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讓水泥「呼吸」 6都熱島變綠島

2016-09-17 00:19 聯合報 記者徐葳倫、鄭朝陽/專題報導

在建築物裡種樹的「垂直綠化」漸成趨勢,綠屋頂暨立體綠化協會理事長李有田說,種樹是邁向「碳中和」城市、挑戰不升溫攝氏一點五度C的有效手段,但政府鼓勵推行,還有改善空間。

環保署去年宣布,台灣到二○三○年的自主減碳量要比二○○五年減兩成,也就是目前排放量的一半。李有田認為這是艱鉅任務,除從產業面下手,從新加坡等經驗發現,種樹是減碳利器,包含建築的屋頂、陽台等垂直綠化。

「種樹是碳中和的好方法,」李有田舉例,有「花園城市」美稱的新加坡,這些年體認到減碳的重要,從都更、改建力求碳中和,也就是蓋房子過程和日後使用的排碳,盡可能都自我抵銷,因此要求這類建案的綠覆率須達百分之百,亦即基地面積是一百坪,就需要綠化一百坪,包含基地、屋頂、露台、外牆,這也是最典型的政府介入,成功打造國家綠化形象。

日本中大型開發案都要經過都市設計審查,要求提高綠覆率。英國也修訂綠建築法令,朝碳中和邁進,德國柏林綠屋頂已達百分之六。

李有田說,到新加坡參觀,常讚歎建築物「鋪天蓋地」的綠化成果,當屋頂、地面、陽台這些水泥地、柏油路都鋪上綠意,就可解決熱島效應、少用冷氣。台灣六都不透水鋪面比率偏高,若讓透水或綠化面積達七成,「熱島效應就轉為綠島效應」。

他指出,一棵樹冠廿五平方公尺的喬木,終其一生可以固定兩千公斤二氧化碳,多種樹除能減碳,以當前每公斤至少一元的碳價計算,當碳交易健全時,也能創造可觀的碳匯。

反觀台灣,李有田認為低碳建築、碳中和觀念尚在萌芽期,例如台南市政府規定樓地板面積五千平方公尺以上的公共建築,必須取得鑽石級以上的綠建築標章認證;因應減碳需求,應把門檻降低至三千平方公尺。

「政策應該引導,給予合理誘因。」威京集團主席特助沈輝庭以興建中的「陶朱隱園」為例,業者率先打造陽台森林,除了用掉法規容許百分之五到十不計容積的陽台空間,還「自掏腰包」加大陽台的種樹空間,這些成本全由業者吸收。

他認為,打造更多垂直森林的建築,政府可以考慮釋出多一點綠化獎勵誘因,例如放寬可種樹的陽台深度和免計容積比率,由於陽台不登記產權,沒有圖利業者的疑慮,擔心違規使用,也能透過查核和罰則管制,如此才能讓水泥建築加速綠化。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單位面積吸碳量 這棟綠樓是大安森林公園2.92倍

2016-09-17 00:19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鄭朝陽/專題報導

北市信義區的「陶朱隱園」大樓完工後局部種樹示意圖。 圖/威京總部集團提供

北市信義區的「陶朱隱園」大樓完工後局部種樹示意圖。 圖/威京總部集團提供

 

坐落北市信義區的「陶朱隱園」大坪數住宅建案,與其說她是豪宅,不如說是高標準的抗暖化綠建築先鋒,催生更多垂直森林建築。

陶朱隱園業主是威京總部集團,建案名稱取自春秋末年別名「陶朱公」的政治、經濟學家范蠡。

威京總部集團主席特助沈輝庭說,范蠡的年代經歷飢荒,三度散財濟貧;如今人類最大的災難就是地球暖化,集團決定把亞太會館舊址這塊菁華地,打造具吸碳效果的垂直森林建築,扮演抗暖化建築的領頭羊。

因為地段稀有,房價昂貴已是必然。沈輝庭說,從永續的角度看,陶朱隱園用一般建築三倍的建造成本,打造高耐震性、建築壽命更長的傳世建築,相對比較環保。也因此,此案定調「慢工出細活」,工期長達六年,螺旋建築造型挑戰力學結構,施工難度也超越台北一○一。

陶朱隱園最吸睛的,除選中年輕法國建築師Vincent Callebaut「城市之樹」的螺旋建築造型,陽台結合大露台用來種植六到七棵三公尺以上的喬木,合計地面和垂直綠化的喬灌木超過兩萬三千棵,綠覆率百分之兩百四十六,約法規的五倍,單位面積吸碳量是大安森林公園的二點九二倍,最教人津津樂道。

陶朱隱園共四十戶,除了用隔熱、導熱科技降低室內空調耗能,一戶產權二九○坪,就挪出五十坪陽台、露台種樹,讓住戶回到家緩和視覺及身心疲勞,整棟大樓立體化的綠意,不僅為都市景觀加分,對市民也有視覺和精神安定效果,固碳的環境效益更不在話下。

陶朱隱園預計十一月上梁,還沒完工,整體設計已取得國內黃金級綠建築標章候選證書和第一個低碳建築認證,也拿到美國綠建築LEED黃金級認證。

「垂直森林絕對是未來趨勢。」沈輝庭認為,垂直森林建築剛在國際間萌芽,但自古就有巴比倫空中花園等高樓森林和樹林中的樹屋,近來流行居家園藝,顯見人心對自然的渴慕。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台植樹原則 適地適種

2016-09-17 00:19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鄭朝陽/專題報導

陽台種樹過7關 圖/聯合報提供

陽台種樹過7關 圖/聯合報提供

 

在陽台種三、四公尺高的大樹一直被認為是天方夜譚,但拜科技之賜,新竹縣竹北市的「若山」系列集合住宅做到了。她為台灣及亞洲寫下第一棟在高空陽台種大樹的紀錄。

在「風城」新竹的空中種樹,首先要考慮抗風性。承做這項園藝工程的樹花園公司總經理陳鴻楷指出,當初和建築團隊先建立「適地適種」原則,接著綜合考量能抗風、有落葉、發芽等四季變化的樹種,最後由新竹原生樹種「九芎」和櫸木脫穎而出。

陳鴻楷說,傳統作法會用木頭支撐樹,但此舉會干擾陽台動線、削減活動空間。因此種樹時,會用土球包覆樹的根系,利用隱藏式的「盤地式支架」作為土球固定器,讓根系牢牢抓地,不僅有穩固作用,當樹幹、樹冠隨風搖曳,還有助根系茁壯。

去年中颱蘇迪勒過境,各地紛傳大量路樹傾倒成災,但若餘山的樹安然無恙,住戶嘖嘖稱奇,也讓外界熱議。陳鴻楷說,平時很注重樹冠定期修剪,適當修剪可增加四成的透風率,也是樹木遇強風不倒祕訣。

顧好樹頭外,從土壤、排水、防水到病蟲害管理都是學問。陳鴻楷以土壤為例,拿地面的土壤到陽台種樹,容易孳生雜草,含泥水容易阻塞排水管,還要考慮根系的養分攝取和透氣性,如何拿捏土壤有機質、輕質土壤的配比等,影響樹木生長好壞及建築防水、排水的成敗。

「最大挑戰是樹木修剪及病蟲害管理。」陳鴻楷說,若餘山的樹木完全不靠農藥驅蟲,曾遭「蚜蟲」襲擊,逼退所有瓢蟲,最後靠增補蚜蟲的天敵「草蛉」才化解危機。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空種樹 整棟樓都是我家森林

2016-09-17 00:19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鄭朝陽/專題報導

竹北綠建築利用陽台錯層設計,三樓種樹給四樓住戶欣賞綠意。 記者鄭朝陽/攝影

竹北綠建築利用陽台錯層設計,三樓種樹給四樓住戶欣賞綠意。 記者鄭朝陽/攝影

 

把自然帶回都市,把人帶回自然。廿層樓高的「若山」系列集合住宅首部曲「若餘山」,坐落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六路上,從每戶陽台探出頭的樹冠,把整棟建築妝點得綠意盎然,遠望彷彿是都市裡的一座山,成為亞洲第一棟在高空陽台種樹的民間建築。

房地產界用「森林系住宅」形容若餘山,乍看建築外觀,目光都會被吸引,走進社區大門,退縮卅公尺種植櫸木林,連接二樓的梅樹林,再銜接各樓錯層陽台的大樹,形成這座「垂直森林」,用意就是讓住戶回家時,彷彿漫步在山林中。

氣候變遷 思考人與土地

開發商半畝塘團隊負責人江文淵是建築師,愛好園藝,一直想蓋種滿樹的建築。他說氣候變遷、熱島效應,讓人類重新思考建築與土地關係,「房子蓋起來,樹不該消失」。

他決定在三樓以上、迎風面以外的東側 、西側和南側陽台種樹,把都市逐漸消失的綠找回來,建立自然生態與人類和諧共好的居住環境。

住戶讚嘆 螢火蟲道晚安

坐在其中一間保留戶陽台,輕風搖曳著九芎的枝葉,遠眺周邊無限寬廣的景致,心自然沉靜下來。走進落地窗的客廳,樓下住戶的九芎枝頭上,幾隻鳥兒上下跳躍著;住戶說,白天聽鳥語,晚上偶有螢火蟲來道晚安,「回家就不想出門了」。

「看四季的變化最有意思了。」住戶描繪樹木春天發新芽、夏季長新葉、秋冬落葉,搭配四時不同的生態,「住在這裡很有時間感,美得像首詩。」

種回綠樹 把氧氣還都市

半畝塘環境整合研發長顏偉純說,九芎、櫸木會隨季節落葉,為建築更換表情,夏季枝繁葉茂時,這層「綠皮層」可阻擋陽光直射;冬季落葉時邀請陽光進屋,都有助減碳。

顏偉純表示,一般建築的外皮都是水泥,只會反射日照的熱、排碳;若餘山的外表是一大片樹的皮層,不斷吸收大氣的熱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還給都市,成為清涼有氧的都市小綠島,「如果愈來愈多大樓願意把樹種回來,都市會更美好」。

設計理念 「彷彿一座山」

「減碳是附加價值,我們想蓋的是一處心靈安住的居所。」顏偉純和半畝塘這群建築人想的始終不是奇特的建築形式,而是設法安頓住戶身心,目前找到的答案是:人要靜下來,「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自然能幫助心靈安住,是促成半畝塘把建築變成「彷彿一座山」的設計理念。顏偉純說,除了種樹,住戶想種可食植物也行;重點是開發一處基地,既然無法掌握原有的生態,至少要盡力創造微生態環境,爭取「把自然帶回都市,把人帶回自然」的可能,讓這些「綠」建築串成都市的翡翠項鍊和生態跳島。

成本不低 維護也是學問

除了種樹綠化,若餘山講究建材的碳足跡,像外牆不貼二丁掛等外磚,同時努力減廢,把建材剩料移作下一建案再利用。

半畝塘團隊首開在房子裡種樹先河,除先期投資成本不低,這些綠資源的維護管理也是一門不輕鬆的功課。目前樹木維護委託園藝廠商為住戶代管,兩個月繳一期數千元的管理費,慢慢「技轉」給住戶。

