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唐鳳:我的存在不是為讓某些社群「朝中有人」

2016-08-25 11:48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即時報導

將接任數位政委的唐鳳。 圖/親子天下提供

將接任數位政委的唐鳳。 圖/親子天下提供

 

行政院近期將新增一位數位政委,由有「網路神童」之稱的唐鳳出任。唐鳳稍早在臉書上發文證實,他將在10月1日接任,未來進入行政院後,他對自己的期許是作為「公僕的公僕」,將是運用數位技術及系統,輔助公務體系解決問題,並強化政府部門與公民科技、公共社群的對話與合作。

唐鳳在臉書上簡介自己的求學過程及工作經驗,曾任BenQ、Apple等公司的顧問,長期與開放源碼社群協作,也曾在2014到2015年間擔任行政院「虛擬世界法規調適計劃」顧問。也是國發會開放資料諮詢委員會,以及十二年國教課發會的委員。

唐鳳說,未來進入行政院,他的存在,不是為了讓某些社群「朝中有人」,也不會是為了在網路上「政令宣導」,而是成為一個「通道」,讓更多的智慧與力量有更好的結合。

●唐鳳臉書全文

大家好,我是唐鳳,將於10月1號接任行政院「數位政委」一職。在我九月底返台上任前,請媒體朋友到 https://wiselike.com/audrey-tang 提問,我會盡量回答。(SSL 憑證過期的訊息請跳過)

14歲起,我就以自學的方式取代傳統的正規教育,這樣的境遇,再加上個人興趣,讓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實務工作,並有自行創業的經驗。

我過去曾擔任BenQ、Apple等公司的顧問,長期與開放源碼社群協作,也曾在2014-2015年間擔任行政院「虛擬世界法規調適計劃」顧問。

此外,我也是國發會開放資料諮詢委員會,以及十二年國教課發會的委員。同時,我與法國外交部、經濟部、巴黎市政府,還有西班牙馬德里市政府,在數位治理領域都有協作關係。

過去幾年,身為社群參與者及專案貢獻者,我投入相當精力於「零時政府(g0v)」社群與「vTaiwan」等平台的工作。對於不熟悉它們的朋友,簡單來說,就是建構開放的數位空間,透過連結虛實,達到促進社會溝通與意見整合的機制。舉例而言,2015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公司法修正案,就是「vTaiwan」平台經過四個多月討論產出的草案。

未來,進入行政院後,我對自己的期許是作為「公僕的公僕」也就是運用數位技術及系統,輔助公務體系解決問題,並強化政府部門與公民科技、公共社群的對話與合作。我的存在,不是為了讓某些社群「朝中有人」,也不會是為了在網路上「政令宣導」,而是成為一個「通道」,讓更多的智慧與力量有更好的結合。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導盲犬與11年不見的主人重逢 狗狗反應會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cYLRk6ZW8
狗狗與11年不見的主人重逢 反應是?(影片取自youtube/chpyas)

狗的記憶力究竟能持續多久呢?有研究顯示,狗狗對於住所與主人這部分的記憶是極度強烈的,所以即便是不小心走失,仍有部分的狗狗能夠靠記憶與嗅覺順利回到主人身邊,而日本就有隻退休導盲犬,當牠重返一歲之前所住的寄養家庭時,場面讓網友都流下了眼淚!

通常退休的導盲犬會被主人的家人領養,或是回到一歲前住的寄養家庭
通常退休的導盲犬會被主人的家人領養,或是回到一歲前住的寄養家庭(圖/影片截圖)

來自日本的導盲犬奧利弗,牠在10歲時就卸下了導盲職務,恢復一隻普通的拉布拉多。通常退休的導盲犬會被主人的家人領養,或是回到一歲前住的寄養家庭中,如果過程不順利才會有一般的領養申請,等待善心人士來領養;而奧利弗一歲前的寄養家庭在得知奧利弗退休的消息後便迫不及待的要迎接牠回家,而闊別11年他們再度與狗狗重逢,情況會是如何?

闊別11年他們再度與狗狗重逢,情況會是如何?
闊別11年他們再度與狗狗重逢,情況會是如何?(圖/影片截圖)

只見奧利弗在志工帶領下搭上車,此時牠還不知道自己正要前往的是一個令牠再熟悉不過的地方,當老邁的奧利弗回到兒時長大的佐藤家,牠開心地撲向女主人並且熱情的晃動尾巴,原來「兒時的記憶」仍深深的留在奧利弗腦海中,牠親密的在女主人身上撒嬌,而女主人則表示這是小時候的奧利佛最喜歡做的動作,而奧利佛不僅牢牢記得主人的長相與家中動線,也清楚記得小時候最愛玩的棒球手套。

奧利親密的在女主人身上撒嬌
奧利親密的在女主人身上撒嬌(圖/影片截圖)

文章來源:YouTube/chpyas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 種方法讓你成為一個 運氣很好 的人!

撰文者:網路文章分享

 

常常說,

命運 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

但大部分的人,其實不知道要如何改變命運....

 

只要實行以下 18 種方法,

你的 運氣自然就會變好!

信不信由你,

但做過的人,80%都馬上改變了


1、默默無聞地努力工作。

運氣好的人專註於行動,

他們把時間花費在重要的事情上,

而非自誇和炫耀。

他們總是專註於更好的工作表現。


2、與積極樂觀的人相處。

如果能用正面、樂觀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什麼事情都會是有希望的


3、每天一個 積極的想法

每一天向自己的頭腦中註入積極的想法。

有時我們可能會隨機地想到一些消極的想法,

然後它們給我們的行動產生負面的影響。

有意識地去選擇正確的語言和行動,

要求我們有意識去選擇正確的思想。

比如,每天清晨醒來時對自己說,

「每一天,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我都變得越來越好。」

 

4、不要想太多,立刻行動。

對面前的選擇舉棋不定,

這是許多人經常會碰到的情況。

事實上,最糟糕的決定是不做決定。

成功來自於好的判斷;

好的判斷來自於經驗;經驗來自於糟糕的判斷。

所以,即便你現在作出了一個糟糕的判斷,

它最終會將你引向好的判斷力,隻要你吸取了教訓。

 

5、有一個明確和清晰的目標

運氣好的人有一個極其明確的目標。

並且不論發生什麼,

他們都會始終如一地緊盯他們的既定目標。

 

6、接納不完美

運氣好的人,通常有一顆樂觀積極的心...

他們不會說,「現在不是最佳時機」。

但他們會說,「此時此刻是最好的時機。」

他們知道對的時候永遠不會自動向他們走來,

他們會立刻去創造最好的時機。

 

7、不去在乎別人的批評

運氣好的人

不會受到反對者、懷疑者

或憎恨者的言語的分心。

他們不允許消極的想法影響他們的頭腦。

他們積極地去嘗試和進步。

 

8、多聽從內心的指引

運氣好的人常常受到他們的情緒的激勵。

思考是很重要的,

但我們常常要依靠我們的內心來為自己指明方向。

當我們面對難題時,

我們的思考與我們的感受常會產生衝突,

運氣好的人

趨向於聽從他們的內心

而非他們的頭腦的指引。

 

9、專注於結果,而非計劃

計劃會發生改變。

突發事件可能會讓最好的計劃泡湯。但結果不會。

快樂的婚姻,

聰明的孩子,

有意義的工作和事業有成

這些通常是我們不變的目標。

 

10、採取大量行動

運氣好的人勇於嘗試,

即便他們可能會失敗。

他們不會按兵不動,

而是經常去嘗試直到一切變得清晰明瞭。

 
11
、不論何時都樂意與他人交流

運氣好的人會熱情歡迎

任何願意傾聽他們的想法的人,

並與他們暢談自己的想法。

往往一個想法會指向另一個新想法。

 

12、每一天都專注於當天

放下過去並專注於當下時刻,

運氣好的人把他們的精力

放在此時此刻他們能夠改變的事情上。

他們不擔憂昨天或明天。

 

13、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

運氣好的人也會遇到挫折,

但他們會繼續前進,

因為他們堅信只要堅持到底

他們就能從失敗中走出來,並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14、相信自己!!!

