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政黨政治的窘境與狡猾變身

2015-11-24 01:25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 二○一六大選三黨總統候選人的副手最近敲定,首度出現三組正副總統搭檔皆非屬同一政黨的奇景。其中,蔡英文的副手陳建仁為無黨籍,朱立倫的副手王如玄亦為無黨籍,宋楚瑜的副手則為民國黨的徐欣瑩。表面上看,這顯示政黨提名心態更趨開放;深一層看,這也暴露了政黨政治因長年藍綠對峙而形象矮化的窘境,不得不降低政黨藩籬,以擴大招攬。

    這種向黨外廣為招攬的現象,對照藍綠兩黨的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名單,則更是明顯。民進黨的不分區提名,大方地將前八名全部讓給了社運和學界人士,其中甚至包括兩名綠黨成員。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則將五名不同背景的新人排在安全名單前段,極盡禮遇。不料,卻也因為席次僧多粥少,引起一些黨內人士忿忿不平,指責提名不公。

    撇開個別人選的評價不談,朝野政黨在副總統人選及不分區立委等重要職位上,不約而同走進「向民間借才」之路,除反映了政黨政治的發展瓶頸必須突破,也顯示朝野政黨深知選民之軟肋,知道如何投其所好。朝野政黨著力改造自己的形象,自是人們所樂見;但是,變身手段流於短期和投機,則未免太過狡猾。

    亦即,從長期的政治意義看,如果政黨平日不深化內部改革並擴大社會耕耘,卻臨到選舉才來招兵借將,粉飾自己的軍容,其實無助於台灣的民主改革。更嚴重的是,如果藍綠對峙的心態不改,一批毫無政治裝備的專業人士被送上藍綠交鋒之火網,將可能造成社會菁英的損兵折將,反而削弱了民間社會的力量,那就後果堪憂。

    舉例而言,TEDxTaipei創辦人許毓仁被國民黨列為不分區第五名,有助彌補藍軍對青年世代吸引力之貧乏,也有助改善國民黨死板、老套的形象,並引入更親民的說故事能力。不料,不少國民黨員卻拿他曾向蔡英文「一跪」的場景大作文章,意欲將其打成敵營的效忠者,中央委員更對他投下最多的「不同意票」。像這樣,如果本位心態不變,想要借重社會菁英又無法敞開心胸信任對方,一個原可帶來正向力量的人立刻被貼上負面標籤,如此一來,國民黨如何提升形象?

    不可諱言,近十幾年來,在藍綠惡意對峙的情況下,政壇已經愈來愈難吸引形象不俗而有志改革的專業人士投入。原因在,新人只要投入一個政黨,必定遭到對手政黨的惡毒攻擊,直到其清新形象抹黑消損為止。在這種烏賊四布的生態下,不僅願意參選投入政治的人越來越少,受邀出任內閣政務官的專業人士也多裹足不前;台灣民主政治日趨下流、政府決策品質日漸不堪,這些都是癥結所在,因為能人賢士皆沾惹不起政治毒液。

    於此,我們也看到台灣政治留下的一個深刻問題。一個良好有效的政治體制,應該要能讓社會不同領域的人才各得其所、各盡所長;但台灣的政治卻反其道而行,拚命要延攬民間人士,利用他們的社會光環來粉飾政黨的狹隘,這豈非病態?在社運人士欣喜找到從政的終南捷徑之餘,讓人更擔心的是,社運對政治的監督關係會不會因此失去著力點?

    以陳建仁為例,其原本之中研院副院長及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負責人職務,其實是更無可取代的專業角色;他若留在原職,對國家社會之貢獻應該更大;但他卻為了更上層樓,接受蔡英文之邀成為其副手。事實上,這項安排,除了為民進黨創造一個形象亮點,其主要原因,不過是陳建仁的政治性較低,更容易被黨內各派系所接受;即使未來當上副總統,未必是他更能發揮所長的角色。遺憾的是,「大官做大事」這樣的迷思,在台灣仍牢不可破。

    在此,我們提醒朝野政黨,既然借重民間專業人士的形象作為招攬,就應該一本初衷,在未來的政治運作上尊重各領域的專業意見,切不可一用即棄,選後即將他們踩在腳下。在另一方面,我們也提醒這些專業人士,要記住自己投入社會專業工作的初衷,不可一搭上權位之船,就跟著隨波逐流,忘卻自己要往哪裡去。

    台灣的政黨政治已是一艘亟待修補的破船,民間社會的專業人士要把自己視為改造它的力量,絕不要讓自己淪為一片補丁或貼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