公開技術 盼望同業跟進

半畝塘團隊克服無數困難成功打造若餘山,因為稀有,叫好也叫座,房價扶搖直上。半畝塘一開始不藏私,公開技術讓同業共修,盼創造環境共好,但多數同業都回以「等你們種(樹)成功再說」,暗地裡被譏是一群傻瓜,如今跟隨者愈來愈多。

接下來,半畝塘要推出「合山」、「蒔山」等新作,在「建築裡種樹」玩更多創意,除了讓住戶在三合院型態的空間採果釀造,還有結合植栽的「草木之梯」,從地面散步到天空,體驗藍染樂趣,把綠融入生活。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五C孩子 跟五A一樣優異

2016-06-04 02:29 聯合報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

電話那端傳來記者的問候聲:「校長,學校幾名學生考五A?」每年會考成績通知後,許多人都跟記者關心的內容一樣。我的第一眼,是找幾個學生拿五C。當發現考五個C的學生,年年變少,就覺得很欣慰。

再來仔細算一下,大概多少比例的學生拿五B以上成績,有超過一半學生,才放下心來。

幾個考五C的學生,大都是體育校隊,他們已透過體育班甄試,錄取國立高中體育班。也有幾個,辛苦練習,獲得技藝證照,或參加技藝競賽,得到名次。

我們不該讓多元發展、適性教育只成為口號。不管學術傾向的會考成績優秀,或是通過辛苦訓練的體育績優,甚至是技藝表現的優異,學生都是經過努力付出,才得到成果。

在我看來,考五A的學生,和體育績優、技藝優秀的五C學生,都該給予同樣的肯定。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多元的智慧成就多元的表現,教育的過程,重點在培養學生願意努力的價值與態度。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產油國又喊「狼來了」!

2016-09-13 02:4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際油價今年初一度跌到每桶27美元的超低價,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及俄羅斯等產油國打出「凍產牌」,使油價急升到每桶50美元以上。7月底油價又跌到40美元左右,產油國顯然食髓知味,又宣布將於9月底召開「凍產」會議,而油價竟然又回升到50美元上下。產油國能否達成「凍產」協議?「凍產」對油價有何影響?國際油價中、長期展望又如何?由於台灣是國際油價的「接受者(price taker)」,有必要讓國內業界及投資人對此有更清晰的認識。

先談「凍產」。產油國年初時的「凍產」招數能夠奏效,根本原因是油價已經跌到不符生產成本的水平,使美國頁岩石油業者不得不關井減產。另一方面,加拿大產油區發生森林大火,奈及利亞與利比亞內戰升高,使供給量大幅減少等突發事件,又碰到需求旺季,才使油價強彈。產油國見到油價回升,「凍產」談判立即破局,「假凍產、真抬價」的企圖昭然若揭。

這回油國雖重彈「凍產」老調,但客觀條件卻今非昔比。以目前每桶40-50美元的油價,至少能促使美國部分頁岩油井恢復生產;加拿大野火已經撲滅,奈及利亞反抗軍也表達停火意願,暫時性利多轉為利空,而需求又進入淡季。因此這次「凍產」只對油價產生每桶10美元的推升動能,之後又告回檔。

至於9月底產油國舉行的非正式會談,達成「凍產」協議的條件比上次稍好。原因是沙烏地阿拉伯目前的日產量又比當時增加約50萬桶,俄羅斯產量也逼近歷史高點,伊拉克、科威特也都增產,且各國已接近產量上限,此時「凍產」損失不大。何況高喊「凍產」的目的,其實是希望既能不減產,又能拉升油價,何樂而不為?

然而真正值得關切的是「凍產」協議的實質效果。要達成協議,勢必得同意伊朗、奈及利亞與利比亞等非增產不可的國家獲得「例外」待遇;否則將使全球原油在未來半年到一年間每天再增加供應200萬桶,加上沙、俄等國的高產量,及產油國可能不遵守協議,結果反而將使全球油市持續供過於求。而且油價若當真因「凍產」而上揚,美國頁岩石油又將增產,因此對油價的激勵只是曇花一現。

另外,9月會談最可能的結果,仍然是各國只表示將合作穩定油價,卻對各國產量不做任何約束,如此勢必對油價造成下壓;而且產油國一再光喊「狼來了」,只會使「報酬遞減」,信譽再受重創,未來將更難拉抬油價。

其實「凍產」與否,只能影響短期油價走勢;真正決定中長期油價的關鍵因素,已經從「產量頂峰」轉為「需求頂峰」。以往產油國與石油業都是依據「未來產量難以因應需求」此一「產量頂峰」的理念來營運,因而使油價在2011-14年間始終維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但隨著美國頁岩石油大量增產,及非洲、拉美陸續發現石油礦藏,「產量頂峰」已經動搖,這也是油價從2014年中起重挫的根本原因。

油價的更大利空,則是全球達到石油「需求頂峰」的概念逐漸獲得認同。除了全球經濟成長遲緩影響需求之外,全球氣候協定受到國際重視,太陽能、風力及天然氣使用增加,汽車電池成本持續下降,都市化使共乘及大眾運輸更為普及,與節能科技的進步等,都將使石油消費減少。已有多項研究預測,到2040年時全球平均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將大幅下降到7,500萬桶,遠低於目前的9,500萬桶。在供、需情勢丕變下,中長期油價並不樂觀。

其實沙烏地、俄羅斯等產油國都已體認到未來可能面臨石油賣不出去的威脅,而採取「先產,先贏」的基本策略;「減產」已絕不可能,「凍產」也只是拉抬的虛招。認清國際油市的基本格局,便不會因為油價的短期波動而備感困擾。

 

國際油價太陽能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盛治仁/履歷表與追悼文

2016-09-03 04:28 聯合報 盛治仁(雲品國際董事長)

最近拜讀了「品格」這本書,深受啟發。乍看書名會以為這是一本在說教的老生常談,要讀者重視品格的養成,細讀之後才瞭解作者的用心,在於喚醒每個人內心既存的衝突價值觀,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引述「孤獨的信仰之人」一書中指出,人都有兩種天性,亞當一號追求世俗定義的成就,得到的是令人稱羨的履歷表。亞當二號重視的是內在自我的道德價值,成就的是令人感動的追悼文。履歷表是給所有人看的,可以炫麗奪目,但實際上別人並不在乎。追悼文只有家人親友關心,但才是真正重要的。

亞當一號要成功,靠的是贏過對手;亞當二號要成功,靠的則是勝過自己。亞當一號的慾望永無止境,沒有真正滿足喜樂的一天;亞當二號不追求短期的快樂,但希望得到出於道德觀的終極喜悅。

書中介紹許多位典範人物,不管是種族、性別、宗教和職業都不一樣,也絕非完人。他們雖然都有不錯的世俗成就,但是最被記得的是為人處世之道和生活態度。看到他們的故事,其實都跟你我一樣,必須在自己的缺陷中面對每一天工作和生活的各種挑戰,人生也都經歷高低起伏。不同的是,他們都選擇了良善和謙遜作為行止的出發點。

當我在閱讀時,深深感覺到如果誠實面對自己缺陷的話,作者所提醒不要犯的錯誤,自己幾乎都犯全了。每天花最多時間心力努力追求的,就是職場生涯的成功和世俗的肯定。謙遜經常被遺忘,反而越來越重視自我行銷和廣告,在自我克制和自我吹噓的每日爭戰裡,越來越忘記克制的重要性。簡單地說,心中的亞當一號,大大宰制了亞當二號,真的需要在優先順序上重新調整。

當一個人開始不謙遜的時候,在與人的相處和互動上,別人就會敬而遠之,自己也會因為自滿而停止成長。更重要的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價值觀和追求的目標,都會是膚淺和虛榮的。能夠把自己放在後面,為更大的目標和更深遠的價值努力,將造福他人和社會作為終極目標,才能長時間地養成對於價值的堅持和品格的追求。

這也讓我想起TOMS鞋子的啟發,為這本書作了一個很好的註解。這家以買一雙鞋、送一雙給需要的人的經營模式,出發點就是在幫助貧困地區穿不起鞋子的窮人。不管是買鞋的人或是在TOMS公司工作的人,因為不是把自己放在首位,反而在交易過程中能夠看到一般為自己買雙鞋所看不到的熱情和喜悅。更重要的是,這種喜悅和滿足還能夠持續,並且對他人及社會發出正面的能量。

這些調整,知易行難,閱讀完當下的感動很容易在現實生活中被遺忘,就算想要作改變,包括筆者在內的多數人也無法單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而必須靠宗教導引、標竿人物激勵、或是親友的協助。但願我們的社會和個人,都能夠在履歷表和追悼文的內容上,找到最能帶給自己真心喜悅和平靜的內在平衡。(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B創辦人:成功創業者有這三個共同特質

2016-09-05 23:14 經濟日報 記者劉雲╱即時報導

CNBC網站報導,臉書創辦人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上周在羅馬一場現場問答中被觀眾問及,頂尖創業者具有哪三個共同特質。

他說,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成功創業者具有明確眼光。他們清楚地看到想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查克柏格說:「如果你想做偉大的事,你應該專注於你想對這世界,到底做怎樣的改變。我見過太多創業者,想要開一家新公司,但沒有真正了解他們想做的到底是什麼。對我來說,那似乎是退步。」

其次,成功創業者讓自己周遭都是成功與積極的人。他表示:「沒人能獨立完成,當你去看世界上的多數大事,都不是由一人獨力完成,因此你需要建立團隊。」

他強調:「你需要那些在技能上互補的人;不論你多有才幹,就是有些事情你做不了。」

最後,成功創業者都是堅持不懈的。他說:「不會事事如你所願;大家談著一夜成名,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能出類拔萃的人,都堅定不放棄,雖然他們在過程中面臨無可避免的試煉與磨難。

查克柏格總結指出:「世界上的大事,通常是由那些相信自己負有使命的人完成,而非打造一家公司。他們透過團隊合作,而非單打獨鬥,以及堅決不放棄。」

創業羅馬Zuckerberg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薪5萬 為何仍會變「下流老人」?

