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推動閱讀時 老師、家長最容易犯的15大迷思

2016-03-21 10:06
 
 
◎宋怡慧

1.孩子一看到書就打瞌睡,怎麼辦?

孩子看到書就想睡,一定是我們幫他選擇的書不有趣、不實用。閱讀要從有趣、有用兩個指標開始引導孩子們閱讀。

閱讀是靜態的旅程,從小就受到影像、聲光刺激的孩子們,如何期待他們在短時間自己能靜下心來閱讀?面對滑世代孩子看到書就想打瞌睡,要避免說出苛責他們的話語,而是先同理孩子打瞌睡的原因:這本書內容過難?題材孩子覺得無趣?閱讀的字數太多?先傾聽孩子讀不下去的理由後,再把選書的策略做些調整,因為閱讀的文類,從繪本、電影文學、名人傳記、優質的漫畫、輕小說都可能是孩子感興趣的入門書。

再來,簡單為孩子說書,讓孩子產生對一本書的興趣,甚至能與孩子的生活相結合。當閱讀的橋梁搭建起來後,或許,孩子就容易透過引導而走進一本書的世界。當孩子的閱讀熱情被你點燃,瞌睡蟲就可能會被趕跑喔。

 

2.閱讀一定要是字很多的書嗎?看漫畫,可以嗎?

閱讀應該由淺入深,從興趣培養習慣。對於剛接觸閱讀的孩子,不一定要讓他們從讀很多字的書開始。大部分青少年第一次閱讀的經驗,常常是從喜歡的漫畫、輕小說、圖文書(橋梁書)開始的。

以我為例,小時候,全班女同學都很喜歡看漫畫《尼羅河女兒》,我也才因此開始接觸與埃及歷史文化相關的文字書。甚至從讀《小叮噹》(哆啦A夢)、《老夫子》、劉興欽的漫畫書,開始發現閱讀是一件很有趣輕鬆的事。後來,更沉溺於倪匡的科幻小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瓊瑤的愛情小說,我的閱讀文類走向更多元豐富。

因此,圖文書讓青少年讀來覺得輕鬆自在,再加上題材多元,以青春、愛情、科幻、歷史等符合青少年所喜好的內容去創作,就容易喚起他們對文本閱讀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與其去限制孩子閱讀漫畫、輕小說、圖文書,不如陪伴他們一起閱讀這些文類,並從中與孩子進行討論、溝通、分享。每種文類都有適合孩子閱讀的地方,只要避免讓他們接觸到有腥羶色內容的書籍,優質的圖文書,也會是中學生培養閱讀習慣很好的入門。

高木直子系列圖文書、《遜咖日記》系列、金田一、海賊王、《科學實驗王》、尋寶記等系列、幾米繪本,都是青少年會愛不釋手的優質圖文書。

 

3.只要培養出閱讀的習慣,功課就一定會變好嗎?

若從會考和學測試題來分析,很多人開始認同學生的閱讀力等同競爭力。同學若能培養好的閱讀習慣,未來在學業成績、口語表達上都有加分的效果。

舉例來說,歸納會考或學測題目,會考國文開始出現一千字以上的閱讀題型;學測英文不再只考記憶或傳統文法題;會考數學科強調思考過程,不考反覆練習的計算能力;學測社會、自然科強調跨科能力,打破科目和單元的限制。看來各學科的考題,也適時加入時事、圖表判讀、生活化的題型,來讓現場教學開始強化各學科閱讀理解的能力,還有把知識轉化成生活經驗的能力。因此,即使我們不需要功利地將閱讀和成績畫上等號,但卻能在教學中發現愛閱讀的學生,反應快、學習動機強、好奇心探索力高,創造實作力也明顯有成就。因此,多鼓勵自己的孩子或學生閱讀、閱讀、閱讀吧!

 

4.國三、高三的孩子功課壓力那麼大,還有時間讀課外書嗎?

閱讀若成為習慣,其實就像呼吸一樣自然;閱讀若成為樂趣,無入而不自得。當你了解閱讀、親近閱讀、愛上閱讀,你就能像德國人一樣到哪裡都想帶一本書,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生活其實有很多空檔,等車、搭車、等人、吃飯前、睡覺前,愛書的人在各種零碎時間都能讓自己讀書。

國三、高三生面對強大的考試壓力,若能讀些勵志散文、優美小詩、短篇小說,不只自己心情變好、變幸福,還能趕走壞心情、壞壓力,也會更有能量繼續和會考、學測拚搏。

甚至,有些書籍能為煩悶、枯燥的生活注入新鮮的想像畫面,讓自己轉換思考的模式,生活的場域也將變得開闊許多,這也能讓孩子找回考前壓力籠罩下,閱讀美好的潤澤。

請家長、老師多鼓勵國三、高三考生閱讀吧!不只能趕走煩悶的情緒,找回正能量,還能讓寫作力變好,考試成績提升呢!

 

5.有閱讀的習慣,孩子就一定很會寫作文嗎?

有閱讀習慣的學生,通常寫作素材會比較廣泛、多元;事例舉證會較為豐富、妥貼;生活感知也偏向敏銳、細膩。

但是,閱讀力是否等同寫作力?如果能有策略、系統地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做畫線摘要,有疑惑時標註,有感觸時寫些眉批,有機會,就和身邊的親友進行三分鐘聊書等,因為從閱讀到寫作,其實就像廚師炒菜,素材再多,仍要根據菜名去搭配與組合。因此,文章也須扣合主題來書寫闡述,甚至段落間的起承轉合、文氣跌宕起伏都須老師從旁教授與引導,舉凡素材的剪裁、詞藻語彙的凝鍊、組織結構的安排、古今事例的援引、各式修辭的活用,都是成功寫作一篇好文章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想從大量閱讀者變成一位文學創作者,還需要透過指標來檢核自己。

不過,閱讀常給寫作者創作的靈感,和感知世界的橋梁。因此,我們的結論是閱讀者不一定是好的寫作者,但好的寫作者絶對是一個愛讀者。

 

6.師長的推薦書單,是不是愈多愈好?

我常常遇到許多親朋好友,要我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推薦書單。其實推薦書單是一件挺複雜卻又專業的事。推薦的對象是男孩或女孩?年齡層是小學、中學或成人?是住在城市或鄉鎮?個性活潑或沉靜?有沒有閱讀習慣?喜不喜歡買書?這都會是推薦者需要評估的客觀條件。

閱讀書單的擬定是十分謹慎的事,它必須站在讀者的立場去感知一本書,也要有宏觀、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多元、跨界地推薦書籍。

偶爾,我也會帶有某些期待,有目的去設計一份推薦書單。書單只要剛剛好對了讀者的胃口,他就會喜歡書,進而養成閱讀的習慣,一本又一本地讀下去囉!因此,推薦書單不在多,在適不適合讀者而已。

 

7.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書嗎?

推動閱讀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自主選書,一如給孩子釣竿,不如教他釣魚的原則。尊重孩子選書的權力,也欣賞他選書的品味與美學。

閱讀不需要盲從,而是替作者找讀者。當一個閱讀者能替自己擬定短期、中期、長期的書單時,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獨立閱讀者。

其實選書不外乎有趣、有用兩個簡單的指標。放手讓孩子選書,也是培養其閱讀品味與閱讀鑑賞的方式。給他方法,就能讓他靠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本本好書。

 

8.選書有指標嗎?

給青少年的選書指標千萬不要繁複,要愈簡單、愈親和,孩子才有所依據。

第一個選書的指標是讀來要有趣。從書籍封面與包裝去思考是否喜歡這本書的設計?再閱讀序、跋,推測書籍的主題與大意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最後,EASY DO,輕鬆讀,這本書能帶給你閱讀樂趣嗎?能找到和作家對話的快樂嗎?

第二個指標是讀來要有用,閱讀就有自我增能的效果。因此從有趣到有用,擴大自己閱讀的書類,找到跨界閱讀的能力,就能提升自己的工作效能、學習能力。能注入心靈的活水、擴展自己視野的有用之書,通常也能讓自己的閱讀,更具系統、多元,就讓閱讀成為你自主學習的知己好友吧!

 

9.閱讀需要有人在一旁陪伴嗎?

在推廣閱讀的初期,不只需要教,也需要陪伴。唯有愛與榜樣,才有機會讓不愛閱讀的滑世代,跟隨你而閱讀。

一個愛閱讀的人,從選書、買書就會用心、編碼上架也會細心、推廣閱讀更會盡心、說起書來充滿愛心、送人書籍更是暖心。跟在身邊的你的學生或孩子,也會因為你的愛與榜樣,而跟隨著你,開始喜歡閱讀,進而習慣閱讀,然後慢慢地,也成為一位推廣書、愛讀書的閱讀者。

 

10.閱讀需要PK賽嗎?

很多老師很迷信推廣閱讀,必須要先提升閱讀的量,因此拚命設立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這樣的閱讀PK賽。表面上,孩子為了競賽而閱讀了很多的書籍,但他真的讀進心坎裡了嗎?還是讀過了,就船過水無痕呢?

閱讀是讀者與作家的對話,那是安靜而美好的過程,因此,不要再過分強調孩子讀了幾本,因為閱讀很難是速度與速度上的競逐,而是一份以心傳心,以情溫情的默契,因此,我們也別再用閱讀PK賽來當孩子讀得好或壞的唯一指標!

 

11.一定要讓孩子寫閱讀學習單嗎?

一個愛閱讀的學生曾和我分享,他很不喜歡聽到老師或家長常對他叨唸,心得寫了沒?學習單交了嗎?他說,如果可以一直讀,不用管心得、作業,閱讀就是很棒的事了。

同理可證,大人們也很少讀完一本書就寫書評或書摘,但是,每個讀入心坎的字句,常在未來某些時刻在生命中被印證了,在某些困乏時刻,文句竄出滋潤了受傷的性靈,作家某些價值正在生活中被自己真切地實踐著

閱讀即使不寫學習單,也展現出改變讀者、改變世界的強大力量。請各位家長、老師別再執著於閱讀學習單或心得書寫的羈絆與窠臼了。

 

12.閱讀能讓人變得更聰明?

當越來越多人用科學數據來說服我們:

閱讀能讓孩子成績進步?

閱讀會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閱讀有助學生寫作成績變好?

如果,我們認為這是說服學生,讓他們愛上閱讀的說法或誘因時,這就真的大錯特錯了。

青少年很少會因為閱讀能讓自己變聰明、成績變好而讀書。反而,他們會為了朋友,為了讓自己快樂,為了解決生命的疑惑,為了找到對話的對象,而願意閱讀。

如果,你也相信年輕的靈魂會因為一本書而覺醒,而快樂,那麼就放棄用功利的數據、成果來鼓勵學生或孩子們閱讀。單純一點,讓孩子就為了喜歡書、為了興趣、為了自己而閱讀吧!

 

13.圖書館的位置不重要嗎?

圖書館不是藏書館,它是孩子的書房;圖書館也不是蚊子館,它是孩子遇到愛與閱讀的地方。

很多學校把圖書室安排在不起眼又遙遠的地方,有些家庭甚至沒有閱讀的角落或書房。沒有一個閱讀的環境,如何培養愛閱讀的孩子?

布置閱讀空間是一種善意的儀式,當我們看到一個國家,其書店或圖書館的密度越高,人民喜歡閱讀的機會就越高。以德國為例,轉角就有書店、書報亭、行動書車,他們人民愛閱讀的程度是我們望塵莫及的。

閱讀氛圍的營造是一種愛閱讀的宣示:真心建議圖書館不該在學校不見天日的地方,而是應該在孩子都能常常遇到、走到的地方,讓孩子轉角就能與一本書邂逅吧!

 

14.只能買經典的書?

