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作為名號,「剝奪」必成事實

2015-06-25 09:37:25

 

photo cedit:CLIMB FOR TAIWAN

分享
 

自從台大領導學程的登山募款事件曝光後,只要不是台大人,應該都可以找到「討厭台大的100種理由」,所以酸的、調侃的、落井下石的評論,在這幾天紛紛出籠。然而本文想說的是,這起事件有一部份是因為這個學程取了一個終究會導致這個結果的名號,而且這種自我打臉的命名方式及心態也不是只有台大獨有,事實上我們近年的高等教育都在奉行,不用龜笑鱉無尾。

先不一一細數,如果大家求一下google大神,彈指之間就可以查到我們全台灣有多少學校開設了類似的學程,例如「領袖學程」、「領導學程」、「菁英學程」,甚至「領袖菁英學程」都有(全包了),不一而足。如果從字面上來看,「領導」(leadership)這個詞本身就含有「帶領」、「引導」、「統率」的意義,它是一個十足「上對下」的關係。

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最基本的當然要有好的基礎能力,具備跨領域的涵養,更上乘者,還需要對於社會充滿責任感,能體恤各種基層的經驗,這樣才會是一個成功的領導典範。要達到這一個上乘且政治正確的標準,許多學校自然會結合一些專案式教學、企劃行銷、挑戰自我、服務學習、利他胸懷……等元素來進行課程設計,以培養成功的人才。

但是當「領導」這個概念變成聯繫這些課程元素的主軸時,就算嘴巴上不說,但心理狀況就不免會是這樣:「為了未來能領導,我們學習企劃、專案管理、行銷及募款……」(這點還算合理)、「為了未來能領導,所以我們苦其心智,征服最高最險的山……」、「為了未來能領導,所以我們來進行偏鄉服務、濟弱扶貧……」。在這種狀況之下,任何的善念最後卻可能變成只是為了遂行宰制及統馭的「別有用心」,其它的人也只會感受到一種厭煩的相對剝奪感。當這類學程裡面的老師或是學生,皆毫無反思及自覺地如此起心動念,這樣培育出來的產品就很難是「真領袖」與「真菁英」了。

一位曾經在台大領導學程修習的社會系畢業生,為文說明了她眼中自己受益很多的台大領導學程。沒錯,就像文中所描述的,一個以研究卓越掛帥的頂尖大學,願意投注這樣的資源及師資來帶領學生進行成本很高的專案學習,精神上是值得被肯定的。但是這篇文中也提到對於該學程的建議,其中之一是應該納入像社會學或人類學作為基礎必修課,以增加對於「社會問題」的定義能力。這個建議其實不應該只是建議,因為它理應才是整體問題的核心,這類學程就因為缺乏這種嚴格的反省性,才會用「領導」這個未經反思的詞來打壞一鍋粥,不僅讓許多格格不入的概念彼此混淆在一起,甚至這些矛盾與自我衝突足以讓一個學程變成只是由空泛的熱血與激情所堆疊而成的潛能開發課程,最後只能淪為「同級菁英」間彼此惺惺相惜跟相濡以沫的溫床。以「領導」如此目的性及功利性的方式為名,是否剛好阻止了許多高貴情操與卓越內涵的油然而生呢?

回首看看,這幾年台灣的高等教育,為了競逐世界舞台上的能見度,「頂尖大學」、「教學卓越」、「學術攻頂」、「典範科大」各種名號喊得震天價響,仔細想想,我們是否也只是結伴一起上了一堂虛有其表的領導課呢?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鳴人堂facebook專頁:

黃俊儒

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科學傳播教育研究室」工頭。長期關心科學傳播、公眾科學教育及大學通識教育等問題,喜歡中午一邊追影片一邊吃便當。著有《別輕易相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偽新聞》以及編著《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把理念帶進教室-通識教師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