「下流老人」是日本去年出現的新名詞,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新書「下流老人」近日引進台灣。

即使年輕時身為年薪5萬以上的中產階級,晚年也可能成為「又窮又老又孤獨」的「下流老人」。

月薪台幣5萬以上的中產階級,20、30年後也可能淪為「下流老人」?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社會現實。去年轟動日本社會的話題作「下流老人」,中文版最近由如果出版社引進台灣。「下流老人」指的是:

無法正常度日、被迫過「下流(中下階層)」貧困生活的高齡者。

此一名詞由一直在援助高齡者第一線工作的社會學家藤田孝典創造。他累積多年觀察寫成的「下流老人」去年出版,暢銷逾20萬冊。聯合報日前獨家報導「蝸居老人」專題,證明「下流老人」現象在台灣同樣存在。

日本話題作品「下流老人」中文版書封。圖/如果出版提供

日社會忽視 恐現「1億人老後崩壞」

藤田親眼目睹的日本「下流老人」,一天只能吃一頓飯、拿廉價小菜到收銀檯排隊。他們付不出醫藥費,只能在家中服用成藥;無人照顧,一個人孤獨邁向死亡。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藤田在書中感慨,太少人理解「下流老人」的實際狀況與背景,也少有社福政策提供具體支援。「也許因為太恐怖了,所以大家下意識移開視線。」他估計,日本現在的「下流老人」約6到700萬人,若不提出有效政策,未來可能出現「1億人的老後崩壞」。

聯合報日前獨家報導「蝸居老人」專題,證明「下流老人」現象在台灣同樣存在。圖/報系資料照

啃老族、少子化 老後難與子女生活

藤田指出,隨啃老族、少子化的崛起,人們已慢慢失去「老後和子女一起生活」的選項;就算有孩子,子女可能連自己都養不起。

藤田指出,許多他協助過的「下流老人」,年輕時都是年薪400萬日幣(約120萬台幣)以上的中產階級。換算成台灣薪資水平,月薪5萬台幣以上。

藤田警告,即使你的年收入達平均水準,邁入熟齡期(55歲以上)後只要發生下列狀況,中產階級便會淪陷為「下流老人」。

淪為下流老人的危機

1.生場需要高額醫藥費的大病

2.無法住進高齡者看護設施

3.孩子是啃老族

4.熟年離婚

5.罹患失智症身邊卻沒有可依賴的親友

儲蓄人際關係 不怕老後貧窮

如何不落入「老後貧窮」?藤田孝典建議現代人要有「儲蓄」觀念。這種儲蓄分成物質和精神,不只儲蓄金錢,更要儲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貧窮」,往往比物質的貧窮更容易讓人淪為「下流老人」。

隨科技發達、人類壽命增加,藤田建議現代人必須早一點進行家庭經濟管理,和保險公司或理財顧問商量,模擬老後的收入和支出。

然而,要讓老後生活富足,不能只靠金錢或物質。頻繁與親友連繫、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與朋友相互扶持,都可以避免跌入「下流老人」的深淵。藤田指出,在高齡期,如果可以在陷入孤立之前和更多人建立相互支援的關係,就算生活陷入窮困,也不會那麼痛苦。

台北的蝸居老人,就證明「下流老人」現象在台灣存在。圖/報系資料照

55歲開始 必須重視配偶、親友關係

藤田發現,同樣為貧窮所苦,有人過得很幸福,也有人過得悲慘,差異在於「人際關係的貧富差距」。他指出,55歲以前的人,生活以工作為中心。但從55歲開始,必須重視配偶、子女、家人和朋友等人際關係。銀髮族必須改變價值觀,「將生活重心從經濟轉為人際之間的連結。」如此可建立起拯救自己的安全網絡,並擁有分享樂趣和生活意義的夥伴,讓自己不會陷入孤立。

 

此外,藤田鼓勵民眾,多參加非營利組織或市民活動,強化人際關係的安全網絡。他指出,許多高齡者是變貧窮後才來找他求助,如果可在變貧窮之前就參與市民活動或非營利組織,便可早點透過夥伴或關係得到援助。

關懷老後生活 切莫演變成兩代窮

「下流老人是社會造成的」。藤田孝典認為,中產階級淪為下流老人,不只是高齡者本人或其家人的錯,更是整個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我們必須應該要擺脫這種自虐的貧窮觀,尋找社會性的解決策略。

台日兩地社會狀況不同。如果出版社找來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台北仁濟院社會服務室主任陳穎叡等專家學者,針對台灣的「下流老人」現象對談。

 

與會者認為,拓展社區支援據點、活化老人生產力、建立社會支持系統與世代理解,可遏止這波老年貧窮危機。

 

陳穎叡發現,過去急難救助的個案經常是低收入戶,最近愈來愈多是一般收入的家庭來申請。許多個案是高齡者4、50歲的子女生病罹癌,照顧的責任落到7、80歲長輩身上。當子女無法繼續工作,長輩通常會拿出積蓄協助子女的醫療開銷,導致自身陷入老後貧窮,甚至演變為「兩代貧窮」的現象。

 

林依瑩指出,台灣必須要在10年內做好高齡社會的社會支持系統,全力發展「社區互助關懷據點」。為此,這10年內的兩次村里長選舉,「我們必須緊盯候選人對老人關懷的投入程度,這關係著每個人老後的生活。」

聯合報/陳宛茜 報導
聯合報/柯永輝、翁海玲、陳怡蒨 製作
主圖/報系資料照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論幾歲 現在就開始 你的退休進行式

2016-08-25 11:51

【文╱滕淑芬】

 

 

想退休與何時可以退休,一直是許多人處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拉扯。

隨著台灣人口快速老化,使得退休這個議題,三不五時就會被搬上檯面。偏偏又碰到全球多年的景氣停滯,退休金如何籌足、國家財政是否能夠支應給付,立刻成為新挑戰,導致喊了多年的台灣年金改革,這回不再像是「狼來了」,而是步步進逼。

「不分族群、不分身分、所有人,包含已領(年金)者,都會被改到!」推動年金改革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接受《遠見》訪問時,如此形容。

如何讓退休金不變薄?正是這本專刊的核心關懷。首先,不論您是軍公教或勞保給付的受保人,都必須了解,退休不可能單靠政府。因為政府可能破產或修改現有的退休保障制度,甚至推翻信賴原則,屆時將無人可靠。

不少經濟學家早已警示,全球經濟將進入冰凍停滯期,未來一代想好好退休,必須及早準備。即使現在是收入不錯的中產階級,若老後生了一場需要高額醫療費的大病,也可能淪為又窮又孤獨的「下流老人」。

 

 

退休規劃調查,三大項不及格

至於退休準備,該從何時開始?如何盤點手中資產是否足夠?《遠見》與「中國信託」合作,進行全台第一份家庭樂活享退指數調查,訪問全台六都和新竹市等都會區40歲以上民眾,區分「已退休」與「未退休」兩大族群,成功完成2270人的問卷,由於這七個都會區涵蓋全台七成人口,十分具代表性。

受訪者從滿意度、足夠度和信心度等構面,自評分數從0~10分,結果發現,國人的退休規劃滿意度平均為5.34分,準備足夠度5分,過理想退休生活的信心度為5.3分,三大項目完全不及格。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專刊也從專家觀點,建議不同職業的上班族,如何盤點手中老本,包括現金流醫療險資產投資的合理布局等。

「在已開發國家,新社會的主導因素是老年人口迅速成長,年輕人口迅速萎縮,……政客們仍然承諾要挽救現有的退休金制度,但政客和他們的選民都非常清楚,只要健康許可,以後大家都必須工作到75歲左右。」出自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2002年的著作《下一個社會》的這段話,像不像形容台灣的現況?

《遠見》此次採訪澳洲籍金融思想家達斯(Satyajit Das),也持同樣觀點。

晚退休時代來了!不管你現在幾歲,最好快點進入你的退休進行式,啟動準備。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退休特刊;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遠見

《遠見》雜誌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早規劃 拒當「下流老人」

2016-08-25 11:51

【文╱林讓均】

 

 

 

「你看,又在吵架了啦!這個年金改革喔,很難有共識啦!」自從2016年6月,新政府第一次年金改革會議召開以來,公務員退休的林爺爺,每週四下午一定盯著電腦,觀看網路直播。

坐在一旁的林奶奶聽見丈夫的感嘆,一邊下意識地搖頭,她回應的台詞總是:「我們軍公教能怎麼辦?只能聽候宣判啦!」原來她是任滿25年國中老師退休,覺得自己與先生就是最近被改革的對象。

老得快、領得少 退休生活問題多

當林家兩老煩惱退休金將被砍的同時,兩人40歲的兒子也開始煩惱怎麼儲蓄足夠退休金。

他知道退休後的理想所得替代率是七成,也就是,想過舒適的退休生活,所需支應的每月現金流量,最好是退休前月薪的七成。

「這樣得準備多少錢啊?缺口好像還很大?」他感嘆,恐怕要延後退休,這還不打緊,最近報紙竟說勞保基金即將在2027年破產,那退休金不就泡湯了?

「年金改革啟動,砍向軍公教?」「四大退撫基金17年內全倒!」「勞保、軍保破產倒數計時!」在新政府召開年金改革會議以來,各職業別的年金資料逐一揭露,各式聳動的標題經常躍上新聞版面。

前所未有地,關於退休的不確定感、不安全感,跨族群、跨職業、跨世代,竄往每一個人的心裡面。

也許有人知道,台灣老了,所以牽動一連串的年金改革。然而,多數人沒注意到的是,台灣居然老這麼快,就在2016年的此刻,人口結構正在發生不可逆的重大轉變。

台灣「人口紅利」的消失,已經開始倒數計時。根據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報告(103~150年)」,在2016年,老、幼人口曲線出現關鍵交叉,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將大於14歲以下的幼年人口數。

連青壯人口也在2016年開始遞減。2015年的勞動人口(15~64歲的工作人口)已達最高峰、1737萬人,今後每年將減少近18萬的工作人口,至2061年將只剩約900萬人。

「人口紅利」的定義是15~64歲的工作人口占總人口數大於66.7%,而且扶養比小於50%。目前台灣15~64歲的人口比重約74%、扶養比約36%,然而約11年後,人口紅利就將消失。

根據該份報告推估,台灣總人口最快在2019年就會「零成長」,之後為負成長。到了2060年,65歲以上的老人將超過總人口的四成,比例甚至將高於日本等超高齡國家。

40年後,台灣成為最老國家

台灣老化速度是全球最快,再兩年就跨入「高齡社會」,10年內再進化成「超高齡社會」,五個人裡面有一位65歲以上長者。再約40年,台灣即將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家。

「人口結構改變,可能讓年金制度從原本立意良好的『代間互助』,扭曲成『代間剝奪』!」推動年金改革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解釋,年金制度是隨收隨付制(Pay As You Go),也就是,這代工作人口繳保險費,付給已退休、領年金的上一代。然而,一旦工作人口減少,就勢必得增加保險費才能支應年金給付,但因為少子化與老化,繳費者大減,不堪負荷,對制度產生質疑。

以國發會推估資料,2014年台灣每6.2名青壯人口扶養一位老年人,到了2061年就是每1.2名青壯人口扶養一位老年人,「扶老比」陡速攀升,將讓社會保險財務面臨極大壓力。

因人口結構改變,不只年金改革迫在眉梢,所觸發的蝴蝶效應,也重塑了全球總體經濟樣貌。

「全球已跨入成長停滯的年代(the age of stagnation)!」澳洲籍金融思想家達斯(Satyajit Das)指出,過去驅動全球經濟成長的主因是人口的爆炸性成長,在20世紀,人口就翻倍成長了兩次,但這不可能再發生了。

他表示,銀髮族的消費遠較年輕人來得少,相對無法刺激產業需求,全球經濟成長勢必趨緩。

近年,各國政府一再加碼推出量化寬鬆、負利率等貨幣手段,就是為了刺激經濟擴張、美化數據。然而,這些看在達斯眼裡,都是困獸之鬥、徒勞無功,因為「地球畢竟是老了!」

加上,非預期的利空事件層出不窮,各大金融機構一再下修經濟成長估值。例如今年7月下旬,「國際貨幣基金」(IMF)就因為英國脫歐(Brexit)效應,再度下修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估值0.1個百分點,今年為3.1%,明年是3.4%。