買書不是買大人喜歡,孩子不喜歡的書籍。其實,校園閱讀排行榜所代表的意義很重要,那是一個世代的閱讀品味與潮流,閱讀推動者必須要用心觀察其中的意義。

校園閱讀排行榜代表圖書館的藏書,需要被重新檢視,必須讓學校藏書與時俱進、跟得上時代的腳步,這樣才能讓孩子讀得均衡又不偏食。

有時候,擺放買一送一的主題書櫃、好書大放送的巧心安排、書展各類書排列的位置、海報行銷的方式,都是教導孩子明白世代閱讀的潮流,但卻能從中找出一本自己喜歡又能擴大閱讀視角,兼顧自己閱讀多元性與專業性的書。

 

15.影像閱讀不算閱讀?

從小就接觸3C與影像的滑世代,就是俗稱的數位原住民。其實,影像閱讀有時候反而是讓孩子喜歡閱讀、親近閱讀的橋梁。

例如,從電影到推廣改編小說;從廣告到推廣創意文本;從名人訪談到推廣歷史傳記;從動畫到推廣童話;從戲曲到推廣明清話本、小說……當影像成了孩子走進文字世界的媒介時,他們就能理解閱讀和影像不同的地方。

例如,影像不能依照讀者的速度播放,閱讀卻能跟從讀者的腳步,或快或慢。在某些字句中,你還能因放空而召喚到某些場景與心情,產生互放光亮的共鳴。

推動閱讀不是純然地排斥影像閱讀,而是善用工具的改變,讓孩子回歸到文字閱讀的純美時代。

 

閱讀一本書,並與之對話、分享、討論,其實是閱讀推廣者最重要的使命。我總喜歡和不同世代、種族、年齡、性別的孩子,透過一本書,開始對生命、對自然、對人群、對價值觀進行分享,許多觀點都會在書與人對話的私密空間中凝聚而出。

最後,想大聲疾呼的是,給孩子一台iPad,不如給他一本好書。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越早越好:從零歲閱讀到為嬰幼兒朗讀書籍,當閱讀從家庭開始,閱讀的種籽就越早栽下。

當學校重視閱讀,社會推廣閱讀,愛讀書成蔭成林的機會,就會在台灣展現奇奧的實力。

 

(本文選自宋怡慧《大閱讀──讓孩子學會27種關鍵能力》,寶瓶文化出版)

 

 

宋怡慧

前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目前為新北市立丹鳳高中教務主任,同時是聯合線上師生共閱專欄作家、《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駐站作家等。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2006年,她接下丹鳳高中設備組長一職,只因為她希望整頓被人放棄的圖書室,以及推動她視為自己人生使命的閱讀。

在她帶領下,丹鳳高中獲第一屆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新北市滿天星五星閱讀學校,《親子天下》晨讀十分鐘、樂讀學校,以及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全國五大閱讀學校高中職等榮耀。

曾出版《愛讀書──我如何翻轉8000個孩子的閱讀信仰》。

延伸閱讀

老師的五萬塊 賭一個孩子的未來夢想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父母這樣說話 會造成孩子欠缺自信?

2016-07-23 13:44

文/Jaguar小姐

 

親子課:我們真的懂說話嗎?

 

這次帶著媽媽一起旅行,和媽媽二十四小時黏在一起的生活讓我重溫當女兒的甜蜜,然而已為人母的我,在這段日子中看到媽媽對待女兒的方式,某些不愉快的兒時經驗又被勾起,而我最在意的是華人父母的說話方式,我認為這是我們的孩子普遍欠缺自信的原因之一。

 

負面造句法

 

媽媽是個很棒的母親,生性樂觀勇敢的她總是盡心照顧我們,一家人感情很緊密。愛孫的媽媽跟女兒也很親密,祖孫倆經常又玩又笑。只不過,媽媽就像許多華人父母,老愛用負面造句法,搞得我們頭快爆炸。

女兒每做一件事,媽媽總愛在旁邊搭話,但內容常是:「又要畫畫!這麼喜歡畫畫!換點別的事情做啊!」、「又畫魚!為什麼這麼喜歡畫魚?」、「又要看這本,妳看不膩喔?」

女兒挑好衣服正要穿,媽媽說:「這件衣服不好看啦,穿這件!」、「又穿這件!妳還有很多衣服沒穿過,換別件穿啊!」

女兒看恐龍書看得入迷,媽媽會在旁邊沒話找話:「又是恐龍!人家女生都喜歡公主,為什麼妳喜歡恐龍?」

祖孫倆在後座唱兒歌,媽媽會糾正:「妳唱錯了啦,歌詞不是這樣的!」

女兒問起這玩具在哪買的,媽媽會回:「上次在海洋世界買的啊,妳忘了喔?」

女兒早餐沒吃完,媽媽一定說:「妳羊奶為什麼還沒喝完?」或「香蕉剝了也不吃!」

女兒自己倒水喝,媽媽在旁邊碎念:「水幹嘛倒那麼多?」

女兒不想吃零食,媽媽會回:「別的小朋友都喜歡吃葡萄乾,妳怎麼不喜歡吃?」

我知道媽媽是單純且沒有惡意的,然而這些話聽起來,怎麼感覺句句是批評、否定、責備與質疑?

 

圖/聯合文學提供
圖/聯合文學提供
 

負面句型引爆先生的情緒炸彈

 

我從小就討厭聽到這類句型,這讓人感覺動輒得咎,且不被肯定。整天被這樣的句型轟炸,就算聽了四十年的我也受不了,遑論美式文化出身的先生了。三大一小擠在小露營車裡才一星期,先生開始對我抱怨,一個月後,正在犯糖癮的他因為媽媽對女兒說的一句話,情緒炸彈順勢被引爆了。

剛到錫安國家公園的隔天早晨,女兒丟了張衛生紙進垃圾桶,媽媽隨口說了句:「那衛生紙又沒用過,幹嘛丟?」正在流理台作早餐的先生,被糖癮引爆的情緒瞬間找到出口:「她想丟就丟,為什麼每件事都要批評她?」

媽媽確實不是在批評,她其實只是想告訴女兒:「沒用過的衛生紙不要丟。」但她或許沒看到女兒已經用那張衛生紙擦過鼻涕,卻又用慣常的負面造句法來發問,聽在先生耳裡,自然成了「批評」。

這還是小case,周遭常聽得到的負面句型還有不少:

 

圖/聯合文學提供
圖/聯合文學提供
 

活該類造句:「你看,剛剛不是叫你不要跑太快嗎,現在跌倒了吧!」、「我不是叫你不要玩這個,你看被你弄壞了啦!」、「又流鼻水了!叫你穿外套你不聽!」、「活該!」

 

譏笑類造句:「你畫這是小鳥?一點都不像!」、「你看別人都會,你怎麼不會?」、「你說什麼沒人聽得懂!」、「羞羞臉!抹見笑!」

 

恐嚇類造句:「你再哭就把你丟掉!」、「再不乖我就叫警察來!」、「你再這樣,下次就不帶你出來玩了!」

 

責罵式造句:「站好啦!」、「不要摸啦!」、「你幹嘛動這個?」、「你豬啊!弄成這樣!」、「怎麼這麼笨?這也不懂!」、「走開啦!不要擋在這邊!」

 

我熟悉的父母擅長從各個面向摧毀孩子的自尊,且非常吝於讚美與肯定。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長大,誰還會對自己有自信?

 

難道美國父母不會這樣?

 

 

書名:《我們正在冒險:開啟親子新關係的露營車之旅》電子書作者:Jaguar小...
書名:《我們正在冒險:開啟親子新關係的露營車之旅》電子書
作者:Jaguar小姐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16年6月10日
 
也許人會問:難道只有我們的父母這樣說話,美國父母難道不會嗎?我不敢說沒有,但經過幾個月的觀察,我還真的很少聽到。

或許是因為沒有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桎梏,美國人在親子相處上與我們相差甚多。美國父母多半使用支持性句型(妳畫得很棒!Great job!這球踢得好!),或單純呼應孩子的感受或心情(你盪好高,好快樂喔!你真的很享受畫畫!);如果對孩子有期待,他們會直接告訴孩子該做什麼(時間到了Let’s go、請坐好),而不是不能做什麼;而更多時候,他們是閉嘴不干涉,讓孩子自在享受喜歡的事。我觀察到的美國親子間很少有劍拔弩張的場面,他們是和諧、彼此尊重且互相獨立的(當然也有令人捏把冷汗的時候)。在被肯定與被支持的環境中成長,難怪美國孩子散發出來的氣質不一樣。

 

教養文化的集體複製

 

我沒有怪媽媽,因為我知道媽媽只是在複製童年經驗及傳統教養模式。即便她也身受其害,卻沒有機會跳脫原生環境,客觀判斷好壞。傳統認為「稱讚會讓小孩變得驕矜」、「小孩不罵就不會乖」,於是集體慣性用批評、責備、否定的方式對孩子說話,目的就在把孩子的自尊壓低,方便管教與管理。我們都在不斷複製這個模式而不自知,例如我,也經常對女兒脫口說出連自己都很討厭的負面句型,而許多書或文章也愛用「千萬不要……」、「別再……」、「不可做的幾件事」來下標題,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文化的問題。

連續一個月與阿嬤朝夕相處的女兒,面對三不五時丟來的負面句型,她很自然地想保護自己。她會堅持自己的選擇來回應阿嬤的「批評」與「責備」,有時受不了,還會頂回去。也許有人會說:小孩怎麼可以頂嘴?但我也想問:大人為什麼要這樣說話?你傷了人,還要人吞下不生氣?

 

我們都要重新學說話

 

跟先生大吵一架後的媽媽,委屈地對我說:「我根本不是在批評啊!」我說:「我知道,他不該這樣發脾氣,但是在美國很少聽到人這樣說話,所以他才會誤解。我們都要重新學說話,同樣一件事,用否定句與肯定句來表達,聽起來感覺完全不同。例如『妳的羊奶為什麼還沒喝完?』如果改成『請把羊奶喝完』,聽起來不是順耳多了嗎?」

媽媽點點頭。

文化的影響既深且廣,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會不自覺脫口說出負面造句。幸好我已意識到問題,也懂得學習在話說出口前先在嘴裡停留三秒鐘,篩除負面句,並換成正面句型再說出來(例如直接對孩子說出希望她做什麼,而不是「責怪」她為什麼沒做)。最重要的,我們必須停止複製小時候的經驗,把下意識想要批評、責備、取笑孩子的衝動拿掉,用全新的態度來對待我們的孩子。他們不需經歷自尊被摧毀的過程,而是能在支持與無條件的愛中,茁壯成為有自信的一代。

 

圖/聯合文學提供
圖/聯合文學提供
 

後記:

 

旅程尾聲,在加州迪士尼回露營地的接駁公車上,坐在旁邊的美國阿公跟女兒打招呼。女兒當時躲到我懷裡,害我有些不好意思。我對女兒說:「打招呼啊!妳害羞嗎?」美國阿公立刻糾正我。他義正詞嚴地說:「別說她害羞!妳這樣說,她真的會變得很害羞!」

謝謝美國阿公幫我上了一堂說話課。

●本文摘自聯合文學出版《我們正在冒險:開啟親子新關係的露營車之旅》電子書

延伸閱讀:「負面句型」這堂課:長大了…為何卻越來越沒有自信?

 

作者簡介:Jaguar小姐

本名余筱瑩,《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戒吼媽:挑戰21天不生氣的教養提案》共同作者。

六年前為了專心當媽媽而暫離意氣風發的律師工作,在家庭與育兒中努力學習,生活總是快樂與挫折交錯。原計在女兒上幼兒園後重返職場,沒想到事情總在意料之外,一趟露營車之旅竟然改變一家三口,收獲因此更多。本書可說是階段性任務完成之成果報告,而人生的冒險仍在繼續,勇敢迎上前去吧!