他們不自負。

運氣好的人相信

我們每一個都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

這種韌性力量能夠讓我們取得偉大的成就。

 

15、充滿好奇心

他們會向任何認識的人

詢問一些關於簡單的事情的問題。

他們渴望理解事物的運作原理。

他們是刨根問底的探索者。

他們歡迎新的想法,理念或觀點。

 

16、心懷感激

運氣好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份禮物,

他們做事時總是懷著一顆感激之心。

 

17、承認自己並不聰明絕頂

運氣好的人通過不停的嘗試

去學習新的東西並變得更加聰明。

他們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並能馬上吸取教訓和繼續前進。

他們知道生活中的幸福與成功

來自於持續的學習。

 

18、服務別人、幫助別人

運氣好的人不論在工作上

還是個人生活中都非常慷慨地

去幫助別人和服務別人。

他們知道全力去幫助別人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

自己的需求也將會得到滿足。

 

 

 

一般的人 相信「運氣或境遇」,

堅強的人 相信「起因和結果」。

改變 心態就能改變 命運,相信你也可以成為 幸運的人!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影片可見橋興建過程。(影片取自Youtube/Volker Stevin International)

一般人對於橋梁的印象就是會橫跨水面。不過在荷蘭卻出現了一座超奇特的橋,乍看之下橋像是被水流切斷,殊不知是蘊含巧思的獨特設計。這條公路是連接荷蘭主島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島Flevoland,每天都有多達2萬8千多台車子通行的主要道路;但是從空中往下看的話,這條公路中間看似被水面切成一半、無法通行,但其實消失的那一段被藏為「地下道」了。

看似被河面切成兩半的橋樑
驚豔全球的獨特橋樑設計!(圖片取自新鮮事)

如此聰明的設計不僅解決了船隻通行的問題,也節省了架高橋樑或是建成水下隧道所耗費的時間和巨資,船隻及車輛也不會被互相干擾了。橋樑共有25公尺長、寬達19公尺、高3公尺,橋樑的建造更造福了荷蘭大眾。獨特的設計卻輕鬆解決了水面船隻及陸上行車的通行問題!

橋樑的工程示意圖
該橋的設計解決了船隻與車輛的共同通行問題。(圖片取自Youtube/Volker Stevin International)

文章來源:新鮮事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家長放手… 讓孩子搞砸幾次吧       

2016-08-15 08:07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洪欣慈/台北報導    

「不該讓孩子活在成功的假象。」教養專家彭菊仙表示,少子化下,家長過度集中關注孩子,「就讓孩子搞砸幾次吧」,現在的家長不願接受孩子失敗,才會不斷伸手介入,但「沒跌倒過,就不知道挫折是什麼,就不會看到自己的問題。」

彭菊仙表示,家長習慣出手,幫孩子安排一切,直到大學都還放不了手。「如果孩子有學習動機,父母根本就不需要介入。」彭菊仙說,許多孩子讀大學,科系是父母選的,「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系,就沒有學習動力。」她建議父母,從高中就要讓孩子有「練習選擇」的機會,例如參加什麼社團、要不要補習等,父母可事前提點、在旁引導。

台大前教務長、生化科技系教授莊榮輝也感嘆,這世代的家長真的對孩子「照顧太多」,以考博士班來說,以前他是考上了才跟父親說要去異地念書,父親也未出面干涉,但現在的家長連博士班都要陪考,研究所考試還要設家長休息室,「『獨立』在大學反而變異類。」

「每次看到家鄰近的小學,父母幫孩子揹水壺、書包,真的很無奈又生氣。」莊榮輝認為,從小就過度保護,就會一輩子放不了手,到大學還是一樣,學生無法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最好的作法是在旁邊看,以向學校關說為例,「多數教授不吃這套、只會更反感。」

 

問成績 問床位 問社團… 家長來電「關心」 大學生高中化     

2016-08-15 08:05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圖為2016大學博覽會。報系資料照

圖為2016大學博覽會。報系資料照

 

開學將至,不少大學陸續接到一些奇怪「關說」電話。一位私立大學主管透露,近日有家長透過管道詢問他能否幫他小孩加選體育或通識課,其他像成績、住宿等也「關心」,甚至找民代、學校高階主管來「提醒」,感嘆「家長不放手,小孩怎麼成長?」

該主管表示,與學生有關的關說「族繁不及備載」。例如開學前,往往有家長透過管道找校方,幫自家孩子確保宿舍床位或順位往前點。關說成績更常見,曾接到立委、議員來抱怨教授成績打太嚴,直接「要求」讓特定學生「過關」。

關說直接來自家長最多,還有人投書教育部長對學校教授或行政人員施壓,通常學校會直接拒絕這樣的「過度關懷」,但對基層行政人員還是一股壓力,接到「上頭」指令不能不做,感嘆選課、成績對孩子的一生都算「小事」,應讓孩子自己處理、想辦法,難道以後小孩上班後,還要去辦公室,請主管多加「照顧」?

台大前教務長、生化科技系教授莊榮輝也說,曾遇過究所考試,考生總分雖高於錄取分數,但因一科未及格,還是未達錄取標準,結果家長就憤怒打來抱怨,甚至出言恐嚇、搬「關係」施壓,要學校錄取該生。

有私校學務處人員便透露,曾遇過家長要求學校提醒社團「不要讓孩子太累」、「可以讓孩子早點回家嗎?」或是社團去離島服務,家長打來說「我孩子不要坐船,要坐飛機」,感慨「家長讓大學生高中化了。」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拚經濟 經貿政策不能再荒廢  

2016-08-17 05:4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上任三個月,一方面忙著救火處理爭議,一方面也在黨產、年金及能源等議題上積極落實選前政見。然而,在經貿政策上,目前除了重複強調「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新南向外,既看不清楚目標及其他主軸,連主事者都持續變動。貿易及投資對台灣的重要性毋需再強調;這麼重要的領域空轉三個月,加上國際情勢瞬息萬變,令人冷汗直流,難怪蔡總統和林全院長的民調都不好看。

台灣對貿易依賴程度亞洲第一,因此貿易表現不佳時受傷程度也第一。出口金額經過連17黑之後終於在上個月轉正,雖然幅度不大但也算給產業帶來一些正能量。這個反轉基本是景氣改變、產業努力及比較基期實在太低三者帶動的春風,政府的角色似乎只有提供數據及加油打氣而已。

再看更嚴峻的投資問題。外人及陸資投資連續好幾年低迷,但不管是選前選後,政府卻都好像診斷不出病因,也拿不出有效的改善方式。這幾周經濟部投審會還在Uber爭議中打先鋒,高喊要撤銷其投資許可。Uber是典型的新科技與管制架構間的衝突,關鍵在於如何將監管法規延伸適用到新科技的調和。這是監管機關要處理也正在處理的問題,無論如何不應用撤資當工具,因為如此只會讓企業產生「不知如何處理就先拒絕投資」印象,除了抑制未來新科技的投資外,毫無解決問題的意義。

最後隨著美國大選白熱化,看衰TPP的意見逐漸蔓延,基本是說若連美國都不支持TPP,台灣的準備豈不是打空氣?新政府幾乎將TPP當成是唯一的經貿主軸,卻未見任何有力的說明,告訴社會為何即便TPP有陰影還是要努力準備的意義,也不見對TPP可能衝擊的因應規劃至於新南向政策,更是處於只有標題尚無內容的階段。

以上種種的發生不足為奇,因為至今新政府經貿政策的決策機制都尚未成形。經濟部長專心推動能源改革,凡事往行政院推,連負責經貿議題的常務次長,都延宕二個多月才任命。而行政院的經貿政委一換再換,前幾天找回前朝的經濟部長回鍋領軍。至於國安會這個總統貼身的幕僚機構,竟沒有任何經貿專才,而外貿協會這個推廣重鎮的董事長是否更換也停留在耳語階段。簡單說,經貿政策至今仍處在「家裡沒大人,小孩來顧家」的階段,導致貿易推廣在觀望、投資政策毫無章法,只剩下TPP、新南向二個價值尚待評估的法寶,凸顯出新政府對經貿政策的荒廢及不重視。

我們比較好奇的是,新政府不會不知道經濟是民心向背的基礎。面對中國供應鏈茁壯及「瘦台」打壓政策的發酵,以及台灣正處在調體質的時間點上,未來貿易與投資的挑戰只會更嚴峻。但是政府各部門在經貿議題上如此鬆懈,打的是什麼算盤?