達斯觀察,主要成熟國家都在「日本化」,不論在經濟或社會層面。

日本從1990年代以來,邁入經濟停滯的20年,儘管現任首相安倍在2012年上任後推行「安倍三箭」政策,甚至在今年初使出「負利率」殺手?,但達斯觀察日本因為人口老化,稅收跟著減少,無力進一步推升實體經濟。

另一方面,政府的福利負擔加重,力有未逮,愈來愈多民眾遺落在社會安全網之外。各種問題接踵而至,例如今年以來廣受討論的「老後破產」與「下流老人」現象。

「就算年薪400萬日圓(約台幣100萬),還是可能又老又窮又孤獨!」《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身為第一線照顧老人社福的社工人員,指出日本出現愈來愈多貧困的高齡者,只能以最基本的社會福利補助,勉強維持生命。

藤田表示,所謂的下流老人,常常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因為付不出醫藥費而以成藥止痛,一個人孤獨走向死亡。

如此度日的日本高齡者並不少見,其中許多人不是一開始就落入「貧窮線」,退休前的年收入尚且可達到平均值,約400萬日圓,折合台幣大約100萬年薪。

然而,各種變數使這些長者一步步走向中下階層,甚至連下一代也一起捲入。

 

 

長照經費龐大 正侵蝕你我的未來

藤田在書中舉例,一位加藤先生在40歲,事業正處於巔峰時,為了照顧罹癌的父親而辭去工作,後來父親過世後,接著照顧臥床的母親長達10年,等到安葬完母親,加藤先生已約55歲。

之後加藤就算勉強找到工作,但薪水很低,年金保險又中斷了十多年,等到65歲退休時,加藤才驚訝發現領到的年金少得可憐,一個月只有9萬日圓(不到3萬台幣)。

今日的日本,可能是明日的台灣?

「『下流老人』不是只會出現在日本,台灣也要警惕!」剛在8月中接任台中市副市長、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說,因種種變因而墮入貧窮的老人,台灣並不少見。

她指出,要享有安全的老後退休生活,除了充裕的「經濟資本」,例如退休金;還需要良好的「社會資本」,像是人際關係、鄰里網絡。

「在社會資本上,台灣比日本好很多!」林依瑩觀察,日本被稱為「無緣社會」,人際疏離程度遠勝於台灣。

在日本,曾經發生過有老人孤獨死去,事後警方探查,發現與他有20年交情,每天下班都要一起喝一杯的酒友,竟然不知這位老人是否結婚、是否有孩子,陌生得令人咋舌。

林依瑩表示,台灣還有健保可以提供基本醫療保障、醫療費也較便宜,比起日本等國家還是好一些。然而,她也指出,上述「社會資本」「健保資源」等友善條件,在台灣快速老化的過程中已逐漸弱化,光靠這些,根本不足以支持理想的退休生活。

就以健保來說,台灣施行「二代健保」之後儘管擴增財源,今年預估安全準備金可以拉長到五個月以上,但以現在健保財務結構的設計,恐怕尚不能因應10年後即要進入的「超高齡社會」。

至於人際網絡的支持,也因家庭結構改變而轉趨薄弱。

「台灣的生育率只有1.18人(2015年),少子化的問題是全球最嚴重!」林萬億說,孩子生太少、向外遷徙等現象,讓台灣家庭結構萎縮很快,從1960年代平均一個家庭有5~6人,目前一家只約3人左右(內政部統計,2016年6月,平均一戶2.77人)。

他指出,家人少、子女少,使得年長者可享受到的「家人照顧」與「經濟互惠」都跟著減少,而且還可能更花錢!即使是健康的老人,因為沒有子女、家人隨侍在旁,像是陪伴、就醫與三餐等各式需求,樣樣都必須另外花錢補足。

照顧一位失能者需要2~4人

而「獨居老人」在財務與照護上所能得到的支持,是銀髮族中最薄弱的。然而,台灣的老人獨居現象,卻在迅速增加中。

根據內政部每四年一次的「老人狀況調查」,目前最新的民國102年版本中指出,55歲以上族群獨居的比例在增加中,其中65歲以上族群獨居的比例攀升更顯著,從四年前、民國98年版本的9.2%,增至11.1%。

林萬億指出,在台灣儘管中低收入戶占總人口不到4%,貧窮老人看似不多,但許多是「近貧」與「隱性貧窮」。

這些近貧、隱貧族群除了因交通等各種因素造成社會參與度低、無法有效連結各種資源,在財務上也很脆弱,禁不起任何變數。

然而,卻有愈來愈多的銀髮族,得面臨長期照護的健康風險,對退休財務造成嚴重威脅。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年紀超過65歲後,每5.7人就有一人失去自我照顧能力,一旦如此,一生中長照需求時間平均約7.3年。目前台灣已有超過76萬失能者,推估到2031年,臺灣失能人口將急增至118萬人。

而照顧一位失能者至少需動員2~4個人。林依瑩觀察,隨著戰後嬰兒潮邁入老年,台灣近年也出現了「照護離職潮」,保守估計,已有超過200萬的上班族,面臨父母健康照護的壓力,其中不少人選擇暫離職場。

除了人力需求,長照帶來的財務壓力也令人喘不過氣。

據估計,一年長照費用約80萬元,若乘上平均看護期7.3年,那麼,一個人一旦進入長照狀態,開銷大約600萬元,很可能吃掉大部分退休金,可說是最大的開銷與風險。

對於老後長照議題,已經被蔡英文總統的新政府列入重點政策,延續之前「長照十年」計畫,衛福部在2016年7月端出「長照十年計畫2.0」規劃草案。

該版本強化社區整合照護模式,將長照資源區分為三級:A級的「社區整合服務中心」、B級的「複合型日間服務中心」與C級的「巷弄長照站」,預計服務對象從51萬人擴大到74萬人。

「家庭已不太可能成為穩定的照顧力量,因此政府將資源『公共化』『制度化』,來解決老後安養問題!」身兼行政院長照推動小組召集人的林萬億表示,長照2.0可望在明年上路,而攸關每一位國人的年金改革修正草案,也將在明年520之前送交立院。

儘管政府已啟動各種改革來迎接超高齡社會,但制度真的可靠嗎?

「不分族群、不分身分,所有人,包含已領(年金)者,都可能被改到!」林萬億曾這樣形容「年金改革」,許多人覺得自己的退休規劃彷彿被埋下未爆彈。

備妥退休存摺 人生下半場更樂活

「自己的退休自己顧,這樣才最實在的!」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李瑞珠說,以一般勞工來說,退休金的組成有三根支柱,分別由政府給付年金的「勞保」、雇主與個人分攤的「勞退」與「私人儲蓄」,民眾容易將「勞保」與「勞退」搞混,顯然多未認真研究退休這件事。

在「年金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召開之前,一度傳出勞工的「勞保」加「勞退」之後的所得替代率超過87%。然而會後,林萬億澄清,若以平均退休年齡約61歲來分別計算勞退的新制與舊制,那麼,勞保加上勞退的所得替代率只約60%出頭,比軍公教族群低。

目前,年金改革還在火熱進行中,證明了制度會改、局勢會變,外在力量沒有什麼永遠的保證。因此,不管你是哪一個職業族群,退休規劃最好自己掌控,仍然可以操之在己。

「與其乾著急,不如及早規劃,視情況拉高『私人儲蓄』比重,以提升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李瑞珠建議,可以先設想未來的退休生活水準,並加上通膨因素,以此推算出所需退休金總額。而後,減去政府與職業年金(例如勞保與勞退)及已累積的準備金,就能算出還需要補足的退休金缺口。

推算出缺口後,就能概估投資報酬率,以此尋找可提供相當報酬的對應商品。

「定存利率降低,那麼就要尋找其他投報率較佳的投資商品!」理財達人「怪老子」(本名蕭世斌)表示,定存是能返還本金的無風險投資,但全球貨幣寬鬆,各種幣別的定存利率同步走低。投資人若不想調低報酬期待值,就得做好準備,另尋風險較高、投報率相對好的標的。

做好資產配置 老後免擔憂

只是近兩年黑天鵝不斷,全球總經局勢動盪,投資市場跟著波動。

以今年2月3日台股封關日來看,去年、農曆羊年總計台股全年跌掉1466點、市值減少3.7兆元,等於每位股民虧損38萬元,是四年來首見虧損。但,今年農曆年後開市以來至8月初,台股又漲了超過1000點,一度漲幅居全球之冠。

上沖下洗的市場行情,加深了投資難度。「做好資產配置,就能從容應對變局!」柏瑞投信投資長林紹凱表示,應該隨年齡來調整投資風險屬性,並做好核心與衛星資產配置,就有機會為退休做好準備。

全球進入成長停滯的年代,種種變數接踵而來,只有提早準備,才能夠避免自己成為「下流老人」,讓後半場人生得以快樂生活、盡情享受退休人生。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退休特刊;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遠見

《遠見》雜誌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應高齡化社會 台灣腳步不能慢

老本不夠啃!日本一億「下流老人」陷困

作者:黃小清 │ 攝影:陳宗怡
出處:2015年10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352期 瀏覽數:193,300+

《下流老人》一書打破許多人對日本老人的迷思。如今,收入少、存款少、可依賴的人少的銀髮族愈來愈多,不僅生活窘困,龐大的社福支出恐將拖累財政。

字級:  
 

     日本最近有本新書《下流老人──總計一億人老後崩毀之衝擊》,6月30日出版後,隨即一個月內再版三次。讓「下流老人」一時蔚為流行語。

     日本老化嚴重,約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65歲以上銀髮族,讓老後問題成為顯學。在此之前,日本已出現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老人們的內幕社會、無緣社會等現象。

     老人漂流社會意指流轉於醫院和照護機構或因失智而成為遊民的高齡者們。老後破產講的是連看病和吃飯的錢都沒有的老人;老人們的內幕社會則揭露迫於生活鋌而走險的犯罪老人;無緣社會指的是一年有3萬2000名沒人出面認領的遺體,孤獨而死,其中不乏老人。日文的「無緣」,有孤魂野鬼的意思。

     為何最近出現《下流老人》呢?本書作者藤田孝典說明,他站在老人,特別是貧困弱勢者立場思考,書名才如此怵目驚心。


日本銀髮族 未必都有錢人

     1982年出生的藤田孝典,任教於聖學院大學人間福利學系,也是厚生勞動省(相當內政部)社會保障審議會委員,教學並熱心參與社會活動。

     8月《東洋經濟週刊》封面專題就是《下流老人》。雜誌記者採訪藤田孝典,照片中的他身套圓領休閒衫、揹著黃黑色相間的背包,足登球鞋,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

     事實上,「下流」一詞最早出現在2005年三浦展的《下流社會》。但是,相對於三浦著重探討日本中產階級的處境及價值觀的變化,例如容忍低所得,生活能力和勞動、學習意願低,形成下流社會;下流老人則揭示日本的貧困老人階層已悄然形成。

