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ceb.edu.tw/epaper/201105/tendency.asp

作者:羅時傑、林玉芬  整理:陳嚴坤

 

生命教育vs孩子未來的競爭力—現代公民素養的培育

       

一、前言:
  一直以來,教育專家學者對於教育提出很多構想與建議,孩子的未來很重要。為了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我們需要孩子學習很多的能力,但在這麼多需要學習的能力中,輕重緩急如何界定?又該如何執行?既是個嚴肅課題,也是我們需要先確立的目標,根本確立了,才會事半功倍,才能培養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二、生命教育的重要:
(一) 何謂生命教育?
  在這個瞬息高速變動的知識大爆發時代,什麼是我們的孩子所需要面對的新世紀?而這個新世紀所需要具備的競爭力又是什麼?這個議題在現今教育論壇中,不斷被提出討論探究,期望能在現代教育課題中找尋出新方向;然而,在這個嚴肅的議題中,我們發覺到「現代公民素養的培育」確實影響了教育的未來發展,更深層的影響孩子面對未來的競爭力,當然也影響台灣面對未來可能是多元虛擬世界的能力與地位。
  世界已經是平的,我們的孩子未來必須和全世界同年齡的孩子競爭,因此,什麼是台灣孩子的競爭力?如何善用我們的優勢來面對未來?如何提昇孩子未來的競爭力?恐怕是我們為人師長、父母所必須仔細思考的重要議題(李偉文,2006)。
  在教育部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第一個中心議題,就是強調現代公民素養培育在今日與未來教育的重要與前展性,所謂「現代公民素養」會議中討論出兼具深度廣度的多重意涵,其中在子議題中對於「生命教育」的探討,個人認為是為通識教育的基礎;因為在這個重要環節,也是每個人安身立命和生涯發展的基礎課題。因為,我們的孩子在此刻、在未來、在時間軸承上,面對「生命的價值」、「生命的任何可能」和「生命的多元互動」都是不斷必須學習成長的教育歷程。


(二)生命教育的養成與目標: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既然知道「教育」在於培養生命中的任何可能?接著要問的是:我們又能在教育的歷程中給於他們什麼樣的學習呢?因為教育行政職務的關係,這些年來輔導處辦理了許多「生命教育講座」,各種不同類型的生命鬥士的生命分享,每一次都觸發學生內心世界的深層波瀾,但是我觀察到的是孩子在講座結束後的一週內,都還能表達出曾經的「感動」,時間一久不是屬於它的生命體驗,彷彿就煙消雲散忘記得一乾二淨,我曾經質疑該不該繼續辦下去,就在當時我收到一封十幾年前孩子寄來的Email,信中提到在以前上課中,我曾經陳述的生命故事「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先生的生命立志奮鬥過程,那是一個屬於我的年代 再熟悉不過的老故事,沒想到卻在多年以後成為孩子在面對工作環境挫折壓力,生命力幾乎脆弱之際突然想到的一個故事,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有多重要,但是我確定的是當下面對生命 關鍵點的學生,她和故事發生了關聯性,她懂了生命面對的不只是壓力,而是生命無限的可能。雖然這個「可能」不見得會帶給未來成功保證,但她學習到生命價值的理解和珍惜。我想我會繼續辦下去,因為下一個故事的體會者,會是聽講台下的任何一個學生。
  當前教育問題的探究中,經常提到的是我們現在的孩子,幾乎無法面對壓力,在「直升機父母」和「當今老師--教匠」,眼前充滿著功利主義的投機客,在講求名利的社會價值下,幾乎失去了「應該有的生命價值」;當然,也就對於生命無法感動、對於大自然生命萬物沒有珍惜感、對於社會弱勢團體缺乏關愛之心,因為整個社會充滿贏得眼前 的分數,就贏得優勢地位的領先,殊不知卻輸掉未來的競爭力,在商業周刊2009年第1109期刊登(妳有「第四名的孩子」嗎?)一文,引用國際研究組織針對台灣地區中小學分析數據,強調台灣中小學生科學與數學表現,相較於世界各國來的優異許多,但是學生的信心度則普遍低落,看起 來這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對比,但想想不正是現今台灣教育長期存在的問題嗎?只重視學習成績表現,忽略學習應有的學生成就歷程。所以對學習意願、對自我表現的信心、未來從事相關科學行業意願、學習科學或數學的滿足感等等……竟然是如此表現前段、信心低落的對比,反應台灣中小學學童「贏得眼前的分數,卻輸掉未來的競爭力」(王文靜,2009)。這份數據的對比差異,其實是用來凸顯對於教育實質意義的關注。