我們寧可相信小英總統早有主意只是時間未到。果真如此,我們建議接下來有幾個重要的工作要先推動。第一,該任命的人事要盡快到位,彰顯出政府對經貿政策的重視,並且要提出具體的經貿政策藍圖及推動策略。第二,要盡快務實、精確地找出投資的病因是門太窄、管太多還是政府的不可預測,並提出對症下藥的處方;重要的是,這個診斷要請客觀第三方來把脈,不可再由本身即可能是病因的單位進行。第三是推動TPP的架構及團隊要盡快建立,而且要改變傳統推動架構的障礙及限制,不要再重蹈覆轍,且重視內部溝通能力而非官職大小。最後則是儘速提出能彰顯「新穎性」所在的新南向政策,以改變只有口號的質疑。

總之,起步雖已晚,但非不可為,期待看到新政府盡快端出經貿大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梯言/晉文公還是吳廢帝?

2016-08-17 06:11 聯合報 公孫策      

蔡英文總統提名的司法院正、副院長人選辭謝了提名,媒體多以「蔡總統的挫敗」視之。愚意以為,不管蔡總統提名何人,都會是這種情形,因為那是司法圈內的惡鬥使然。

打從初提名時,就有雜音要蔡總統重作考量,可是卻沒聽到反對二人的具體理由。隔了好久,「理由」出現了:謝文定是「威權時代的打手」,林錦芳則有一篇由她主導的報告「涉及抄襲」(後來也已澄清)。簡單說,如果兩人的爭議性真的很顯著,反對理由應該會在第一時間出現,而不是隔了好久以後,才出現這種「不成理由的理由」。

《韓非子》的寓言:

晉文公用餐,廚師送上烤肉,肉上竟然纏著頭髮!晉文公把廚師叫來詰譙:「你想把寡人哽死啊!為什麼在烤肉上纏了頭髮呢?」

廚師叩頭請罪,說:「我有三項死罪:把菜刀磨得跟名劍干將一般鋒利,肉都切斷了,卻沒切斷頭髮,這是一大罪;用鐵籤貫穿烤肉,卻沒看見頭髮,這是二大罪;爐火熊熊,肉都烤熟了,卻沒將頭髮燒掉,這是第三大罪。」

晉文公聽懂了,將廚師的下手叫來詰問,果然是他想要御廚的位子,才幹了這檔事。

是的,謝文定和林錦芳的「罪狀」,就跟晉文公的烤肉上那一團頭髮,是同一個模式。

重點在於,蔡總統知不知道司法圈的內鬥情況?如果知道,她又能否處理得了情況?

三國時的吳國皇帝孫亮,有一次吃生梅,叫黃門(近身太監)去庫房取蜂蜜,拿來卻發現,蜂蜜裡面居然有一粒老鼠屎!把庫房管理員叫來詰問,管理員叩頭如搗蒜。孫亮問他:「過去,黃門有沒有私下跟你要蜂蜜啊?」管理員說:「有,可是我不敢給他。」孫亮命人剖開那粒老鼠屎,發現只有外圍是濕的,中心還是乾的。這下子真相大白,黃門認罪。

是的,謝文定和林錦芳的「罪狀」是硬塞的,而塞這些罪狀的,才是司法界的「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那麼,蔡總統能不能挑出那些老鼠屎呢?畢竟不能整鍋倒掉,也不能不挑掉。

晉文公治理晉國,振衰起弊,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孫亮後來因鬥不過權臣被廢。他倆都有足夠的聰明才智察覺「有人搞鬼」,可是掌控全局、推動改革的能力,卻有天壤之別。蔡總統是哪類?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薛承泰/年金寶可夢    

2016-08-10 02:49 聯合報 薛承泰    

寶可夢登台,年輕人為之瘋狂。寶可夢結合資訊科技與地理實境,並提供了人、物、境的互動平台,於是人手一機,街道搜乎、校園尋乎,不畏酷暑低頭軍團處處可見!

雖然筆者不知年輕人為何如此瘋狂?但想起小時候玩捉迷藏,先要有一個人做鬼,趴在牆上從一數到一百之後,開始去找出每一個人;被鬼找到的人,還需要玩「一二三木頭人」找出下一個做鬼的人,遊戲即可不斷延續,直到小朋友們一一被大人叫喚回家。遊戲中沒有任何獎賞,只有參與,即可讓大家樂此不疲!

所不同的是,過去遊戲沒有道具也不須花錢。今天參與尋寶,不只要有夠夯的手機,最好無線上網吃到飽,商家還可提供各種誘因,只要你來抓寶,商家就如獲至寶!總之,抓寶是年輕人的夢,而年輕人的夢就是商家的寶!

連著幾天電視不停出現瘋寶可夢報導,有人騎車搜寶出事,有人跟著怪物跑鬧失蹤;年輕人翻天覆地找怪物,卻可能在實境中陷於危險,弔詭的是,可能不知背後的製作團隊,才是真怪物!

同時間,政府也不遑多讓,拋出一個怪獸讓民眾來搜尋,那個怪獸叫「年金」!說年金制度是怪獸,是因目前產生財源不足、職業不平與世代不均現象。怪獸是政府多年養出來的,自己不出來抓,卻以「社會對話」之名讓行業間來抓彼此。由於軍公教退休所得替代率偏高,退休時間又較早,很容易變成被抓的第一隻怪獸!

這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兩岸好不容易沒了煙硝味,卻塑造出媽寶軍團扭曲軍人形象;民主選舉多了,贏家一人得道,雞犬也跟著升天,動搖公務體系;而過去考試領導教學,現在強調學生自主,老師身分蛻變尋求新定位。不知何時社會價值觀變了,軍公教角色被弱化,儘管在民調中,對年金改革表達較高的支持度,過去政府的寶仍被說成是吃垮政府的怪獸!

於是當勞工抱怨,一樣工作廿五年退休,勞工貢獻又沒有較少,為何軍公教可以拿那麼多?政府就應該告訴勞工,這是政府訂的契約,且他們也提撥較多。只要政府尊重,就算是降低所得替代率來弭平「職業不平」,軍公教也會甘之如飴!遑論,以保險CP值來說,勞工高過公教,農民更高過勞工,且人數規模都大過軍公教!

至於降低「世代不均」,政府也應清楚告訴民眾,如同精算報告所言,多數基金將於十年間用盡,如果不改,最倒楣的不是年輕人,而是他們的父母,是今後十年將退休的中高齡;他們繳了數十年保費,也是當前納稅最多的,卻可能連繳出去的錢都拿不回!

今天年輕人瘋寶可夢,忽略了背後那隻設計遊戲的真怪物;而政府放出年金怪獸讓大家追逐,也別忘了自己是怪獸的豢養者!每次看到談話性節目,軍公教勞代表捉對廝殺,心中萬分不捨,然後名嘴出來主持公道,為改革大業盡份心力,更覺噁心。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模擬考試,有一次老師發下考卷,居然要同學們彼此來認定對方該有的成績,若分數未達標,就由同學來處罰打手心!我們實不需相互認定為怪獸,因為真正的怪獸正在觀看這場戲!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軍公教選舉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文華/「不看新聞,在台灣可以過得很好」?    

2016-08-09 01:52 聯合報 王文華      

英國脫歐、川普獲得共和黨提名,共同原因之一,是選民認為體制內菁英的政策,造成他們薪資下降,甚至丟了飯碗。

人們對菁英的態度改變了。

經濟好時,我們尊敬菁英:那些在學業、事業、專業方面表現優異的人。我們聆聽他們的見解、遵從他們的做法,夢想有一天成為他們的一員。

但經濟一旦差了,老百姓開始質疑菁英,然後發現:

很多菁英不道德。看看二○○八年的金融危機!

他們在學業、事業、專業的成就,不代表能解決現實世界的複雜問題。

當問題惡化,他們不受影響,而老百姓付出代價。金融危機讓那麼多人傾家蕩產,華爾街只有一人坐牢。

於是反菁英的情緒發酵。

反菁英的情緒慢慢演變成民粹,影響著一個社會思考的邏輯、決策的方式,和投票的結果。

這樣看,不只是英國和美國,台灣也走到這一步。

走到這一步,怎麼走下去?

