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可以脫貧?關於年輕人的五大偏見

2016-12-07 22:39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討論青年貧困化的新作「貧困世代」,中文版最近在台灣推出。他在書中指出,身為社福工作者,當進行支援年輕人的活動時,常聽到年長者對下一代的冷嘲熱諷。包括「為什麼還這麼年輕卻不工作?」、「難道不是只想偷懶而已嗎?」、「要是幫助他們,難道不會讓他們變本加厲嗎?」。

藤田認為,上一代往往以上一代的社會、職場環境來想像下一代,把這一代年輕人的貧困問題歸咎於「不夠努力」、「草莓族」,忽視整個大環境的變化。

他在書中整理社會對年輕人的五大偏見:包括「只要工作就能獲得收入」、「年輕人都有家人幫忙」、「年輕人都健康且充滿活力」、「以前還要更辛苦」、「趁年輕時多努力,辛苦只是一時」等。這些過時想法,緊緊壓迫年輕世代。

1.只要工作就能獲得收入的神話

現實情況根本無法讓所有人都能進入足以拿到正常薪水的職業,即使努力工作卻也無法獲得相應薪水的工作也逐漸增加。許多工作沒有獎金或是福利,就算認真工作,生活也不一定會變得優渥。

2.家人會幫忙的神話

由於家庭的人數縮減,相互扶助的機能已經降到了前所未見的程度。家庭年收也有減少的趨勢,年輕人的父母或是祖父母光是應付自己的生活應該就相當辛苦了。

3.年輕人健康且充滿活力

你以為年輕人健康、充滿活力?事實上,受長時工時壓迫的年輕人、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大量增加。藤田表示,「貧困世代」前往的診療科目中,位居榜首的就是精神科,「社會正逐漸在侵蝕年輕人的精神」。

4.「以前還要更辛苦」這種時代錯誤的神話

年輕人一定常聽到長輩說「以前還要更辛苦」的「安慰話」。藤田指出,上一代生活窮困,但周圍的人也都一樣窮困,也會隨之形成能夠補足貧窮空洞的人際關係或是連帶感。但現代年輕人沒有像以前那麼便宜的租屋可以選擇,即使在職場上也被分為正職與非正職員工,因此難以架構起應有的工作夥伴意識,相對剝奪感也更嚴重。

5.「趁年輕時多努力,辛苦只是一時」的神話

現代社會即使拚命努力也不一定能獲得回報。非正式雇用的員工無論多麼努力,還是有相當大量的年輕人無法轉為正職員工。社會無視於整個企業的經營與社會的存續,究竟有多麼依靠非正式雇用員工的力量或經驗,依舊只將他們當作「機器中的螺絲釘」般對待。

「貧困世代」書封。圖/高寶提供
「貧困世代」書封。圖/高寶提供

 

職場下流老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