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一/教育問題應得到全民關注

2015-07-12 02:29:21 聯合報 周行一

許多人問:「台灣的未來樂觀嗎?」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有太多的變數決定我們的未來,國際政經情況、氣候的變遷、台灣的對外貿易關係等等,不一而足;不過「人」,也就是我們自己,才是決定台灣未來的最重要因素,就像成語「人定勝天」的意思,「人」有能力可以扭轉乾坤,改善現狀。

任何一個機構的領導人或管理者最關心的,就是組織內是否有足夠的人才能夠做事。我們常聽別人說,人對了事情就對了,人不對,機構的策略、資源分配、組織設計、流程管理等都不可能會對,國家更是如此,不僅我們每一個人都擔負著社會進步的責任,我們選出的民意代表與政府官員更是決定國家方向與行政效率的人。

所以人力資源的素質應該是我們大家最關心的。教育是改善人力素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台灣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都願意不計成本地投資在子女的教育上,但是教育的生態環境卻不是個別父母可以掌握的,良好的教育制度設計,才可能產生優質的教育環境。教育的生態環境包含了正規教育學校、其它具教育功能的機構(例如補習班、托兒所、代辦申請國外學校入學的機構)、為學校提供服務的機構(例如營養午餐店、校車)、主管機關(如教育部、勞委會等)、學生、家長、父母等,它們之間的關係、互動和行為決定了教育的良窳。

明年初是總統與立法委員的選舉,在民主社會中,選舉議題多元化是正常的現象,兩岸關係、社會福利、社會公平、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當然應當受到重視,但是教育這個最關鍵的議題在歷次選舉中卻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有許多大家應該多關心的教育問題,需要受到未來的總統及立法委員的高度關注。例如:

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資不夠,當新加坡、香港、澳門、中國大陸都在策略性的投資高教時,台灣如果學費不能漲,該怎麼辦?

很多父母願意投資在子女教育上,卻不知道自己如何教育子女,父母該向誰尋求協助呢?

當所得差距擴大,弱勢孩童已輸在教育的起跑點時,該如何真正做到教育機會均等呢?當高中正規教育的成效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學生上補習班的情況愈來愈惡化時,該如何確保學校教育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呢?

當政府為了教改做了這麼多努力之後,父母、學生及學校仍然以分數至上為教育成果的最終檢驗標準時,如何真正做到平衡的高中教育呢?

當年輕人的所得增加緩慢,反映的是工作技能的附加價值不夠時,該如何教育出擁有創新能力的年輕人呢?

當年輕人的英文能力低落,國際觀跟不上我們的競爭對手時,該做什麼才能扭轉頹勢呢?

以上這些問題只是台灣諸多教育問題的少數例子,教育問題經緯萬端,非常複雜,需要政治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並大力喚醒民眾的注意力。民主政治是兩面刃,優點是人民可以自主選擇政治領導人,但缺點是政治領導人會追隨民意,當民眾不重視教育議題時,政治領導人對教育議題的關注也會減少,所以父母們應當努力瞭解當前的教育問題,多方參與教育問題的發生與討論,一方面可激發政治領導人的關注,另一方面可避免重要議題被少數人主導。

教育是最重要的事,但因為迫切性低,經常被我們忽略了,所以應當得到全民的關注,以免積重難返,造成無法承受的後果。

(作者為政治大學校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