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閱讀對我幫助不大?來看看年收入300萬的人是怎麼看書的


比爾.蓋茲(Bill Gates)、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還列出他們深受哪些書感動,甚至影響一生。

但我對此一直抱持著疑惑,如果真的像他們講的那麼簡單,那為什麼每年那麼多暢銷書、勵志書、工具書被出版,成功的人還是這麼少?

一直等到我在書店撿到《一讀一行》。它的作者柳根瑢,原本也是一般上班族,但後來卻找到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使他的年收入一路爬升到了 300 萬台幣。我不由地感到好奇,其中到底有什麼秘密,所以就問了他 3 個問題,請他解答:

Q1 你會看勵志書或心靈雞湯嗎?他們不是大同小異?

剛開始看到勵志書,都會感覺都深受啟發,好似有一股力量從身體深處湧上來,讓我得以面對明天的困難。但當看 10 本、 100 本後,卻發現內容總是大同小異,而且現實的困難並沒有因此而解決⋯⋯

柳根瑢回我:「如果一個重點被那本多本書重複提到,這表示大家都認同。那這些成功的重點,你都有確實做到嗎?」

當下我感受到一股重擊,真理往往非常簡單,成功的秘訣不外乎就哪幾個。然而,很慚愧的,我大多看書的時候都深受激勵與感動,但看完就算了⋯⋯並沒有照書中講的去堅持,行為沒有改變,困難當然也不會消失。

Q2 大家都說看書能改變人生,但為什麼我沒感覺到改變?

除了從小喜歡看書的人以外,大多長大後才開始看書的人,多半抱持著某些目的,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困難,或是職涯上的問題。但為什麼在我看完那麼多書後,遇到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柳根瑢告訴我:「如果看完書以後,自己根本沒有什麼改變,那代表書白讀了。

即使這本書沒有解答到我當下的問題,一定也會有許多觀點或做法是讓我覺得:「嗯,沒錯。」或是「疑,還有這麼不一樣的看法喔。」為了不使這本書白看,應該從中選一個做到。這樣每看一本,行為上都進步一點, 10 本後,你就會顯著感覺到自己不一樣了。

柳根瑢說:「我起先也不喜歡看書啊,直到當兵時,因為太無聊了,才翻翻小說。而且,一開始我每個月最多就看4本。但後來發現對生活都沒有實際幫助後,我就思考哪裡出了問題,才想到應該從書中帶走什麼才對。」

所以從此以後,他下定決心每看一本書,就要改變一項行為。還因此得了一種看了太多書,結果積累太多要改的習慣,反而不想看書的憂鬱,但那也是在他賺取 300 萬以後的事了。

Q3 書那麼多,我又總是很忙,沒時間看書怎麼辦?

柳根瑢回我:「許多人都有這種問題,但總共可以歸類成三種人:初級、中級、高級。」

1. 初級:每天工作12小時,哪有時間讀書

柳根瑢說:「不可能沒時間看書的。」人總要上廁所,通勤、或滑手機、看社群吧!只要把這些零碎時間拿來看書就好了。以捷運族為例,假如搭捷運的時間是15分鐘,每天上下班就有半小時,一個月就有10個小時,看完再厚的書都是綽綽有餘的。

如果看200頁左右的書,每個月就能看2~3本。這樣一年就看24本書了,跟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去年的目標一樣。

所以明早起床上班前,記得塞一本書在包包裡。柳根瑢說:「書的重量相對於知識,實在太輕。」它最少都帶兩本書出門,同時他也提到不管是漫畫、小說都可以喔!

尤其像是三國演義等歷史類的書,就算是漫畫也可以把典故活靈活現的演出來,只要看完後學到這個典故的來龍去脈,並應用到生活中就好了。

2. 中級:我會看書,但時間很珍貴,怕挑到地雷

長期暢銷書、作者推薦的書、閱讀喜歡作家的多本著作、有興趣都拿來看看,是四種選書的策略,對於不知如何選書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長期」暢銷書呢!因為許多暢銷書都跟出版的行銷手法或是流行趨勢相關,內容好不好,實不實用能難保證。但如果能長期待在書架上,就表示內容被許多讀者認同,內容不好的可能性就較低。

作者的閱讀量通常較一般讀者大,所以他們推薦的書,含金量比較高。另外,有些作者會在書中寫到他看了哪些書,也可以把那些書挖來看。但要注意的是作者的水準,跟我們正常人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看起來太艱深,請果斷闔上吧

畢竟我們已經到了所謂的「中級」水準,一定有些作者是深受我們喜愛的吧!如小說之於村上春樹、商業之於大前研一等等耳熟能詳的人,如果喜歡這位作者,可以考慮把他過去寫過的書都挖出來看看!

最後,如果連「朋友」、「作者」介紹的、「長期」、「即時」的暢銷書都看完了!那就只能土法煉鋼,多逛圖書館或是書店吧。挑有興趣的書名,翻翻目錄,從目錄中找有興趣的章節看看,喜歡在買,不喜歡就放回去。這也是實體書店比網路書店好的地方,內容可以翻閱。

3. 高級:我要怎樣找到自己的讀書風格

我們這群人很愛看書,死都會挪時間出來把想看的書嗑完。但這時出現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專注力不夠了!一本書看到一半,效率開始變差,速度變慢,但我們又想要繼續閱讀,該怎麼辦?

柳根瑢建議,就換本書唄。同時看好幾本書,一本輕的,像小說;一本重的,可能像經濟學理論、或是較厚的書;一本中量級的,像是工具書,看一本累了,就換一本看。這樣不只有助於恢復專注,也沒浪費掉閱讀的時間。

此外,如果在時間、選書、專注等面向都已經爐火純青了,還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人,可以多嘗試不同地點、環境。有的人喜歡無噪音,像是圖書館,有些人喜歡咖啡館有一點白噪音的地方,這些別人推薦無用,只能親自實際嘗試看看。

另外也可以考慮組讀書會,讓不同的人閱讀同一本書,還要把筆記和對某段落的感想都寫在書上,最好用不同顏色的筆。畢竟人無完人,會專注的字句通常都跟自己的人生經驗有關,藉由別人點出自己的盲點,可以加速吃透書的速度。

最後的最後,柳根瑢強調:「閱讀的終點,就是你起筆寫。」他知道又要要求看書,又要要求寫東西很過分。但如果可以將書中有感的字句,加上自己感想記錄起來,過段時間再拿起來看。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想法,甚至可能會激勵自己。像是柳根瑢就曾看到以前的紀錄時,興起了「原來以前的我這麼熱血」,現在的自己也不能輸了的感想。

延伸閱讀 /

1. 如何從閱讀中獲得最多?分享我的看書習慣!

2. 成功者為什麼愛閱讀、逛書店?日本CEO現身說法!

3. 買了書回家卻總是沒讀?這7個方法,讓你養成閱讀習慣!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