學校,曾經就讀過的朋友跟我分享過的一個例子,學校在晚上 10 點就會切斷校園的網路,希望學生能夠培養時間管理的概念,像這樣的學校,就不僅僅是單方向灌輸知識的場所,而是一個大型的試驗場,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嘗試去找尋自己生活的重心和意義,去思考 who I want to become for my life(我想變成什麼樣的人),和 what habit I want to internalized(我想要內化什麼樣的習慣)。」Luke 說。

另外 Stephen 也跟我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在台灣時了解到多數台灣父母會反對國中生「教男女朋友」,但 Stephen 的父母在他 13、14 歲交女朋友的時候,並沒有反對,反而覺得這會是一個讓他學習與人相處、學習變成更好的人的一種方式。「其實談戀愛就像是你在高中時候找尋興趣一樣,你可能找到了一生的真愛,但也有可能被狠狠地拒絕,這些過程也終將會是探索自我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片段。」

美國高中生比台灣輕鬆嗎?這也不盡然。Luke 談到,他的高中生活作息大概是從八點到下午三點半,放學之後運動到五點,接著回家吃晚餐後,便持續讀書到晚上十點。Stephen 在高中時九點到四點上學,放學後從事兩小時的義工活動,回家跟家人吃完晚餐後同樣是讀書直到就寢。

「在美國申請大學不只看你的 GPA 和考試成績,另外也很注重你的課外活動和領導經驗,但是其中弔詭的是,我覺得這項申請的標準對於某些 15、16 歲的高中生來說有難度,如果只是全心全意的想要增加履歷表上的 matrix,那其實是相當虛假的,重要的是你可以透過這些嘗試,去瞭解如何花時間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同時享受從事課外活動的過程,而不只是為了申請大學。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本質。

訪問的同時,我也不禁好奇,究竟 Luke 是如何在哈佛的學業,與他所創立的 Fair Opportunity Project 和 Summer Playbook 專案中取得平衡?以下是他的回答。

「我從一個經濟低迷的明尼蘇達鄉下小鎮,用盡一切努力來到哈佛,這種究竟是否應該關注學業,一心取得高 GPA 的迷思,其實也存在於哈佛。如果要用一句很美式的話語來形容我的人生哲學,大概就是"It is a lot faster to build or bring your own ladder, as opposed to climb someone else' s ladder"(比起尋著他人的梯子往上爬,自己打造的梯子往往能夠更快速的帶領你通往成功)

「舉 Summer Palybook 的例子來說,這是我在大一時創立的專案,它主要是連結常春藤學校的學生,讓他們在暑期去不同地區或是國家時,可以有互相交流的機會,數以千計的學生每年都使用這個服務,也因此得到非常多的正面評價。更因為 Summer Playbook 的關係,讓 Ebay 注意到我,因此我得到了在 Ebay 產品部實習的機會。」

© 由 Common Wealth Magazine Group 提供

 

圖/Summer Playbook 網站截圖

 

採訪後記:

四月中旬的波士頓天氣依然令人捉摸不定,氣溫只有攝氏 8 度的週六清晨,剛結束週五晚上的 Yardfest(註四),還沉浸在 DJ Tiësto 帶給全場的音樂魔力之餘,我見到了 Luke 和 Stephen。兩人在進哈佛之前就相識,深厚的友情不時在訪談之間流露,Stphen 說即使到今日他也十分崇拜 Luke 的所作所為,像他這樣的人即使在哈佛也不常見,Luke 則笑著回說,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很重要一個的環節:就是能夠找到那個,為你在做的事同樣感到熱血沸騰的夥伴,然後彼此互相激勵。

"Do the thing you find interesting or exciting, because cool things come for them."(做讓你感到熱血沸騰的事,其他很酷的事情會因為它而發生)

"So simple, but beautiful."(很簡單,卻又很美好)

© 由 Common Wealth Magazine Group 提供

 

Luke Heine 和 Stephen Turban 在進哈佛之前就相識,深厚的友情不時在訪談間流露。圖/Alice Yang 提供

 

歡迎訂閱本文作者 Alice Yang 和訪問者之一 Stephen Turban 的臉書專欄,兩位目前也定期隔週六主持《換日線》"Saturday night with Stephen&Alice"直播節目,每集邀請特別來賓探討台美教育異同,以及分享自身的學習經驗。

註一:在哈佛大學 招生網頁

有註明,一旦被哈佛大學錄取,校方會視你的家庭狀況給予獎學金,在哈佛有 7 成的學生領取校方的獎學金,其中 6 成學生一年付約 1 萬 2 千美金(約台幣 36 萬),另外如果家庭總收入在 6 萬 5 千美金(約台幣195萬)以下,該學生則不需要付學費,這類學生約佔學生總人數 2 成。

註二:

史丹佛大學

大學部在沒有有獎學金補助下,一年的學費是 48,987 美金(約 150 萬台幣),加上生活費開銷一年的 cost of attendence 將近 7 萬美金(約 210 萬台幣)

註三:根據

統計

,子女若進入哈佛大學就讀,9 成家庭只需負擔和州立大學同等,甚至少於州立大學的學費。

註四:Yardfest 為哈佛大學每年春季會舉行的的戶外音樂節,今年的來賓為知名 DJ Tiësto。

 

執行編輯:YUKI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主圖/T he Harvard Crimson 、附圖/ Alice Yang 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