首先是認知到沒有菁英了。過去只要履歷表漂亮,講話就大聲。但今日世界的問題都超過單一領域,學業和事業成功不保證什麼都在行。每個人都得持續學習,站在同樣的立足點,真槍實彈來證明自己。沒有人會自動獲得肯定。

其次是不能說教了。行動上網的時代,每個人都能即時獲得資訊、形成看法、表達看法。於是容易用傳教士的心態和姿態,把自己的價值觀灌輸給別人。如果別人沒反應,或看法不同,就搖頭感嘆,或在網路上酸。感嘆或酸,都沒有細膩的推理和辯證,本質上也是說教,只能暫時「解脫」、不能長久「解決」問題。

要解決問題,必須先去體驗問題。跟年輕人溝通?先跟他們過一星期,感受兩三萬的薪水在台北怎麼生活。關懷身障者?坐輪椅在台北忠孝東路四段走一圈,了解上上下下多不方便。覺得對方不可理喻?先瞭解他的動機和邏輯。暸解的方法不是會議室的PPT,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設身處地。

就算問題一時無解,還是持續對話。很多有想法的朋友,因為看法不符社會的主流,乾脆保持沉默。他們說:「只要不看新聞,在台灣可以過得很好。」

可惜!因為進步社會需要多元、智識、深入的對話。否則我們就集體退步,直到有一天不看新聞,也過得不好。

我們是人,所以有紛爭。因為我們都有人性的弱點:不善於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

我們以為自己的成就都是靠聰明和努力,看不到家庭、社會、時代,甚至運氣的助力。也就無法體恤不那麼幸運的人。

我們也以為自己的不幸都是因為別人,看不到自己的缺失。當然也就不能學習讓別人富裕的正當原因。

人生很困難,世界很複雜,錢越來越難賺。不管社經地位如何,要在這樣的時代活著,就得面對這些弱點。

不看新聞容易,不看自己很難。(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行一/給未來的主人翁    

2016-08-13 03:53 聯合報 周行一         

孩子,你出生在一個物質文明快速發展,世界千變萬化,價值觀衝突,人類命運不清楚,很多人是弱勢的世界。你的父母很愛你,但不太知道怎麼教育你,儘管政府費盡力氣,學校仍無法教你最需要的生存技能,在長大的過程中,你會聽到許多抱怨,例如自然環境愈來愈差,弱勢的人愈來愈多,世界有層出不窮難以解決的問題,各種意識形態的衝突愈演愈烈,簡單的說,環繞你的將會是一大堆對現狀不滿意的人,他們占據了各種發言管道,媒體充斥著令人擔心的問題。如果不注意,你可能會變成一個很沮喪的人,或者只想獨善其身,與這些煩惱隔絕;不過這兩種人都不可能快樂,就算你想只管自己的事,但是在這個世界裡,我們的問題多數是別人造成的,就像溫室效應的影響,不論你待在哪個角落都躲不過。所以,你沒有選擇,只能做一個快樂的人。

如果相信以下幾件事,你就會快樂,而且會活在希望裡。

相信身處的世界不是獨特的。自古以來,人類不斷面對生存問題,歷史只是以不同面貌周而復始,我們延續祖先的命脈生存至今,我們的子孫也會繁衍生存下去,人們為了生存,雖然製造了許多問題,但也共同解決問題。人類之所以能夠生存,是因為總是有能夠解決問題的人出現,他們為數眾多,才有辦法解決形形色色的社會問題,你如果能做一個解決問題的人,避免做一個製造問題的人,你會活得很有價值,感覺很快樂。

相信能力愈強,愈能解決問題。能力最強的是那些能預見問題的人,豫則立,這種能力不是父母或學校可以完全教的,必須不斷找機會,讓自己處在適當的學習環境裡,所以創造學習機會是最重要的事,要為了能夠學習而付出代價,等著別人提供學習機會,或者奢望別人負擔自己的學習成本,只會蹉跎寶貴青春,不知不覺讓自己變成了別人的問題。

就像贏得戰爭必須先要贏得許多大小戰役一樣,相信解決大問題必須先要解決許多小問題。解決問題的人也是承擔挫折的人,在過程中你會遭遇許多大大小小的挫折,但務必記得享受解決小問題的樂趣,不要吝嗇給予自己興奮的機會,興奮是讓你能持續奮鬥的動力,懂得掌握瞬間的快樂,才可能有永恆的毅力。

相信良善與誠實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基礎。只有真誠地想要解決別人的問題,才會獲得別人的信任與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所有的大問題獲得解決都是眾人齊心協力的結果,一個人絕對成不了大事,出發點不良善,或者不真誠,也許短期間能得逞,最後必定被人識破。

人類的發展靠大家繁衍子孫,同時改善生活,而這兩件事卻是當今的兩大難題,少子化讓大家懷疑人類如何延續,貧富差距擴大造成民眾的生活無法一起改善,如果你能夠是這兩個問題解決方案中的一部分,你就會像歷史上千千萬萬的人,幫助人類創造生命,也增進大家的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愈大,你在歷史中的重要性就愈高,但是不論能力有多大,只要相信自己能解決大家的問題,而且努力去學習,你就不會是別人的問題,會很快樂。(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TPP走到窮途末路了嗎?   

2016-08-11 03:2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民主黨在費城的全代會提名希拉蕊參選總統,許多民眾高舉反對TPP的標語;希拉蕊...

美國民主黨在費城的全代會提名希拉蕊參選總統,許多民眾高舉反對TPP的標語;希拉蕊已表態反對TPP。 法新社

 
美國總統大選民主、共和兩黨全代會結束,兩黨在諸多政策上針鋒相對,唯一的共識是都反對自由貿易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華爾街日報指出,今年美國總統的選戰恐將對TPP造成「致命一擊」。

共和黨參選人川普一早就立場鮮明地反對TPP,認為所有的自由貿易協定對美國造成的影響都是弊大於利,最大的弊,是貿易對手尤其是像中國一樣的發展中國家大量地剝奪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至於民主黨參選人希拉蕊政治立場一向較偏向資本家及大企業,受華爾街堅定支持,一開始並不反對TPP,但在黨內競爭時受到對手桑德斯的巨大挑戰,不得不調整立場轉為反對TPP。

自上世紀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從來就是自由貿易、自由投資或全球化的鼓吹者及推動者,美國參與並主導的1944年布列敦森林體制,推動設立了WTO(世貿組織)、WB(世界銀行)及IMF(國際貨幣基金),即是全球化的經典之作。全球化的大浪潮雖然一度因WTO的「多哈回合」談判遇挫,但各國旋即改變方式,紛紛採取雙邊或多邊自貿協定迂迴前進,本質上仍不脫全球化精神,而在整個全球化進程中,無疑美國即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最大受益者的美國何以突然翻轉立場,開始批判及反對全球化,甚至拿一個美國卯足全力主導已成形的TPP作為祭旗?這其中原委就必須從「TPP經濟學」及「TPP政治學」談起了。

就經濟學原理而言,全球化及自由貿易是建立在「比較利益(優勢)法則」之上的,意指每一個國家在某些領域都具有其生產上的相對優勢,每個國家分別在其相對優勢的領域生產,然後彼此再進行交換,必將使全球的經濟總產出增加,所以全球化及自由貿易帶來的是全球福利的增進。就經濟學來說,這樣的邏輯完全正確,然而這樣的推理與結論,一旦用之於現實世界就不免走樣──如果缺乏了必要的配套條件的話。

現實世界的運作結果可分兩方面來看。先就每一個參與全球化的個別國家而言,其內部產業就會因是否具有相對優勢而出現有些產業受益,有些產業受損的情況,這時各國政府就應該預為之謀,建立一套「利益重分配」體制,把參與全球化之後增加的總利益,進行重分配,將受益者的一部分受益轉讓給受損者,使眾人均可獲益,這套機制如何建立,如何運作,就是「全球化政治學」的內涵之一。

其次,另一方面,參與全球化的所有國家,也將因每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而出現獲益多,獲益少,甚至還不排除竟然是益不抵損的情況。換言之,全球化理論可以保證全球總產出增加,但並不保證個別參與國必然得利,於是,這就需要一個區域性的或全球性的「利益重分配體制」了,缺乏這樣的配套,某些國家就會發現參與的結果是益不抵損而決定退出。最近英國決定「脫歐」,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這是「全球化政治學」的另一內涵。

現在可以看到,在美國主導及眾多國家紛紛參與下,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區域化與全球化,雖然在全球總產出或部分國家總產出上出現比較明顯的增長,但由於無論在各國之內及國際之間,迄今尚未建立好相關的政治性配套機制,所以近年來終於開始出現了反彈,小至於台灣的太陽花運動及香港的反中行動,大至於早些年在中東、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及最近的英國脫歐及美國兩黨一致的反悔TPP,看來,類此現象還會繼續出現,甚至不排除愈演愈烈。