     書中定義的「下流」是:收入少、存款少、可依賴的人少。

     過去許多年來,日本社會總認為銀髮族雖不消費,但存款很多。但下流老人一詞,打破了許多人對日本老人的迷思。加上日本老化速度嚴峻,景氣不佳,年金財務收支逆差勢必來臨,總計一億人將遭受牽連。

     根據日本國民生活基礎調查,一人生活所得一年未達122萬日圓(約台幣33萬元);兩人的家庭低於170萬日圓;三人家庭低於210萬日圓;四人家庭低於245萬日圓者就屬貧困階級。以此標準估計,目前日本的貧困老人估計有600~700萬人。


礙於羞恥心 不願申請補助

     下流老人意指可能或已達「生活保護標準」的高齡者。基於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本政府針對貧困和弱勢者直接發放金錢,算是種社會福利。目前有212萬4000多人領取。資格認定後,單身、沒收入的老人一個月生活費約可領13萬日圓(生活費8萬日圓、住宅補貼費5萬日圓)。

      「但是,有許多身陷困境的老人因為自尊問題,不願意申請,」藤田孝典透露。

     羞恥心是日本文化的特徵之一。好面子、重視名譽、不願意麻煩他人的文化特性至今猶存。有一句諺語是最好的寫照,形容武士沒飯吃卻故意嘴裡咬根牙籤,佯裝剛吃飽。

     今年78歲的木村貞子就是例子。木村沒結婚、也沒房子,目前靠年金每月6萬5000日圓及只剩一年可用的存款生活。她說申請生活保護「羞死人」了,即使符合資格也不願辦理。目前,她和比她大4歲的兄嫂和50歲無職的姪兒住在一起,並不愉快。主要是她年輕時就習慣單身生活,加上兄嫂嗜錢如命。木村一個月付5萬日圓當伙食住宿費,僅剩1萬5000圓零用,不夠用了就動用存款。原本開車的她,快付不起養車的錢了,決定9月把車廢棄掉,一想到即將失去以車代步的自由,「真的很無奈!」

     在台灣,中產以上的家庭明明生活無虞,但為了領取各項社會福利金,總是設法取得資格認證,但日本卻不一樣,不少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總會設法讓別人不知道,以免丟臉。像木村春子這樣的日本老人非常多。

     76歲的宇野枝子,配偶去世後,她只能領配偶的一半年金,每月10萬日圓,常愁眉不展。丈夫健在時,兩人領約20萬圓年金。在沒儲蓄及不願多拿女兒的錢下,支出必須有效控制。首先,茶道和插花不上了、光熱水電需節省、買菜用度都要盤算……。錙銖必較的生活,讓宇野笑容變少了。這一年來,白髮增長不少,嘆自己「老歹命」。


高齡再就業 解決老窮危機

     為了解決老貧窮危機,日本鼓勵高齡者再就業等。於1970年代即擬定多條與僱用高齡者相關的法律,並成立銀髮人力資源中心(the Silver Human Resources Centers),免費為屆齡退休者提供再就業的諮商服務。

     電影「東京奏鳴曲」描述中年企業幹部遭炒魷魚後,家庭幾乎分崩離析。後在百貨公司覓得清潔工一職,心態改變後兢兢業業,平淡度日;電視劇「三個歐吉桑」講三個退休老人好事熱心,自動服務鄉里社區,鬧出許多糗事卻人氣爆表。

     日圓貶值後,近年國人好赴東瀛旅行。即使只是觀光客,也能察覺到日本銀髮族遍布各行業。例如,機場、超市服務員、駐車場警衛等服務業最常見。

     77歲佐藤昇算閒不下來的銀髮族。最近,特地來台灣蒐集明年1月總統大選的書和資料,準備編譯相關書籍。佐藤年輕時是日本某大報國際記者,曾被派駐北京、泰國、非洲等地,中英文造詣佳,都是自學。60歲從報社退休後,在日本的大學任教十年,又在台灣南部大學教了三年書。返國後,將台灣一位名人自傳譯成日文後,走訪五家日本出版社未獲回音,但他不氣餒,立志從事著述業,樂此不疲。

     由於他在報社算是中堅幹部,待遇不錯,前後兩份工作,讓他能月領合計30萬圓年金。「可是,絕對不能生大病或時間拖太長的病,」佐藤半開玩笑的說。儘管有醫療保險,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存款,單靠退休金無法應付醫療費用。

     《下流老人》一書提及,例如罹患癌症,即使有800萬到1000萬圓的存款,數次手術就花光,就算仰賴高額醫療費助成制度,床位費加保險外的治療等,負擔仍然嫌重。老人的主題在日本已經風起雲湧,更受文藝界偏愛。今年芥川獎得主羽田圭介的作品《廢料及建構》(暫譯),即探討年齡的價值及祖孫間愛憎交加的情感交流;村上龍的預言小說《老恐佈份子》則預告因絕望而情緒爆發的老人揭竿革命。

     今日的日本,會不會是明日的台灣?儘管國情不同,解決方案也相當龐雜,快速老化的台灣還是得提早因應挑戰。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躋身人生勝利組 需要高情緒韌性

躋身人生勝利組 需要高情緒韌性
位在倫敦的資深顧問芭娃妮認為,情緒韌性是能否晉升到人生勝利組的關鍵,高情緒韌性已成為成功人士必備要件。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攝 105年9月3日

特派員看世界專欄人生與事業兩得意是許多人夢想,在快速變遷、競爭激烈的職場,位在倫敦的資深顧問芭娃妮認為,情緒韌性是能否晉升到人生勝利組的關鍵,高情緒韌性已成為成功人士必備要件。

印度出生的芭娃妮(Geetu Bharwaney)過去26年來在全球37個國家,協助重要國際組織及世界級企業客戶的領導人學習提高情緒韌性(Emotional Resilience),產業涵蓋金融服務、製造業、石油業等,她將執業的精華與經驗集結撰寫「情緒韌性」專書於今年夏天在英國出版,無私與讀者分享,行程滿檔的她並抽空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

前英國皇家空軍人力資源部主管在得知芭娃妮出書,高興的說「太好了,她終於出書了,現在大家有一本可以學習讓自己在職場有更好表現的實用書」。

究竟什麼是「情緒韌性」?芭娃妮解釋,情緒韌性是人選擇最能讓他們有最佳表現的思想、行動及感情,不論你想在職場做什麼,情緒管理非常重要,無論是與新客戶建立關係,招聘新的團隊成員,處理棘手的衝突等,這些都涉及情緒,但多數人不曾學過如何管理情緒。

她以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舉例說,情緒提供訊息,這項訊息有助了解在工作團隊裡那些是行的通,那些是行不通;情緒也是動力的來源,在團隊裡表現最傑出者展現的活力與熱情,就是受到情緒的帶動。

芭娃妮指出,社會情境觸發情緒,社交互動涉及情緒的交換,同時情緒會在社會情境感染,這就是為什麼團隊經常被指為「情緒的溫床」,當人在團隊裡行動時,社會情境指的就是一些未被明文指出的互動方式,例如彼此如何互動,部分員工為何不滿領導者的言詞,明智的領導人必須了解任何一個在團隊裡的行動都涉及情緒,而領導人的工作就是要管理情緒,讓工作任務能夠順利完成。

她強調,管理情緒是團隊效率的核心,情緒韌性使團隊可以建立一個情緒文化,達到團隊裡員工的基本社會與情緒需求,同時將情緒能量傳導到能完成工作目標、取得成就的方向。

對記者詢問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情緒韌性上的表現是否也有不同?芭娃妮指出,根據她做過的情商測試,華人與其它亞洲人的分數都偏低,她認為東方人比西方人更需要加強情緒韌性,可能的原因是東方人更常自我批評,對自己及他人的要求也很高,同時因為文化緣故造成訊息未能被忠實傳達。

1999年芭妮娃創立Ei World公司,協助企業與組織訓練並強化情緒韌性,大幅提高他們的管理與發展成效,她提出幾個供讀者可以自行強化情緒韌性的方法,首先必須在自我價值感(Self-Worth)、自我控制、心情、同理心、理解及關懷6個重要人格特質的項目找到自己的定位。

第2步驟是專注學習5個與情緒相關的技能,包括轉換、解決問題、表達、團體同理心(在團體情境下解讀情緒),以及對話(討論負面的情緒),這5個技能將有助學習者適應眼前所處的環境。

最後,一旦學習到這5種處理情緒的技巧,將可以將情緒韌性運用到4個結果領域,包括能量、興盛、影響力及連結。

這些簡單與有效的步驟幫助許多企業領導人成功進行組織改造與人事管理,事實上不僅工作上需要情緒韌性,個人生活也可以因此而更均衡美好,建議大家身體力行。1050903

(中央社)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家同:提升全民教育 邀您一起改變台灣!

2016-09-02 10:12   【文.洪寶山】

【理財周刊第836期】

【理財周刊第836期】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民的教育程度及知識水準代表一個國家的競爭力,這裡指的教育是全民教育,而非少數人關注的菁英教育。然而,當國內教改問題引發一連串討論時,媒體的焦點都放在孩子為了升學,必須背負比教改之前更大的壓力,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無不陪著孩子一起辛苦等等,卻鮮少有人關心台灣還有很多弱勢家庭小孩,連要站上起跑線都有問題,這些孩子不但失去競爭力,將來很有可能持續處於弱勢,成為國家的負擔。

李家同教授注意到這個嚴重的問題,於2002年成立了博幼基金會(原名: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以南投縣為起點,提供弱勢國中、小學生課後輔導,希望孩子們能至少學會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識,進而習得一技之長,長大之後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幫助自己脫離貧困。

李家同說,一個收入穩定的國民不但可以增加政府稅收,也可減少政府福利支出,由此可見提升國人教育程度及知識水準的重要性。

學會生活基本知識 習得一技之長

李家同表示,教育的本質不是把學生送進名校,而是要提升弱勢學生的程度,讓每個孩子都具備基本學識能力,以及能夠在社會上維持生存的一技之長。如果某國中今年錄取建中及北一女的人數比去年增加,但全校有一半的學生寫不出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這所國中能算是教育成功的國中嗎?事實是,這所國中有一半的學生可能不具備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識,這就是目前國內教育的問題所在。

曾經有一家電子公司為了照顧偏遠地區的孩子,承諾提供當地高中畢業生工作機會,前提是學生必須通過基本的英語及數學測驗,確保有能力操作工作所需的儀器設備。在該公司與學校簽約的三年期間,沒有一個學生通過考試,因此無人享有電子公司提供的工作機會。這些畢業生可能大部分都必須到城市裡靠打零工維生,過著工作條件不好、收入不穩定,沒有勞動保障的生活,教育並沒有把他們帶離生活的困境。

提升國民的教育程度及知識水準,本來是國家應該要做的事,但是國家似乎沒有任何機制來評估學習未達標的學生,更沒有任何補救措施,當升學考試結束後,各校都在門口貼上紅榜單時,有多少學校的校長知道自己學校的學生會考成績落入C級?李家同說,恐怕沒有一個校長說得出來,因為這是一個從來沒有人關心的問題,教育主管機關不會過問,學校也不會關心。