 

延伸閱讀

別再稱讚「聰明」了!因為會讓孩子變成騙子
管孩子一輩子 原來父母才是最沒安全感的人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照:德國教育給我們的震撼課

2015-12-31 09:24
德國是這樣教孩子的
  • 側重開發、探測每個孩子具備的特殊熱情和能力,透過實習,讓孩子在中學時就找到自己內在的呼喚,及早磨礪自身的技能。
  • 沒有公認最好的大學,不強調大學的縱向排名競爭。從技職到大學,每所學校皆有其不同的特色,提供不同性質的教育內容,有的是蘋果、有的是橘子,不用單一的標準衡量、排序學校。
  • 德國也考試,而且考得很多。但德國不考輕易可以查得到的東西或是背誦能力。數學不考求得的答案,而是考如何分析、用什麼方式處理問題的「意見」。
  • 德國上學時間比台灣少,科目卻比台灣多。上課不是聽老師單面、權威教導,而是由學生發表意見,進行意見交流激盪。形成這些意見所需的學習,學生要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安排、進行。
  • 德國老師教的是知識的道理,是取得知識、思考知識的方法,而不是知識本體。知識的本體,要學生自己追求、累積。

 

不是孩子沒興趣,是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

在台灣的時候,其叡的國文是她的痛處,還經常連累到我。老師、同學都會擺出奇異的神情,或明說或暗示:「你爸爸不是楊照嗎?為什麼你不會寫作文,你的國文成績很不好?」從小到大,我只能反覆跟她申說幾件基本的事:第一、每個人都是「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興趣、能力和個性,父母是怎樣的人,不代表子女也會是那樣的人。第二、以台灣中學學國文的方式,我去考試,也不可能得高分;以台灣中學打作文分數的方式,我寫的作文,也不可能得高分。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作者:楊照出版社:...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22日
 

她理智上了解我說的道理,也有事實可以支持我的道理─我曾經幫她寫過作文作業,送進去給老師批改,得了二級分,比她自己通常會得到的三級分還低,那成了我們父女間常常用來打趣的笑話。然而,每當遇到國文考試,她都還是考得滿肚子火,拿到成績時,也都仍然對於我竟然會對文字、文學懷抱那麼大的熱忱,感到不可思議。

她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竟然是在德國,以她才學了一年多的德文,讓她認識了文字、文學迷人之處。德文課堂上,她經常懷想著台灣、想著師大附中。她想的是:如果這種情景,大家在一起七嘴八舌討論文學,是發生在師大附中,那該有多好!如果討論的文本是中文寫的,討論的語言是國語,那她就會有很多話想說、可說,不會像以前在台灣上學時覺得課堂如此無聊,也不會像現在在德國受限於語言表達而不能暢所欲言。

讀完了席勒的劇本,德文課的下一本閱讀作業又來了。我陪她到街上書店去買書,書拿過來,我叫了一聲:「這本書我有啊!」那是雷馬克(Erich Paul Remark)的《西線無戰事》。多巧,二○一四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週年紀念年,我在「誠品講堂.現代經典細讀」課堂,特別規劃了一整年的專題,選讀六本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的「現代經典」,其中一本就是《西線無戰事》。為了備課,我還買了新版的德文原著,拿來和英譯本、中譯本對讀。

可以想見,對於《西線無戰事》,我有很多話可說。在德國當面說,回台北了透過 Line 網路通話說,我跟她說了很多。下一次,我再去德國,他們德文課正好進入關於這本書的討論。這一回,她就不只神情輕鬆了,有時甚至臉上興奮有光。

不完全是因為書,毋寧更是因為電影。老師找了《西線無戰事》的黑白老片給班上同學看,看完了之後進行討論,討論的話題很自然落在文字和影像的對比上,又很自然地逐漸地朝影像傾斜。

變成了電影討論課。討論鏡頭的運用方式和觀眾感受之間的關係。這可就是其叡近來最有興趣的領域了。這一陣子,她一步步發現電影影像的奧祕,從看演員、看劇情,進化到看演技,琢磨表演風格,再進化到知覺鏡頭的變化,以及導演和剪接的作用。她知道我平常在飛機上很難入睡,通常飛一趟德國就在機上看四部電影,從德國飛回台灣再看四部電影,因而我每飛一次,她都會問我看了哪些電影,看到了什麼、如何看。

講電影,她累積了許多看法,一股腦地倒在德文課上,也就惹得德國同學們更積極、更熱烈討論電影。上完課回家,她又忍不住跟我說:「如果在台灣這樣上國文課就好了!」這回多加了一句:「為什麼在台灣一定要用那種方式上國文課呢?為什麼大家都要讀同樣的課本、課文,還要背解釋,解釋背錯了一個字就要扣分,為什麼?」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內容簡介:

小時候,每當做數學作業、化學作業做的很煩時,女兒常會問楊照:「幹嘛要學這些東西?我們將來會用到嗎?你現在有用到國中學的代數、幾何或化學元素表嗎?」但一年的德國經驗她得到的答案是:如果用德國的方式學,她就不會生出有沒有用的懷疑。因為在德國,數學、化學中等資質的小孩,可以了解數學、化學內部的道理,知道這些道理管轄了許多現實的事物,而這樣學到的數學、化學,會深深留在腦中,不會從這次考試到下次考試就忘掉了。而且她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竟然是在德國,以她才學了一年多的德文,讓她認識了文字、文學迷人之處。

 

 

讀.書.人


生命的終結

不是死亡

而是與書絕緣的時候

 
刺鳥咖啡獨立書店

追蹤閱讀 快加入讀書吧粉絲團!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其「教」孩子 不如給他們「空白的思考」時間

2016-07-28 18:18
國中三年,她被欺負與嘲笑。她躲進閱讀的世界。如今,成為國中老師的,全心推動閱讀。因為是閱讀,滋養了她的人生;是閱讀,讓她擁有追尋夢想的能力。她希望,能將這些帶給孩子們。

從細膩觀察每一個孩子無法閱讀的原因,並「量身訂做」的面對與處理;與孩子分享書,刻意在最懸疑處停下;讓孩子用麥克風「故事接龍」;將孩子的作品設計成桌曆;舉辦「不教」的手工書製作營隊等。在分享每一個創意活動的背後,包裹著的都是梁語喬最細膩的理解、同理與寬容,以及一顆最願意等待的心。

文/梁語喬

透過閱讀,孩子學會「自學」

 

過去,學生習慣老師教一個步驟,跟著做一個步驟,所以當老師發下食譜,請大家開始做,卻沒有任何命令的時候,大家面面相覷。

有學生問:「老師,要怎麼做?」

「講義上面都有寫,不是嗎?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問老師,老師會告訴你們!」

 

有「心機」的暑假營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學什麼,想做什麼,好像透過閱讀都可以完成。當閱讀成為自我學習的途徑時,就是一把可以打開不同世界的鑰匙!為了讓學生也能感受到閱讀這樣的魅力,我在暑假辦了一個營隊。

這個營隊有三個課程:手工書製作、烘焙、編織,都是學生很喜歡的課程。在暑假的時候,學生喜歡相約一起來學校學一些東西,所以報名狀況很踴躍。

只是,我在這三個學生很喜歡的課程中,加入了一些小心機。

烘焙課上的是烤手工餅乾。烘焙老師把所有材料、用具放在前面,然後先發下做手工餅乾的注意事項,請學生們仔細閱讀。再發下手工餅乾的講義,請他們開始做。

過去,學生習慣老師教一個步驟,跟著做一個步驟,所以當老師發下食譜,請

大家開始做,卻沒有任何命令的時候,大家面面相覷。

沉默了一會兒後,有人提出了問題: 「老師,要怎麼做?」 「講義上面都有寫,不是嗎?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問老師,老師會告訴你們 !」

老師「不教」,讓孩子自己看、自己學

 

書名:《曾經,閱讀救了我:現在,我用閱讀翻轉一群孩子》電子書作者:梁語喬...
書名:《曾經,閱讀救了我:現在,我用閱讀翻轉一群孩子》電子書
作者:梁語喬
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8月15日
 
哈!我事先跟這三個課程的老師溝通過,希望他們上課的講義能夠愈詳細愈好,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項,也請把它編成講義當作教材,但最重要的一個重點,就是──「不要教」。

一開始,老師聽到我說不要教,不太能意會過來。

我跟老師們解釋,因為我希望學生可以透過自我閱讀、提問,完成學習這一件事。老師們只要準備會用到的材料,相關的教學講義,最後再介紹他們資料的出處,不管是網頁,還是書都可以。

因為我想要讓學生體驗透過閱讀,是可以自學到許多不一樣的事!

於是,又一陣沉默後,學生們開始動起來。看看手上的講義,並且開始討論。

我又交代他們: 「要認真看喔!因為每一組只能拿取一份材料,做錯就沒囉!」只見學生把剛剛匆匆看過一眼的注意事項,又認真的拿起來,專注的研究、討論。

又過了一會兒,才有學生帶著講義,到前面來秤麵粉、奶油。

漸漸的,氣氛開始熱絡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該怎麼做才對,一邊對照講義,一邊將手邊的材料混合。遇到不太放心、不能確定的地方,會到前面來,先將他們的作法,說一次給老師聽。

確認自己的理解沒錯,又趕快回去告訴小組成員: 「對啦!是這樣做,沒錯啦!」然後又七嘴八舌加上七手八腳的繼續攪拌!

老師忍耐著「不教」

編織課呢?則是一張張的圖,加上說明。把毛線和鉤針發下去給學生之後,就請學生照著上面的說明開始做。

一開始,學生會拿著圖來說: 「老師!我看不懂!」過去習慣學生有問必答的老師,很忍耐的、不直接示範給學生看,而是請學生照上面的圖拿好鉤針,擺好手的姿勢。

學生在照著圖,擺著手的時候,左左右右分不清楚,扭得都好像快抽筋了。不過在慢慢看、慢慢試之後,終於把手和鉤針擺得跟圖一樣位置、一樣方向了。

然後,老師再讓他們試著把毛線照圖的樣子放好,雖然學生們東放西放,沒辦法一次就到位,但在一次又一次嘗試,一個圖、一個圖慢慢的照著做,然後你看我的,我問你的討論下,也開始進入了情況。

雖然開頭就花了快一節課的時間,才漸漸看懂圖的意思,但是,接下來的速度就變得很快了。

到了第二節課,幾乎不再有人提出問題,透過自己看圖和說明及同學間的討論,大家也做得有模有樣了。

手工書也是如此,材料準備好了之後,發下講義和用具。同學們開始照著上面寫的內容,量起了大小,畫起了線,並且裁切了起來。

很快的,一本一本基本的手工書就完成了。學生還多了很多的時間,利用印章和緞帶及彩筆,每個人都很開心的將自己的手工書,加工得更美麗。

最後,課程的老師們介紹了幾本相關的書籍,我也告訴學生們學校的圖書室裡,有一整櫃這一類的書,包括手工藝的、畫畫的、寫作的、煮菜的,或者是教怎麼做教室布置、怎麼去哪裡旅行的書。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去借來試試看。

課程的最後,大家帶著烤得香香的餅乾回家,也有人再來跟我多拿一綑毛線,在暑假的期間完成了他的圍巾。

當然,參加手工書的同學,每一個人都帶回了一本可以當作日記的手工書。

而最重要的,我希望他們從此感受到,透過閱讀,可以自我學習到很多很多的事。我更期望他們能夠透過閱讀,從此讓自己的生活更有趣,人生的夢想,可以更加豐富、美麗。

 

麼做教室布置、怎麼去哪裡旅行的書。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去借來試試看。課程的最後,大家帶著烤得香香的餅乾回家,也有人再來跟我多拿一綑毛線,在暑假的期間完成了他的圍巾。

當然,參加手工書的同學,每一個人都帶回了一本可以當作日記的手工書。

而最重要的,我希望他們從此感受到,透過閱讀,可以自我學習到很多很多的事。我更期望他們能夠透過閱讀,從此讓自己的生活更有趣,人生的夢想,可以更加豐富、美麗。

 

 

語喬老師的小提醒:

1.「教」是老師很重要的一件工作,但是,給孩子們思考的空白時間也很重要。

2.有耐心等待他們思考、有時間給他們思考,他們才有機會成為一個主動學習者。所以,有時候「有目的」的不教,會比整堂課塞滿課本的重點更重要,也更有學習的效果喔!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出版《曾經,閱讀救了我:現在,我用閱讀翻轉一群孩子》電子書

 

 

 

 

作者簡介:梁語喬

 

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獎、《天下雜誌》閱讀典範教師得主

畢業於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彰師大國文教學碩士。目前為苗栗縣致民國中圖書教師,並擔任教育部圖書教師初階訓練講師、國中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案設計團隊成員。曾任苗栗縣閱讀輔導小組輔導員、《親子天下》晨讀動起來研習講師。

 

 

延伸閱讀

推動閱讀時 老師、家長最容易犯的15大迷思

讀.書.人


生命的終結

不是死亡

而是與書絕緣的時候

 
刺鳥咖啡獨立書店

追蹤閱讀 快加入讀書吧粉絲團!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貧」世代 你的夢想是什麼?