 

(三)生命教育的價值在於共好的實踐:
  21世紀人才的培育的能力,被不斷談到的是「公民能力」它包括自律、誠信等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對他人尊重和對多元文化理解與欣賞的能力(蔡炳坤,2009)。我們必須教育孩子面對生命的熱情,而熱情的活水源頭來自對於生命價值的「感動」,感動是經常來自自我價值的澄清和真實認知;教育的目的不正是要讓學生學習解決問題和帶 得走的「能力」,生命教育的課題未來勢必需要加強落實於課程,融入各領域或成為一個領域,對於筆者來說是應該要有的長遠發展,讓孩子具有現代公民基本素養,對於傾聽別人、關心別人、表達自我感受、善於與人溝通、懂得與別人相處合作、發揮團體動力的人際張力,同樣的學會欣賞別人的孩子,就會知道珍惜一切,愛惜生命擁有的無限可能;當我們教育議題不斷進步到「生命教育」的議題,相信面對未來世界的高速變動中,我們的孩子是一群懂得互助合作彼此關懷的競爭伙伴團隊,對於未來,這樣的團隊將會是創造共好為目標的良性競爭團隊。


三、品格教育的培養:
(一) 關於品格教育
  很多的事情教得會、學得會,那就是教育的功能,學校的責任。但是,關於「品格」教育,一定教得會、學得懂嗎? 台灣教改多年,爭執的焦點還是離不開「考試」,但世界許多國家已經警覺到:有好品格才有好未來。紛紛把教育重點放在培養能對自己負責,並能尊重別人的好公民。
(二)品格教育的目標:
  不論外界對於學校「品格」教育有多大的質疑,我們要對自己說:「『品格教育』是新世紀的第一堂課!」一個國家的興盛,不在於國庫的殷實、堡壘的堅固或是公共設施的華麗,而在於公民的文明素養,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透過學校潛移默化的施教,我們希望孩子能在生活上落實品教的成果,教育部的「有品教育」絕對不是口號,那是希望達到『為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的全民運動。
  在本校落實品格教育的具體行為向度,透過教師設計相關課程,深化學生品德觀念,建立正確生活態度,發揮知行合一教育功效;並透過研習進修,增進教實施品德教育的專業知能;在學生方面,培養學生反省、思辨及實踐品德的能力,落實品德教育成效;希冀能營造尊重、友善學習環境,塑造優質的「品格本位校園文化」。
  為何教育部會重拾過去的「中心德目」概念,來加強學生品格教育呢? 其實,「中心德目」的概念已蛻變為「核心價值」,雖然一樣是某個品格教育的主軸,但不再是硬梆梆的教條式教育,品格教育的主軸已經轉化為軟性的「核心價值」,深化對學生心理層面的影響,展現在外顯的日常行為中。
(三)理想與實務的結合:
  學校特意訂定每個星期三早修時間為「品格教育」時間,由級任老師指導學生關於當週「核心價值」的相關議題,這些上課教案都是教師在學期初時已經寫入教學計畫中。這學期,學校規劃每個「核心價值」都有四週的實施階段,在四次的「品格教育」時間,教師必須找到一本與「核心價值」相關的繪本或書籍,結合閱讀討論的方式,從書中的情節探討「核心價值」的意義;如此的活動不僅結合了語文課程,更希望能以故事的方式傳達教師們想要學生落實的「核心價值」意義,而不只是口頭訓誡或教條法規而已。接下來一次的課程,是從生活時事中去尋找相關的議題,深入探討社會對「核心價值」的落實,讓學生看到真實的社會人生,能激起學生對「核心價值」議題更大的思考迴響;因此,教師們便從生活新聞事件中尋找與「核心價值」議題相關的時事,設計激發學生思考的提問問題,循循善誘下引導學生正確的核心價值行為。
  除了書籍及時事的閱讀討論外,還有兩次的課程留給級任導師更多彈性的空間,讓教師們發揮自己的專長,針對「核心價值」議題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有些老師會以學習單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寫作;有些教師以辯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價值澄清的論辯;有些教師以曼陀羅圖或心智圖的方式,讓學生分組討論,寫出自己的想法;有些教師讓學生自評、家長評量與教師評量的方式,檢核學生是否達成了「核心價值」相關行為準則,並提供學生反思改正的機會;還有教師讓學生演出行動劇,從演出的過程中,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核心價值」對自己內在的衝擊……。各式各樣不同的教學方式,展現教師們對「核心價值」施教的專業能力,也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方式。