對台灣而言,高度期待有機會參與的TPP,若因美國反悔抽身而無緣的話,也不足惜,因為還可其他機會,重要的是,台灣一定要找到或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盡早建構好全球化下的「利益重分配」機制。否則,全球化對台灣是福是禍並不確定。

 

英國脫歐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訪/郭位:拿了大學學位 就沒人要開遊覽車     

2016-08-02 13:01 聯合報 記者王彩鸝╱即時報導  

18年前虎年出生的孩子今年上大學,台灣高教面臨少子化衝擊的「105大限」,中研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表示,少子化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但問題最為棘手,退場轉型會很痛苦,但非做不可。

談到「105大限」,郭位說,他早在1999年就質疑廣設大學的決策,並多次提出忠告,但當時整個台灣一面倒地贊成,現在木已成舟,今年應該會有好幾所學校幾乎招不到學生。少子化問題非台灣獨有,只不過是民粹籠罩下的台灣,事先規畫的最少,非專業涉入的最深,事後埋怨的最多,目前遇到的麻煩最大。

「退場合併很痛苦,但非做不可。」郭位指出,台灣的大學太多、人人都上大學是錯誤的,台灣有月薪7萬5000元的遊覽車司機找不到人做,是因為有大學學位之後就不會想去開遊覽車;如果沒念大學去開遊覽車,說不定還有機會日後揚名運輸業。

「不要再一窩蜂去念大學,大學生太多阻礙創新。」郭位認為,很多人讀大學什麼都讀一點,結果什麼事也做不好,完全是人力資源的浪費。他建議有些大學應轉為技職導向,恢復以前的工專、農專、商專,除了解決整體社會人力資源失衡問題,也可避免稀釋高教經費分配。

台灣很多大學還在標榜博雅教育、全人教育,郭位很不以為然,「到18歲講博雅全人,too late!」他說,大學喊出全人、博雅、品德教育,大家會鼓掌,不會有人反對,但那是「廢話」。博雅、全文教育小學就該教,大學要講專業。一所大學辦得好不好,可以做畢業生調查,如果畢業生認為大學對他畢業後的成就貢獻很大的比率,每年在增加,就是一所好大學。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盛治仁/成龍與戴立忍

最近勞基法修正案是社會焦點,「一例一休」、「周休兩例」和七休一的存廢,對勞工權益和企業成本乃至於營運排班需求和整體競爭力都有影響。本文不討論政策利弊,想聚焦在政黨和不同團體如何面對議題。

目前民進黨和國民黨的立場,正好和政黨輪替前相反。在野時的政黨都和基層選票站在一起,捍衛勞工權益,執政時的政黨則顧慮國家競爭力和企業成本,相對偏向資方。這個現象一方面反應台灣政黨沒有核心價值和立場,歐美政黨多有左右派別傾向。左派偏勞工、右派偏企業,選舉時大家知道立場,當選後盡量實踐主張。不會像台灣的政黨,各自把政策訴求當成吸引選票或是打擊對手的工具,自己真心並不捍衛這些原則,才會出現一政黨輪替就立場互換的情形。

這個現象就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不斷內耗的縮影,口中喊的,心中不見得同意,只要能夠得到支持或打擊對手,just do it. 這個現象還帶來另外一個信任感危機,經過了幾次這樣的過程,選民自然對政治不信任而冷漠,當初的熱情越強,後來的失望越大。

另一個問題則是為什麼立場不同的團體,都只從自己角度,而不是整體發展來思考。常聽一個論述,質問勞動(經濟)部長為什麼沒有幫勞工(企業)爭取某個福利或政策?沒有錯,某一個部會的工作主要是服務某一個領域,但是國家整體發展本來就是彼此連動的,所有作為必須跳脫本位思考而綜觀全局。經濟部長的思考裡要照顧勞工權益,正如勞動部長也要考量企業需求。各自為政的結果,所做的事情可能就會互相抵銷。只有理性對話、相互理解、願意妥協的社會,才有可能穩健向前走。

不只面對勞基法的態度值得我們深思,整個社會思考問題的一致性和邏輯也值得探討。最近另一熱門事件是演員戴立忍因為政治立場被刪除戲份。在戴先生表態支持的事件裡,絕大多數的立場我都和他不同,但是我不願意看到包括他在內的任何一個人因為對某政治陣營的支持而在專業上被封殺。

回想當初辦理聽障奧運的過程中,成龍先生因為早期拍戲受傷損及聽力,因此我們邀請他來協助宣傳聽奧,他豪邁應允。在二○○八年九月開幕前一年,分文未取來參加宣傳活動並拍攝廣告。二○○九年四月,因為他批評了台灣的民主政治,我在市議會被要求取消他的代言人身分,並且不得邀請他來參加聽奧後續活動。事實上,當初的代言是義務性質,在來台幾天之內也就結束,雙方並未簽訂合約。

我公開表達不同意他對台灣民主的批評內容,但是基於做人的基本道理,我不願意宣布取消一個沒有合約的代言人身分,只為了自我保護而這樣去對待一位幫助過我們的人。基於對民主價值的維護,我更不願意讓台北市成為一個因為政治立場而去封殺藝人的城市。

能夠理性討論事情,而不是用抵制或謾罵的方式回應,才能發展出令人驕傲的民主政治。仇恨引來仇恨,民粹引發更多民粹,但願台灣社會的愛、包容和理性,能夠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事件反思而進步。(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還給警察應有的尊嚴  

2016-08-02 03:17 聯合報 洪蘭

一位朋友的兒子從小就想當警察,他母親本來鼓勵他,現在卻堅決反對,她說現在台灣只講人權,不講人命,做警察吃力不討好,做到流汗,還會被人嫌到流涎,所以堅決不肯。孩子無奈,求我去說情。

我去到她家,還未開口,她便說,我舉例給你聽為什麼我不肯:一個拒捕的通緝犯倒車要壓警察,警察朝他腿部開槍,他逃走,不去就醫,結果血流過多死亡,他母親居然可以告警察,還要求國賠。這案子根本就不應該成立,拒捕本來就犯法,逃犯的車四個輪子,警察只有兩條腿,他若不開槍,難道要眼睜睜看犯人逃走嗎?讓犯人逃走,警察是否失職?他回去會不會有處分?法官怎麼會判警察六個月徒刑,還要國賠六百多萬元?這是一個只講犯人人權,不講受害人人命的社會,我兒子能去做警察嗎?我無言,鎩羽而歸。

孩子來求我再試一次,不幸前幾天,又有一個執法的警察被酒醉駕車的累犯撞斷了腿要截肢,造成終身殘廢,但是法官只判這個人十萬元交保,讓她可以繼續出來酒駕撞人。朋友知道我家沒電視,特地把這新聞用電子郵件轉來給我看,意思叫我不要再多管閒事了。

我看了很感慨,每個國家都尊敬保護他們的警察,只有台灣把警察當作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這些平日作踐警察的人,有事時卻又跑去警察局去要求保護(如辱罵老兵的洪素珠),真是令人不齒。

我們的確欠警察一個公道,我常常聽到父母恐嚇孩子「不乖,叫警察來抓你去關」,或是「再不好好吃飯,我要去叫警察來了」。我不懂,我們為什麼要把警察汙名化?