2016/10/18 07:01:06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林良齊/屏東縣報導

青年開路論壇主持人王文華(圖右)妙語如珠。 記者劉學聖/攝影

青年開路論壇主持人王文華(圖右)妙語如珠。 記者劉學聖/攝影分享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青年開路論壇」昨天前進國境之南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邀請3位創業青年與百位大學生分享創業歷程。他們說,人生不在於累積財富,而在於累積價值,創業開路就從「創造價值」開始。

屏科大校長戴昌賢。 記者劉學聖/攝影

屏科大校長戴昌賢。 記者劉學聖/攝影

分享
 
3位創業青年包括台青蕉樂團團長王繼維、幸福良食總經理劉育承、華錦顧問公司總經理鍾瑩瑩,他們都是受家鄉或家人的召喚返鄉,有的開起農機種田、有的穿起青蛙裝養魚,但他們都以全新的態度面對傳統行業,不斷想方法解決問題,為產業開啟新的可能。

論壇由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主持,包括願景工作室執行長胡立台、副執行長羅國俊、策略長何振忠、總監梁玉芳、方怡人及聯合報副總編輯劉重善均到場為青年加油。

羅國俊致詞時指出,根據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目前大學生起薪只有2萬7千多元,比16年前還要低,「青貧」已成為新的世界性現象。

他說,青貧、少子化、人口老化,都是對台灣重要卻不獲重視的問題,因此聯合報願景工作室搭起平台,以協力合作的方式為青年尋找新方向,並希望尋找改變的機會,讓台灣變得更好。

屏科大校長戴昌賢不諱言「連我的孩子都自嘲是被剝削的一代」,他可以理解這一代青年要面對高房價、高失業率等問題,不過他鼓勵年輕人應該拉高視野,「在看似艱困的時代,發揮自己的力量」。

「你的夢想是什麼?」王文華將過去主持數場論壇的青年心聲彙整後詢問現場學生,觸動不少屏科大學生,有人問:「如何面對家人或外界反對的力量?」有學生問:「你們曾經後悔嗎?」

劉育承說,「剛開始確實曾後悔過」,但只要再堅持一下,就會發現「回到創業現場,自己學的更多。」不管要努力的時間有多長,不變的是對自己的選擇「永遠充滿熱情」。

一位屏科大學生也在現場分享自己的創業夢,他說自己的父母都非自己創業,自己念的是餐飲管理,希望有朝一日能開餐廳,除了改善家裡的生活,更希望為家鄉做些什麼。

「錦鯉女王」鍾瑩瑩鼓勵年輕人:「挑戰的過程,才是最有價值的。」

 

相關新聞

因父親一句話當農夫 劉育承:機會只找努力的人2016/10/18
「錦鯉女王」鍾瑩瑩:挑戰不可能最快樂2016/10/18
返旗山種香蕉 王繼維:「換句話說」為家發聲2016/10/18
「青貧」世代 你的夢想是什麼?2016/10/18

熱門文章

因父親一句話當農夫 劉育承:機會只找努力的人2016/10/18
「青貧」世代 你的夢想是什麼?2016/10/18
「錦鯉女王」鍾瑩瑩:挑戰不可能最快樂2016/10/18
返旗山種香蕉 王繼維:「換句話說」為家發聲2016/10/18
他們不只做老闆夢 更想翻轉台灣2016/09/30
想得太「清楚」 也許不敢創業了2016/09/30
青年創業家開講 網路免費報名2016/10/03
11月15日青年開路論壇最終站 創業經驗談2016/10/19

留言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籃網像怪奇孤兒院 需要林書豪來守護

2016-10-21 10:19

林書豪(Jeremy Lin)今夏尋求發揮空間、先發地位,以破千萬年薪身價來到重建遙遙無期,宛如怪奇孤兒院的籃網。隊員們各自因為不同理由來到籃網,有人轉隊尋求上場時間、有的則向重返聯盟探路、又或者流離失所,加上籃網在自由市場上簽不到上等貨,於是成了現在這番樣貌。全隊年資超過6年的只有6個人,團隊經驗、默契不足、菜鳥太嫩,可用之兵太少,除了教練團,誰來整合全隊?

要避免淪為各隊吞噬、進補的對象,林書豪當仁不讓,得扮演核心領袖,守護球隊,讓這群好不容易找到居身之處的各類型隊友延續籃球生命。

 

林書豪今夏苦練外線 改變姿勢好處多

 

林書豪在今年球季開打前苦練投籃,在熱身賽就立刻看到成效! 美聯社
林書豪在今年球季開打前苦練投籃,在熱身賽就立刻看到成效! 美聯社
 

林書豪休賽季苦練外線,改變投籃動作,看起來更為流暢、以期降低比賽後段的體能流失,藉此穩定自己的命中率。熱身賽下來成效似乎不錯,截稿為止,三分球命中率破四成,整體投籃水平有到60%準頭。

若能成為長久的肌肉記憶這對書豪的確是好事,在籃網上場時間更多,體能的調節,續航力更顯重要。而出手加快,相對地所需要的時間變短,下盤負荷減輕,即便一丁點空檔,也能盡快完成準備動作,用最舒服的方式朝籃框畫出優美的弧線。

這幾場他的個人得分大多來自於16呎跳投、到攻擊籃框、製造犯規,附帶些右側45度角左右的三分球攻勢。 林書豪本人也很滿意目前修正投籃姿勢的成果,公開表示對投籃有信心,並且會保持積極企圖心,不輕言放棄。 期許林書豪能再多加展現16到24呎的急停跳投,弧頂三分線把握度,如果既能切又能精準把握帶一步跳投,對防守者的嚇阻性自然是不在話下。

 

豪成一哥信心大增 場上更顯果決

 

林書豪在黃蜂找回信心,以他的身手和資歷到籃網當上一哥,將有更寬廣的發揮空間。 美...
林書豪在黃蜂找回信心,以他的身手和資歷到籃網當上一哥,將有更寬廣的發揮空間。 美聯社
 

後衛在現今籃球潮流中有本錢主導球賽,林書豪是籃網陣中最有創造力去改變球賽,掌握球隊脈絡的領袖人選。

林書豪在黃蜂找回快樂打球初衷,不過陣中有華克(Kemba Walker)、貝頓(Nicolas Batum)能持球組織,並非主導權都由林書豪發動,這點來到籃網可說完全不一樣。

亞特金森(Kenny Atkinson)讓球員將場上空間拉得很大,好讓愛徒林書豪發揮拿手打法,全隊圍繞著林書豪打造戰術,也讓他在場上顯得更加果決,也較少出現切入到油漆區被迫收球,找不到人傳的窘境。林書豪與隊友的hand-off、高位掩護後選擇投籃、突破,或分球到弱邊埋伏隊友,打得豪邁又帶有細膩,也越來越會運用身體製造空間、站上罰球線取分。

看著滿場飛奔、無所不能的林書豪打球很暢快,更期待接下來林書豪要如何應付漫長新賽季。

 

林書豪得引導隊友 各司其職找到最佳解

 

籃網中鋒洛培茲也是NBA中少見的高學歷球員,以他的智慧和身手跟林書豪應該是很好的...
籃網中鋒洛培茲也是NBA中少見的高學歷球員,以他的智慧和身手跟林書豪應該是很好的搭配。 美聯社
 

籃網板凳深度慘兮兮,林書豪下場後,球隊就雜亂無章,找不到核心。分配調節林書豪的體能,該讓他主打攻擊或組織攻勢,可能會困擾教頭亞特金森好一陣子。

 

過去飽受傷病困擾的主力中鋒洛培茲(Brook Lopez),近兩季已穩定出賽72、73場,過去為人詬病的籃板保護也上升到7.7顆。和林書豪這對史丹佛、哈佛高材生的雙人組合將是籃網一內一外的靈魂人物。

 

史柯拉(Luis Scola)在暴龍上場時間不穩定,發揮空間不夠。他明明還能打,禁區作戰經驗,進攻腳步與策應能力,放眼籃網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林書豪能夠和史柯拉擋拆,策應,輔以史柯拉優異的籃球智商、球賽解讀經驗,來到籃網有機會延續生涯晚期的光輝。

 

同樣在國際賽叱吒風雲的波格丹諾維奇(Bojan Bogdanovic),則需要林書豪配合,來釋放他的進攻火力,相信從奧運深獲自信的波格丹諾維奇,有機會一拚生涯年,減輕林書豪在後場面臨的防守壓力。

 

波格丹諾維奇(左)潛力極佳,過去兩季表現並不理想,本季在林書豪加持下,有機會出現...
波格丹諾維奇(左)潛力極佳,過去兩季表現並不理想,本季在林書豪加持下,有機會出現爆發性成長。 美聯社
 

年輕的霍利斯˙傑佛森(Rondae Hollis-Jefferson)是個不錯的側翼防守者,雖然進攻手段少,得分多在8英呎內。但體能天賦驚人,為了彌補現階段團隊防守的缺失,霍利斯˙傑佛森能否運用他的運動能力,來補位協防就會相當重要。

 

除了上述幾個重要球員,陣中還有佛伊(Randy Foye)、布克(Trevor Booker)、威斯奎茲(Greivis Vasquez),幾個有6年經驗以上的堪用角色。至於新生代的球員如哈里斯(Joe Harris)、基爾派崔克(Sean Kilpatrick)、懷海德(Isaiah Whitehead)等沒沒無聞的小將,如何發展他們的職業生涯,相信林書豪的心路歷程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

 

 

團隊防守殘破 林書豪防守端苦勞將被看見

 

籃網熱身賽打下來團隊防守太差,開季可能會是大漏洞。球員大多是新成員,默契不足,一有協防,弱邊馬上就漏人,補位不夠確實。

 

再者團隊保護籃板力太慘,很容易被對手搶爆,沒有以掌握籃板球聞名的內線球員,團隊卡位不確實,替補又沒有夠悍的人能頂上來。

此時外圍林書豪等人的責任也將加重,防衝搶很重要,必須連帶要有爭搶籃板的意識。

而其實林書豪在防守端的貢獻,不論協防、被過之後的追防意識一直很積極,相信林書豪的默默苦工,在殘破的籃網防守下,努力總會被看見。

 

新球季對林書豪是生涯大挑戰,第一次以領袖定位率領球隊,即便籃網戰績可能不會太好,但林書豪能盡情揮灑最喜愛的風格,或許沒有壓力反而激發出更多能耐。拭目以待林書豪以領袖之姿,上演布魯克林來瘋,再次征服球迷們的心。

 

 

☆與林文一起暢談籃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13297964151

☆閱讀更多林文的NBA專欄 http://nba.udn.com/nba/cate/6755/7444

 

林書豪籃網Bojan BogdanovicJoe Harris黃蜂

林文

Faith & Fever 超過十五個年頭,以不同形式熱愛著籃球,這回要用文字記錄感動,歡迎一同趣談籃球大小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野/孩子,你的未來會是「勇敢的野狼」還是「優秀的綿羊」?

2016-10-04 13:02
「他想得到的不是成功的喜悅,而是無畏失敗的勇氣,那會使他有重新體驗青春的快樂。」

 

(此時此刻重讀《老人與海》的心得報告)

文/小野

1.