高中會考 三分之一英數落入C級

根據統計,參加高中會考的學生中,英文成績落在C級(待加強)的有三分之一,數學成績為C的同樣有三分之一。李家同說,如果一家工廠產品的良率只有66.66%,這家公司大概早就倒了,但我們的孩子在接受完國中教育後,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英文或數學的程度只到C,政府卻沒有任何作為,教育部只是公布成績,沒有人去思考如何改善這個問題。

李家同認為,學生的學習成果不佳,最主要是因為學校沒有因材施教。當然,在無法能力分班的情況下,要老師在一個班級裡因材施教是很難的事,所以老師只能教中等程度的課程,讓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能夠聽得懂,程度差的學生上課聽不懂,一次兩次他就自動放棄了,弱勢家庭的孩子也不可能下課後再去補習。

誘發學習興趣 基金會因材施教

博幼基金會輔導學生的方式就是因材施教,連考試都是因材施考。李家同舉數學為例,基金會的數學考試分成A~D四個等級,A級的考題相當簡單,B級是一定要懂的基本問題,C級的考題稍微難一點,大約有30%的受輔導學生考不過C級,考過C級的學生可以考D級,D級的考試由老師隨意出題,基金會不干涉。

這樣的分級考試讓學生依不同程度一級一級過關,每過一關就是一種鼓勵。但參加學校考試,即使基礎問題完全會做,但跟別人相較之下可能只得到三十分的不及格分,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博幼基金會的孩子都是經由學校推薦,來自弱勢家庭、成績不好的小朋友。基金會提供學生課業輔導,並不要求學生的成績要有多好,而是要把最差的學生都拉起來,讓他們能跟上大家的腳步。

 

理財我最大

理財我最大

 

招募專職師資 認同基金會理念

李家同說,很多小孩之所以不喜歡上學是因為上課聽不懂,可能是老師講得太難,也可能是之前的基礎沒有打好,所以孩子一進到基金會要先進行前測,找出孩子目前的程度,再由這個程度開始教起。例如五年級的孩子可能要重新學習四年級的課程,只要孩子覺得聽得懂,慢慢察覺到自己的進步,自然就會對學習感到興趣,進而願意學習。

目前接受博幼基金會課業輔導的學生,全國約有三千人,對基金會來說,最大的困難除了經費之外,就是找到有相同理念,並且願意依照基金會教育方法來執行教學的師資。李家同表示,基金會有一套嚴格的教學方法,輔導老師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每一位學生目前的程度與進度,再按照基金會所規定的進度及方法進行輔導教學,絕大多數的老師都能按照規定,但還是有少數的老師無法配合。

此外,雖然基金會提供薪資給參與課輔的老師,但要找到能夠教導國中英文及數學,又願意到偏鄉去的老師十分不容易。如果授課地點附近有大學,基金會還能與大學合作,但大部分偏鄉地區附近並沒有大學,因此基金會需要招募專職師資,但偏鄉生活條件比不上都市,基金會也給不了太高的薪資,因此很難找到合適人選,這是目前基金會遇到的一大難題。

課輔 培訓當地媽媽教導當地孩子

偏遠地區小學課輔老師的來源就比較容易解決,基金會主要培訓當地的媽媽來教當地的孩子,參與課輔的媽媽最基本可以拿到八千元的薪資,在參加過基金會的培訓課程之後,每通過一個等級,薪資可以增加二千元,完成全部四個等級,薪資最高可以加到一萬六千元,這筆薪水看起來不多,不過,在偏遠地區算是很不錯的收入了,更重要的是,接受培訓的媽媽不但可以教當地的小朋友,也可以教自己的孩子。經由成人教育來改變一個家庭,這也是博幼基金會非常重視的部分。

李家同自豪的表示,接受博幼基金會輔導的國中孩子有70%可以進到公立高中就讀,同時在會考成績上,博幼的孩子目前有37%落在C等級,已經快要贏過全國的水準。李家同提醒大家,博幼的孩子剛進來時都是成績不好的弱勢族群,在接受輔導之後能夠有這樣的成績,表示這些孩子的程度沒有問題,只是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差一點就被一輩子放棄。

博幼基金會目前所做的是政府應該做的事,就是透過提升全民的教育程度與知識水準,讓弱勢兒童脫離貧困,同時增加國家競爭力。博幼基金會有心想要改變台灣,但他們需要大家的支持才能繼續走下去,希望有心的您不論是出錢還是出力,一起幫助博幼基金會,給弱勢學童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李家同

現任: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簡稱博幼基金會)董事長(2002年迄今),清華大學、暨南國際大學、靜宜大學榮譽教授,總統府無給職資政 學歷:台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電機博士 經歷: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 榮譽:國科會連續五屆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工科部學術獎,也是美國電機電子學會榮譽會員

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

由李家同於2002年在南投縣埔里鎮創立的慈善基金會,原名「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最初工作內容是聯合南投縣境內國中、國小、教會以及大學生,提供南投縣弱勢家庭學童課後輔導,目前已將服務範圍擴大至全台各地,並與TVBS合作「山中流動圖書館」計畫。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爸真辛苦!

七成薪水花在家庭開銷、四成六是身無分文的窮爸爸

作者 / 李建興 發表日期 / 2016/8/7 

 

父親節將屆,根據調查指出,有高達80.6%的台灣職場爸爸苦嘆「薪水不夠用」,尤其爸爸的薪水,平均有69.6%是用來作為「家庭開銷」的,另外有46.1%的爸爸還把剩下的錢都交給老婆管理,自己是沒有零用錢的,顯見,「窮爸爸」已是台灣普遍的現象了。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雖然男女平權時代來臨,但目前台灣的家庭中,仍有高達46%是「非雙薪家庭」,而爸爸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反之,有54%的家庭為雙薪。

但無論單薪或雙薪,有80.6%的職場爸爸都在叫窮,認為目前的薪水「不夠用」,因為調查指出,台灣的職場爸爸平均3.4年沒被加薪,使得他們每個月必需拿69.6%的薪水,用在家庭開銷,很多人更是把剩下的薪水可能交給老婆。

於是,就有46.1%的爸爸透露,自己其實是「沒有零用錢」、身無分文的窮爸爸!

但爸爸們苦的還不只是沒錢,而是「吃力」。

調查顯示,「職場爸爸」每天工時為9.7小時,其中在九小時(含)以上的,佔了77.1%,而台灣爸爸每週平均加班2.4天,其中更有21.5%每週加班五天(含)以上,等於天天都無法準時下班,顯示大部分的台灣爸爸,都存有「過勞風險」!

正因為如此,使得台灣爸爸在上班日,只能與小孩相處68.9分鐘,而一整個禮拜下來,也只有2.9天,能和子女共進晚餐,難免讓親子關係疏離。

在力有未殆的狀況下,就有高達91.6%的職場爸爸透露,目前「身心壓力大」,其中,20.9%的人是壓力大到無法承受。另外,68.9%的爸爸表示,目前「不能」兼顧事業與家庭;另外80.6%透露,自己為了小孩,「曾經考慮」換工作!總的來說,職場爸爸自認的「辛苦指數」平均落在77.3分。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財愈理愈窮 投資陷阱這樣吃掉你的錢

2016-08-28 10:16 中央社 台北28日電

慎選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增加收入。 聯合報系資料照

慎選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增加收入。 聯合報系資料照

 

萬物齊漲,只有薪水不漲,年輕小資族想增加收入,必須靠理財。然而,不少人訂下存錢目標,買股票、基金,幾年後卻發現存款「原地踏步」,原因在於他們深陷投資陷阱而不自知。

憑著自學建立一套投資SOP,現已累積數百萬資產的投資達人艾蜜莉(張紫凌)表示,透過投資來累積財富,是現代人的必修課,不過想要成功,必須具備4大要素:資金、時間、知識,與心理素質,「只要缺乏其中一項,就可能陷入投資理財的陷阱」。

一、資金不足陷阱:艾蜜莉說,許多小資族想透過投資致富,一開始往往缺乏資金,因此常會有「以小搏大」的念頭,希望能夠找到高投資報酬率的商品或標的,但卻忽略可能的風險。例如之前券商大力推權證商品,強調可以「財富大起飛」,卻隱藏買權證的錢可能歸零的事實,最後讓投資人血本無歸。

艾蜜莉建議,資金不足的投資人應該先累積足夠存款,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不要想創造驚人績效,「選擇ETF商品,定期定額投資,也能積少成多,慢慢為自己累積財富」。

二、時間不足陷阱:艾蜜莉說,投資的時間陷阱是「炒短線」,雖然金管會2年前陸續開放台股「先買後賣現股當沖」交易,但想靠短線操作快速獲利,並沒有那麼容易。「你如果天天當沖,一年下來即使不賺不賠,光是當沖的手續費和交易稅,可能就吃掉你60%至70%的本金」。

「投資就像開車,超速一定會出車禍」。艾蜜莉表示,想快速致富是人的天性,因此搶短線不是不行,但這種投資機會很少,大多數人是以搶短的心態進場,如果不是用閒錢投資,需要用錢時只能認賠殺出,「放長線也許會賺,但因為短進短出,最後反而虧錢」。

三、知識不足陷阱:「道聽塗說」更是投資理財的大忌。艾蜜莉表示,有些壽險業者會向客戶推薦高利保單,強調報酬率高達6、7%,「但如果以年化報酬率來算,其實才1%多」。一般民眾可能完全不了解,就被業務員的話術矇騙。此外,券商業務、財經節目上的投顧老師,會提供很多投資建議,但內容假假真真,投資人必須小心謹慎,多做功課,才能避免變成被坑殺的對象。

另外,艾蜜莉說,坊間有很多不知道哪裡來的公司,開設理財課程,「課程價格不貴,但卻要你用他們的下單系統軟體,結果每次用、每次虧」。

她建議,投資人可以參考別人的投資觀念,但也要下一點苦功,去分析一下對方的論點是否合理,進一步篩選出值得學習的投資方法,而非人云亦云,到最後虧損的,還是自己。

四、心理素質不足陷阱:「巴菲特有一句話,『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這句話是投資真理」。艾蜜莉表示,恐懼、貪婪、沒耐性,都是人的天性,若能克服這些劣根性,投資時就能避掉一半以上的損失。她建議,當市場氣氛一片大好時,投資人應居高思危;當市場瀰漫恐慌、且績優股出現大跌時,應該要勇於進場,做長期投資,才有機會透過投資致富,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延伸閱讀

新鮮人想存第一桶金 無痛存錢法大公開
想賺第一桶金 新鮮人誤踩陷阱債務纏身
用保險存第一桶金?壽險顧問這樣分析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鮮人想存第一桶金 無痛存錢法大公開

2016-08-28 10:14 中央社 台北28日電

理財專家提出「階梯式理財」、「零存整付」與「強化情感誘因」3建議,存第一桶金絕非...