汙名化是打擊士氣最厲害的方式,台灣媒體喜歡聳動,動不動就封某人為「XX之神」或「XX女王」,忽略了名字對人心理所造成的影響。名字是武斷的,但它在大腦中卻可以引發正或負的情緒:有一個實驗給受試者看玫瑰、茉莉等香花的名字,和夾竹桃、曼陀羅等有毒花卉的名字,並用核磁共振掃瞄學生在讀這些名詞時的大腦情形。結果發現光是看到名字就可以引發正向和或負向的情緒出來,有毒的花,大腦活化的地方和強弱不一樣。難怪孔子要說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刑罰不中時,人民真的會手足無措。

社會病了,最起碼的公平正義不見了,在民粹主義下,理性退縮,群魔亂舞。要社會安定不是法律制定的嚴,而是執法要嚴,使僥倖者不能得逞。執法要嚴,人民一定要支持執法的警察,警察在執法時,他是代表國家在行使公權力,沒有公民不服從這回事。

台灣自從要求警察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後,警察的地位一落千丈,變成受氣包,貶得比通緝犯還低,這是不對的。這次第一銀行的跨國詐騙案,幾天之內就破案了,我們的警察是有能力的,值得尊敬的。當他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你的生命安全時,你要給他應有的尊敬和尊嚴。(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警察開槍人權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齊瓦哥醫生》:不惜跟整個國家為敵 都該被寫出的經典  

2016-07-26 14:44

「我只背叛了耶穌,但你——你背叛了整個俄國。」一位署名猶大的人寄信給《齊瓦哥醫生》的作者時寫道。

1956年5月,這本小說的作者帕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 1890-1960)在把小說的打字稿交給義大利出版社的書探時說:「你的來臨,就像劊子手押我上刑場。」因為他早就料到若出版這本被說成抨擊蘇維埃體制的禁書,自己將受到蘇共政府的打壓與迫害。當時已經六十五歲的帕斯特納克是蘇聯備受尊崇的詩人,《齊瓦哥醫生》則是他耗時十年寫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從此這部小說展開了有如諜報小說般曲折的命運。經由黑市及在朋友之間偷偷傳閱,蘇俄人民得以讀到《齊瓦哥醫生》,1960年帕斯特納克因病過世時,上千名蔑視格別烏密探監視的書迷出席了他的葬禮,但這部地下作品要遲至1989年,才得以在它的母國解禁,正式出版。

書名:《齊瓦哥事件:光明與黑暗在一本諾貝爾得獎小說背後角力》
作者:彼得・芬恩, 佩特拉・庫維
譯者:陳榮彬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6年6月28日

 

那年夏天,帕斯特納克持續把書稿交給好幾個造訪佩羅德爾基諾村的外國訪客,包括法國學者伊蓮.佩提耶(Hélène Peltier),後來她也成為法文版《齊瓦哥醫生》的譯者。佩提耶的父親是法國外交官,所以她才有機會在一九四七年於莫斯科大學攻讀俄國文學:這實在是個幸運的機遇,因為冷戰即將在隨後擴大,蘇聯自此刻意避免外國人未經安排就與一般俄國人民接觸。她在一九五六年重返莫斯科,認識了帕斯特納克,他提供一份書稿給她閱讀。

大概在那年九月或是年底,她又前往佩羅德爾基諾村的時候,帕斯特納克把一封寫給費爾特內里的短信託付給佩提耶。他拿習字帖撕下來的狹窄紙片充當信紙,上面並未註明日期,內容是用打字機打的:「接下來如果你收到法文以外的任何信件,絕對不要按照信裡面的要求去做,只有用法文寫的信才需要理會」。事後證明這實在是有先見之明而且關鍵的安全措施,足以讓費爾特內里區分哪些是受到威脅才寫出來的信件,哪些是出於作者的自由意志,因為帕斯特納克很快就會感受到當局對他相當不滿。

牛津大學教授以撒.柏林是在一九四五年年底與帕斯特納克初次見面,到了一九五六年夏天,因為後史達林時代的自由開放風氣,柏林跟許多學者一樣得以取得重返蘇俄的簽證。柏林與席奈妲的前夫涅高茲一起前往郊外的佩羅德爾基諾村。涅高茲向柏林表示自己為帕斯特納克的安危感到擔憂,因為他一心一意想要出版小說。涅高茲說,如果柏林有機會,應該勸帕斯特納克終止或至少延後國外的出版計畫。他說,「這很重要,是關鍵中的關鍵,也許攸關生死。」 柏林也認為,「也許帕斯特納克不該與他自己見面,以免有危險」。對這件事他特別謹慎,因為他很擔心艾哈邁托娃之所以會遭到迫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倆曾於一九四六年見面。

帕斯特納克帶柏林到書房,把一個厚厚的信封交到他手裡,跟他說:「我的書,整本都在裡面了。那是我最後的話。請你讀讀看。」回莫斯科後,柏林立刻讀了起來,隔天就讀完了。他說,「跟蘇聯與西方的某些讀者不同,我認為那是一本才華橫溢之作。無論當時或現在,我都覺得那部小說重現了人類的所有經驗,作者用一種充滿想像力而且前所未見的語言創造出一個世界,儘管那世界裡只有一個人存在。」幾天後柏林又與帕斯特納克見面,作者表示他已經把各國的版權簽給了費爾特內里。帕斯特納克「希望他的作品能周遊列國」,他還引述普希金的詩句,希望那本小說能夠「點燃人們心中的火焰」。

圖/取自znanijamira
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巴斯特納克。

 

席奈妲趁機把柏林拉到一旁,哭著求他說服帕斯特納克,除非政府允許,否則別在外國出版那本小說。她說她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受苦。席奈妲相信,他們的兒子李奧尼德參加高等技術學院(Higher Technical Institute)入學考試時之所以不幸落榜,就是因為他是帕斯特納克之子。一九五○年五月,就在史達林的反猶太運動雷厲風行之際,帕斯特納克的長子葉夫格尼本來在莫斯科軍事學院(Moscow Military Academy)進行學士後研究,卻被迫中斷,先後被派往烏克蘭與俄蒙邊界去服義務役。

柏林請帕斯特納克考慮一下,與當局作對的後果不堪設想。他向帕斯特納克保證,那本小說肯定能流傳後世,他自己會把書稿製作成四份微縮影片,深埋於世界上的四個不同角落,如此一來就算核戰爆發,《齊瓦哥醫生》也能逃過一劫。這番話激怒了帕斯特納克,他用諷刺的語氣向柏林的關心表達感激之意。他說他已經與兒子們談過了,「他們已經做好了受苦受難的準備」。他要柏林別再說了。帕斯特納克說,柏林當然了解《齊瓦哥醫生》應該廣為流傳,那是一件大事。柏林說他覺得非常丟臉,無言以對。後來他的結論是,帕斯特納克「完全了解自己與家人身陷險境」,但還是「選擇公然」尋求出版的機會。

回到英國後,柏林帶了一份書稿到牛津去給帕斯特納克的妹妹們。他還幫忙帶了一封信,自從一九四八年以降,那還是定居英國的帕斯特納克家人頭一次收到家書。提起那本小說時,一開始帕斯特納克就用一貫的警語對妹妹說:「你們甚至可能不喜歡這本小說,認為小說裡的哲學令人覺得厭煩而陌生,有些段落無聊而冗長,第一卷顯得枝節龐雜,一些過渡性的部分也非常灰暗、呆板與無力。儘管如此,這本書還是很重要,其重要性無與倫比,我不能因為考慮自己的下場,或對自身安危有所疑慮,就不讓它問世。」他跟她們說,他已經請求柏林,最多可以複製十二份書稿,讓小說在英國的俄國人精英階層裡流傳。她還吩咐妹妹們要幫小說找到一個傑出譯者,最好是「俄文能力無懈可擊的英國作家」。

到了九月中旬,另一個牛津大學教授喬治.卡特科夫(George Katkov)去拜訪帕斯特納克,他是一位在俄國出生的流亡人士,是個哲學家兼歷史學家。根據某位朋友表示,「他長得很高,留著八字鬍,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彷彿帝俄時代的知識分子。」格別烏對他的評語卻很不屑,說他是「流亡的白軍餘孽」。卡特科夫是帕斯特納克家姊妹的朋友,也是柏林的同事。他對於出版那本小說遠比柏林還熱心。帕斯特納克也給了他一份書稿,請他務必設法讓小說能在英國被翻譯出版。卡特科夫說,齊瓦哥寫的那些詩歌會為譯者帶來極大挑戰。他建議詩歌的部分可以交給小說家納博柯夫(Vladimir Nabokov)翻譯。帕斯特納克說:「那行不通,因為他非常妒忌我在俄國的地位,所以沒辦法好好翻譯。」早在一九二七年,納博柯夫就曾說帕斯特納克的風格讓他很火大。「他的韻文看來凸凸腫腫的,好像他的繆斯女神罹患了凸眼性甲狀腺腫似的。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

 

他著迷於笨拙的意象,響亮但是過於刻板的韻腳,還有喀啦喀啦作響的韻律」。等到終於看到了《齊瓦哥醫生》,納博柯夫還是不改他的嘲諷口吻,尤其是因為帕斯特納克的小說肯定會把他的小說《羅莉塔》(Lolita)從暢銷書榜首位子擠下來。他說:「《齊瓦哥醫生》寫得可悲又笨拙,陳腐而媚俗,到處都是老套的劇情,小說裡的律師都是好色縱欲,女孩美妙絕倫,土匪浪漫無比,還有各種平庸無奇的巧合。」納博柯夫說,那小說一定是帕斯特納克的情婦寫的。