 

書名:《一直撒野:你所反抗的,正是你所眷戀的》作者:小野出版社:圓神出版...
書名:《一直撒野:你所反抗的,正是你所眷戀的》
作者:小野
出版社:圓神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1日
 
那天晚上我去寶藏巖的瓜棚下參加和當地居民溝通的座談會,這場座談會是在議員要求下舉行的。其實寶藏巖的住戶只剩下二十幾戶,而且他們是向文化局承租的,他們最關心的是十二年的租約到期後的權益,還有房子漏水的修理可不可以快一點,顯然在這裡「辦學校」並非他們最在意,甚至能理解的。

臺北有那麼多廢棄的學校和空間,為什麼偏偏要挑在這個很奇特的地方辦「學校」?這個地方從清朝、日治到國民政府,從越來越多的移民來到這裡自己蓋房子,到後來一些藝術家被安排到這裡辦展演,一連串奇特的發展過程,寶藏巖的存在正解釋了臺灣近代歷史演進甚至文化政策的微妙改變。被安排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白先生已經九十二歲,他的發言很短很激動,但都在可以預料和理解的範圍。他用顫抖的聲音訴說這裡的房子是他自己花錢蓋的,沒有向政府要一毛錢,他參加了捍衛臺灣最關鍵的八二三炮戰,卻落得如此下場。他說他養育了四個孩子和九個孫子孫女。

我用同理心和白先生對話,告訴他我的父母也是在國共內戰期間來到臺灣,在十戶臨時搭建的鐵皮屋公家宿舍暫時定居,因為都市計畫被拆除,父母親一直到離開人世都不曾擁有過自己的房子,而我們再也找不到童年的一磚一瓦,可是寶藏巖還一直在,而且已經成為政府要保留的共生聚落。我也告訴他我們拍過一部「八二三炮戰」的電影,未來也許會拍成電視連續劇或是紀錄片。我想告訴他,所有的歷史都不應該被遺忘,並且應該重新賦予它們新的意義。我沒有說出口的當然也包括那些轉型正義要探索的歷史真相,社會最終要達成和解和凝聚共識。教育、文化、歷史從來是息息相關的,只可惜過去的教育內容刻意扭曲了文化和歷史這兩大領域。這也是選擇在寶藏巖辦學校的理由。

2.

臺灣傳統教育最大障礙是藉由升學制度和考試制度來培養菁英,放棄了那些無法適應這套模式的大部分學生,使他們的人生提早自卑挫敗。但是傳統教育的教學方式又是由上而下的指導和填鴨,不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這些被培養出來的菁英面對真實的世界時往往也陷入恐懼和焦慮。

前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雷西維茲在一本書中稱這些菁英是「優秀的綿羊」(Excellent Sheep),在這本書的封面上「EX」上打了一個紅色的叉。他在書中形容菁英式的教育教出來的「優秀但是迷途的綿羊」只敢跟著前面的領頭羊的鈴聲向前走,他們因為一向傑出,所以恐懼失敗和犯錯,他們對於排名、競爭、比較非常敏感,所以他們只想擁抱自以為的安全感。他們非常害怕實驗和探索,也排斥不熟悉的新觀念和新視野。

他對這些菁英們這樣喊話:「我並不是在鼓勵學生離經叛道,而是學生時期該有的實驗精神與追求多元自我不該就此喪失。如今學生們似乎只認同一種自我,並且也爭相模仿該形象,那就是成功的上流階級專業人士。菁英教育成了生產線輸送帶。」然後他提出了幾個方向來修正這種無奈的菁英教育模式,像是小班制、教師的熱忱、互動式教學、專業開創及領導能力的培養、自我探索、文學藝術的薰陶等。

他所提出的修正也正是我們想要在寶藏巖創造一所很不一樣的學校的方向,我們不只想要培養未來影視音幕後的工作人員,更希望藉由實驗教育和傳統教育對話。(對話而不是對決,這是新時代的流行語。)傳統教育面臨停滯不前甚至崩潰的危機,體制內的改革越改越複雜,新上任的教育部長也提出由下而上以「學生學習」為主題的改革大方向,包括學生代表可以參與課綱的審查、十二年國教逐漸走向免試入學、高中職開放更多的選修課程、加強學用互動的體制和課程(學習內容和職場不脫節、十八歲先工作再回學校)、大力改革沉淪的高等教育、徹底解決弱勢學生扛著學貸進入職場的壓力。實驗教育的目的正是走在這些體制內改革的前面,作為未來體制內教育改革的範例。

 

「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主打多元評量、不用考卷。圖/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主打多元評量、不用考卷。圖/報系資料照片
 

3.

前陣子國中升高中的會考結束,因為題目簡單所以那些補習班的名師們又提出警告說,如果想要進前五志願,每一科都不能錯兩題以上。這正是我們美其名的十二年國教,在一個牢不可破的共犯結構下的「改革」。有多少無法被考試鑑定能力的孩子被犧牲?你如果告訴我現在升高中還有一項「多元能力」的評鑑,你知道自己在說謊,因為那只有更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和拉大貧富不均的差別。臺灣教育體制長期的失序和停滯絕對是阻礙臺灣社會在各方面進步的最大絆腳石。如果我們的年輕人都被教育成相同的綿羊,茫茫然然又慌慌張張的擠在群體裡,不清楚未來的方向,我們又如何能寄望於他們呢?現在的國中畢業生正好是第一批的九年級生,十五歲,十年後就進入社會了。如果傳統學校仍然一成不變,想想那時候的社會結構,銀髮族人口爆增,一代代年輕人仍然沒有出路,真可怕。

我想到年輕時喜歡的美國作家傑克‧倫敦,他寫的那一系列的動物小說《野性的呼喚》和《白牙》,那些在荒野中不停戰鬥、覓食以求生存的野狼,在被人類馴化的過程中,為了保有原始的野性不停的反抗、奮鬥和掙扎。如果要找到和「優秀的綿羊」對應的名詞,便是充滿求生野性的「勇敢的野狼」,牠們能靠自己的本能,尋找食物,為自己走出一條生路,牠們能忍受惡劣艱困的環境,無畏向前進。我們不是要馴服、屈服野狼,而是陪伴他們奮勇前進,培養他們能自我探索的能力和知識。

我們最不希望教育出來的孩子是那種把一切得到的東西都視為理所當然、在舒適的環境中受到過度保護而有依賴心的媽寶。所以吃苦、勞動、自主學習和自己生活也是我們教育的核心精神之一。從自主、自律、自省到自愛、自信是我個人對學生們具體的期待。

小時候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時一直不明白作者想要表達什麼?那也是我唯一寫不出心得報告的小說,現在自己的人生來到了和老人相似的心境時終於有些領悟。此刻的我,已經歷大風大浪的我,終於可以寫出一點心得報告了:「過去自己選擇的工作,都是別人心目中充滿不確定性、缺乏安全感甚至帶有危險性的,自己始終無法安於可預知未來的、一成不變的、平凡無奇的工作和生活。老人捕獲了那隻力量比他大許多的馬林魚,將老人拖入不可知的遠方和隨時會發生的災難,可是老人卻不肯放過這樣的拚搏,他想得到的不是世俗可衡量的利益,也不是成功的喜悅,而是他本身為了想做而做的堅強意志力,而是那種無畏失敗的勇氣。那會使他有重新體驗青春的快樂。在海上和馬林魚長期搏鬥的本身,就是他人生全部的意義,無關乎最後帶回岸上的是魚肉或是魚骨。我接受,而且欣賞這樣的人生觀,雖然一直違背大人的期待。」

 

海明威作品《老人與海》。圖/取自beamingnotes
海明威作品《老人與海》。圖/取自beamingnotes
 

未來,我最想和九年級的孩子們分享這本書,因為我此刻的心情正是如此。何況此時的老人並不寂寞,船上有許多年輕的朋友們和他一起拖著那條巨大的馬林魚,目標一致的勇往直前,不管距離碼頭還有多遙遠。因為我知道,我們要辦的不只是一所學校,而是和社會上存在已久的、難以撼動的許多功利的主流價值觀對話。這種感覺使我覺得年輕,好像一切又重新開始。

●本文摘自圓神出版《一直撒野:你所反抗的,正是你所眷戀的》電子書

 

 

 

延伸閱讀

小野《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電子書
小野《世界雖然殘酷,我們還是……:生命最痛的省思,最美的領悟》電子書
對未來的選擇大同小異?高材生最終變成「優秀的綿羊」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數位科技創新 搶救平庸經濟

2016-10-18 01:01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一直未見令人振奮的成長動能,IMF推估,未來五年已開發國家的技術進步,需使總要素生產力回復至接近海嘯前的水準,才可能替目前的景氣除霜解凍。問題是,未來創新發明能否再次帶動技術大幅進步及生產力躍升?各界看法不一。2016年美國經濟學會年會特別安排一場會議進行深入探討,進而引發國際媒體大篇幅報導及熱烈回響。

悲觀論者認為,人類史上諸如電力等重大發明,多已陸續發生並對社會帶來根本上的變革,未來不易再出現具革命性及普遍性影響的科技創新。西北大學教授高登(R. Gordon)新作《美國成長的興衰》便直指,在美國經濟成長黃金世紀(1870~1970年)裡,電與內燃機問世觸發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創新,穩定的電力供給、乾淨的自來水、可靠的汙水處理系統、瓦斯能源、電話等技術進步,讓人們得以擺脫黑暗、孤立、壽命過短,食衣住行及工作各面向的舒適度大增。

然而,黃金世紀過後的創新,卻無法有如此普遍性的效益。即便當今有智慧手機、超級電腦、大數據、奈米技術、基因治療及幹細胞移植等眾多新發明與技術,全球政府與教育機構每年研究發展支出也創下1.4兆美元新高。但高登的研究顯示,1891~1972年間美國勞動生產力年平均成長為2.3%,幾乎每一代增加一倍,之後20年間的平均值卻降為1.4%。1997~2005年間受惠數位科技帶動生產力提升又增至2.5%,看似恢復榮景。惟自2005年起,雖有機器人、條碼讀取機、電子商務等創新,年平均仍回降至1.3%,且生產力成長自此停滯,再加上1932~1972年工資增加率達350%,但1973年後的40年,工資僅成長22%,以及當代資通訊科技創新將使資本及勞動力呈現過剩狀態,皆令悲觀論者大嘆經濟成長已陷入長期停滯的泥沼。

對創新抱持樂觀看法者則駁斥,任何發明或創新從出現到經濟及社會效益完全顯現需要時間,商用發電機不也在問世後近40年,才在電網基礎建設等相關配合因素到位下而大幅提升生產力。前英特爾執行長葛洛夫被股東問及投資報酬展望時,曾回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可得知投資報酬多少嗎?」亦為一例。

同時,許多創新的效果也因為沒有市場交易價格,使其對GDP的貢獻無法呈現。像是有別於可計售價的大英百科全書,免費的維基百科同樣帶給人們查詢資訊的功效,卻無法確切計算它對GDP的貢獻,Google、Facebook、YouTube等情形亦然。

著有《第二次機器時代》的布林優夫森和麥克費(E. Brynjolfsson & A. McAfee)等諸多樂觀派專家指出,創新發明除了對生產有正面貢獻,也增進健康、自由、自主等珍貴的無形福祉,悲觀者不應低估數位科技時代創新發明的效果與潛力。事實上,當前發明的腳步正在加速而非減緩,如PlayStation遊戲主機的電腦運算能力,已超越1996年美國軍方的超級電腦、基因組定序的發展有效減低疾病研究成本,使新藥發明成功案例增加。

經濟學教授科文(T. Cowen)則認為,創新的悲觀與樂觀論皆欠實證,當代科技對總要素生產力的提升多寡,仍是未知數。但更重要的是新發明能否再創出與黃金世紀匹敵的普遍經濟效益,抑或如何將數位科技創新導入各領域,助其產生更大綜效。尤其是過去數十年來,經濟的果實分配失衡,造成不平等與成長停滯的問題已相當嚴重,令民怨高漲,執政者及有識之士應認真看待及找出解決之法。