理財專家提出「階梯式理財」、「零存整付」與「強化情感誘因」3建議,存第一桶金絕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圖/ingimage

 
職場新鮮人薪水雖不高,但只要落實存錢紀律,一樣能積少成多。理財專家提出「階梯式理財」、「零存整付」與「強化情感誘因」3建議,存第一桶金絕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低薪低就」是近年來台灣年輕人就業最大的痛,許多新鮮人踏入職場,首要願望就是要趕快存第一桶金(新台幣100萬元),但能否「身體力行」才是達標關鍵。1111人力銀行曾調查,落實存錢計畫的上班族,平均工作5.79年就能存到第一桶金。

不過,調查也指出,尚未存到第一桶金的受訪上班族認為,自己得花逾11年才能存到第一桶金,與已達標的人所花時間相比,整整多出一倍。可見,身體力行落實存錢計畫,遠比「光說不練」、整天空想來得更有效率;且人的潛能,也比自己想像來得驚人。

理財專家艾蜜莉(張紫凌)認為,存錢速度雖與收入有關,但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確存錢方式,加上有紀律的存錢計畫。她曾採用國外流行的「階梯式理財法」,並找網友一同響應,「第一個月每天存10元、第二個月每天存20元,到了第十個月每天存100元,持續一整年」。

她表示,這種存錢方式非常簡單,一開始不會有太大壓力,「第一個月整個月才存3000元」,但到了後面幾個月就會出現挑戰,因為一個月必須存3萬元,「我做過調查,到最後能堅持下去的網友,只有2%、3%」。

不過她認為,這種像踩階梯的「遞增式」存錢法,除了可以養成存錢習慣,也能強迫自己遵守儲蓄紀律,並降低存錢壓力,「每天存100元,總比一下子拿出3萬元來得輕鬆」。此外,與同儕比賽誰能持久,能增加成就動機,讓自己更有動力完成存錢目標。

資深財經節目主持人陳斐娟曾指出,一般人喜歡將身上零錢花完後才用大鈔,但這樣做很容易將錢花到一滴不剩,因此她反其道而行,採「零存整付」的方式,每次消費都拿千元大鈔付款,找回小鈔和硬幣,之後她會將零錢帶回家放進撲滿裡存起來,每當撲滿存滿後,再將錢存入銀行。

為何用這種方式消費?她表示,當拿出大鈔付錢時,會有「錢又不見了」的心痛感,所以會叫自己少花一點;但回家將零錢投入撲滿,不僅毫無壓力,且有積少成多的踏實感,無形中讓自己變得更節省,也存下更多的錢。

最後一種存錢方式,則是加強情感誘因。經濟學家薩勒(Richard Thaler)提出「心理帳戶」的概念,意指人即使獲得同樣金額的錢,但會根據獲得的方式與當下心境的差異,決定是存下它或輕易花掉。

舉例來說,若統一發票中了200元,可能今晚就去吃大餐把它花掉;但若是打工賺來的,也許就會想把它存起來。另外,婚前送另一半禮物可能預算無上限,但婚後會考量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太願意花大錢買禮物,這都是情感影響理財的實際例子。

艾蜜莉建議,若能給自己一些情感誘因,例如告訴自己存錢是為了讓未來人生更快樂、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去想像有錢之後的樣貌,存錢就能事半功倍,也能有源源不絕的存錢動力。

低薪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增強注意力!美國研究:ADHD的小孩運動20分鐘,注意力變得更集中

 
圖片來源:Dreamstime

現在的父母很忙,連同小孩也跟著一起忙,忙到運動的時間都沒有。還沒上學的小孩,因為父母沒空,所以他們只能待在家裡看電視、玩玩具;已經上學的,每天要去補習班,或是上不同的才藝課。「運動」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學校每週一次的體育課;或是去公園玩耍而已。這樣的運動量對成長中的小孩足夠嗎?

美國「疾病控制與防範中心」(CDC) 認為,小孩和青少年每天至少須要60分鐘或更多的運動量。你可能會問,小孩每天都在蹦蹦跳跳,不就是在運動嗎?根據美國「國家運動與體育教育協會」(NASPE) 所提供的指標,學步兒每天須要60分鐘非組織性的身體活動,就是我們說的蹦蹦跳跳,在公園玩耍等;再加30分鐘規劃性的身體運動,譬如跑步、騎腳踏車等。而學齡前小孩,更須要60分鐘非組織性運動和60分鐘規劃性運動。看到這裡,你還會覺得你的小孩有足夠的運動量嗎?運動對小孩有什麼好處?什麼運動是適合小孩的?

運動的好處

一、讓小孩的體重保持在健康的範圍內,增加肌肉,減少身體脂肪的百分比。

二、增強體能和耐力。

三、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保持血壓和膽固醇在正常範圍內。

四、增強骨骼成長。

五、幫助小孩建立自信心。

六、減低壓力;減少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

七、幫助睡眠。

八、增強注意力。根據美國密西根州大學一隊專業人士所做的研究顯示,注意力不足症(ADHD) 的小孩在運動20分鐘後,注意力變得更集中,而且比較不會分心。

什麼運動適合小孩?

小孩運動不只是為了要控制體重,要身體擁有完整的健康,還須要包括三大元素:力量、耐力、和靈活性。

力量

要加強肌肉的力量不是要小孩去舉重。小孩可以透過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攀爬、倒立等增強力量。在公園裡也可以進行訓練小孩肌肉強度的活動,如,不同高度的單槓、專為小孩設計的攀架、跳繩、跳房子等。

耐力

小孩可以透過有規律和持久的有氧運動來訓練耐力,在做有氧運動時,我們的心跳會加快、呼吸變深沉,長時間持續的進行,可以讓身體的耐力加強、增強心臟功能、和提高身體運送氧氣到各細胞的能力。美國CDC建議,有氧運動應該占據小孩每天60分鐘運動量的大部份時間。適合小孩的有氧運動包括:健走、跑步、騎腳踏車、游泳等。

靈活性

有些人彎腰時,手沒辦法碰到腳,這就是身體缺乏靈活性。伸展運動可以提升身體的柔軟度,讓肌肉、筋、和關節更容易彎曲、扭轉,從而進行全面性的活動。增強身體靈活性的運動有:體操、柔軟體操、瑜珈等。小孩平常可以在家裡做一些拉筋的運動,或是翻跟斗等。

怎樣才可以兼顧這三種元素呢?有些運動如跑步,它同時包含了力量和耐力兩種元素,只要在跑步前做一些暖身的拉筋動作,便可以達到目標。或是,我們只要讓小孩多進行不同類型的運動,便可以全面的發展。

建立小孩的運動習慣

科技的發達讓小孩不用出門便可以有很多的娛樂,如看電視、打電動、上網。使很多小孩因為缺乏活動而引致體重過重的情形發生。嬰兒和幼兒除了睡覺外,不應該超過一小時不活動;學齡小孩也不應該超過2小時不活動。其實小孩愛不愛運動取決於父母有沒有幫小孩培養運動的習慣。我們可以怎樣建立小孩的運動習慣呢?

1.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平常多以走路、騎腳踏車來代替汽車;不坐電梯,多走樓梯等。

2.幫小孩參加多些運動相關的活動。如參加足球隊、籃球隊等,讓他們可以達到每天的運動量。

3.讓小孩幫忙分擔家裡的工作。如洗車、曬衣服、帶寵物去散步等。

4.管制小孩看電視、打電腦的時間。美國兒科學會 (AAP) 建議,兩歲以下的小孩應該完全避免看電視;兩歲以上的小孩每天看「有品質的電視節目」的時間應該控制在 1~2 小時以內。

5.父母在選擇玩具時,可以挑選動態的玩具。如腳踏車、直排輪、飛盤等。

6.把運動變有趣。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小孩,如果我們規定他們一定要跑步30分鐘、跳繩30 分鐘,他們可能會很抗拒。我們可以把跑步變成追逐遊戲、跳繩變成比賽,增加運動的樂趣。

7.帶小孩去可以運動的地方。不要再待在家裡,或是逛百貨公司,帶小孩走進大自然,去爬山、去海邊、去大草原。

8.陪小孩一起運動。父母本身要有運動的習慣,小孩才會跟隨。每週安排幾天一家人一起運動的時間,或是吃飯後一起去散步,不只可以強壯身體,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父母有責任培養小孩的運動習慣,要幫小孩挑選適合他們年齡的運動,而且要教導他們運動時要注意的安全;讓小孩可以健康、愉快的成長。

 

專欄簡介_in媽咪育兒新知

in媽咪以「創新」、「實用」、「有效」、「娛樂」及「教育」這 5 種基本概念,促進爸媽對育兒的好印象,用心致力於提昇親子雙方的生活品質!

當爸媽實在不是件簡單的事,育兒這條路上幸福與辛酸共存,唯擁有良好的觀念及正確的知識,讓育兒更省力輕鬆,爸媽們才有更多的時間去感受孩子成長所帶來的喜悅與幸福。抱著這樣的想法,in媽咪用心經營正確、多元、國際性、跨文化且豐富知識的網路內容,期望透過來自各種領域及個人風格的作者團隊,產生貼近讀者的優質、易讀且豐富正確知識的文章,讓讀者能夠更輕鬆面對育兒的難題並找到屬於自己的育兒方式。

in媽咪親子成長網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職場過來人:老闆很少進公司,進公司也不開會…過來人告訴你:「這才是賺安全感的時候!」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敗開學症候群! 線上學習平台 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

2016-08-26 17:08

面對新學期及未來,孩子準備好了嗎?

開學在即,家長眼前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孩子可能要面臨新的老師、新的教法,或是課程難度突然增加,孩子無法適應而跟不上進度,怎麼辦?除此之外,近年來科技的快速進展,更加深了家長對孩子教育課題的焦慮。

圖/均一教育平台提供

圖/均一教育平台提供

試想,未來的5到10年內,無人車可能會在很多國家路上隨處可見;製造業因為機器人的量產及規模經濟,偌大的廠房將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由此可想見,各行各業中,勞力密集的工作將大部分被取代。當前正在求學階段的孩子,長大後面臨的生存環境將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當孩子還處於不容易理解這些事實的階段,他們需要父母、老師甚至任何一個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來協助。

在現有架構下,孩子的學習面臨重重門檻

從過去的經驗中可以發現,不管是老師教學輔導,或家長帶著孩子自學,都會面臨孩子本身的學習門檻,這個門檻來自於以下幾點:

1.片段式的課程結構,讓人見樹不見林,難以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

2.孩子如果跟不上講課進度容易產生學習的無助感,長久時間下來,恐成為教室的客人

3.單一的測驗標準,讓孩子很難接納自己可以跟其他人是不一樣的;更難鼓勵孩子去探索自己有興趣的科目

 

跨越門檻,均一教育平台讓孩子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所以為了讓老師和家長更有效率地協助孩子自學,誠致教育基金會於2012年創辦均一教育平台,致力提供孩子適性化的學習資源,走出「一種方案滿足全體(One Size Fits All)」的困境,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均一教育平台以非營利的營運方式,不斷改革軟體功能及教學內容,希望能以最貼近學習現場的方式,來符合學生、老師及家長的需求。目前已經有數萬位老師及家長加入使用均一的行列,透過各自的引導、經驗分享及回饋,幫助每個天賦、特質不同的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學習步調與方法的。台大副教務長、土木系康仕仲教授分享他的親身經驗,他利用均一教育平台協助孩子,自己當孩子的教練,鼓勵孩子主動學習數學,進而產生良性的親子互動。