卡特科夫向帕斯特納克打包票,一定會把《齊瓦哥醫生》譯成絕佳的英文。最後他選定的譯者是自己的得意門生麥克斯.海沃德(Max Hayward):海沃德是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St. Antony’s College)的研究人員,是個很有天分的語言學家,他在六個星期內自學匈牙利文有成,更是大家津津樂道之事。與海沃德見過面的俄國人都堅稱俄語是他的母語,或者至少說他是俄僑之子。但這兩種說法都不對。海沃德是個倫敦技工之子,有時候還自稱「倫敦佬」。

為了加快翻譯速度,他們還找來曼亞.哈拉里(Manya Harari)一起合作,哈拉里是哈維爾出版社(Harvill Press)的共同創辦人,位於倫敦的該社是柯林斯出版集團(Collins)旗下分公司之一。哈拉里是流亡英國的俄國人,出身聖彼得堡的富有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家人遷居英格蘭。他們倆分別翻譯單數與雙數章,並且會審閱對方的譯稿。卡特科夫負責監督兩人的翻譯工作,「為了力求準確與精細還逐字讀稿」。

到了一九五八年,卡特科夫與柏林會因為這本小說而發生嚴重衝突。柏林仍然擔憂帕斯特納克的安危,對於任何加速出版之舉都有所疑慮。「真是太亂來了,」柏林說,「那本小說雖然有趣,但不管是現在或十五年後才出版,都沒有關係」。卡特科夫的觀點截然不同。他主張應該讓那部小說廣為流傳,後來他還說,既然帕斯特納克「顯然想要當烈士」,他就「必須為了『理念』而犧牲」。所謂「理念」,就是在冷戰中與蘇聯對抗的理念。

然而,費爾特內里首先必須做到的,是促成《齊瓦哥醫生》在世界各地出版,而在那之前,他則是必須先頂住來自蘇共與義共同志們的阻力。

●本文摘自網路與書出版《齊瓦哥事件:光明與黑暗在一本諾貝爾得獎小說背後角力》

作者簡介:

Peter Finn (彼得・芬恩):曾任美國《華盛頓郵報》國家安全通訊記者及該報駐莫斯科分社社長。憑科索沃和阿富汗戰事報導而兩次入圍普立茲新聞獎。

Petra Couvée(佩特拉・庫維):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講師。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不只悅耳 更有助學習工作

音樂不只悅耳 更有助學習工作
音樂不只悅耳 更有助學習工作

不少人有邊聽音樂邊讀書或工作的習慣,可曾想過為何覺得聽音樂有助專注手邊的事情呢?或是為何許多人喜歡運動時聽音樂?原因也許就出在這些音樂的bpm(每分鐘幾拍)這件事上。聆聽bpm比人體每分鐘心跳數多的音樂適合運動,聽少於心跳數的則可以放鬆、甚至有助睡眠。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可以聆聽不同的音樂,來增加效率、維持清醒或刺激腦力。

音樂不只悅耳 更有助學習工作
音樂不只悅耳 更有助學習工作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後破產…200萬日本老人悲劇 你避得了嗎?   

2016-07-24 12:54 聯合晚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兩書共讀更有感。記者何定照/攝影

 

台灣老年人口到後年就將超過14%,邁入高齡社會,8年後更將火速增加到20%,成為超高齡社會,不久更將邁向日本現今的26.7%老人比。描述日本「長壽惡夢」現象的《老後破產》(大牌)近日出版,有如對狀況類似的台灣一記警鐘。

日本NHK採訪小組2013年製作《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現狀》特別節目,該書即以節目為基礎,記錄未能在節目中完整呈現的高齡現狀。書中指出,高達200多萬獨居老人僅靠年金拮据度日,每日常只吃罐頭和蘿蔔乾,生病也不敢就醫,天天憂心稀微存款何時用盡,一步步邁向破產。

書中不少高齡者都流淚感嘆,他們年輕時都很努力工作,在職場上光鮮亮麗,也沒胡亂揮霍,「從沒想到老後生活會如此困苦,我好想死」。專家則分析,日本老後破產如此普遍的原因在於工作人口年收持續下降、影響存款,高齡後的年金收入也連年減少,單身趨勢急速提高更是關鍵之一。

書中舉例,許多老人夫妻靠兩人份年金勉強度日,但若一方亡故,單靠一份年金根本難以度日。倘若生病受傷須住院開刀,或有其他重大慢性病,更可能一夕間淪入絕境,此時就算是有房一族,也有如窮途末路。

不少人會猜想,若有家人支援,是否就可免於老後破產?書中指出,日本現況是不少高齡者雖有家人,彼此卻少往來或自身難保;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可能因關係欠佳而互不聞問。最悲慘的是,越來越多例子是中壯世代跟著高齡父母一起破產,例如兒子辭職回家照顧病母,自己卻也中風;或兒子失業返鄉,未料不久就中風拖累媽媽。

台灣年金、勞保都將在30年內面臨破產,屆時老人恐怕連日本老人唯一依賴的年金都沒有。想多了解問題與未來嗎?搭配講述日本人際孤離現狀的《無緣社會》新版(新雨),你會更有感。

 

獨居老人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葉家興/讓大學消失的竟然不是少子化   

 

▲科技的變遷,也影響了未來學生的入學方式。(圖/校園示意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葉家興

從過去門庭若市的大學聯考,到剛結束的門可羅雀的大學指考,少子化正在逐步讓不少大學及科系關下大門。其實,今年的2016大限只是開端,隨著人口懸崖的加速,往後的挑戰會更加嚴峻。不過,真正將根本改變大學殿堂,甚至讓大學徹底消失的挑戰,不在於人口萎縮,而是更加快速的科技變遷。

網際網路和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穿透了人類生活的許多領域。如今,全球最大的內容提供商Facebook不生產內容,最大的計程車公司Uber不擁有車輛,最大的旅館Airbnb不擁有房間,最大網商阿里巴巴不擁有商店……,隨著互聯網新創事業向高等教育領域滲透,會不會未來有一天,最大的高教服務提供者也不擁有任何校園,甚至不擁有任何教授?

2012年被《紐約時報》稱為「MOOC元年」。所謂MOOC,也就是大規模開放網路課程。包括Coursera、Udacity、Edx、Khan Academy、FutureLearn、台灣的磨課師、大陸的華文慕課、學堂在線……等平台,免費在網上提供成千上萬的大師級課程。

尤其以Coursera、Udacity、Edx三家企業化的平台,背後都有美國長春藤聯盟名校的影子。這使得MOOC與過去三波的挑戰(函授、空中、網路大學)大相逕庭,不再是廉價大學教育的代替品。大量優質免費的課程唾手可得,甚至MIT、哈佛商學院及大企業開始要求申請人提出在MOOC的學習證書,以證明自己有足夠強大的學習動機與自學力。

誠然,在兒童時期就暴露在智能手機環境下的「後千禧世代」(2000年以後出生)而言,現有大學靜態的、由上而下的課程設計將愈來愈失去他們的青睞。他們是天然網族,他們主動追求知識的能力遠高於過去之前的幾個世代。他們在Google找網站、在Facebook找內容、在Uber找交通、在Airbnb找住房、在網店找商品……他們懂得搜尋貼近個人需求的、客制化的產品與服務,因此,很難想像當他們到了18歲進入大學的年紀時,還能接受大人們安排的知識體系與內容。

▲MOOC平台的崛起,將衝擊傳統大學。(圖/達志示意圖)

大學還有的優勢在於頒發學位證書的壟斷權,但這也開始面臨挑戰。一方面,戰後美國大學學費漲幅遠高於物價指數,但畢業起薪的漲幅卻又遠低於通貨膨脹。愈來愈多的天然網族開始認識到,大學教育的「性價比」其差無比;另一方面,MOOC平台也開始酌收合理費用,讓修習名師課程的學生可以獲得考試認證。而更重要的是,不少知名企業開始認可這些優秀平台,招人聘人不再以正規大學的文憑為唯一考量。

在拉力與推力夾擊之下,傳統大學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由於美國私立名牌大學的帶動,使不少州立大學也開始要求教授們的授課逐步網路化,而逐步網路化的立即影響是地理疆界消失了。也許慢慢地,大學也就要隨之消失,被MOOC平台取代了。

就像全球各地看慣NBA的人對本地職業籃球聯賽愈來愈興趣缺缺一樣,如果網路上有幽默風趣、淺顯易懂的微積分、經濟學、統計學、程式設計……等大師級MOOC課程,而修習這些MOOC課程的學分都能被承認,在既便宜且便利、又能學到真材實料的MOOC世界裡徜徉,誰還會想被綁在「一本講義到退休」的實體教室裡呢?



