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祖涵/低欲望社會裡,難孵出的未來

2016-12-09 03:32聯合報 方祖涵(運動文學作家)

離開莫斯科的那個下午,戶外是零下十二度低溫。從旅館可以看到遠方正在蓋的建築體,外型就像台北的巨蛋,不同的是儘管天氣如此凜冽,輪班工人還是廿四小時趕工。

因為工作跟旅行的關係,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城市間移動。不管每個月飛了多少次,清晨有曙光,夜晚有燈火,從客機窗口看到的都會風景總是動人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在天空看著地上的球場,像鑽石般的是棒球,長方型是美式與歐式足球,短矩形則是籃球或網球。

從莫斯科到阿姆斯特丹、從巴塞隆納到華盛頓、從東京到首爾,每次夜晚的飛行,一座一座美麗的球場在地面燈火通明地閃耀著。有時試著數數它們,很快就會發現那幾乎不可能,因為大部分經過的都市,如此美麗的風景多到數不清。

除了台北。

諷刺的是,這趟飛到莫斯科的行程,身上帶的書,正是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書封上面寫著:「當台灣經濟呈現疲弱的L型,低欲望、新平庸正在帶領我們向下沉淪。薪資凍漲、未來不明,新世代『向內、向下、向後』,喪失成功欲,只在乎小確幸,這就是低欲望社會!」

書裡雖然說的主要是日本,同樣降低的物欲與成功欲、同樣依賴的便利商店經濟體、同樣陷入「微高價」的假性奢侈感,台灣經濟現況跟書裡描述的沒有什麼兩樣。社會階層實質上減緩的流通性,讓成功變得更困難,更多人選擇放棄,選擇降低對自己生活品質的渴望。與其說是追尋無欲則剛的心靈境界,現實造成的結果卻是貧富差距更為加深,富者越富,窮者越來越沒有欲念,也越來越窮。

「為什麼要蓋巨蛋?又沒有那麼多人會去看棒球。」「那只是一個大商場,把它拆掉變成公園吧。」在低欲望社會裡,未來的可能性就這樣一個一個消滅,剩下那個嘲笑所有納稅人的巨型裝置藝術,證明我們是如何停駐不前。

台灣職業棒球快要卅年了,到現在球場都沒有完全符合美國小聯盟水準,球員總在容易受傷的場地打球,觀眾從來沒有機會享受高水準的看球環境,甚至是乾淨的廁所;籃球從業餘打到職業再打回半職業,球場還是容易滑倒,三不無時還會破個洞;其他運動的窘況,就更不必說了。

台北當然可以不要巨蛋,可是沒有巨蛋的話,下一個新球場的規劃在哪裡?什麼時候會完工?一九九一年行政院長的承諾,弄了廿六年,政黨輪替幾次還是沒有結果。球場只是經濟的一個面相,卻也是整體狀況的誠實縮影。人民受困於低欲望社會的陷阱裡看不到未來,倘若政府不能提供建設的遠景,不管是公資金的直接挹注,或是提出鼓勵投資的條件,只是過一天算一天,那麼,大多數的民眾都只能繼續緊抱自己的,「向內、向下、向後」的,越來越少的小確幸。

其實,你我都知道,我們並不真的滿足於停滯的現況。至少,我們會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只能活在低欲望社會裡。

(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