遺憾的是,當已開發國家經濟學界及產業界,對數位科技創新帶來的成長是否已走到盡頭,已爭論了數年,台灣社會卻恍若未聞,無視其對全球長期經濟成長的重要性,乃至於對台灣經濟生存命脈的衝擊,一味地陷在意識形態的口水戰與撕裂中,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GD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艷秋諷許志雄:那個法官說這個國家不正常

2016-10-17 18:53聯合報 記者黃國樑╱即時報導

資深媒體人李艷秋在臉書上,自創一段繞口令,譏諷在立法院應詢時,表明不願唱國歌的大法官提名人許志雄,她運用了蔡英文總統將我國一直說成「這個國家」的用法,大量使用「這個」與「那個」,形成強烈的諷刺趣味。而許志雄說我國不是正常的國家,在這一繞口令中,就成了「那個法官」說「這個國家」不是正常的國家。

李艷秋說,這是「新段子,百分百原創喔!」並且「也歡迎臉友們接龍」。而她要人先吸一口氣,開始唸這個繞口令。下面就是這段繞口令:

 

【這個國家】的【那個總統】,提名了【這個國家】的【那個法官】【這個國家】的【那個法官】說【這個國家】不是個正常的國家【這個國家】的【那個總統】和【這個國家】的【那個法官】,都不願意唱【這個國家】的國歌【這個國家】的【那個法官】是【這個國家】的【這個憲法】的解釋人;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的【那個總統】選【那個法官】來領導修改【這個國家】的【這個憲法】,把它變成【那個國家】的【那個憲法】但是在沒有成為【那個國家】的【那個總統】和【那個法官】前他們將繼續以【這個國家】的【那個總統】,以及【這個國家】的【那個法官】,領【這個國家】的【這個薪水】,直到所有的【這個】,都成為【那個】。咬到舌頭了嗎?各位一定要勤加練習,努力跟上【這個國家】的【那個總統】的腳步,相信很快的將來,【這個國家】的【這個國民】,就能成為【那個國家】的【那個國民】了。

 

 

司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許志雄。記者楊萬雲/攝影
司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許志雄。記者楊萬雲/攝影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才自學生!學測進不了清大 大一拿全年級第一

2016-10-10 11:47聯合報 記者鄭語謙╱即時報導
清大物理系大二生凃懿庭,未來計畫走物理學術研究量子光學。記者鄭語謙/攝影
清大物理系大二生凃懿庭,未來計畫走物理學術研究量子光學。記者鄭語謙/攝影
 

「指考、學測比速度和記憶,對思考型的我很不利」。從小學二年級直到高中三年,都在家自學的清大物理系大二生凃懿庭,去年靠著「拾穗計畫」進入清大,對國文和社會可說有閱讀障礙的他,卻愛沉溺在數學、物理世界中,中學就自己研讀完高年級的力學、電磁學。

他說,若是靠著一般需要通才的學測指考,他根本進不了清大。然而進入清大第一年,他就拿到全年級第一名。

凃懿庭從小就在家自學,在大學物理系任教的媽媽,早早看出凃懿庭對於自然科學的興趣和與眾不同,因此把他帶在身邊,做各種的科學實驗,看遊戲互動為主的數學書,讓他不必「死板板」的學習。

跟一般喜歡打鬧玩耍的同齡學生很「與眾不同」,凃懿庭說起話來就能感受像「火星人」一樣,不善表達,也不適應學校的制式課程;雖然家裡從來沒有電視,最大的興趣和休閒娛樂就是沉浸在物理世界。

他說,有次出門玩,拿著保溫箱,卻忘記放入冰塊,他就在思考若是放入冰飲料,會讓物品融化得更快還是更慢呢?「光是想這個問題,就想到出神。」而這個問題叫做「比熱」。

凃懿庭說,自學和正規教育最大的差別在「自學不必被進度追著跑,有大量時間可以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一般教育卻做不到」。但上了清大之後,有同學可以討論問題、教學相長,他也學到很多,大一下學期,就拿到全年級第一名。

他直言,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以考試方式入學,目前的考試方式都有標準答案和應答的技巧,他則是屬於慢慢思考型,他自認自己若是靠著一般管道升學,可能就無法進入頂大念書。

另一位同樣也是拾穗計畫入學的宋俐瑩,現在是清大外語系大二,她說,從小媽媽就會念英文故事給她聽,連看迪士尼動畫,都切換成英文字幕,國中開始,各項英語檢定都拿到近乎滿分,但學校每次學測模擬考成績約在60級分左右,中文比較不好的她,難靠一般管道進入清大外語學院。

「用英文思考對我來說比中文簡單」,宋俐瑩說,自己很早就習慣英語環境,上大學遇到中文相關的通識課,反而讓她很頭痛。她計畫大三到荷蘭交換,未來希望當一名編輯或是翻譯,發揮所長。

清大外語系大二宋俐瑩(左)和清大物理系大二生凃懿庭(右)都是靠著特殊選才管道才得...
清大外語系大二宋俐瑩(左)和清大物理系大二生凃懿庭(右)都是靠著特殊選才管道才得以進入頂大就讀。記者鄭語謙/攝影
 
清大外語系大二宋俐瑩,未來希望當一名編輯。記者鄭語謙/攝影
清大外語系大二宋俐瑩,未來希望當一名編輯。記者鄭語謙/攝影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數位經濟崛起 政府不能忽視

2016-10-12 00:33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已經通過營業稅修法草案,未來跨境電商在台銷售勞務必須繳納營業稅。相較於西方國家,此舉已經嫌晚,但總算邁出了第一步。台灣的傳統經濟結構已後繼無力,開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是擺脫泥沼的唯一方向;如何建立有利於數位經濟又能維護公益的治理架構,不再是前瞻性研究的題目,而是具有急迫性的優先議題。

數位經濟有很多種定義及同義詞,但簡單說,指的是以網際網路為基礎,透過固網或行動上網設備進行的經濟活動。這幾年除了大家熟知的線上購物或訂房、買機票外,數位經濟早已蔓延到所有的商業活動領域,連新聞傳播也早已透過各種載具快速崛起。現代人即便是醫療、教育到停車或颱風資訊,都要靠App。

數位經濟的最大特徵跟網際網路幾乎一樣:無所不在、隨時服務、沒有國境,也因此數位經濟的市場範圍是由語言、喜好、習俗來界定,而非國家。這使得數位經濟與數位貿易幾乎無法劃分,例如台灣的KK Box在東南亞有廣大的用戶,中國淘寶網商家也絕不排斥來自台灣的訂單,在這種是本國或者是外貿市場很難區分的時代,也意味著即便是三人的微型企業,也有把全球當市場的機會。

按麥肯錫全球學院的研究,2015年時全球數位資訊流動背後的經濟價值高達2.8兆美元,首次超越了商品貿易值。美國商務部也估計2014年時美國以數位方式提供的服務已占全體服務貿易的一半,而且貿易順差高達1,590億美元(同年度傳統貿易逆差則為5,050億美元)。雖然重要性已然顯著,但其實數位經濟只是在嬰兒期,例如2016年時在Google或Apple平台的App數量各約200萬,但國際機構預計到2020年時會成長到至少500萬。

先進國家都很重視數位經濟的發展。英國為此設置了「數位經濟大臣」,澳洲過去也曾成立寬頻與數位經濟部。台灣產官學談數位經濟也有相當時日,但主事者多只有「數位經濟=線上購物」的認識,且構想也多過行動。

所以現在是討論成立「數位經濟部」的時候了,雖然還不可能落實,但能突顯出其重要性,以及現有制度的落伍。

比方說,要協助數位經濟發展,了解現況是第一步,但很遺憾的是,我國迄今除了非常狹隘的線上購物及銷售統計外,別無其他數字。統計數位經濟確實困難,但國際間已有許多嘗試。我國既不知數位經濟的規模,也不知誰受惠誰受衝擊,更不了解業者在虛擬世界跨越國界時的困難及障礙。然而數位經濟跨越各行各業,統計調查由誰負責就可能吵翻天。

再者,數位經濟不是單純的商機及貿易利益,更代表著許多法律/社會制度的改變及公益維護的影響。例如數位經濟沒有國界,但國家安全、個資安全卻須以國界為屏障,又如隱私權侵害或消費爭議,更是輕易就涉及三四個國家管轄。國際上已經出現尋找新治理機制的過程,去年歐盟法院判決美歐資料跨境移動協定無效、今年歐盟律師向法院要求臉書的個資必須儲存在歐盟境內,而韓國要求Google地圖的伺服器必須在韓國境內的爭議迄今未解決。台灣對這些議題,幾乎沒有想法,遑論立場或未來推動方向,才會發生Google地圖讓飛彈陣地一覽無遺這類事件。

跨境電商開始課稅,是新治理結構下很小且很容易做的一環,因為租稅制度只涉及財政部,但諸如國安、個資及跨境消保等問題,若非跨越好幾個部會,更可能根本沒有主管部會(例如跨境個資傳輸限制、跨境消保)。更令人擔心的是,部會首長無法忘情於過去的成功方程式,無法真正認識數位經濟的價值及挑戰。確實現在要成立「數位經濟部」是癡人說夢,但如何拿出有效的管理和輔導措施,才是政府最嚴肅的挑戰。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行一/培養創造力 從改變考試開始

2016-10-04 03:36聯合報 周行一

我們都希望小孩出人頭地,想盡辦法讓子女進入好學校,因此如何能保證小孩有一個公平的入學機會,一向是決定我國教育政策的最關鍵因素。在十二年國教的改革過程中,很多不同意見的脈絡反映的是父母的共通心思:「如何能讓我的小孩有一個最好的機會進入好高中?」

其實父母要的是小孩得到好教育,但當我們把「好學校」當成是「好教育」的同義字時,父母的決策突然間輕鬆許多了。了解一個學校的教育良窳豈是簡單的工作?但是看排名選學校卻是一個非常容易的事,就像在網站上以幾顆星決定看哪場電影一樣簡單,父母只要把心思放在讓小孩能夠進入哪所學校即可,根本不必為教育品質傷腦筋,最重要的是拿到看電影的門票,電影內容已經是其次了。

當「公平」是最重要的選材機制時,最公平的方法就是台灣沿用至今的「考試」,造成每所大學的學生都非常相似,他們都是「會考試」的學生,或者更貼切地說,他們都是會練習與背誦的學生。為了「確保」公平,考試的範圍與形式也要非常確定,父母才能很容易地幫助子女準備考試,既不會有心理壓力,也感覺能力所及。

大學的選才機制決定高中生的學習方式,當考試範圍固定時,背誦與練習就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而現代世界最需要的創造力是無法這樣培養的。我有一個朋友是小留學生,在美國創業後到台灣來聘高品質的工程師做研發工作,他發現台灣畢業生與美國工程師一樣聰明,但只會聽命做事,創造力不足,缺整合能力,而這些是高價值的人才最該具備的能力。

中小學是培養創造力最重要的時候,大學當然應當嚴格訓練學生的創造力,但是沒有辦法完全彌補高中教育的欠缺。大學選才方式的改善是最有效改變高中教育的方法,由於考試仍是重要招生依據,台灣起碼可以先師法美國SAT考試的精神,重視學生的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基本上,沒有固定的教科書考試範圍,學生要培養常識、深度理解閱讀內容,並且有能力以文字分析、整合並推論。數學並不困難,重視的是基本能力,台灣數學還不錯的學生,只要看得懂英文,要考滿分並不困難。

台灣學生如果無法以重複背誦固定的教科書內容準備考試,就會強迫高中老師以新的方式教學,強調學生廣為深度閱讀、了解不同學科間的連結,例如學歷史就不能以背誦為主,要了解歷史事件的成因與啟發,與地理及文學之間的關係,由於要培養整合與推論的能力,做專題研究寫報告就會是學習的重要活動,這才是學生學習創造力,思考問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開始。

家長對於沒有明確範圍的考試一開始一定會覺得無所適從而有排斥感,但是教育的目的是希望下一代有能力解決現代的問題,對世界有所貢獻,而且當世界各國都在調整教育內涵,希望學生有創造力時,如果我們不改變,台灣年輕人仍會被這世界所淘汰。歐美的考試方法其實也是公平的,只是測驗的目的是學生的能力,而非背誦與練習的成果。(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台灣人考試瘋作文 法國人考試瘋哲學?