原文網址: 葉家興/讓大學消失的竟然不是少子化 | ETtoday論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706/729760.htm#ixzz4DdBB9HOf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績效企業/正確態度 創造贏家

態度(Attitude)是一種心理現象,是人們對事情的看法和採取的行動,也就是一個人的意見舉止神情。目前最夯的說法是:「態度決定高度」、「態度是成功的基石」…等。

工作態度會提高工作效率及增加員工滿意度早有「霍桑實驗」,且赫茲柏格也提出「雙因子理論」印證之。

各行各業的主管要從各種角度來看知識、技巧和態度的三角關係,還套用數學公式來說明態度和績效的關係,希望能導出:「態度就是一切」或「態度改變一切」的結論,因為「正面的心態(positive mental attitude)可發揮正能量,創造高績效」。

冰的密度約為917kg/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約為1025kg/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得知,自由漂浮的冰山約有90%體積沉在海水表面下,能看到的僅有約10%而已。

主管若把一個部屬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則顯性的知識和技巧僅占約10%,而隱性的態度則占約90%。

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一個社會新鮮人之所以能獲得工作,85%是因為態度,僅有15%是因為知識及技巧,由此可見「態度」的威力 (The power of attitude),人們可因改變態度而改變人生;高餐藍帶廚藝卓越中心總經理蘇國垚曾說:「心若改變,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改變,習慣就改變;習慣改變,人生就會改變。」

有一種說法是,從英文字母的「排序」角度切入;如果26個英文字母由A到Z分別等於數字1到26,那麼知識(Knowledge)=11+14+15+23+12+5+4+7+5=96 ; 技巧(Skill)=19+11+9+12+12=63;態度(Attitude)=1+20+20+9+20+21+4+5=100。

這樣看來,100分的態度,勝過96分的知識,也勝過63分的技巧,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最後一種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

每天出門上班前,對著鏡中的自己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就表示你已選擇了能量的(Energetic)、關懷的(Caring)、活力的(Vital)和創意的(Creative)的態度,準備過100%「快樂的一天」。

此外,主管還可以從「數學公式」的角度切入。

如果P=(K+S)ª,P=Performance(績效)、K=Knowledge(知識)、S=Skill(技巧)、a=Attitude(態度) ;若a<1,意思是工作態度由好或正常變壞,績效將下降;若a<0,意思是態度由正轉負,則P=1/(K+S)ª,績效和知識及技巧成倒數關係,也就是說知識及技巧愈高,績效反而愈差。

保持a>1是每個上班族的天職,正確的態度成為左右績效的關鍵因素。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好,關鍵在「正確的態度」。

「知識」由活用資訊而來,融入腦袋成為智慧,展現出來形成意志。「技巧」可經「生、熟、巧、通、達」五階段而爐火純青。

選擇正確的「態度」可顯示出威力 ,「知識、技巧和態度,三者具備」將讓你如入無人之境,打遍天下無敵手,創造出極大化績效。

(作者是哈佛企管專業講師,本專欄隔周五刊登)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長文》天堂不撤守-寄語畢業生:及早找到你的北極星

  •  
大學畢業生
大學畢業生。(本報系資料照)

誠如「畢業典禮」的英文叫做commencement,也就是開始的意思,恭喜同學們展開另一新階段。你們知道寬闊的視野與胸襟對人生多麼重要,也將會不斷提升自己;這讓你們有能力因應未來世界的變化,還能成就許多好事。

有報告說,成長在全球化及網路化時代的你們,可望活到100歲,比目前平均壽命多了20歲。人生可多出幾個階段、有更多選擇。孔子說「後生可畏。」仰望著你們的未來,就像夜空中滿天繁星般,有無限可能。然而,選擇很多,就擔保你擁有精彩愉快的人生嗎?當然不,那也可能讓人愈猶豫,注意力失焦、不夠珍惜,甚至迷惘、隨波逐流。

 

因此,作為執教44年的老師,想給畢業生的建議,就是及早找到你生命中的北極星,始終鎖定你的價值方向。

我常舉19世紀兩位人物,一虛一實,說明這份體會:托爾斯泰(1828~1910)筆下的虛構人物伊凡.伊列區(Ivan Ilyich)和國際紅十字會創辦人亨利.杜南(Jean Henri Dunant,1828~1910)。

俄國沙皇時代的伊凡,從小聰穎用功、仕途順遂,任職高院檢察長,生活富足。一天意外受傷臥病,他發現醫師的診治竟如同他的辦案風格一般「優雅而冷漠」;同事也不關心他死活,紛紛想遞補他的官位,恰如他自己過往的作風。直至生命終點,他才驚覺原來沒有人真正關心他,就像他這輩子沒關心過別人、從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什麼一樣。他一生官運亨通、功成名就,卻都只不過是「庸俗至極」的集合,卻後悔莫及!

亨利是年輕有為的銀行職員,出差路過蘇法利諾戰場,看見傷兵哀鴻遍野,他放下工作召集鄰近村民救援傷兵,並寫了一本回憶錄,推動設置中立救援組織,最終促成日內瓦公約與紅十字會運動,百年來救人無數。但為了獻身大愛,他的銀行職業也都荒廢了、落魄潦倒。他的事蹟在他老年時才被發掘,於1901年獲頒首屆諾貝爾和平獎,他仍本初衷捐出大部分獎金;儘管在貧病中於安養院往生,卻帶著全世界的尊敬與愛。

這兩種人生,你們會想選哪一個?顯然我不希望你們有伊凡的憾恨,而能以亨利‧杜南為標竿,卻也心疼地希望你們比亨利少些辛苦。人生沒有一體適用的範本。「卓越」也沒有特定規格模式,它是每個人珍惜自己、珍惜別人,認真對待每一個機會。「完美」,是包容別人也包容自己的不完美,良性提升。「成就」,是成人之美、成就你所能成就的每一個人。

我相信,北極星,就是一顆做對的事的初心,希望自己更善良、社會更好的本心。

因為幸福是一個總體概念,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天空下,只有秉持一個希望「大我」更好的心,才會打造一個更好的自己,也才能以大海般的胸懷承載挫敗,轉孕為珍珠般的資產與祝福。

因此,老師送畢業生一個羅盤指針,就是「為善者成」(Doing Well by Doing Good)的信條與願景,它能幫助你們在今後80年的人生地圖上標上清澈的北極星,實現「職業志業相輔相成」、自在無憾的人生。

還有兩點提醒。一是感恩的心。你們從小到畢業的成就並不理所當然;其中有父母長輩、老師、朋友、同學,很多人的付出與支持。終有一天你會深刻感到他們對你多重要!而最簡單的方式、也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品格,是「及時感謝」,例如向父母長輩說聲我愛你。尤其父母、(外)祖父母、師長都在漸漸老去,與其等到日後來不及後悔,你不如從現在就珍惜,把父母、(外)祖父母都放在掌心孝敬呵護。

二是熱情與同理心。前陣子全世界熱切關注機器跟人類的圍棋大戰,甚至有預測說,律師等行業將被AI人工智慧取代。這值得我們反思,在生活、工作上對「人類」的理解與實踐,是不是失衡了?

當人們的眼睛與思想盯在螢幕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多久沒靜心思考?沒在路邊、車上與陌生人眼神交會、寒暄?錯失多少機會與驚喜?

當越來越多人只憑螢幕上網路片言,就輕率斷言、霸凌,甚至從網路蔓延到現實生活,已如何傷害與隔離了彼此?我們那曾經願意理解他人的耐心、包容異見的同理心,去哪了?

機器是改變了我們,但無法取代人性、無法替代你的未來。怕的是我們對本性的放棄與迷失,對機器近乎無條件投降的依賴!(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勇於求助,遠離網路霸凌,中時電子報關心您

檢舉網路霸凌iWIN熱線:02-33931885;教育部反霸凌投訴專線: 0800-200-885

(中國時報)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