不論都會偏鄉、拔尖扶弱,均一教育平台都是老師的得力助手

均一教育平台目前有超過八千部微課程和兩千組練習題,涵蓋國小到高中的數學、公民以及學生頭痛的生物和理化,還有音樂及程式課程。老師或家長可以用指派任務的功能,依據孩子的程度提供不同的學習任務,並可以從歷程紀錄中,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以作為日後授課或任務內容的參考。宜蘭縣大同國小林政琦老師就表示這一年來他利用指派任務功能給予不同程度的孩子不同的學習進度,孩子最明顯的改變就是不再害怕學習數學,而且每個孩子成績都有顯著的進步。

除了年級式的學習架構外,在數學科目更提供主題式內容的學習,可以讓老師或家長在均一藉由診斷學習落點的評量,協助孩子找到學習的起始點重新練習。大人們則轉為扮演鼓勵孩子、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角色。當孩子不再只是配合年級課程,而是從自己真實的學力年齡出發,很容易從學習中得到成就感!我們發現藉由這樣的學習經驗,孩子可以真實地瞭解並面對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再跟別人比較,那樣的充實感,更支持孩子們發展出自己的學習節奏。桃園市潛龍國小王培菁老師就是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啟發了一個孩子從五年級開始運用平台自學,到畢業前可以一路學習到微積分。

透過微小概念的互動式練習題,讓孩子藉由動手操作、漸進提示與即時回饋,按著自己的進度達到精熟學習。當孩子在努力學習的同時,均一會依據使用歷程,適時地跳出徽章來激勵孩子的正向表現。很多老師也將徽章融入實體的班級獎勵,放大並強化孩子的線上學習動力。當孩子在平台做題目有問題時,他除了可以用提示或影片學習外,也可以很容易地把問題呈現在線上的班級討論區,老師或班上的小天使們,就可以即時收到求救訊息並提供協助。這樣不單單是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也可以讓能力好的孩子,培養助人的好習慣。

善用均一教育平台,讓孩子開學後不再害怕學習

除了非常少數的孩子以外,大部分孩子在培養自主學習,特別是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非常需要家長及老師的一起協助。今年暑假,均一教育平台的註冊人數已經正式超過45萬人。新學期即將開始,老師、家長不妨帶著孩子在均一教育台上複習前一個學期的課程內容,找到學生比較不熟悉的章節,讓新的學期就有一個符合學生個人程度的學習起點。

只要有適當的起始點與鷹架,孩子學會的成功率將大幅提升。有好的學習經驗,孩子將不再懼怕開學!

●互動圖表/均一開學潮(連結點此)

 

圖/均一教育平台提供

圖/均一教育平台提供

 

●均一教育平台(連結點此)

 

facebook

 

自學暑假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逆思》跟著無家者的腳步走一趟西門町

​西門町,位於台北市西區,現為繁華的商業區。​芒草心協會致力於協助無家者以及貧困者,並規畫執行無家者自立方案,​街友對於當地的風俗民情以及歷史了解甚深,是很好的導覽者。

黎育如、游馥慈

「西門是我的第二個故鄉,我說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民國56年就從嘉義北上西門町走闖人生的街遊導覽員阿俊,在這片繁華地帶上,曾當過學徒、曾是舞廳小姐眼中的美男子、曾混過幫派、曾入獄服刑、也曾與街友為伍,所以西門町之於他不僅是人來人往的觀光勝地,更真實反映了自己的人生寫照。

街遊導覽員阿俊。

重返西門町老時光,流行娛樂的不敗之地

沿著成都路與峨嵋街一路走來,這是阿俊最熟悉的導覽路線,同時也跨越了台北人共同的青春回憶,成都路與漢中街圍繞而成的商圈如同流行娛樂文化的聚寶盆,始終是年輕人腦海中最繁華喧鬧的路線地圖,若把時間追溯到日治時期,從「町」一字便可窺見其端倪,町指的是工商區,西門町起源於日據時期被規畫成井字形的娛樂區,一路歷經了戰後初期的沒落,到了1960年代又因中華商場而興盛。1990年代隨著市府規畫的重點方向,而把城市發展聚焦於台北東區,一直到捷運板南線通車,西門町做了新規畫,才能夠以今日生動活潑般的面貌活在每個台北人的心中,同時也為外來者帶來嶄新的流行體驗。

西門捷運站六號出口是阿俊導覽不變的第一站,廣大的交通樞紐中心匯聚了來自各方的人,阿俊的人生地圖彷彿也從此地而起,「我只有小學畢業,民國56年來到西門,學過美容美髮和做西裝,我現在是服裝設計師!」阿俊年輕時就離開了家裡優渥的環境,上台北後,沒有考上高中的命運引領他走向在西門町街頭打滾的人生,在西門町五十餘年的歲月,周邊的地景建築也如阿俊的人生起起落落。阿俊拿著西門町老照片,對照著附近的建築,在中山堂旁的德立莊酒店前身是力霸集團開設的力霸百貨,然而在力霸董事長王又曾潛逃出國後,曾經風光一時的百貨公司也物換星移成新的地景建築。在捷運站出口旁的西門紅樓,1908年繁華落成,八卦形的建築是為過去在此安息的亡魂祈福,後來隨城市發展,成為萬華、大稻埕、城內三軸輻輳的娛樂鑽石地,而在阿俊的記憶裡,過去紅樓的後面是充滿生命力、熱鬧的菜市場,附近成都路上的南京板鴨和西瓜大王是老饕記憶中的美好滋味,在阿俊記憶中描繪下來的地圖,充滿著庶民最真實的城市娛樂生活。

阿俊導覽時習慣拿著老照片跟大家解說西門町附近的地景變遷。

在西門町舞出浪漫風流的青春

朝著漢中街和峨嵋街口走去,即是西門町最熱鬧的小圓環,圓環廣場上的獨特音景混雜著各店家播放的流行歌曲,「跳街舞其實很簡單,我以前在舞廳常跳舞」,自信的阿俊聽著音樂同時也手舞足蹈,靈活的肢體語言像是在訴說過去流連眾多舞廳的瀟灑故事,尤其在1960年代西門町極度繁華的時期,快速擴張的娛樂事業朝向多元化發展,歌廳與舞廳紛紛開張,阿俊表示,全盛時期舞廳高達九家,像是屹立二十年、有「全台第一舞廳」之稱的統帥大舞廳,旗下有三百位舞廳小姐,但隨著時代變遷紛紛倒閉,現在全台北只剩三家,僅存的亞洲舞廳即是其中之一。而另外在峨嵋街上,座落曾紅極一時的鳳凰大歌廳,原本位於現秀泰影城的七樓,但歌廳已不如往常興盛,大多是和歌廳一起變老的熟客。每當談及舞廳,阿俊的臉上總是會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我是西門町十大美男子的第二名」,曾經被百位歌廳小姐票選為美男子的這項殊榮,即使過了數十載,永遠都是令阿俊眷戀的風光回憶。

過去曾紅極一時的鳳凰大歌廳,現今為台北僅存的舞廳之一。

若舞廳滿足了阿俊年輕時的風流情懷,那西門町著名的電影文化則醞釀了他的浪漫想像。阿俊表示剛開始做學徒的西裝店對面就是萬國戲院(現為UNIQLO門市),年輕時的他常常幫戲院的人補衣服換取看免費電影,最愛看的就是《梁山伯與祝英台》,來回足足看了三次。當年的阿俊跟著台北人追尋流行浪潮,從事的行業也是盛極一時的西裝服飾,過去武昌街是著名的西裝街,鼎盛時期武昌街上甚至有七十六家的西裝店,而學有所成的阿俊也曾風光地擁有過兩家店面(現為儂儂褲襪店面)。拐彎進入成都路的小巷子,阿俊自豪地說這是內行人才知道的「小香港」。「小香港」三個字不但有著濃濃的異國風味,更把西門町的流行文化帶上了時尚尖端,阿俊表示當時雖有百貨公司,但大都賣國貨,不及委託行賣的進口精品漂亮時髦,而小香港過去有多家專賣外國精品的委託行,且早期有很多香港人在此開店而聞名,可見昔日西門町已是流行之都,現在的小香港仍保有昔日風華,港式風情的咖啡廳、茶餐廳、旅館仍吸引不少遊客前來。

武昌街是過去享有響亮名聲的「西裝街」,極盛時期街上有多達七十六家的西裝店。

街友生活 看盡西門町百態樣貌

阿俊陪伴西門町走過最風光的歷史,也曾在西門町最底層的生活打滾,年輕時因為愛上舞廳,經常交際應酬、玩股票,在流行娛樂雲端上的他因不善管理財務,頓時從雲端上重重的墜落地表,而他導覽必經的峨嵋街,就是他開始飄流於底層生活的起點。阿俊回憶著未整治前的西門町,峨嵋停車場被外界貼上治安死角的標籤,過去曾是街友的聚集地,因缺乏管理,時常有人打架鬧事,入夜後更成為吸毒、槍擊的現場。歷經整頓後,阿俊表示原本聚集的街友因此解散,部分轉往龍山寺生活,部分回家或是去工作。一座矗立的峨嵋街地標,在阿俊眼中,正說著另外一段故事,原來攀附在光鮮華麗的西門町與之一同穿越時光的,還有這些被人遺忘的邊緣生活和地下經濟。

峨嵋停車場,過去是街友的聚集地,被外界貼上治安死角的標籤。

峨嵋街同時也是阿俊露宿的地方,美國街旁的小巷正是他洗澡與放置回收品的地方,長期睡在騎樓下的他與附近店家的交情相當好,不論是火鍋店、便利商店、海產店的老闆都會不定時接濟他的生活所需,這幾年的街友生活,讓阿俊與在地的連結更加緊密,他很自豪地說:「西門町在地人都認得我的藍色腳踏車,所以我的車不會被偷。」阿俊也是在這條街上遇見芒草心慈善協會的,讓他今天能以街遊導覽員的身分與大家侃侃而談生命故事以及西門町的歷史風華。

當阿俊談到街友生活時,他都強調「街友是有工作能力的」,只是有些人脾氣差,且每個街友的情況和需求都不一樣,有人只求溫飽、有人則愛喝酒、有些人和家人吵架不敢回家,也非每個人都願意接受幫助。阿俊以平淡的口吻敘述著街友的生活,阿俊至今也一如往常地在過著撿回收的日子,很樂於以街友的視角與外人分享他所知道的第二個故鄉。在西門町的大街與巷弄間,依稀還感受得到新舊交替的時代軌跡,跟隨著阿俊的腳步,鎖在過去時光裡的老西門町與現在繽紛的街頭相互交映著,而在光輝中夾雜著無家者的漂流身影,卻看起來一點都不孤寂,反而一步步走出了最真實的西門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逆思 跟著無家者的腳步走一趟西門町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