  除此之外,教師將「品格教育」融入各科教學、行政單位將「品格教育」融入生活教育中,都希望能讓學生從知書達禮的校園氛圍中,潛移默化,內化「核心價值」的意義。早晨的校門口,可以聽見學生們精神抖擻的與師長們問候,可以看到學生主動的打掃教室內外的掃地區域;表揚「核心價值」楷模學生,並張貼相關優良行為,透過獎勵的方式以達風行草偃之效;訂定各班班級公約,導正並約束學生的偏差行為;利用學生朝會對「核心價值」進行宣教,與學生分享生活小故事。小至個人打掃活動的指導,大至全校各項宣導活動,如果說「品格教育必須落實在生活中」,倒不如說「我們希望學生從生活日常行為中實踐品格教育」。
(四)我們的期望與目標:
  「品格教育」絕不是單向的對學生施以道德勸說,更沒有辦法單方面的在學校宣教,「品格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支援,才能隨時導正學生的偏差行為。學校透過「校長給家長的一封信」,爭取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教師們隨時以親師通訊或班網的溝通媒介,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繫;行政單位並結合社區資源,邀請專家或地方行政資源對學生進行不同主題的宣導;唯有群策群力才能不斷深化品格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力。
  『孩子的未來,從家庭開始』,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將來競爭力不足,急著送孩子學這學那,卻往往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確價值觀,而價值觀的學習主要來自家庭。「身教」永遠重於「言教」,品格教育是需要「教導」的,但是不是藉著教訓,而是需要陪伴。我們無法將所有「對」的事情列出清單,但是每天都有 許多需要判斷是非對錯的事件,誰陪著孩子學會判斷的標準?學校是啟動品格教育的錨心,但我們的孩子,需要整個社會同心齊力,才能共赴美好與幸福。
  「現代公民素養培育」,包含了生命與品德教育、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生態與環境教育、安全與防災教育、藝術與美感教育,這樣全人的教育理念,是為了培養具有競爭力的國家棟梁。乖乖聽話,早已不是當代值得推崇的品格,我們現在要對的是複雜的、多元的甚至於價值衝突的環境,所以,我們應該要培養的是一種批判思考的能力,還有與人論辯、論述、溝通的一種能力。學校透過民主、科學的方式教導學生,並強調品格教育的外延,是必須和價值教育、生命教育、人權教育、法治教育、民主教育和公民資質教育結合的。新世紀的教育,讓學生變「好」比讓學生變「聰明」來得重要。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品格決勝負。


四、結語:
  對於未來,我們依然抱持著高度期望,因為我們相信不只是「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是一個期許,卻也是最根本的教育基礎;更重要的是,我們更應相信:「孩子,未來是屬於你們的時代!」但我們要問的是,我們給孩子的未來準備了什麼?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在面對未來的競爭力時,提供孩子更充足的準備,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既然如此,對於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我們這些國家現在的棟樑、中堅份子,尤其是教育現場的你我,不僅僅是一個不可拒絕的義務,更應該是一個自我期許的規準,讓孩子們的能力是架構在生命的理解上,以塑造品德內在的行為能力中成長,則未來可期,現在踏實!

生命教育演講-讓孩子閉上眼睛體 會光明可貴

品德需要在耳濡目染中教育

寓教於樂的品德教育話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