2016-10-09 21:38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台灣學測、指考的作文題目,總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法國,不過,法國人關心的是「哲學題」。六月初,法國高中會考「哲學考」才開始,媒體就迫不及待拿到試題,舉辦網路解題大競賽,由高中哲學老師親自作答。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它的意義嗎?」、「我是我的過去所造就的嗎?」、「工作會讓我們失去自由嗎?」、「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這些哲學考題,你答得出來嗎?

為了理解法國的「哲學力」、以及舉國對哲學的狂熱是怎麼來的?旅法作家羅惠珍,訪問多位法國哲學教師與學生,完成新書「哲學的力量:踏進法國高中教室,想想台灣哲學教育」。

首先,要釐清法國的哲學教育的內容,羅惠珍表示,法國的哲學教育重點不在培養哲學家,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沒有標準答案」。

法國高中哲學課設於高三,課綱分為五大領域28個概念,如幸福、自由、法律、正義等,每個概念交錯著古典、現代和當代哲學家的理論。教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從系統地認識你自己開始,再去連結你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羅惠珍認為,法國高中哲學教育的目標是「全人教育」。

觀察兒子在法國受教育的過程,羅惠珍指出,法國的小學和中學教育,幾乎是為高三的哲學課做準備。因為上哲學課需要的「思辨與邏輯」能力,必須從國小開始訓練。

上述的會考哲學題,學生有四個小時作答。羅惠珍說,厲害的法國高中生可以寫滿15頁,等於一篇小論文。

為了培養四小時寫一篇哲學小論文的能力,法國人從國小逐步培養學生廣泛閱讀、寫作,從寫作中培養思考、評論的能力

羅惠珍說,法國人也重視考試,但考題沒有是非題、選擇題,多的是問答題和申論題。若學生完全照課堂上所教內容作答,拿得分數不會高,因為老師認為「這是老師的答案,不是你的答案。」

法國的哲學家,總在批評、顛覆上一代哲學家。「批評比跟從重要。」羅惠珍認為,法國的高中哲學教育,最重要的目標便是「培養獨立思考的國民」。這種特質,正是台灣教育所缺乏的。

哲學的力量書封。圖/開學文化提供
哲學的力量書封。圖/開學文化提供
 
旅法作家羅惠珍認為,法國哲學教育旨在培養國民獨立思考的能力。圖/羅惠珍提供
旅法作家羅惠珍認為,法國哲學教育旨在培養國民獨立思考的能力。圖/羅惠珍提供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學生欠缺思考力?旅法作家:考太多選擇題

2016-10-09 21:39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旅法作家羅惠珍認為,法國哲學教育旨在培養國民獨立思考的能力。圖/羅惠珍提供
旅法作家羅惠珍認為,法國哲學教育旨在培養國民獨立思考的能力。圖/羅惠珍提供
 

哲學教育的話題前陣子在台灣炒得火熱台:台師大開出給高中生經典閱讀書單,裡頭有多本深奧的哲學書,遭學者批評太難。亦有倡議者呼籲將哲學教育加入高中課程,卻被家長嫌太難、增加課業負擔、缺乏標準答案等。

為什麼法國高中能實施哲學教育,台灣卻不能?旅法作家羅惠珍為此採訪多位法國高中哲學教師,得到答案:「也許要從『接受有標準答案』的心態起步,哲學教育才有可能。」

羅惠珍認為,台灣人對哲學教育有許多誤解,以為哲學教育就是要背誦蘇格拉底、老子道家等思想。然而哲學教育在法國,就是一門橫跨文學、藝術、政治的「全人教育」,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懂得質疑社會奉行的「標準答案」。這跟台灣習慣用標準答案衡量學生成就,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法國學生高三畢業參加哲學考試,可在四小時內寫出一篇論文。然而台灣學生到了大四,可能都無法好好完成一篇論文。羅惠珍認為,這是因為台灣孩子總在選擇題、是非題或簡單的問答題裡盤旋,「思考能力被所有的選擇題搞得四分五裂,支離破碎。」

法國的高中哲學課程僅高三一年。羅惠珍訪問許多哲學老師發現,他們認為,「思想解放」恐怕不是一年哲學課就能達陣,但只要能讓學生學習自主思考,這堂課就很有意義。

她問一位哲學老師沃萊爾,「你怎麼知道學生開始『哲學了』?」他回答:「我看眼神就知道了,當他們開始思考時,眼神是清澈的。我一點都不喜歡看到他們順服的眼神。」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令人憂慮的快閃式復甦

2016-10-06 00: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從近期的總體經濟數據表現來看,台灣經濟似已邁向復甦。誠然,就8月份外銷訂單年增率達8.3%,創下2014年10月以來最高、出口自7月起就中止連續17個月衰退轉為成長、7月份景氣領先和同時指標更已連續五個月上揚,景氣對策信號也再度亮出綠燈等訊息,都凸顯今年下半年台灣經濟彷彿走出谷底,即將邁向第15次景氣循環擴張期。

若真如此,接下來應可見到台灣經濟出現廠商龐大閒置產能活化、回補庫存產生的長鞭效果及低基期效應等景氣復甦初期特徵,經濟體系也會產生自發性的「回歸均數」(mean reverting)力量,引導經濟活動向潛在經濟成長趨勢靠攏,使負向產出缺口消失及帶來較高的經濟成長率。就像走過網路泡沫及金融海嘯衝擊後,2002、2010年經濟成長率分別達5.57%及10.63%,較前一年彈升6.83及12.2個百分點,抑或如經濟衰退程度不顯著的1990年代,景氣復甦首年平均經濟成長率也大多會增加約2.6個百分點。樂觀者便就此推演,預言2017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可擺脫落寞,走向光明坦途。

然而,目前主要機構對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卻都低於2%,且極有機會重蹈第14次景氣循環(2012年1月起)擴張初期經濟成長率竟低於潛在成長率,導致負向產出缺口無法收斂的氣虛怪象。深入探究可知,會出現此一情勢主要是自2012年起,不僅出口、投資及消費等需求面動能匱乏,包含資本、勞動力及要素生產力等供給面的結構性沉痾亦取代循環性因素,成為決定經濟成長的一項主要力量。

先就資本而言,近年來廠商心態相當保守,只願填補必要性固定資本消耗以維持營運,使海嘯後的台灣淨投資占GDP比僅約海嘯前的一半及1980~1990年代的三分之一。

更讓人憂心的是,自2012年起台灣外人來台投資就已從淨流入轉為淨流出,顯見廠商不投資並非養精蓄銳,而是早把資源轉往海外,以致於台灣景氣即便好轉,廠商也無力大舉加碼投資。

再就勞動投入來看,台灣自2010年起便出現勞動力斷崖的危機。2011~2015年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年增率平均值已自前十年的1%驟降至0.1%左右,2016~2020年該平均變動率更將下滑至-1%左右。

亞洲開發銀行便推估,台灣潛在經濟成長率將因勞動力不足而挫低0.65個百分點。

在資本累積不足及勞動力負成長的情況下,台灣若欲從供給面下手,突破當前低迷的經濟成長,唯有提高總要素生產力一途。就像同屬勞動年齡人口負成長的德國,便藉由工業4.0推動結合機器人、物聯網等新型生產型態突圍。相形之下,台灣每萬人製造業勞工配備的工業機器人數量不到200台,遠低於韓國的478台及德國約292台,顯見製造業生產導入新型生產型態的發展緩慢。

除了優化製造業生產力外,累積研發能量亦是提高總要素生產力的管道。惟相較許多國家紛紛祭出優厚條件競才,台灣低薪、高房價、高生活成本及被跨國企業邊緣化的環境,不僅難吸引國際優秀人才投靠,甚至出現嚴重的人才外流。

牛津經濟研究院直指,2021年台灣將是受調查國家中,人才缺口最嚴重的國家。

要言之,即便台灣經濟已漸從年初的低迷走向復甦,但近年需求面及供給面的結構因素對經濟成長率的影響已凌駕循環性因素之上。

台灣資本累積及勞動力成長明顯受阻、製造業生產力升級速度跟不上他國,研發能量又逐漸消失,使總要素生產力的增長實難樂觀。再加上新政府難脫急就章地回應民粹之弊,亦無力進行長線的經濟規劃,缺乏可長可久的發展路徑及前景。而這波好不容易盼來的景氣春燕恐不僅令人無感,更可能是時有時無的快閃式復甦,故執政團隊斷不可就此鬆一口氣,宜更積極作為,為延續復甦而打拚。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928放假之亂的啟示

2016-09-28 05:36 聯合報 洪蘭

今年是我回台教書以來,最混亂的一年。整個政府從上到下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事不成」,如果放的假叫「教師節」,那就是紀念孔子誕辰,慰勉老師的辛勞;如果老師不放假,那就請另外取個名字,不要既叫教師節,老師又要上課,好像慶生會,大家都可以進去,只有壽星不准進去。而且誰放誰不放,一直搞不定,我是到最後一分鐘才知道我不要上課。單單一個放不放假就搞成這個樣子,讓人對政府的施政能力很沒有信心。

過去我們跟學生說「三人抬不過一個理字」,要講理。現在政府不甩理,直接從「理」上踩過去,老師遵命要來上課,但是助教不要來,請問課怎麼上?這叫最會溝通的政府嗎?

前一陣子為了勞務型和研究型助理的勞保問題,整個校園雞飛狗跳,現在再加上你是專任還是兼任、繳的是公保還是勞保,更是到處烏煙瘴氣。大家見面不再談正事,都在問:你們要不要上班?人事室的電話打到爆,卻沒有個定論。大多數人既然做了老師,就不會在乎多上一天課(課上不完,還不是得補課?)但是政府這種措施實在打擊民心士氣。

正在感嘆時,幾個事業有成的學生來安慰我們,請我們吃飯,慶祝教師節。學生請老師是最高興的事,大家欣然赴宴。

席間,一位精神科醫生說:政客們為拉年輕人的選票,鼓吹「有夢最美」、「去做夢,直到夢想成真」,但是這是不切實際的,有些人作的夢不能實現,音樂、藝術、體育這些領域需要相當大的天賦才能脫穎而出。去做不適合自己的夢只會耽誤人生。現實是殘酷的,當投下時間和精力,最後沒有得到想要的報酬時,孩子會從失望轉為絕望,最後變得憤世嫉俗,出現反社會行為。

我很高興聽到這論點,因我一直認為年輕人應要「努力,直到你的夢想實現」,當你努力時,許多門會因此打開,會有你想不到的收穫我們都碰過機會來了不肯去抓的學生,理由是這與他的生涯規畫不同。但生涯其實不能規畫,因為機會要怎麼來、什麼時候來,不是操在我們的手上,所以必須隨時把握機會,見機行事。曾有個學生一心要念醫學院,但考三次都落在心理系,他最後只好來念,不然就要去當兵了。但他不肯好好念,進不了醫學院就什麼都不要,白白浪費了大好人生。

人生必須要有彈性,不可死守抱柱信。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任何事情都是決定於我們的心態,莎士比亞說「事情沒有好或壞,是人的思想劃分了它」。人只要改變心態就會改變生命。最近政府的一連串惹民怨的措施就是堅持一個不可行的教條,死不肯改的後果。

國際情勢瞬間萬變,執政者一定要有彈性,才不會被載舟的水覆掉。(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盛治仁/當「真相急先鋒」在台灣

2016-10-03 03:30 聯合報 盛治仁

立法院財委會上周四解密兆豐金紐約分行匯往巴拿馬的所有可疑交易資料,由董事長證實「沒有一筆錢是從台灣匯出」。一個多月來,在媒體和政壇上傳出的消息,從馬前總統到蔡總統家人,乃至於國民黨洗錢或機密外交等指控,迄今都無事實根據。但一如往常,台灣社會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讓兆豐案成為打擊異己的工具,虛耗了龐大的社會資源。這讓我想起了一部關於二○○四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新聞事件的電影「真相急先鋒」。

