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美珍/人生關鍵的一萬小時,如何把握?

2015年11月26日 10:27
   
 

文/丘美珍 (財經自由作家)

最近,我畢業多年的高中同學們開始重新聯結,大家從畢業紀念冊上一個模糊的名字,成為臉書跟line的新朋友。

我們每天晚上在聊天室中嘰嘰喳喳,談工作、論人生、傳笑話、丟照片……學生時代的青春和純真,逐漸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網路的相聚,成為今昔交錯的奇妙時光。

看到高中同學這些年的際遇,我突然對「學歷」這件事有了新的體悟。有許多人現在說,學歷已經不重要了,未來是能力掛帥的時代。真的嗎?

為什麼我們需要有學歷?學歷在什麼時候有用?誰需要學歷?

在某些行業,例如學術業和外商金融業,極好的學歷是一張入行的門票。申請這些領域的工作時,美國長春藤名校的碩博士,或是英國牛津劍橋的Ph. D,絕對是加分的靈藥。

這是這些行業的潛規則,根深蒂固。這中間,有雇用者的虛榮心、出於經驗的偏見,以及純粹的人脈考量。要拿著一張高中同等學力證明,憑一己之力(而不是靠關係),在這些帶有貴族光環的行業謀得人生第一份好工作,如果真能成功,那就是一個奇人奇事。

在某些行業,證照比學歷重要。律師、會計師、醫生、建築師都是如此。一般認為,國立大學的學歷比私立大學好,但是在證照加持下,長期看來,實力甚至比學歷更重要些。這裡的「實力」,意味著在這一行的專業中,有個人專精的領域、有聯結資源的能力、有出色的溝通能力、以及碰到挫折不輕易退縮的韌性。 

如果論到創業,則學歷高低與創業的成功率,沒有絕對關係。創業的風險極高,一個國外名校的博士創業家,他所面對的風險,絕對不比一位小學畢業的創業家要少。想想學院派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顧問公司,才在幾年前宣布破產,就知道即使是策略泰斗,也沒辦法讓公司的財務報表轉虧為贏。



創業要成功,決勝的因素看似複雜,其實不離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那句名言:「企業的目的在於創造顧客。」選對行業,讓自己擅長的核心能力為顧客所用,然後組織一個有效率且具操守的團隊,謹慎管理企業發展各階段的風險,鍛鍊自己及組織的抗壓能力及創新能力,這樣,所「創」的那個「業」,才能夠不短命的存活下來。 

最後,在某些行業,學歷絕對不如個人魅力重要例如在演藝、運動、文創相關的行業,最終決勝的因素在於你的作品(或表演),而不是你的學歷。尤其在網路為大的今日,無名小卒一夕爆紅並非特例。所以,重點不在學歷,而是如何在出名前,就累積深厚的實力(想想周杰倫那些練琴的日子),以便出名後可以維繫既有的光環不墜,這樣才不會成為一日明星。 

一般認為,那些光憑個人魅力就成功的人,純屬「運氣」,其實不然。正因為不靠學歷,他(她)們通常加倍努力不知不覺,這些人都奉行了社會觀察家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所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專家比一般人更專注於修練自己的專業,一旦練習的時數超過一萬小時之後,他就跨越了凡人的界線,進入超凡的境界!

換算一下,一萬小時大約等每天練習4小時,一練七年不中斷這個數字真的是鐵律嗎?我嘗試檢驗一下,包括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美國高球明星老虎伍茲,以至於國內的作家九把刀,這一萬小時的魔咒,似乎真的隱含其中。 

所以,我心裡關於學歷的疑惑,有了初步的結論:

學歷是你人生的配件,有時它很重要,有時它不重要。但是,想好自己人生中那關鍵的一萬小時,要放在哪一個領域?你要選擇的是一場學歷還是非學歷的競爭?這對所有人來說,卻絕對是影響人生的大事! 

●作者丘美珍,曾任經理人月刊總編輯、數位時代編輯總監,現為財經自由作家。本文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