這部電影描述的是CBS招牌節目「60分鐘」在二○○四年報導準備競選連任的小布希總統,年輕時曾經運用關係加入國民兵,以避免去越南從軍,並享受其他特殊待遇。結果節目中引用的文件真實性受到質疑,製作團隊雖自認經過了多個來源查證與事實的交叉比對,還是無法證明該文件為真。內部調查結果是製作團隊被開除,當家主播丹拉瑟在事件告一段落後,離開了廿四年的主播台,並在一年後,離開了待了長達四十三年的電視台,製作人梅普斯被開除後再也沒有回到電視圈。

這部電影是根據製作人梅普斯的回憶錄改編,敘事立場偏向製作團隊,CBS新聞部則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重點不在探討事件的是非對錯,而在於美國媒體在報導事件的過程中,即使經過了一定程度的努力查證過程,最終還是要為新聞的正確性負責。而不幸犯錯的媒體人,即使不是故意,付出的代價是慘痛的。這樣的自律力量和社會他律的規範讓媒體人更加小心查證、論事有據。畢竟,監督他人的權力,伴隨著自我要求的責任。

在上周的美國總統選舉辯論時,希拉蕊不斷地邀選民去看fact check,暗指川普的很多說法不是事實。很多組織或媒體都提供這個功能,去查證政治人物的公開發言、訪問和新聞稿究竟符不符合事實。這次辯論完後,兩位候選人都有許多論述被媒體指出不符事實,提供選民參考。真正以事實不分黨派地去監督政治人物,才是媒體中立的意義。

反觀台灣,毫無根據的指控叫做言論自由,昨天才被事實證明亂說話的媒體人今天還在同一個平台上演出,不但沒有任何責任及後果,連個更正和道歉都不必要。我一直相信,體制會決定行為。我們容許不需負責的體制存在,就引導鼓勵不需負責的行為出現。

美國媒體不標榜自己沒有立場,重要選舉時各大報通常會在社論宣布支持哪位候選人及其原因,但是在報導時都還能大致遵守公平客觀的原則,不明顯偏袒。台灣媒體則都宣稱自己中立,但在報導時內容和篇幅卻明顯有立場,未將評論和報導的不同性質分開處理。

國民黨執政時,公共政策在媒體和社群網路討論散布的方式讓國民黨招架不住,一敗塗地。柯文哲市長和蔡英文總統執政迄今,面對的是相較於國民黨較友善的社群環境,但應該也感受到在許多連事實都難以釐清的情況下,如何能夠推動政務的困難。在野時的政黨會覺得這個現象是勝選助力,推波助瀾,開始執政後就會發現一樣會被反噬,結果怎麼得來的就怎麼失去。只有朝野一起改變這個亂象,否則誰來執政都很難走出新局,帶領台灣走出現在困境。(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實用!現代人的9招紓壓法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可藉由運動、瑜珈、睡覺和自我催眠等方法抒發壓力。(圖/達志影像 shutterstock)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可藉由運動、瑜珈、睡覺和自我催眠等方法抒發壓力。(圖/達志影像 shutterstock)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若無找出適當的紓壓方式、一昧忽略壓力,可能對生活、健康造成一連串的負面影響。美國生活網站《Lifestyle9》建議,平時可藉由以下9招,學會和壓力相處,並從中解放。

1.運動

當感到壓力大時,試著開始運動。據《Lifestyle9》報導指出,運動可以有效消除造成壓力的元兇,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可立即紓解壓力。

此外,運動可使腦下垂體和下丘腦更加活躍,助於分泌「讓人感覺良好」的賀爾蒙,如内啡肽,能減輕疼痛並感到幸福。

2.消遣

不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壓力,一般人最常使用的舒壓方式便是轉移注意力、找其他消遣,散步、購物、靠老照片、逛逛附近的公園或是和寵物打發時間,都是很不錯的消遣。

3.禪修

許多類型的禪修皆可克服壓力,然而其中最有效的是「觀禪」。觀禪主要為讓心專注於其他事物、任務,而非藉內心平靜除去壓力。

4.瑜珈

瑜珈綜合了運動與禪修,能使人平靜、放鬆肌肉,藉由瑜珈可幫助人身、心靈更加強壯。瑜珈是公認的舒壓良方。

5.香薰精油

在微熱的水中泡澡並配合香薰精油,是最有效的紓壓方式。香薰精油能幫助人身、心靈放鬆,香草和肉桂的香薰精油最能讓人放鬆。

6.按摩

按摩有助於血液循環,幫助全身釋放壓力、身體深層放鬆。此外,適時適當按摩對身體有益,並能使心情提升。

7.睡覺

《Lifestyle9》報導所提出的紓壓方法,其中最簡單、有效的就是睡覺。當人睡著一定時間後,大腦猶如重新開機般。當感到沮喪時,好好的睡8小時,便能減低壓力。

如許多報導指出,一般人若未睡滿8小時,將導致較無耐心、容易沮喪、壓力等諸多問題。

8.自我催眠

根據史丹佛大學醫學中心壓力與健康部門總監David Spiegel表示,催眠使得助一力高度集中,透過適當的催眠,有助於思緒清晰、紓緩緊張的肌肉。

例如,想像緊張的電影場景,例如交通尖峰時刻,接著想像一個能解決緊張氣氛的辦法,如一旁有條暢通捷徑,藉由想像這個過程,讓幫助緊張心情漸漸紓緩。

9.咖啡因

找一個安靜又舒適的空間,好好喝一杯茶或咖啡。咖啡因被認為能解除壓力,然而其效果有限。

(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Lifestyle9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iPhone 7帶來的成長迷思

2016-09-26 01: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蘋果手機iPhone 7上市及熱銷,帶動台灣出口由黑翻紅,8月外銷訂單成長8.3%,終結連16月衰退;出口連17黑慘況也於7月中止,已連兩月正成長。秋節過後的台股表現更是強勁,獨家代工iPhone 7處理器的台積電股價氣勢如虹,漲幅創近一年新高,成為推升台股最大動能。台灣出口主力資通訊產業(ICT)遍布蘋果供應鏈,長期來受惠於蘋果新品上市,近年台灣出口低迷不振,iPhone新機上市更成為提振出口及經濟成長的靈丹妙藥。但是,這一味藥其實只是短期興奮劑,台灣經濟要突破困境,必須痛下決心,走出iPhone帶來的成長迷思。

台商代工蘋果產品一直是台灣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出口模式,以iPhone系列手機為例,其零組件主要由台日韓廠供應,日本、韓國供應最貴的顯示器、記憶體晶片、微處理器等,台灣供應如相機鏡頭(大立光)、金屬機殼(可成)、微處理器(台積電)等;最後手機組裝主要由台商大陸工廠(鴻海、和碩)負責。這樣的代工出口模式固然為台灣帶來可觀的出口及企業營收,但隨著全球供應鏈加速調整,代工模式反而成為綁住台灣的沉重包袱,也是台灣經濟每下愈況的根本原因之一。

首先,代工蘋果產品對出口及經濟成長期的激勵作用愈來愈有限,例如2014年8月iPhone 6上市,當年下半年台灣出口就曾受惠而創新高,經濟成長率也大幅上調,但因為全球智慧型手機競爭日益激烈,2015年iPhone 6s銷售不佳,蘋果大砍訂單而導致台灣出口翻黑,連帶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慘澹情況延續到今年上半年。

最近iPhone 7銷售較預估為佳,主要是周期性因素及韓國三星8月中旬甫上市的新型手機Note 7起火事故造成外溢效應。事實上,據德國調研機構GFK近日公布數據顯示,iPhone 7首周銷量比前一代iPhone 6s下滑25%,加上最具潛力的中國大陸市場對iPhone熱潮快速消褪,市占率達50%的日本市場又可能面臨官方反壟斷調查,由此研判iPhone 7銷售展望恐怕難以全然樂觀,其激勵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的續航力可能比iPhone 6更短暫。

其次,就iPhone營收和利潤分配來看,台灣亦處於極不利的地位,負面影響也愈來愈大。雖然打入蘋果供應鏈代表台灣零組件廠生產品質受到肯定,但台商真正賺到的利潤很有限。以iPhone 6為例,據市調機構IHS調查顯示,每支手機代工成本約4至4.5美元,僅售價的千分之6;其他提供零組件的台廠,除台積電微處理器外,皆非高單價產品,在價值鏈上所占比重遠低於日本、韓國廠商;和蘋果高達近七成的利潤相較,更是望塵莫及;台商為蘋果公司代工早已淪為賺辛苦錢的「打工仔」。

這樣的代工出口模式,除了聘僱員工不多、高利潤的台積電等少數公司外,多數代工廠因為利潤有限,無力提高員工薪資,成為台灣平均實質薪資水準不斷倒退的重要原因。而很多代工廠生產基地都在大陸,其創造的就業及出口都不在台灣,在帳面上,我國GDP因海外生產列入三角貿易收入而增加;但實質上,這些所得皆未匯回台灣,以致GDP雖仍保持成長,但國民的實質收入卻不進反退,結構性失業問題愈來愈嚴重,這也是台灣成長的最大迷思。

是以,當iPhone 7帶動出口由黑翻紅之際,新政府非但不該為此鬆口氧,反而應更加警惕、更嚴格檢視台灣ICT產業是否在盡力擺脫「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新政府要打造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如何體現在ICT產業的轉型升級?要擺脫蘋果的奶嘴,「亞洲.矽谷」計畫確能對症下藥嗎?ICT產業的明天,就看政府和企業界有沒有改變的決心,讓未來操之在己,不再只看蘋果的臉色了。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輕熟女靠滑手機 竟然控制住血糖

2016-09-21 16:18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即時報導

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呂介華,示範血糖機連結手機APP紀錄血糖值。記者黃安...

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呂介華,示範血糖機連結手機APP紀錄血糖值。記者黃安琪/攝影

 

滑手機使用APP,有助控制血糖!過往糖尿病人每3個月回診時,帶著血糖紙本紀錄供醫師參考,有時還會忘記量血糖,為提高病人血糖控制,三軍總醫院團隊以血糖機監測連結手機APP雲端紀錄,與醫療團隊及時互動,過去一年已替百名糖友控糖。

29歲的楊小姐日前泌尿道細菌感染,導致腎發炎就醫,血糖值飆高後,才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原本糖化血色素高達14.4%,但自從以APP紀錄血糖,加入雲端專業照護平台後,3個月內糖化血色素降到6.5%,效果良好。

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呂介華說,院內過去一年,對100名剛發病、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人,進行雲端平台連結手機APP進行監測,成果從糖化血色素9%降到7%,約減少了50到60個血糖值,其中更有最高齡72歲的阿公,使用後也穩定控糖。

雖然市面上也有不少類似紀錄血糖的APP,但呂介華說,能與醫療團隊即時互動,是APP的特色,只要透過血糖機上傳紀錄,雲端照護平台的團隊包含醫師、衛教師、營養師和藥劑師會即時互動,當病人間隔一段時間沒量血糖,就會以簡訊提醒,或病人拍下三餐飲食照片,透過LINE就可進行衛教或鼓勵,增加醫療互動次數,而非只有每3個月回診時,病人才有機會與醫師討論病情。

但這項APP的限制,呂介華說,患者需購買指定的血糖機,也必須與醫療團隊合作,控糖效益才能提升;但雲端智慧紀錄與專業醫療的監測,已可免去人工紀錄血糖的不便,甚至減少登載錯誤風險,有時醫療團隊可直接進入資料庫監測數值,患者不必多跑醫院。

 

只要患者血糖值偏高或偏低,就會出現警示提醒。記者黃安琪/攝影

只要患者血糖值偏高或偏低,就會出現警示提醒。記者黃安琪/攝影

大孩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